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九讲
成员 845 帖子 59 + 加入 退出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益闻中国

益闻中国

LV33 VIP 2017-02-19
作者的提问是这书最好的地方,能够引导思考。
至于哲学内容,开始还有点头绪,大家坐在一桌子上讨论哲学的根本问题(意识和存在),虽然观点各不同,谁也说服不了谁,但能看出来意识和存在是相互联系的,讨论的主要焦点是谁先谁后,哪个更真实。
后来大家分桌而坐,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言。各家都造了一个含义不明的词语然后开始讨论,有人定下了讨论的规矩(方法论,主要是怀疑论和逻辑学),其他人则向各个领域延伸(数理、伦理、价值、目的、因果。。并不是作者讲的乱,而是哲学内容本身乱)。所以哲学的主要内容,不是前面所说的意识和存在的关系,而是各家造出的词汇和由此展开的讨论。作者也提议直接去看大师名作,因为哲学思考本身就是很分散的。
那这些词语是怎么来的呢?从各学科中来。精通数理化政史伦和心理学的哲学家分别从不同的学科展开思路,所以没有跟哲学家相同的学科基础看他的想法就比较痛苦。另外很多哲学家喜欢用线性推理,想想也是很诡异。
哲学的基本作用就是让人借用哲学家的思考框架和思维模式。比如论证要基于某种前提或假设,这句话就能引出不少思考和应用。
沟通要基于共同的前提,男女沟通通常都基于“错不在我”“都怪你”的前提,所以很难达成共识。
要想获得不同的认识,可以尝试跳出原有前提和假设。既可以站到更高处,比如关于意识和存在,不必争个先后,假定它们是一回事,就会有不同的思路;也可以直接换个假设,相对论就是因为换了个看起来不可能的假设,实现突破。
前提和假设决定了想法的方向。假设人是理性的没什么问题,能展开论证,但是前提不够完善,自然上层建筑难以宽广。
熟悉某个学科和相关的哲学讨论,就能在相关的哲学家那里得到启发和思路,不然看到的更多会是困惑和迷茫。
赞 4
举报举报 收藏收藏

圈内热读榜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