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读杂书的工程师

读杂书的工程师

LV21 VIP 2022-06-08
读人类学应该当下说不知道、没听过项飚有些不可能了。读过费孝通老先生的多 本人类学著作, 然后开始关注这个方向,大抵知道项飚老师。本书是读的项飚教 授的第一本书, 全书以对话形式, 以项飚个人的经验分享总结出一些道理,读者 可根据自行过往经历思考取舍。 本书主要是以三个地域展开:温州、 北京、 牛津。 对项飚老师生活、 工作的地方 为着入点, 以探讨交流的方式为读者展示三个地域下、不同周边生活方式及态度 的区别。 谈话主题众多, 涉及当下年轻人关注的焦点及热门。 个人比较喜欢此种方式,就是作者敢于分享、敢于直接阐述一些个人观点和想法, 而将其对错优劣交给读者来判别, 全书以“真 ” 为代表, 就是说一些在别的地方 看不到、或者知道而又不敢说的内容。交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促进大家对这个问 题的深入了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或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类似于越辩越明, 而不是当下在小众的学术圈子里少数人探讨专业性极强的问题,而大众作为非专 业者闭口不谈、 不参与、 不思考。 此种观点和陈嘉映教授比较相似,在《走出唯一真理观》中有同种阅读体会。对 于书中印象较深、 也十分认同的一个观点是:学者专家应该有义务把复杂的专业 问题深入浅出、 有趣地让普通大众听懂其中的道理。 去翻阅豆瓣, 发现专业读者比比皆是, 或许我只是个入门的兴趣者而已。
赞 2
举报举报 收藏收藏

圈内热读榜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