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性社会学田野调查笔记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小奥

小奥

LV19 2021-12-07
灰色里暗藏的一丝明亮是否值得赞扬?——浅评《我在现场:性社会学田野调查笔记》

从朋友那里得知了这本书,特地找来花了两个中午加一个晚上的时间粗略读完了本书。看书名我初以为是学术专著,但是读了两三章之后我其实就不太想接着读下去了,感觉很没意思。是的,没意思,作者在序言中也说了,做了那么多年的调查,但是总是“置身事外”所以才准备一个借由众人之口来表达“身在其中”。但是只是参与了,就叫做在现场吗?我觉得这是值得存疑的。
此外,基本上每一个故事的类型基本上都大同小异,是作者在讲述自己亲身的调研经历,每次一开始都是逼仄龃龉的开局,盲目,慌乱,无所适从,然后等待时机,而每次这种时候主人公都恍如故事中的主角一般,在光环的加持下总能别开生面,然后逐渐打开局面而后渐入佳境。但是从头至尾,我所读到的都是以“我”为视角之下的“旁人”的生活。她们赞扬“小姐”的苦难,欣赏“小姐”的乐观,甚至在他们笔下,连满面横肉的暴力分子都嫉恶如仇。
正如我准备给这篇书评写的名字一样,灰色里暗藏的一丝明亮是否值得赞扬?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我对于这本书却也同样批评大于肯定,因为这本书明明是写“小姐”的,是对“小姐”的调查,但是通篇我只看到通过接触之后,每个人都转变了态度,对她们开始有了同情,怜悯等等,甚至于越深入读下去越感觉有一种“小姐都是被迫的”“她们也很可怜”等等粉饰美化的感觉。
但是撕开每一个轰轰烈烈的背后,却是布满人性的幽暗和悲鸣。正如我无意以恶意去揣测“小姐”之中的某个具体个体,罗翔老师说,如果所有人都有权利处置自己的重大权益,那么一定会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
所谓无论如何粉饰,她们的作为就是属于灰色,所谓以德报怨,何以报直,一视同仁,何以区不平?
所以我不赞同对这样的事迹赞颂,要知道一分美的背后,是八分的恶。
另外我要批评的是这本书选定角度的问题,这是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只摘取了底层的“小姐”(这是我要批评的第二点,样本固化单一阶层,小县城的“xj”有了,大城市里的“gongzhu”在哪?),第三点要批评的是他们研究的时候看到了他们的痛苦的原因,却一直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以学者冷酷挺俊的笔锋,写他们期间的所见所闻。如同流水账一样的走马观花,我看到她们之于他们笔下的血肉,却没看到她们本来应有的立体感。
借用钱玄同与鲁迅关于“铁屋子”的争辩,同样的,在关注底层群众生活的基础上,应该加一点理性思考:如何去改善她们的现状。否则孤傲的清高和真实的怜悯一样,甚至比真实的伪善更令人不适。
最后,需要肯定的是有要学者愿意来做这些研究,愿意去关注一些群体的生存现状
赞  
举报举报 收藏收藏

圈内热读榜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