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篇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财富蕴涵其中》

学习不等于就是模仿某种东西,而是掌握技巧的方法。掌握工作的方法,根本不等于使自己一生都使用这种方法。

——高尔基

大学生具备的智能素质

大学生的智能素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等等。它们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提高的。能力则是建立在智力基础上的实践活动范畴,指一个人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力进行实践活动的本领。智能结构是由人的内在智力和外化能力构成的多序列、多层次的动态综合系统。大学生合理的智能结构是将来成就事业、造福人类、献身祖国的前提。以下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智能结构。

宽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

宽厚的基础知识是指适用于各种专业需要的基础知识,如哲学、外语、计算机、数学、法律及本专业相关相邻的各种基础知识。这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指掌握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科知识。没有专业特色,就不可能成为专门人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学科综合与学科分化同时发展。基础性与前沿性、专业性与综合性的兼顾研究是时代的要求。现代人应该是广博通才基础上的专家,即“T”型人才。美国有人曾对1311位科学家进行5年跟踪调查,结果“T”型人才取胜。因此,以博促专,以专取博,专博结合是最佳智能结构的基石。

开拓精神和能力

作为高文化层次群体的大学生,不仅应具备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而且要具有开拓精神,有寻找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只有创新,科学才能形成,社会才有发展,历史才会前进。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人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包括综合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指挥协调能力、谋略能力、决断能力、应变能力等。市场经济就意味着竞争,竞争对各行各业的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提出要“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财富”、“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人才”,这都说明了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组织管理能力是每个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的生活、工作能力。现代人才既要懂专业,又要会经营,能管理。

较强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指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和符号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了解需要、实现沟通的一种能力。美国学者卡耐基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人才的成功只有15%靠他的专业知识,85%靠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交往能力是人生存的一种手段,是人获取信息、协调人际、完善个性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需要广泛的联系和协作,越来越强调发挥“合作智慧”的作用,因而,社交能力的强弱就成为大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熟练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技能是由练习而获得的近乎自动化的动作。例如打字、计算、实验操作等。技能从一般意义上讲,是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是大学生参与竞争的基本功。

当然,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智能结构存在差异,因而,大学生要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建立合乎社会需要、科技发展个性特点的最佳智能结构,成为基础深厚、知识广博、懂专业、会管理、能社交的复合型人才。

大学生智能素质的培养

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是个渐变过程,即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知识结构的优化有两个特点:一是先博后专;二是先厚后薄。也就是说对知识要先博,围绕所学专业的基础博采众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上尽情遨游。然后再根据专业需要、专业发展、专业前沿而专攻一二,这样才能通过法国的凯旋门,登上巴黎铁塔的巅峰。古人云:“厚积薄发”,知识的积累也是如此,即多看、多学、逐步知其精华,由厚变薄,融为个人智慧。能力的优化,同样也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是选定优势,二是强化优势。也就是对自己的各种能力进行测评,找出自己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优化。优化的具体方法如下。

多学与自己优势有关的知识

也就是围绕优势广泛地学习有关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把通晓文明的基本成果作为进入专业领域的起点。如电子计算机专业,就要围绕这个专业多读电子计算机方面的书籍,了解国内外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发展的前沿、发展的趋势等等,还要知道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发展以及具体操作,使自己成为计算机专业人才。

多练与优势有关的操作

即针对优势强化自己在优势上的动手操作能力,使自己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精通者,而且是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动手创造制作各种设想的能手。这样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既有真知灼见,又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才。

多在实践中锻炼优势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本领。实习、实验、毕业设计这些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而且要有意识地在寒暑假中到社会上去锻炼自己的优势能力,逐步使自己的优势成熟完善起来。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人才市场上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大学学习的特点

学习是现代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活动方式。大学生的学习与中学生相比,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学习专业的定向性

我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在教育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中学和大学担负着不同的任务,教育的具体对象、内容、方法、要求,存在着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简到难,由低到高的层次。大学阶段的学习是高层次的专业性学习。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围绕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进行安排。每个大学生进入校门之前,就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不同专业的学习方向。步入大学后,就要在专业定向的基础上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把自己培养成未来社会的教育家、军事家、金融家、科学家、工程师等各种专业人才。因此,大学教育是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大学阶段的学习是专业定向基础上的学习。

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大学生是靠老师领着走进知识殿堂。学习以自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在学习时间上,大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据调查,除上课外,大学生约有45%的时间可以用于自己安排;在学习内容上,大学生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大学的课程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需要、兴趣、爱好选择选修课。这一切要求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娱乐、休息时间,切合实际地选择选修和辅修专业,逐步提高自己的自学、自理和自律能力。

学习途径的多样性

大学生的学习不像中学生那样单一、机械地从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除课堂学习外,他们为完成实验作业和论文设计任务,需要去图书馆、资料室查阅、收集大量资料;为了解学科前沿需要旁听各种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为了学有所用,需要直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大学生从图书馆、资料室、报告厅以及社会实践中,获取大量信息,吸取文明成果,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

学习活动的探索性的研究性

高等学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基地,大学生不仅要有学习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一定探索、研究的本领。大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在学习中理解、掌握、巩固知识,还要在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国内外无数的事例证明,科研工作开展好的大学,培养的学生水平也高,在未来工作中取得的成就也大。

怎样适应大学生活

刚刚跨入大学门槛的新生,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由父母的重点保护对象过渡到独立性较强的集体生活;由老师的重点培养对象转变为自主性学习;由过去见识、交往、活动范围较狭窄的生活环境,到置身于大学这个小社会中等等。诸如此类变化,人际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那么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早日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呢?

