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华集:2019年度中华书局员工文选
中华书局 试读
2021-03-03上架收录中华书局员工2019年度创作或撰写的文章,分为编辑手记、书里书外、学林散叶、百川学海、艺文类聚、行业思考、特稿七部分,共计41篇。如编辑手记,马婧、彭玉珊《七十年等待,五千年文明,献给新时代的家与国——点校本二十四史国庆七十周年纪念珍藏版 编辑手记》
-
-
展示新中国:展览、空间与新生政权的形象建构(1949—1957)--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夏松涛 试读
2021-03-02上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57年举办的展览活动为研究对象,本书通过对新中国大量展览活动的梳理与研究,从“权力”和“空间”的视角,探究国内展览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形象建构以及出国展览对新中国国际形象建构所起的作用,进而分析“展示政治”与国家形象建构之间的关系,总结新中国展览活动的得失及对当下做好展览活动的启示。
-
-
华人社团与中华文化传播
张禹东 试读
2021-02-27上架本书在“华侨华人与中国梦”的问题意识与现实关怀之下,研究华人社团与中华文化传播,乃至中国梦的实现问题。书中简要梳理华人社团的历史发展脉络与现实体系;对当代各类华人社团的中华文化传播活动进行分析,探讨各类华人社团的中华文化传播活动“和而不同”的具体机制;在讨论中华文化认同、跨国“华族”的族群建构问题的基础上,揭示华人社团传播中华文化的共同旨趣;逐步推进分析,力求揭示华人社团传播中华文化与中国梦的实现的重大问题。
-
-
-
-
-
-
-
-
-
中国古代碑志文批评史
李贵银 试读
2021-02-26上架碑志文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体,从东汉时期盛行于世,其创作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碑志文创作与中国古代散文创作的兴衰更迭以及思潮变迁密切相关。碑志文批评发展演进的历史,折射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发展的历史,也折射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变迁。本稿将碑志文批评置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历史长河中,对其产生、发展、演进的历程进行深入剖析,力求客观、公允地梳理出一部碑志文批评发展的历史。在研究过程中,不仅注重既有的理论批评资料,还深入、细致地从作家创作本身挖掘其文体主张与理论;不仅注重那些知名的学者,还发现了以往不被批评史研究关注的学者,如孙琮、储欣、林云铭等,以及一些以曲论、诗论、词论等名世的学者,如李开先、沈德潜、谭献等,发掘他们独到的文章观念。因此,本稿不仅补充了中国碑志文批评史研究的空白,还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
古代巴蜀与南亚的文化互动和融合
汤洪著 试读
2021-02-26上架本书撷取巴蜀与南亚之间所涉文化互动与融合的12个重要专题进行了深入梳理和探讨。内容涉及物质文化、宗教文化与语言文学艺术诸方面,各个专题相对独立,但又串联起不同地域之间文化互融的共同主题。两大地域空间不同文化因子双向间互相激荡、借鉴,甚至往返影响,共同塑造文化形态的生成与交融,旨在为读者勾勒一幅早期巴蜀先民渴望与外界沟通交流并主动借鉴吸收域外文明的历史图卷。
-
-
-
-
-
-
-
-
赵之谦篆书许氏说文叙: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中华书局编辑部 试读
2021-02-25上架《许氏说文叙》册,纸本,篆书,共八开,每开高三十二点四厘米,宽五十七点五厘米,每开十行,行四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册内容节录许慎《说文解字序》。后有题识:“方壶属书此册,故露笔痕以见起讫转折之用。”“方壶”或为弟子,或为藏家。从题识中推测,此册应为赵氏所作习书之范本,结字严谨,篆法精丽,将北碑直入平出和折锋等笔法熔铸其中,在起收之处不用藏锋,使后学者易见其笔法踪迹。赵氏之前的书家偏好北碑古朴生拙的面貌,赵之谦则全取北碑造像中霸悍雄强的一面,并将之扩展至篆、隶中,形成一种姿态活泼、气势飞动的风格,在晚清书坛独树一帜。本册具体书写时间不详,从其风格及用途来看,或为赵氏中年后所作,是其篆书代表作之一。
-
-
三明红色文化读本(大学版)
《三明红色文化读本》编委会 试读
2021-02-25上架本书主要介绍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革命领袖、革命将帅在三明的革命实践,以及三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党的建设等的革命历史。本书具有历史性、地方性、革命文化独特性等特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革命文化的背景下,本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
赵孟頫朱子感兴诗: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中华书局编辑部 试读
2021-02-24上架《朱子感兴诗并序》,纸本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卷内容为朱熹受初唐诗人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启示后,所作的感兴诗二十首,元皇庆二年(一三一三),赵孟頫书之以赠友人。虞集曾曰:“(赵孟頫)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此卷用笔秀润劲挺,结字疏密有别,肥瘦互参,在温润典雅的基础上又不失奇宕多姿之趣。虽为行书,但亦能看出其对楷法之用心,妙契古人,精妙绝伦,是学习行书的绝佳范本。
