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子

没有哪个词汇能够比“面子”更违反逻辑规则了,虽然对作为全人类一部分的中国人来说,它只是一种“特性”,可这个词也同样让人感到难以捉摸。在中国,“面子”一词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集合名词,其中的含义甚至比我们所能描述或领悟到的意味还要多数倍,所以,它并不是单指人的脸庞。

为了能够了解到“面子”一词的含义,哪怕是部分含义,我们也必须要深入地去研究这个民族,这里存在着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有着某种强烈的做戏本能。在这个国度里,戏剧几乎成为大众唯一的娱乐活动,中国人对戏剧,就如同英国人对体育、西班牙人对斗牛一般。中国人对戏剧乐此不疲,他们只需一个极其轻微的刺激就可以投入到戏剧中去。他们甚至会成为戏剧中的人,他们会像演员那样装模作样地磕头行礼,这样的情形,即使西方人不觉得荒唐可笑,也会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然而,中国人是按照戏剧里面的那种方式进行思维的。即便是只有两三个听众,他也会觉得是面对一大群人,他会大声地喊道:“我说,这里有你,有你,还有你!你们都在这里!”通过如此这般的表演,假如他能够排解掉自己的烦恼,那他就会说自己是在鲜花和掌声的伴随下走下舞台的,然而,假如烦恼依旧存在,那么,他就下不了台了。一旦你理解了其中的真意,你就会发现其实它与现实生活毫无关联。对于中国人而言,事实永远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形式才是首当其冲的重中之重。某个人假如能够在合适的时间与地点,用恰如其分的方式说了一番漂亮话,那么,他那种做戏的心理就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我们并不会进入戏剧的幕后,因为那样会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好戏都破坏掉。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假如你能够做出类似于戏剧中的那种行为,那这就叫有“面子”了。如果你让他们大失所望,如果你对他们熟视无睹,如果你打断了他们的好戏,那么,你就使他们失掉了“面子”。这是一个高深莫测的问题,一旦你领悟到了其中的关键,如果说中国人的很多最重要的特性都是暗锁的话,那么你就刚好得到了一把开启这些暗锁的钥匙。

在这里我要顺便介绍一下维护“面子”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出的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这些知识是西方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甚至完全超出了西方人的认知范围和理解能力。中国人在办事的时候总会掺杂一些戏剧元素,西方人就会忽略这一点,从而误入到与之毫无关联的事实领域。因此,对于那些不了解真实情况的西方人而言,他们往往会误解中国人的“面子”,他们会觉得“面子”就如同南洋的戒律一般深不可测,然而,“面子”是反复无常的,不受任何法律约束,它的变换更迭只以人情世故的改变为参照物。因此,中国人和西方人在这一点上必定存在着某种天差地别的不同,他们无法在同样的情况下对同一事物得出同样的结论。假如遇到了村庄中无休无止的争吵和纠纷,那些所谓的和事老就需要经过一番周密的思考了,如何才能保全双方的“面子”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他所作的那番考虑就会像欧洲的政治家们曾经考虑的力量制衡一样详细而稳妥。尽管从道理上讲,调解的目的在于实现公正,然而,在那样的情况下,怀有这样的目的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东方人几乎不可能实现这样的目的。实际上,这样的调解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维持有关各方的“面子”以及平衡他们之间的利益。另外,在很多诉讼的裁决中,也时常会采取这样的原则,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做法往往会使诉讼本身变成一场历时长久的拉锯战。

如果你想要送给某人一份丰厚的礼物,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面子”。假如这个礼物是个人赠送的,那么,接受礼物的人就应该仅仅收下其中的一部分,事实上也很少有人能够照单全收或者是一概不收。现实中有不少人渴望能够保住自己的“面子”,这些人的事例也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弄清问题的依据。某个人的缺点一旦被指明,他也就同时失掉了“面子”,因此,不管证据有多么确凿,他都必须要矢口否认,用这样的办法来挽回自己的“面子”。假如你的网球丢了,此时却有充足的证据表明是一个苦力捡到了,那么,他会怒发冲冠地对此进行否认,而且他还会走到丢球的那个地方,此时此刻,你发现原来网球还待在原地(其实是从他的长袖中掉出来的)。随后,他会故作姿态地对你说:“这便是你那‘丢失’的网球。”侍女把客人的铅笔刀藏在主人的屋子里,然后在桌布下面被发现了,此时,她也会做出得意扬扬的姿态并拿出来给别人看。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子”确实是得以保全了。一个仆人由于粗心大意丢失了一件贵重的物品,他也深知此事的后果,要么是由他来作出赔偿,要么是从他的工资中扣除相应的数目,于是,他向主人提出要辞职,而且还会清高地说道:“那些钱我不打算要了,就用它来赔偿那丢掉的银匙子吧。”如此一来,他的“面子”就不会遭到任何损伤。某个人明明知道一笔属于他的债款已经无法收回了,然而,他还是要跑到欠债人那里对其进行一番义正词严的恐吓,以此来证明自己对要回钱财已经胸有成竹了。虽然最终的结果是他并没有讨回那笔钱,但是,他却保住了自己的“面子”,而他也认为只有这样的做法才能保证他在将来放债时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假如某个仆人由于失职或拒绝履行某项职责而引起了主人的不满,而他也深知主人将要辞退他了,那么,他此时就会重复自己先前的过失,还会用辞职的方法来确保自己的“面子”。

为了保住“面子”而丧失掉性命,对于任何人来说似乎都是非常不值得的。然而,我却听说会有某种特殊的恩惠施与中国的地方官,那就是当他们被杀头的时候会准许身着官服,而这样的做法也正是为了能保住他们的“面子”!

中国人的德行 - 1.面子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