尽快确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越有益。”目标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产生自觉行为的动力。人一旦没有生活目标,就会意志消沉、浑浑噩噩。大学新生正处于富于理想、憧憬未来的青年中期。但大多数学生只把考上大学作为中学学习奋斗的目标,对大学生活缺乏长远的打算。升入大学,中学阶段的目标已经实现,有的人认为,大功告成,可以松口气了。有的甚至把“混文凭”、“跳龙门”、“留城市”作为学习目标,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使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缺乏动力。因而,这些学生感到生活茫然、空虚、枯燥、乏味。大学新生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没有及时树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所致。因此,大学新生需要尽快熟悉大学生活,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捷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碰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他们已经习惯老师天天陪伴、督促、被动接受知识的中学学习方式,对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一无所知。进入大学以后,面对生活需要自理、学习需要自主、大量的学习时间要求自己安排等,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据了解,近年来,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补考人数较多,一般占总人数的20%左右,有的甚至在30%以上。因而大学新生迫切需要通过向老同学、老师取经等各种渠道,尽快了解大学学习特点和规律,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经验,迅速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和大学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谁能最快适应大学学习方法,谁就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尽快找到新的朋友

大学生刚刚离开昔日的中学好友和师长及家乡、亲人,来到新的集体中生活,面对陌生的校园、陌生的面孔,他们特别需要帮助,需要理解。但是,由于许多学生缺乏独立生活和集体生活的能力,既不善于让别人了解自己,也不善于接近他人,缺少新的朋友,“寂寞感”和“孤独感”油然而生,陷入烦恼和痛苦之中。大学新生要摆脱这种烦恼,首先要树立自信,大胆热情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其次,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热情帮助他人,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从而结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冲淡思乡之情,消除孤独之感。

另外,教育工作者应掌握“中学——大学”这一转折时期学生的心理、生理、学习、生活特点,注重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采取多种多样形式对大学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帮助大学生尽快熟悉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早日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

如何科学用脑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越用越灵,不用则萎缩衰退。但用脑必须讲究科学。那么如何科学用脑呢?

善于选用最佳时间

大脑的工作效率是有时间差异的。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大脑每天有四个记忆高潮。第一个高潮是早晨起床后,这时大脑没有记忆干扰,认记印象清晰;第二个高潮是上午8~10点,这时人精力旺盛,认记效率高;第三个高潮是下午6~8点,此时是一天记忆的最佳期;第四个高潮是临睡前的1小时,因认记后入睡,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另外,科学家还发现,上午8点左右,大脑具有严谨、周密思考的能力,下午2点时思维的速度最敏捷,但逻辑推理能力减弱。每个人因素和生活实践不同,最佳学习、工作时间也存在着差异。日本中川八郎教授发现,如果人的体温在午后两点以前就达到一天当中的最高点,那么他早晨时间记忆力最好。如果人的体温两点以后才达到最高点,那么这个人晚上学习好。大学生要善于根据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安排好学习科目和内容,从而提高大脑的效率。

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

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人们在聚精会神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大脑皮层下就会出现一个兴奋中心,其余的邻近部分都处在抑制状态。因此留下的痕迹就深刻。相反,如果在看书学习的同时还想着其他事情,那么在大脑皮层上就会同时出现两个兴奋中心,一个看书,一个管其他事,两者之间由于目的不同,便会相互干扰,结果大脑皮层上留下的痕迹就较浅,学习效率就会降低。因此,大学生一定要养成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的好习惯,切莫在同一时间里既想做这又想做那,结果精力分散,什么都做不好。

动用多种感觉同时参与学习

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如果人们学习时只用眼看,就只能使视觉刺激引起的兴奋从视感觉道路传入大脑,在视皮层引起兴奋中心;如果开口念,那么由声音引起的听觉兴奋便会由听觉通道传入大脑,就会在听觉皮层引起另一个兴奋中心。假如每次学习时都能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则若干皮层兴奋中心间就会建立联系,形成暂时性神经道路。以后一听到有关学习内容的声音,就会想起所看到过的材料,大脑的工作效率也就自然地得以提高。因此,大学生要提高大脑效率,学习时应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耳到。

不断更换性质不同的学习内容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脑是有严格分工的,各个部分的皮层都各司其职。大脑左半球的抽象思维、数学计算等能力较强。右半球对图形、音乐、空间的感知能力较强。人在学习一种知识时,一部分脑细胞在工作,而其余的细胞处于休息状态。由此可见,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文、理、体、艺等课程穿插安排,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脑力与体力活动交替进行。这样既防止脑细胞的过度疲劳,又可调动整个大脑的积极性,提高其运转效率。

用脑讲究休息和保养

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大脑过度疲劳。大脑处于疲劳时,生理上表现为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不准确,肌肉痉挛、麻木等;心理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反应速度降低等。在大脑出现疲劳时应注意休息。可以闭目养神,防止脑神经细胞因过度兴奋而衰竭,还可以给神经细胞补充能量。可以活动休息,如散步、做操、打球等。要注意大脑营养。适合学生健脑的食物,植物类有:核桃、黑芝麻、黄豆、各类干果等;动物类有:动物脑、鸡蛋、虾、鱼、兔、羊等。还要注意大脑保养。人的情绪与大脑效率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如果一个人长期精神或苦闷,就会使脑细胞过度耗损,从而使大脑陷于衰竭状态。乐观、愉快的情绪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读书心理