-
-
一口气读懂英国历史文化(套装共7册)
埃莉诺·帕克 试读
2021-02-22上架本套装包括:《维京时代与英格兰:北欧勇士征服英格兰的传奇和历史》、《优雅的相遇:穿越时空的古宅,碰触莎士比亚、简·奥斯汀、狄更斯等文学巨匠的鲜活灵魂》、《温莎王朝:帝国巅峰与至暗时刻》、《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亨利八世与都铎王朝:“多面暴君”和他的传奇帝国》、《伦敦文学小史》
-
一口气读懂德国历史文化(套装共4册)
杰里米·德龙菲尔德 试读
2021-02-22上架本套装包括:《希特勒最后的阴谋:纳粹崩溃前的杀人灭绝计划》、《德国文化漫游:再遥远也能拥抱不灭的浪漫主义灵魂》、《1924 : 改变希特勒命运的一年》、《一本最危险的书》。
-
樊登讲论语:套装全2册
樊登 试读
2021-02-20上架《论语》共二十篇,多以每篇起首二字作为篇名。《樊登讲论语:学而》以《论语》开篇“学而”二字为题,解读上半部《论语》。“学而”代表了终身成长的价值观。《樊登讲论语:先进》以《论语》下半部首篇“先进”二字为题,演绎下半部《论语》。“先进”意味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的力量。《论语》是对樊登人生影响*的一本书,没有《论语》就没有现在的樊登!他捧着《论语》反反复复地研读了20年。《樊登讲论语》是樊登的心血之作。樊登在为大家深度解读了300多本书之后发现,《论语》中的理论并不过时,它几乎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烦恼。本书的特色,是用通俗的方式解读《论语》。樊登结合现代的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育儿知识、教育学、创业方法、领导力解读论语,让每个人都能在轻松读透论语的同时,把论语用起来!
-
中国人的人文精神(全两册)
楼宇烈 试读
2021-02-19上架本书是著名哲学家楼宇烈先生六十年的哲学思想精髓,是近年来的重磅作品。六十年间,楼先生不断从哲学、宗教、国学、人格、精神等维度梳理中国文化。如果说成为几代人阐述传统文化启蒙读本的《中国的品格》是开端,那么《中国人的人文精神》就带有总括性。1. 以宽广的全球视野讲述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对于“以人为本”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楼先生有着当代学者深刻的思索。作为学者兼哲学家,他善于将理性与感性的思索熔于一炉,让读者在恍然大悟中获得认知的升级;2.以导师漫谈的方式讲解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儒道两家都是建立在尊重万物、尊重自然的基础上的。中国文化的“五伦”次序不能颠倒,所有的关系都是自然而然,讲究适度。这种传统文化的讲解就像是一次温故知新的文化致敬,也像是一次精神矿藏的深度挖掘,更像是一次精神文化的全面解析!
-
-
中外文化交流史(丛书共18册)
何芳川 试读
2021-02-18上架作者通过清晰梳理文化与文明、文化交流与文明交汇几个概念的内涵,厘清文化交流的特殊状态及它的“作伪”与“误读”,描述了全球化中中国作为文化交流旗帜及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历史给予了一个清晰的描绘。
-
两汉乐书的文献学研究
余作胜 试读
2021-02-17上架乐书是两汉时期重要的文献品种。这些乐书记录了两汉及两汉以前的音乐实践、音乐理论以及与音乐相关的社会文化活动,是研究此一时期音乐、文学、礼制等问题的基础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可惜尽皆残亡、未有完帙。本书主要从文献学角度对两汉乐书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勾勒两汉乐书著述总貌,考察两汉乐书流传及佚文辑存情况,冀为两汉音乐文献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
-
中国朝鲜韩国文化交流史
宋成有 试读
2021-02-12上架作者通描述中国与朝鲜、韩国古代文化交流的独特历史环境、古代中国与朝鲜的文化交流、近代及新世纪的中国与朝鲜文化交流,历时与横向兼具,试图向我们呈现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国与韩国、朝鲜的文化交流史。
-
-
太平天国及晚清社会研究,2018年第1辑,总第2辑
朱庆葆 试读
2021-02-11上架太平天国研究是中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历时十余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旧式农民战争史上的一个高潮,有其历史必然性,也有运动史上的突发性和偶然性,这一轰轰烈烈的运动有太多可以研究、需要厘清的地方。基于此,中国太平天国研究会集合国内外太平天国研究的专家学者,从不同问题出发,并与晚清社会的大背景相联系,回应了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诸多问题,拓展了太平天国史的研究领域。
-
大美“非遗”:大运河边的“守艺人”
沙勇 试读
