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
钝感力书圈
成员 13526 帖子 3109 + 加入 退出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i17****5111

i17****5111

LV9 2021-02-01
听到朋友推荐的本书,书中很多关于钝感力的例子,如果非要归纳总结的话,钝感力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但是书中举出的例子在情绪,原则,原则都有所体现,而且例子确实容易帮助理解,但是如何培养钝感力,并且是基于哪些原则,需要读者自己去分析理解,这本书为读者打开一扇窗户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世界,读者需要自己来想象到自己要在什么情况下拥有钝感力,并且如何去有意识的磨练和提升自己的钝感力,细节需要读者自己去填充。

钝感力的一大方面比较像阿Q精神,但是这种精神是被公众所排斥的,那么应该怎么具备这种精神但是又不能走向阿Q, 其中的分寸是很难拿捏的。钝感力也有可能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个人理解钝感力就是天生有着乐观态度的人,那么如何扬长避短,是乐观态度人需要体会的。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还有悲观主义者,那么悲观主义者又怎么来用钝感力来强大自己的精神状态,书中的一些例子也确实给人以启发。
自己的一些小启发,借用一句话说,凡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要强调,只要一强调,就是一定,一定就会出现问题。中国人的思维,这样好吗,这样不好吧,但是这样我也ok. 老外的想法,基于宗教的话,非黑即白。我想天堂地狱一念之间。稻盛和夫的话,人要有意注意。本书慌忙看了一遍,对其精髓领域不深,希望再读有更好的一些领域,也感谢为此书付出劳动的人,为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看问题。
赞 1
举报举报 收藏收藏
  • 139******54

    139******54

    LV8 2022-03-20
    钝感力,如果对症下药的话,确实是一剂良药。结合日本社会,或者会整个东方社会强调集体,每一个个人和他人链接颇深,又在东方“暧昧”的文化下,保持高敏才能理解对方的意思。长此以往对精神造成了很大压力。有的时候甚至过度理解对方的意思。钝感力绝对是对那些饱受高敏症状人的一剂安抚。钝感力更像是一道保护自身能量的盾牌,不被轻易的伤害,更能集中精力做自己,感受自己的需要。
    回复

圈内热读榜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