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李世民的疑惑

大唐贞观十年,五月。

巴郡,巫山。

苍山如海,云蒸霞蔚。

蜀地自古以险峻峭壁闻名天下,巫山更是如此,崇山叠峦绵延起伏,横亘千里。

正因为其夸张的地势,千百年来,这里人迹罕至。

偌大的唐帝国,在此地仅设了一个名为鱼奉的小县。

嗒、嗒、嗒——

茫茫大山中,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踏碎了这里的宁静。

一行车队艰难行驶在山路之中。

“陛下,再往前十里,便是鱼奉县境内。”

一名侍从走近马车,扣了扣车幔,轻声唤道。

“传朕旨意,在鱼奉县落脚即可,不必惊动当地官民。”

马车中传来一道沉稳有力的回答。

大唐皇帝李世民在登基十年后,终于决定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不料封禅队伍尚未抵达山东,中途却碰上百年一遇的山洪爆发,阻拦去路。

无奈之下,李世民只能下令折道向西,暂往渝州安置。

为了不惊扰当地百姓,他打算隐瞒身份进入鱼奉县。

车马劳顿数日,路上终于不再颠簸,李世民掀开帘子,准备出来透透气。

刚一下车,只见一条前方平直宽阔的大路映入眼帘。

“慢!”

他忽然抬手示意车队停下。

望着眼前的景象,李世民愣住了。

这是一条足有三丈宽的直路,既不是由夯实的泥土铺筑,更见不到一块青石岩砖。

路面平坦无比,严丝合缝。

阳光照耀下,每一寸路面都泛着乌黑的亮泽。

李世民惊讶无比,因为他从未见过这种道路。

庞大的车队在上方驶过,竟然没有留下一丝划痕。

“这,这是什么石头铺砌而成的路?”

他蹲下身子,凑近地面闻了闻,一股古怪刺鼻的气味瞬间扑来。

“此路隐匿山中,并未与官道相接,故而才被发现。”

一名属官匆匆来报。

“此路通往鱼奉县?”

嬴政问道。

“回禀陛下,据渝州刺史献上的地图显示,这是唯一一条进出鱼奉县的大路。”

属官答道。

“好一个鱼奉县,即刻进城!朕倒要看看,城内究竟是怎样一副光景。”

鱼奉县瞬间勾起了李世民的好奇心。

重重大山包围中的鱼奉县,为什么藏着这样一条神奇的大路?

车队继续朝鱼奉县进发,然而只行驶了半个时辰不到,李世民再度下令,停止前进。

因为他见到了眼前叹为观止的一幕——

道路左边,遥远天空下,一望无垠的麦浪随风起伏。

饱满的黄金麦穗在碰撞间奏出悦耳的哗哗声,晨风拂过,这里宛如一片金色海洋。

李世民不是那种五谷不分的君王,但,如此宏大壮观的麦子丰收景象,他从未见过。

这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麦田,粗略一算,占地何止千顷!

如此一来,鱼奉县一年得丰收多少粮食?

按理说,这般傲人的功绩,足以让鱼奉县名满天下。

可他身为大唐皇帝,竟然从来没有听过这件事

更让他震惊的事情还在后面。

道路左边是麦田,而在道路右边,却是一副迥然不同的景象。

这里见不到一寸泥土,也见不到一棵庄稼。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不知笼罩了多少土地的巨大白色薄膜。

它被无数根李世民从未见过的金属材料高高撑起,约莫两丈。

放眼望去,它所覆盖的面积,甚至比对面的麦田还要大上不少。

这时,几名看上去庄稼汉模样的人,突然从里面钻了出来。

“哟呵,有外乡人来了,人数还不少呢。”

“瞧这模样,还是外地富商啊,哈哈,这次又能收上不少过路费,到时候县太爷准得夸我”

这些庄稼汉子边说边笑着,朝李世民一行人走来。

“几位可是要入城?”

为首一名青年摘下草帽,咧嘴一笑。

李世民默默点了点头。

“好的,根据县太爷他老人家制定的《鱼奉县惠民公路统一收费标准》,几位须缴纳相关过路费。喏,城门口就有收费站,往前走便是了。”

“好心提醒几位,过路费缴纳不足的话,将会面临扣押人员货物的风险,望几位三思。”

青年一脸友善地指着前方。

李世民眉头一皱,面带愠色道:“我们只不过想进城找个地方歇息,还要交钱?”

那青年笑着解释道:“这位先生,你脚下的这条沥青路,乃是县太爷他老人家斥巨资带领我们全县百姓辛辛苦苦修了三年才竣工的。此路耗费无数人力财力,你说该不该收费?”

“当然了,如果对该项规定不满意的话,你可以前往县令热心邮箱处进行投诉。不过要是没缴费的话,恐怕你连收费站都过不了”

李世民傻眼了。

原来这条路,叫做沥青路?

似乎还是鱼奉县令出钱修造的。

还有,县令热心邮箱处的投诉,又是什么意思?

最关键的是,只有土匪山贼才会收过路费。

他堂堂一个七品县令,也干起了这等无耻行径?

李世民心中疑窦丛生,于是他问道:“敢问这位仁兄是?”

青年答道:“鄙人不才,忝为鱼奉县农业办事处大棚种植园区技术指导员,现今主要负责丙—3大棚区的名贵花卉栽培工作。”

他话一说完,身后的几名庄稼汉子连忙跟着起哄:“我们大牛哥那可是整个大棚园区最年轻的指导员,去年那会儿,县太爷还给他亲自颁发了‘最佳干部’奖呢!”

这位名叫大牛的青年挠了挠头,腼腆一笑:“那都是县太爷他老人家英明神武,教导有方”

李世民闻言,更加迷糊了。

农业办事处?

大棚种植园?

最佳干部奖?

这些稀奇古怪的措辞,他当了这么多年皇帝,还是头一次听说。

不过目前能推断的是,这一切恐怕都和一个人脱不开干系——

鱼奉县令!

“这些麦子今年长势极好啊,也不知是如何做到的。”

李世民突然指着麦田问道。

大牛见状,热心解释道:“这一片是甲—2的小麦分布区,甲—1到甲—5都是小麦种植区,后面的甲—6到甲—10,是县太爷今年才下令开发的抗倒伏作物试验区.”

“东面那一块是红薯土豆基地,再往南是高粱酿造专区,还有那边”

大牛不厌其烦地向李世民讲述了鱼奉县城外这一带农业区的具体规划。

李世民听得云里雾里,一阵头大,连忙打断他道:“你方才所言,都是那鱼奉县令一手做到的?”

大牛满脸骄傲,高声道:“废话,除了他老人家,普天之下,还有谁能做到?”

大唐:身为贪官的我,皇帝根本不敢杀 - 第一章 李世民的疑惑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