在大学时代主要的任务是读书学习,博览前人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读书时由于心理状态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大学生要提高读书效果,就必须了解、保持最佳读书心态。最佳读书心态有以下几种:

平静的心态

把一切得失烦恼统统排除在外,使心境平静如一泓秋水,洁白如玉。

乐观的心情

把读书看做一种高尚的娱乐,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享受,而不是把读书当做任务去完成,带着压力读书。

敞开的心扉

虚心好学,永不自满,是读书时能进入书中品尝知识的乐趣,理解知识、记忆知识的成功要诀。

求知的心欲

求知欲是读书活动的驱动力,会使人爱不释卷,倦不觉累,自由自在地在书海中轻舟遨游。

安静的心绪

读书时不能有紊乱的心绪,一定要心平气和,循序渐进,切不可急躁紧张,急于求成。

明确的心志

读书一定要有目标、有追求,明确读书要解决的问题,不可盲目滥读,也不能朝秦暮楚,见异思迁。要讲求读书的目的性。

专一的心力

读书要精力集中,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活跃思维,使大脑形成一个兴奋中心,不要心力分散。

畅通的思路

读书解题,要思路畅通,注意多角度、分层次地思考问题,不钻牛角尖,不进死胡同。避免出现“高原现象”。

好胜的心理

求知读书,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要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不满足书中的结论,不固守书上的原理,要具有开拓、探索精神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攻关的心态

带着重点、难点、疑点读书,具有攻坚精神,不要绕开问题读书。

以上十种读书心态是常见的最佳读书状态。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注意它的综合性,不可单打一,不能有随意性。

如何安排学习时间

时间最公正,每天给予每人24小时;时间又最无情,稍纵即逝,不可挽回。科学利用时间也是生命的延长,知识的增长。据心理学家调查,有十种浪费时间的表现:①胡思乱想;②坐立不安;③东寻西找;④勤去厨厕;⑤读写书信;⑥胡写乱画;⑦电视吸引;⑧抓耳挠腮;⑨闭目打盹;⑩别人干扰。为了有效地杜绝上述浪费时间现象,必须仔细地“查找”其原因,并针锋相对地进行“矫治”。

作为大学生,如何科学安排自己的时间呢?基本原则是:

①做好时间计划,提高学习时间的效率;②利用好空闲时间,杜绝时间浪费;③事事抓住今天,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办;④进行时间统计,检验自己的时间花的是否合理。具体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三随”、“三定”、“两挤”。

这“三随”、“三定”、“两挤”的方法,是多年来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科学安排时间的经验。供在校大学生参考。

一随,课表安排时间。就是根据课程表合理安排自己预习、上课、复习、图书馆学习等活动,使学习有序进行。在我国,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特点对每学期学生所学课程和上课时数都作总的安排。学生可以在每学期开学之际,按照课程表和自己的情况,计算出完成所有规定的学习任务共需花费多少时间,比较学习各个环节所需时间的多少、效率等,统筹合理安排各门课程在各个环节上所需时间。

二随,作息安排时间。就是将自己一天的学习、工作、娱乐、休息、睡眠时间科学安排下来,严格执行,养成科学运用时间,科学运筹时间的科学态度。人能够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就是采用严格按作息制度办事的利用时间的方法。许多科学家和成功者都定有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三随,制度安排时间。学校制度是保证学生学习,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生活秩序的规范,是经过多年实践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学生要科学地安排时间,就要考虑到学校制度的规定、要求,不能有与学校制度相违背的时间安排。这样才能使时间安排既有科学性,又符合校规校纪的要求。

“三定”就是要对重点课程、课程的重点、难点、确立固定时间进行攻读学习;固定时间锻炼身体;对特定时间固定安排。如每天早晨六点到六点半,下午四点半到五点安排锻炼身体等,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有规律地良性循环,使自己的功课有目的地提高质量。

“两挤”实际上是指充分利用、科学安排零散时间,从而达到节约时间。零散的时间可以用来做些小事、杂事,如记外语单词、看小册等。柳比歇夫很善于利用“时间下脚料”,康德的《纯理性批判》五书是他在路上看完的。在校学习的生活中,还是有很多零散时间可以利用的,这就要求在科学安排整天时间外,还要善于安排零散时间,具有钉子精神。

如何思考

不怀偏见

就是说人们在观察事物或听到一个新的见解时,不本能地去固执己见,不受书本理论知识的束缚,不固守权威的说法,要察其规律,听其灼见,知其真谛,发现新知,以防陷入思考问题困境。

巨细无遗

就是在思考解决问题之前,要从多角度、多细节、多因素来思考,凡是与此问题有关的定义、原理、原则、方法等都要重新加以思考,而且要前后纵横交错,反复仔细思考每一环节和细小问题,以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最优方法。

慎防逆推

就是倒逆思考,反向思维,即把自己已知或预想到的结果作为前因,由后向前推理,再验证结果,或作出另外的科学选择。例如,已知A等于B等于C,求证A等于D时,我们可以从A等于D思考,考虑A等于D需要什么条件,这些条件成立又需要什么因素……最后得出A等于B等于C时就等于D的已知条件。

目的明确

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学习要有目标,围绕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中思考,以防思考力的分散。