2021-02-10上架本书既从宏观角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与利用实践进行系统研究,也从微观视角对大运河文化发展亲历者集体记忆的精彩呈现。既对大运河城市发展的历史性考察,也对沿岸百姓生产生活状况的现实性思考。既关注了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又探讨了大运河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一幅饱含国与家、历史与现实、人文与自然等丰富元素的大运河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这套丛书丰富的视域与内涵,得益于南京邮电大学众多学者们广阔的研究视野,特别是他们中的数十位优秀青年学子,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大运河儿女”,对大运河有着真挚的情感体验和天然的文化认同。他们从微观的、个体的视角出发,生动地呈现了普通人对大运河文化的记忆、理解和认同,在具体而微中展现了大运河文化的沧桑巨变,也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学者宝贵的人文气质和强烈的文化自信。
-
-
-
中国拉丁美洲文化交流史
林被甸 试读
2021-02-09上架作者通过描述中国与拉丁美洲古代文化的接触与探索、早期中拉文化交流的太平洋通道、美洲农作物的传入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华工(华侨)对拉丁美洲开发的贡献,全方位地为我们勾画了中国与拉丁美洲跨越太平洋的文化交流过程。
-
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文化交流史
梁志明 试读
2021-02-09上架作者通过仔细爬梳中国与越南、老挝的关系源头及早期经济文化联系、越南立国后中越两国经贸与文化关系的广泛发展、中越两国在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密切关系,历时与横向兼具,为我们勾画出和平、友好、互惠、高潮迭起的的中老、中越和中柬文化交流史。
-
-
-
-
中国阿拉伯世界文化交流史
仲跻昆 试读
2021-02-07上架作者从阿拉伯世界、中阿往来关系史勾勒、古代中阿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古兰经》的翻译以及阿拉伯文学在中国几大版块出发,历时和横向并存,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勾画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方面的文化交流史。丝绸之路长,长城通天方。
-
-
-
文明、文化与文化交流
何芳川 试读
2021-02-07上架作者通过清晰梳理文化与文明、文化交流与文明交汇几个概念的内涵,厘清文化交流的特殊状态及它的“作伪”与“误读”,描述了全球化中中国作为文化交流旗帜及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历史给予了一个清晰的描绘。
-
宁波“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发展报告(2020)
王程 试读
2021-02-07上架本蓝皮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素养的任务、部署和要求,以“发展报告”的方式,对宁波市全民艺术普及工程进行回顾、总结和分析。书中具体以专题篇、实践篇、借鉴篇、评估篇等不同的专题类型对全民艺术普及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探讨,对国内外与全民艺术普及相关的新鲜经验进行研究和借鉴,从而用以指导不同地区进一步的全民艺术普及工作。
-
-
-
-
-
中国印度尼西亚文化交流史
孔远志 试读
2021-02-05上架作者通过具体展现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文化交流形式(宗教,语言和文学,音乐和舞蹈、建筑,医学、陶瓷和建筑),进而总结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文化交流特点,向我们勾画了流光溢彩的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文化交流史。
-
-
越地方志发展史
沈松平 试读
2021-02-05上架本书为“越文化研究丛书”之一。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越地方志发展的历史。从时间上讲,限于越地古代、近现代方志史的研究;从地域上讲,本书设定的越地范围即我们常说的“大浙东”范围,包括浙江省钱塘江以东的上八府和古时隶属绍兴的萧山。着重从方志体例的变化,以及越地方志名家学术思想演进所带来的推动,来阐述越地方志的递进式发展。其中,从编纂学角度阐述各个阶段越地对中国方志发展作出的贡献,中国古代修志流派中的纂辑、撰著之分,章学诚方志思想中主观认识上的偏差及对同乡后辈学者的影响,以及对近代越地学者寿鹏飞、陈训正、张其昀修志理论的研究等,均属本书的创新之处。本书适合各地修志人员、文史爱好者使用,也可作为大学、研究生教学参考用书。
-
“一带一路”与中国故事
万明 试读
2021-02-02上架本书为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18年年会暨“一带一路与中国故事”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论文集收录了中国、塞尔维亚、哈萨克斯坦的专家学者共25篇论文。论文围绕“概念梳理与理论建构”“跨国人物与国际关系”“文化环流与从文地理”三个板块,在“一带一路”视域下从地理概念到文化符号,从人物到故事,从外交博弈到经贸关系,多学科交叉探索、互相启发,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展现了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前沿动态,实现了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推进提供了有益的学理依据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