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
武士道书圈
成员 416 帖子 26 + 加入 退出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お***狐

お***狐

LV0 2013-03-13
武士道的精神归根结底是什么?   是儒的精神!   早在圣德太子时代,儒学就被引进到日本,作为治国平天下之术被运用到圣德太子的十七条宪法中。之后的奈良、平安时代,儒学逐步渗入到日本社会的各个层面。但这种被借用来的外来文化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统治者的充分重视,儒学一直被视为佛学的“助道之术”。人们虽然承认佛儒一致,但总是强调佛教优于儒学。到了江户时代,由于佛学出世思想的式微,儒学才终于经过在日本几千年的涵养嬗变登上日本政治生活的致高点!   儒家文化在日本演变的这个过程,伴随着“武士道”在日本的成长。新渡户稻造在阐述武士道的渊源时提到佛教、神道和儒学,尤其肯定“孔子的教诲就是武士道的最丰富的渊源”!日本的青少年教育,以孔孟之书为主,武士道的诸精神: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都可以在儒家著作中找到依据,都是儒家精神的产物!   那么为什么同样由儒家精神主导的中华文化没有诞生出像“武士道”这样的国民之魂?有人把这归结与中国缺乏尚武精神,这个论点显然站不住脚。试问秦汉、盛唐的中国缺乏尚武精神么?那么是什么让中国的尚武精神日益乏弱,是什么让中国原初的生命力,日见消灭?   恐怕“中国根砥全在道教”!   鲁迅在其《摩罗诗力说》说:“老子书五千语,要在不撄人心;以不撄人心故,则必先自致槁木之心,立无为之治;以无为之为化社会,而世既于太平。”这是批评道家退化的历史观和无为的社会观。老子对远古的唐虞时代无限神往,固执地坚持“柔弱胜刚强”的见解,处处要忍辱退让。而这“守雌”的哲学只能塑造出怯懦的国民,缺乏直面困难的勇气,没有蓬勃像上的生命!中国儒家文化的统治力实际上只存在于统治阶层以及上流知识分子阶层,而长期和底层人民浸染在一起的却是道家文化!作为官方文化的儒学很大程度上是首先经过道教的解释,并依附与道教,成为道教的一部分,以道教的特有方式在民间传播。越到封建社会后期,道教便越来越带上孔学的腔调,而儒学也常常穿上道家的道袍!即便到清末道教文化已经日趋衰落,但这只能说它与上层社会的关系不再密切,其泛神思想,富于“此在性”的思想主张,及一系列养生长寿的修炼方式,“神仙饵服,符禄禁厌”等等,在讲求实际的中国民众中有广泛的号召力!周作人说:“平常讲中国宗教的人,总说有儒释道三教,其实儒教的纲常早已崩坏,佛教也只剩了轮回因果几件和道教同化了的信仰还在民间流行,支配国民思想的已经完全是道教的势力了”!   那么道教文化究竟在中国造成了什么?   我以为最重要的乃在于它造成了中国民众无操守的人格!   道教的泛神崇拜有极强的功利色彩。与世界上其他一切宗教不同,道教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符禄寿喜等凡人的幸福就是道教修炼的目的,它不要求禁欲,不需苦修,不讲普渡众生,不许诺来世,更不要求“舍身饲虎”的牺牲……这个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只要看看我们身边发生的一切,便皆了然了。中国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敬畏神明,但我们又想尽一切办法来贿赂神明,比如烧纸钱,供奉各种各样的牺牲……这个恶习甚至波及了中国的佛教,我眼见的一些十分可笑的状况是,中国人常常拿了大鱼大肉来供奉菩萨佛祖,殊不知佛是最忌讳杀生的么?对神明尚且如此,在人世上行贿成风也在所难免了罢!   读这本《武士道》时,我时时感到中日的相似性,几乎所有的地方我们都有共通之处。比如两国对待金钱的态度,比如两国对待礼的态度……然而我们和日本却有一个最根本的差别,就是道家文化的濡染。在日本,道家思想远没有在中国这样影响深远,新渡户说:“老子教导以德抱怨。然而教导以正义抱怨的孔子的声音却远比他响亮”!在这里我深感中国国民生命力衰弥的原因就在于“母性”的道教!“武士道”的精神最可贵处恰恰就在于它赋予日本国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006.8
赞  
举报举报 收藏收藏

圈内热读榜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