重点优先

在遇到众多问题需要思考、需要解决时,要抓住重点进行优先思考。首先解决重点为题,以重点带动非重点,使学习主次分明。这样,既能保证重要任务的完成,又能避免杂乱无章,胡思乱想,一无所获。

博采广选

凡遇到问题,尽可能博采更多的解决方法,然后进行比较、辨别、判断,从中选出最优方法,以求问题的快速解决。

设身处地

就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境地思考问题。既要全心思投入,又要超越自身,多替别人思考。这种思考法使人将心比心,打破僵局,比较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七步思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大学生在运用时,不要单独采用一步,而要多层多维地思考。

遗忘的规律

学习离不开记忆。记忆就要同遗忘做斗争。遗忘就是对过去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心理学中,遗忘分为两种,一种叫暂时遗忘,一种叫永久遗忘。由于某一因素,如精神紧张而导致的记忆痕迹消失叫暂时性遗忘;由于间隔时间过长而导致的记忆痕迹消失叫永久性遗忘。在日常学习中,记忆的最大障碍就是永久性遗忘。如何战胜遗忘,《大学生实用心理学》总结归纳了遗忘的规律,了解它将使你大受启迪。

为了揭示遗忘的规律,十九世纪末,法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50~1909)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他以自己作为被试者,用无意义音节做材料,实验记忆后不同的时间间隔内遗忘的情况,得出了如下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艾宾浩斯在坐标上绘出一条曲线,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以刚能背诵规定章节为100%,在识记后20分钟内,就遗忘了近一半(41.8%),而在第6天至31天内却只遗忘4.3%,足见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无意义音节的遗忘规律是如此,那么有意义的遗忘进程如何呢?对此,心理学家也做了大量实验,他们比较了学习有意义的材料后,及时进行一次复习与不进行复习的情况,发现回忆结果差异很大。

由此可见,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复习,应当争取在遗忘之前进行,这样记忆的效果可以大幅度提高。什么时候组织第一次复习好呢?以上课学习的学生为例,在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归纳整理成几点回忆一遍,这是最有效的第一次复习。如果这时候教师能把课的内容重复一次,就等于帮助学生进行了第一次复习。

需要复习多少遍才能巩固记住呢?这与材料的简繁、个人的记忆特征有关。但总的来说再次复习的时间,开始间隔短些,往后可间隔长些。比如上午学过的内容,下午或晚上再复习一遍,然后隔三天重复一次,到单元复习时再重复一次。总复习时再来一次。英语学习中的循环记忆法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帮助学生每天记住200个单词。为了保持有节奏的复习,同学们可列一个复习表,每天把复习的内容事先列出来,这样平时就能积累大量知识,免得考前穷于应付。

德国心理学家略泽尔以准备复习七天就参加考试为例,提出七天中复习的计划是头一天复习两遍、第二天复习一遍、第三天不应复习,第四天再复习一遍,然后空两天到第七天复习最后一遍。

只要科学的安排复习时间,及时进行复习,花费在复习上的时间是不多的,因为遗忘前复习使你每次都能轻而易举地记住复习的内容,真可谓是事半功倍。相反,倘若你要等到遗忘后再复习,等于吃“夹生饭”,所花的时间几乎等于重新学习,那就是事倍功半了。

如何听课

课堂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学习方式之一,而且大学课堂教学授课速度快、内容多。所以提高大学生的听课效率,对大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至关重要。一般来讲,听课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三个环节。要提高听课效率,应当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搞好课前预习

粗略地了解一下教师上课要讲的内容重点和难点,带着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听课,针对性强,印象深,受益大。从整个学习过程看,长期坚持预习,善于预习,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集中精力听课

精力不集中,等于没有听。精力集中就要排除与课程无关的思绪,专心致志听课,力争当堂内容当堂消化。这样才能提高听课效率。

勤于思考

这是指课堂上要跟着教师授课思路,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搞清重点、难点,及时记下疑点,以便请教教师。

勤于动手

手脑并用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方法。在用耳听课、用脑思考的同时,还要动手作课堂笔记。笔记是思维的记录,是大脑记忆和理解的补充。笔记是帮助理解、帮助记忆的好方法,也是课后复习的必要准备。大学生在听课期间一定要做好笔记,尽量把重点、要点、难点、疑点记在笔记上,切不可懒于动手。

不作无关之举

在课堂就要严格课堂纪律,坐姿端正,双目专视,专心听讲,不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动作。

课后及时复习,整理笔记

这样既能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巩固所学的知识,又为下一次听课打下基础。

如何复习

复习是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是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的必要手段,也是防止遗忘发生的有效方法。那么怎样复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

及时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斯浩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心理学家们海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学习后及时复习一次,一天后回忆率为98%,一周后回忆率为88%。如果不复习,一天后回忆率76%,一周后为33%。因此,对知识的学习、巩固复习必须及时,应当争取在遗忘之前进行。这样记忆的效果可以大幅度提高。

分散复习

所谓分散复习,就是分次进行复习,在各次复习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新旧不同的两种已学过的材料,具有同样的可回忆性时,经复习后,旧的学习材料保持的巩固程度较大。经同样的时间不复习,旧的学习材料遗忘的少,所以,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多次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这样有节奏的分散复习,可以避免大脑皮层细胞疲劳,提高复习效率。

总结——归纳复习

是指经过一段学习之后,采用归纳、演绎、类比、联想等多种方式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比较、综合、分析等,归纳其异同,联想其形象,排列其特点,组合其同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趣味化。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了解所学知识的重点、特点,并围绕重点、特点进行有效记忆和合理遗忘,增加记忆容量。这样复习,不仅可以提高记忆兴趣,增强记忆效果,而且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回忆与阅读相结合进行复习

