-
深不可测:刘伯温
度阴山 试读
90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论成就,刘伯温远在诸葛亮之上;论军事才能,刘伯温远超萧何,助力朱元璋仅八年便拿下大元天下;论治国才能,刘伯温更强于张良,一举定下大明帝国后世两百年的盛世格局。一部《烧饼歌》传世,更增添了其传奇色彩。据《明史》记载,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刘伯温塞给朱元璋一份《时务十八策》,这十八策吓得朱元璋出了一身的冷汗。从此以后,朱元璋的征伐、治国、纳贤、驭臣之道再也没有超出过此书的范围。一遇到大小战事,朱元璋便召刘伯温进入小密室悄悄商议大战鄱阳湖、兵围苏州城,刘伯温统领全局,指引朱元璋以绝对的弱势一次次大获全胜。每一场战役都像一盘棋局,按照刘伯温的指令一步一步地进行着。在刘伯温的指引下,一介布衣的朱元璋得以登基称帝,并在皇帝位置上游刃有余。大明立国后,朱元璋全面采纳刘伯温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治国方略,开创了大明盛世的百年基业。翻开本书,看千古谋臣刘伯温如何谋己、谋人、谋兵、谋天下,更谋百年!
-
帝国首辅:张居正
度阴山 试读
2823岁初入官场,张居正是一个刚正不阿的理想主义者,却在亲历腥风血雨的内阁斗争后,痛悟了什么是政治,从此踏上一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实用主义道路。他不顾同僚鄙夷,勾结太监冯保,登上首辅之位,赢得皇帝和太后的信任,为改革大业铺平道路。他通过大收贿赂安抚戍边将领,起用贪官殷正茂平定西南叛乱,彻底解决由来已久的边疆兵患。他趁皇帝年幼,以帝师之名独裁擅权,一改官场颓靡习气,使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他以辞官为由,胁迫小皇帝下旨,将反对者一一铲除,从而顺利推行新政,一举扭转帝国财政危机。只要有助于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张居正便毫不在乎手段的正义与否。这让他一方面成为政敌眼里卑鄙的弄权小人,一方面又成为百姓心中伟大的救国英雄。翻开本书,领略大明帝国张居正如何不择手段救天下。
-
-
日本谢罪为什么这样难
王卫新 试读
本书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出版物。分为七个部分共35章。内容原为新民晚报2015年国际版专题“日本为什么难谢罪”所刊33篇文章和新约写的2篇文章组成。文章作者为日本问题和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如吴寄南、胡令远、苏智良、沈丁立等,编成本书时,篇改为章。本书从历史、政治、文化、经济等多种角度回答了日本为什么对近代的侵略难认罪的问题,对读者具有深度启发。
-
美国文明的兴起
查尔斯·比尔德 试读
《美国文明的兴起》(全两册)是一部堪称完美的美国史经典巨作,被公认为是阐述美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最好的著作之一,并被《纽约时报》评为阐述美国文明起源最佳图书。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名为农业时代,下卷名为工业时代。上起英国的殖民时期,下至1930年代的美国,视野广阔,内容丰富,在注重历史构架和叙述脉络的同时,将社会生活拉入叙述范围,并重点展现,建构起细节丰富的1940年前的美国文明史。相比之前的美国史研究著作,《美国文明的兴起》极大地拓宽了传统历史著作的狭窄视角,跳出了以政治因素为主体书写历史的窠臼,将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因素融入其中,力图展现文明这个“成长中的有机体的全貌”。 野蛮的原始积累,残酷的独立战争,一言难尽的废奴运动,野火燎原的女权主义,霸气外露的帝国扩张……翻开本书,看清美国文明的每一个细微毛孔。
-
鼎革之际:明清交替史文集
秦晖 试读
辑录著名历史学者秦晖关于明清交替之际的一组研究文章,以纵向的时间轴论,集中于明末清初;以横向的领域而言,主要从“农民战争与土地制度史”的角度出发,考察几支政治力量的战时策略以及它们之间的角逐。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从‘联明抗清’到‘南明史’”,从细致入微的考证与逻辑严谨的思辨入手,分析了南明、农民军、清廷三家政权之间的鼎立态势、纠缠关系,及此消彼长的形势变化,也分析了包括缙绅阶层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第二辑“西南‘国主’政权”,主要着眼于顺治四年占领云南的大西农民军的活动与制度,分析其经济与政治实践的特点与局限。第三辑“李自成及其余部”,驳斥了李自成禅隐石门夹山的传说,辨析了李自成余部所谓“后明韩主”及“定武政权”的子虚乌有。同时以精彩的考证分析,指出被误认为李自成的“奉天玉和尚”很有可能是明清之际川东的一个军阀——李占春。第四辑探讨了李自成的归宿,追溯了一个被虚构的李自成谋士如何从小说进入史料的过程,评价了崇祯帝的作为,分析了明代中叶的“倭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