回忆是根据一定的条件,把过去感知过或经历过的材料重现出来。在复习时先试图回忆,可以激活大脑,提高大脑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比单纯阅读效果要好。因此,要把回忆和阅读相结合进行复习,即:首先不看教材和笔记,以所学纲目为中介对所学内容、方法、思路等进行回忆。其次,对照教材和笔记,检查回忆哪些地方是对的,哪些地方是错的,哪些地方忘了,原因何在。再次,针对错的、忘的内容加强复习,这样效果会更好。

要“过度学习”

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记得”和“学会”的记住上,继续把某些知识和技能学习到接近将学习者的最高潜能全部发挥出来的程度。例如,学习10个词语,如果经过四次练习就会背、会写了,在四次练习后再加几次练习,就是“过度学习”。增加两次学习的,称为过度学习50%,增加四次练习的,称为过度学习100%。心理学家列维斯认为,过度学习以50%效果最好(倘若过度学习太多,不仅时间上不经济,且效率反而递减,此即所谓“过犹不及”)。因为过度学习到这个程度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运用时也才能游刃有余,触类旁通。遗憾的是许多同学往往不懂这一点,他们往往作业一做完,便如释重负,不肯再花时间过度学习一下。这样,往往学得快,忘得也快,当然不能积累丰富的知识了。对此,宋代学者张载曾一针见血地说:“学未至如此,非真得也。”

超强记忆的方法

人类在创造文明的过程中也创造了增强自己记忆能力的一些方法。诸如背诵是记忆的根本,争论是记忆的益友,重复是记忆的窍门,趣味是记忆的媒介,联想是记忆的动力,应用是记忆的要诀,简化是记忆的助手等。但具体讲过超强记忆的方法,这要从人脑和过目对象两个方面来考察。

从人脑的记忆敏锐程度上讲有三种秘诀:一是灵感成诵;二是趣味成诵;三是强制成诵。所谓灵感成诵,即你过目的对象在某一方面,某一特点上能引起强烈的灵感,使你能够过目不忘,过目成诵;趣味成诵,即过目对象具有使人特别感兴趣的某些方面,引起人的特别注意,使人过目不忘;强制成诵,即你过目的对象对人的大脑产生强烈的刺激,引起脑细胞的强烈兴奋,使人过目不忘。

从过目对象上看,超强记忆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五种。

形象记忆法

即在读书、观察事物时,要注意事物的形象。如书样、字体、画面、标题、标码、数码等构成一幅在脑子里的形象,使抽象的概念与形象的经验挂钩,使理性和感性结合起来。提高记忆速度,使人能够过目不忘。

特征记忆法

脑生理学家告诉我们,每当新奇特别的刺激或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刺激出现时,人脑便积极行动,将眼、耳、鼻等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这叫做“定向反射”。由于定向反射的作用,人能自动的集中注意去感知、记忆特别食物,这样就有利于记忆。因此,我们在阅读书籍、观察事物的时候,要注意过目对象的明显特征,寻找过目对象与自己“密切相关”因素,就能够快速记忆。

点线记忆法

任何事物,任何一本书籍都是由点线组成。要过目不忘,就要把容易记忆的点线印入脑海,然后由点线联想事物原貌、内容等,这样就可以过目不忘,再反复思考几遍,就可以成诵不失。

化简记忆法

心理学的许多实验表明,人脑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单位。不过这个“7”,可以是7个单个组个体,也可以是七个词。只有把许多材料或事物归纳在6个以内的组块中,大脑就易于接受。因此,我们在记忆时,应尽量设法将记忆内容简化成几个关键词、核心句,作为记忆提取的线索,谋求以少胜多。

板块记忆法

就是把需要的文章、资料,按句子或一段话的中心意思划成几个板块整体记忆。如果把一篇文章中的字视为点的话,那么词、句、概念等则是“块”。脑中存储了许多词组、句子和逻辑关系后,就可看到一个字预知一个词,见到一次预知语句,达到“一目十行”。当记忆新事物时,许多内容脑中已有,无须重记,而对于少量要记的确又可以以熟推生,以老带新。一个人头脑中积累的这种板块越多,就越容易记得快,记得牢。

记忆力的提高

要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记忆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

鉴定信心法

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信心能增强人的记忆力。因为人只有有信心,才能有热情去记去背,才能激活大脑打开记忆的大门。人脑的潜力是无穷的,脑的发育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接触的东西越多,内容越复杂,脑细胞的发育也就越迅速,越完善。也就是说,人的记忆力像肌肉一样,经过锻炼,是可以发达提高的。

理解记忆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要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很多。因为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把新的知识经验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即在已有的暂时联系的基础上去建立新的暂时联系,并把新的联系组成一个新系统从而经久不忘。

集中注意记忆法

美国心理学家E·洛夫斯基在其新著《记忆》中说:“一个人为提高记忆力所能做到的最重要的事情,也许就是学会如何集中注意力。”实验证明,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阅读两遍,胜过心不在焉时阅读十遍的效果。这是因为,在注意力集中时,大脑皮层能形成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暂时性的神经联系易于形成,因而能提高记忆效果。

多种感觉联动记忆法

据学者研究,只听,只能记忆15%;只看,只能记忆25%;如果既听又看,则能记忆65%。由此可见,学习时,视、听、读、写等多种感官联动,比只用一种器官记忆效果要好。

联想记忆法

在记忆时,如能揭示记忆对象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也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效果。如把新记的人名与原熟悉的人名联系起来记忆,把同义词与反义词结合起来对比识记,就能提高记忆效果。

浓缩记忆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容量大约是7±2个单位。记忆的单位越少越易记忆。如果把需要记忆的材料,删繁化简,提纲挈领,浓缩为几个关键词或几句歌诀,就容易记忆,如把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浓缩为6个字,就记住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的全部内容。

整理归类法

在记忆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类,联成网络,使之在大脑中形成条理,这样就便于记忆或提取。如记忆英语单词时,把方向(东、西、南、北等)、季节(春、夏、秋、冬等)分门别类,整理归纳起来进行记忆。

放松记忆法

在记忆事物时,首先要使身心松弛,心情平静愉悦,然后再开始记忆。如果情绪焦躁不安,人的注意很难集中,也就很难记住东西。

另外还有,规律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图示记忆法等都可以提高人的记忆能力。

提高注意力的集中

青年人,由于好动、好奇、好观等特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这样既会影响做事的效果,又会影响人的情绪,造成不必要的厌烦、不安。

怎样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这是青年学生在学习中要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根据许多学者、伟人、科学家积累的经验,可以集中归结如下办法来克服精力不集中的毛病。

排除干扰法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种各样的干扰:如声响、景物、意外事情等因素,足以引起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无关的无意注意,造成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学习时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各种干扰,不要让这些嘈杂的因素进入自己的学习环境。要立一道挡墙,有一个强大的心理屏障,把诸多与学习无关的干扰排除在学习活动之外。

镇定情绪法

在进入学习时,要切实镇定自己的情绪,有目的、及时地把注意转移到特定的学习对象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当开始一件新的工作和一次新的学习时,往往精力不集中,注意力没有甚至完全没有从原来的学习目标转移到新的学习目标。有的同学在上一节课遇到了不愉快的问题,下一两节课也不能把注意力集中起来;也有的同学听到老师讲有趣的问题,就一直想下去,不在注意老师下面的讲解内容。这些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这就需要通过自我暗示、自我放松镇定、加强注意的目的性,并且能够快速、及时的随着目的转移而转移注意。

提高兴趣法

凡是对人有直接兴趣的事物,都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对学习对象有较大兴趣的人,会主动地有意注意与学习对象有关的事物,从而集中注意。所以,大学生要针对学习内容、重点,逐步培养自己浓厚的学习兴趣,想法使自己的兴奋点始终集中在自己的学习任务上。

深入理解法

对自己的学习任务、内容、重点,要自觉深入地钻进去,以坚定的信心力求理解深透,不去触动进入与此无关的外界环境,不思考与此无关的事情,不做与此无关的动作,使思维、动作统统集中在对问题的探讨理解上,以此来排除干扰。

如何克服学习的高原现象

学习上的高原心理是在学习中期,学习效果出现暂时停顿时出现的心理反应。突出表现为,学习不进去,效果差,心里烦躁,情绪悲观。这种高原现象是学习和复习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饱和”状态。只要有耐心继续研究,变换一下学习内容和理解角度就可以克服。具体的方法是:

以信心矫烦

信心是成功的基石,只有有信心,才能有继续学习、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热情。当学习上出现高原期,即暂时性的停顿时,要充分认识到:只要坚持努力,改进方法就会度过高原期,使学习进展出现质的飞跃。从而坚定信心,不厌烦、不性急、不失望,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循序渐进的态度深入进去,把书中之理学通,把难点问题突破。

以平静矫躁

学习上急躁不安的心理,往往是在学习任务压力大、难度大、精神紧张的情况下产生的。这就要以平静的心理进行校正:①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②要对自己产生的悲观、抑郁情绪,不要压抑,而要疏导。如找知己倾诉或参加文体活动等转移注意力。这样就能克服“躁”的心理情绪,使学习深入下来,获得好的效果。

以大志矫压

学习的压力往往产生于困难多、难点多、成绩差等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毅力、有志气,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有顽强奋斗的品质。千万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努力,向压力低头,那样压力往往越来越大。

成功的秘诀

一是有志

有志者事竟成。立志是成功的大门,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没有这个动力,就会厌倦学习,贪图享受,荒废学业。所以立志是求学的第一要素。

二是要勤

勤奋是成功之径。“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万恶懒为首,百善勤为先”。国外一些人才学家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在世界上所有的科学成就中,那些天资聪明、少年时代就异常聪慧的人取得的成功约占5%,而另外95%的成就,都是由少年时代并不十分聪明,但能刻苦勤奋学习的人取得的。这正像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勤是一种美德,也是大学生应具有的学习精神。勤奋出聪慧、勤奋出才干。要取得优异的成功就要靠勤奋学习。

三是要恒

恒是一纸的考验。俗话说:“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古今中外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而是有坚韧不拔之志。当代大学生要达到理想的彼岸,不可有侥幸心,培养自己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恒心和毅力。

四是有序

学习之中有计划、有秩序、有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大学生要有有序的塔式目标,有序的渐进要求,有序的科学安排这样,日积月累,才能学有所成。

五是善挤

时间是常数,也是变数,只要我们善于挤,可利用的时间还是很多的。大学生要学会利用时间的分分秒秒,仅仅抓住今天,不把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去做。这样就等于拉长了时间,延长了生命。

六是会思

孔子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只有善于思考,深钻细研,善思其中之意,善解其中之理,才能取得成效。所以,读书时,养成多思善想的学习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七是忌满

古人云:“谦受益,满招损”,“见之不尽者,天下之事,读不尽者,天下之书”。作为大学生,不能有了一点成绩,就感到满足,就懈怠自己、放松自己,那样永远成不了大业,构建不起优化的知识结构。

如何提高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人的知识,大部分要靠自学获得,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量急剧正价的当代。一个大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就很难成才,也无法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那么如果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呢?

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要培养自己快速阅读的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法:

(1)要扩大视觉覆盖面,采取线式或面式阅读方法。心理学家发现,阅读可分为“点式”、“线式”和“面式”三类。所谓点式阅读,就是以一字、一词为单位阅读,其眼停一次,只能感知一个词,视觉很小。线式阅读是指以词组或单句为单位阅读,一句眼停,视觉范围是一行字词,视觉广度加大,速度相应提高。面式阅读,视觉范围更大,通常以行或段作为单位阅读,即所谓一目十行。

(2)要减少发音动作和杜绝来回阅读。可用一张白纸,读完一行挡住一行,有意识地加快速度。这样经过练习,可矫正“来回读”的毛病,并可以逐渐提高阅读速度。

(3)抓关键词和关键句。有研究表明,要培养快速阅读能力,平时阅读时就要注意读物里面的关键词和关键句,以此感知整体意义。

(4)做好笔记。做笔记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笔记既是在分析、概括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又反过来能培养人的分析、概括能力。提纲挈领的笔记是同遗忘作斗争的武器。

增强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地决定着自学效果的好坏。可通过下列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解力:

(1)注意分析比较,找出矛盾。如材料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不同材料之间矛盾的地方,与自己见解分歧的地方,并向自己提出重点难点问题,从而促进大脑积极活动,学深学透。

(2)独立思考,碰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带着“为什么”去反复看书,反复思考,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经常用自己的话复述读物的内容也能提高理解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能否成功,最重要取决于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中遇到的难题可采取如下步骤解决:①准确清楚地找出难点,并分析关键之所在。②寻找各种资料和证据,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中选出最佳方案。③对选出的方案进行论证、检验和修正。

提高检索、综合资料的能力

工具书和资料是自学的老师。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必须学会各种参考书和资料的检索方法和综合使用方法。提高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搜寻、检索和综合能力。参考资料的使用,要以专业为中心,有层次、有重点、同类书中选精。

另外,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还要善于制订切实可行的自学计划。这对于大学生尤为重要。

如何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

想象力就是人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能力,是人脑对于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现事物的形象和创造暂时还不存在的新形象的能力。创造力是运用已有的信息进行加工,提出新颖、独特而有社会价值的产物的一种综合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相互联系,在人们的创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伟大的导师列宁说过:“想象是创造的开始,没有想象,创造就不可思议。”创造需要想象。正如巴甫洛夫所说:“化学家在为了彻底了解分子的活动而进行分析和综合时,一定要想象到眼睛看不到的结构。”想象力可以产生“假说”,可以激励创造,可以引起我们发现新的事实,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使我们看到有可能实现的后果。为此,当代大学生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

想象必须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在头脑里构成原来经历过的或未曾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知识越丰富越能为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打下深厚的基础。因此,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和思路,有利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它要求人们组织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前所未有的(至少对思维者本人未曾有过的)思维成果。它具有三大特征:即流畅性(灵敏的反应能力)、变通性(随机应变能力)、独创性(异乎寻常的新奇反应)。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我们不能期望一个缺乏想象力和形象能力的人,会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大学生要全面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敢于开拓思维,敢于在间隙、交叉之间思维,进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思维,然后动手实验,使自己想象思维的目标实现,把奇思妙想变成实际的、有价值的东西。

善于想象,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一个人要有创造,必须善于想象事物的未来。善于想象必须:

(1)要有疑发想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提出疑点,随着疑点大胆想象,不固守已有的定律、定势。怀疑并非都是坏事,而可能是萌发新生的开始。

(2)兴趣想象。对感兴趣的、好奇的问题,要顺其兴奋点自由想象,联想得越宽、越广、越大、越怪越好,要不受任何压抑,任何框框的束缚。

(3)敏感想象。在读书、观察事物中发现奇异现象,看到不可理解之事,要展开你的想象,抓住敏感点,可五花八门地开拓思路,把想象发挥到无穷之极。

冲破心理的包围圈

要发挥创造性,必须闯过心理关,敢于打破旧框框。需要闯过的心理关主要有:

(1)“找正确答案”。人们习惯于“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殊不知,许多问题是有多种答案的,寻找其他答案,常常能引出新想法。

(2)“这不符合逻辑”。僵化的逻辑思维常常使新想法窒息。要激发想象力,就得进行形象思维。

(3)“循规蹈矩”。循规蹈矩也许是最保险的办法,但是它却制约了事物的发展。要找到新想法,必须打破一些规矩,不拘一格。

(4)“要实际些”。在找新想法时,先要考虑可能性,其次再顾及实用性。

(5)“不要太傻”。“傻气”有时会带来新想法,最容易把人的“不可能”观念打破。

(6)“不要怕犯错误”。成功和失败对人们的发展同样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失败有更强烈的推动作用。

(7)“这不是我的范围”。事实上,“门外汉”常常会提出令“门内汉”大吃一惊的新想法。要成为一名能出色地寻获新想法的“猎手”,视野要宽,思想集中,看见“猎物”后能抓住不放。有创造性的人往往比较全面,对什么都感兴趣,懂得如何将此物用于彼处。

如何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认识意义

兴趣是人们热切希望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大量的事实表明,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使人的心理得到充分的发展,能使人的思路更加开阔,更加活跃。正如《诗经》中写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许多有作为的人物,除了在专业上有很高的造诣外,大都兴趣广泛,思路开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海森堡、普朗克,不但酷爱音乐,而且在音乐上都有很深的造诣;我国物理学家钱三强喜欢古典文学、唱歌、画画、打乒乓球和篮球;马克思对哲学、历史、经济、文学和数学等科学知识无不精通,这是他能够写成经典著作《资本论》的重要条件;微积分学的创立人之一的莱布尼茨,也不是一个纯粹的“真正的数学家”。他既是哲学家、律师也是一个官吏。这一切都说明,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开阔人的眼界和思路,使思维更具灵活性和变通性,从而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发展。另外,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于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缔结良好人际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人的兴趣广、爱好多,与他人的共鸣点和联结点就多,社交的范围就广,结交的朋友就多。广泛的兴趣爱好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求当代大学生既要专业基础深厚,又要知识广博,只有理、工、文、管相互交叉渗透、一专多能,才能适应人才市场千变万化的需要。那种兴趣狭窄、知识单一、孤陋寡闻的人是不受社会欢迎的。

制定全面发展的目标

全面发展就是要丰富各方面的知识,丰富知识就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就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高尚、达观的目标是培养兴趣爱好的基础,兴趣爱好又是实现求知目标的内在动力,两者相互促进。有了丰富知识、增长能力的奋斗目标,就能够自觉地参与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在这种增道德、添知识、长身体的有益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广泛兴趣爱好,逐步发展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特殊兴趣、特殊爱好,促进自己成为既有广泛兴趣又有专业特长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自学的参与意识

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必须确立自觉的参与意识。参与才能产生感情,动情才能有兴趣爱好。例如,参加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知识竞赛、各种文体活动、公益劳动等。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必须自觉地参与,自觉地投入,自觉地动情动手,不能作旁观者。作旁观者无论如何也开发不了兴趣爱好。

不懈的毅力

兴趣爱好的形成多是在无意识或潜意识中产生的。因此对某一事物、某一活动、某一知识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去经常接触,经常参加,经常体验,日积月累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爱好。

注重发展提高

兴趣爱好产生后,就要注意兴趣爱好的发展。要选择那些对自己全面发展、对自己未来志向、对自己未来成长、对自己未来事业成功又特殊意义的爱好,加以特别培养,使其兴趣爱好成为个人成长的助化剂、事业成功的推进器。

全脑智力开发

人为什么有的智力高,有的智力低?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智力,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心理、生理科学的研究发现:如果将你尚在沉睡中的右脑唤醒,必将使你的智力、能力和素质产生惊人的飞跃。

人的左右脑功能不同

大脑是左右两个相互分离的半球。在生理支配能力上,左半球控制着人的右半身,右半球控制着左半身。在智力活动中左脑拥有语言中枢,主要支配语言、逻辑、数学符号、公式、书写等抽象思维和记忆的活动。右脑在感觉领域大显身手,主要负责事物的形象、音乐、绘图、空间位置形态等形象材料的思维和记忆。若将人的左右脑比喻为人,那么,左脑是那种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缺乏情趣之类型的人;而右脑则是具有形象性、爱无拘无束“胡思乱想”、洋溢着创造欲望、充满活力之类的人。

人脑的潜力远远没有开发利用起来

信息论观点认为,人的大脑堪称一个高效能的电子计算机组。正常人的大脑有146亿个神经细胞,能储存4~50千万亿个信息单位。有人计算过,全世界图书馆藏书的总数约为8亿册,假如每册书包含的信息量为600万个单位,那么这些书总共有4800亿个信息单位,也就大体相当于一个人大脑所能蕴藏的信息量。目前一般人所用的大脑能力还不足10%,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自称只用了大脑潜能的20%~30%。另有一些研究惊人的发现:如果对于两个半球中的“弱者”予以刺激,鼓励它去同强的另一个半球积极配合,结果将使大脑的总效率成5倍、10倍甚至更多倍的增长。世界上许多伟大的“脑袋”都是左右半球使用融合的典型。

千百年来,人们习惯更多地使用左脑进行抽象思维和记忆,如思维记忆语言文字、公式、符号等,而右脑形象思维和记忆的功能则闲着,或只起被动的辅助和衬托作用。因此,充分开发右脑的功能。是使人变得更聪明的有效方法。

如何开发右脑的智力

(1)改变重抽象轻形象、重分析轻直观、重理性轻情感的传统观念,多进行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多使用右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样思考完成后,我要花更大的力气把他们转换成语言。”他的相对论就是他躺在夏日的山丘上,想象驾驭者一束阳光横贯宇宙旅行后发现的。

(2)加强左半身的运动量,多活动左手,训练用左手拿东西,干活的灵活性,增强对左耳的语言刺激,可使右脑得到活化。

(3)善于把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联想将其形象化,进行形象记忆,并学会用图形、绘画做笔记;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动手能力;经常鉴赏绘画,欣赏音乐等,都有助于右脑的开发。

大学生心理保健常识 - 学习篇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