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文学类别圈
成员 29w+ 帖子 26224 + 加入 退出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

LV25 2017-12-08
#我们读书吧#
文学史上,那些别具一格的友谊

友谊对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情感慰藉,普通人尚且如此,文学界那些天才们更是将自己的友谊经营成一出出别开生面的悲喜剧。他们欣赏彼此的才华,交流彼此的思想,他们亦师亦友,每一次谈话都是灵魂之间的碰撞,惺惺相惜,他们的情谊早已超脱了寻常中的情感。​



朱光潜与沈从文

朱光潜未了的一个心愿,是没有机会再进城去看望沈从文先生和叶圣陶先生,他带着这个遗憾走了。
而从文先生却不无遗憾地在朱先生人生的最后时刻去看望了他,在朱先生不省人事的弥留之际。其实,朱光潜和沈从文是知心朋友,这不是什么秘密。


​我和沈从文相知已逾半个世纪,解放前我们长期在一起生活和工作,我一直是他的知心朋友。......在从文的最亲密的朋友中我也算得一个。……在解放前十几年中,我和从文过从颇密,有一段时期我们同住一个宿舍,朝夕生活在一起。———朱光潜沈夫人常说:“他们俩......”省略号中饱含的是二人间最真挚的友谊。
朱先生写过一些文学评论文字,但自从他主要精力投入美学论著的写作和翻译后,文学评论就很少写了。
然而,在他生命末期,在集中精力翻译维柯《新科学》时,他却连续写了两篇有关沈从文创作的评论:1980年的《从沈从文先生的人格看他的文艺风格》,1983年的《关于沈从文同志的文学成就历史将会重新评价》,前者是杂志社的特约稿,后者是沈先生为自己的《凤凰集》出书请他写的序文。 ​△年轻时的沈从文风姿俊逸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朱光潜和沈从文同在北大(燕京大学)执教,一个是西语系教授,一个是中文系教授。1937年在北平商务印书馆创办的《文学杂志》,朱光潜是主编,沈从文是编委之一,也是实际上支持最多的一位。
《文学杂志》助理编辑常风曾回忆过这段情况:“沈先生有多年编辑刊物的经验,对杂志的筹划十分积极热情,朱先生更可依赖他。他除了负责审阅小说稿件,其他稿件朱先生也都请他看。只有他们两位是看过全部稿件的。每月在朱宅开一次编辑委员会,讨论稿件取舍,决定每期登什么稿件时,沈先生发言最热烈。组织稿件他更是积极,他还一贯注意发掘有希望的文学青年,吸引他们写稿子。”
赞 7
举报举报 收藏收藏
  •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

    楼主 LV25 2017-12-08
    萨特与加缪在近代哲学史上,还很少有像萨特与加缪这样的友谊如此被人津津乐道。二者虽然都被后人归为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但他们的反差实在太过鲜明:萨特家境优渥;加缪则出身贫寒。萨特其貌不扬;加缪却帅得光彩照人(不过俩人倒是都风流成性)。
    回复
  •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

    楼主 LV25 2017-12-08
    集中体现萨特哲学观的是一部难啃的大部头《存在与虚无》;加缪哲学思想的代表作《西西弗的神话》却是一部短小的哲学随笔。萨特的文学作品强调干预现实,语言艰深晦涩;加缪却更看重个人经验,充满诗意却也缺乏逻辑上的一贯性。 二人先后(1957:加缪;1964:萨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加缪谦卑地接受了该奖并在当年赴瑞典演讲,萨特却以拒绝任何官方荣誉为由,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史上唯一一个拒绝领奖的作家。
    回复
  •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

    楼主 LV25 2017-12-08
    说来他俩能成为朋友最开始也是出于对彼此才华的赏识。二人于德军占领法国期间初识便一见如故,彼此都曾公开发表过对对方作品的好评,同时他们也互相帮助,并肩介入现实斗争,为巴黎解放运动摇旗呐喊,分别成为《战斗报》(加缪)与《现代》(萨特)两大左翼地下刊物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知识分子中当之无愧的两位明星。但由于政见的不同,二人分歧也在苏联问题上显现。萨特认为当时的社会主义是人类发展的新方向,为了历史的进步,暴力是必要的手段。加缪却是一个自由主义的人道主义者,反对革命暴力,拒绝加入当时激进的极左思潮。这种深刻的分歧最终让两人从“相爱”变成“相杀”。1951年加缪发表了哲学论文《反抗者》之后,引起双方长达一年之久的论战,二人最终决裂,至死没再见过面。高傲的萨特甚至在加缪葬礼悼词上依然使用了诸如“执拗狭隘”“这位荒谬的笛卡尔主义者”等一些唧唧歪歪的用词。
    回复
  •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

    楼主 LV25 2017-12-08
    托马斯·沃尔夫与麦克斯·珀金斯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Wolfe)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作家,也是上世纪最伟大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天使,望故乡》(Look Homeward,Angel,1929)《时间与河流》(Of Time And River,1935)等。麦克斯·珀金斯(Max Perkins)则是著名的文学编辑,曾一手发掘过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他们两人的友谊无形之中改变了他们不同的个性,也改变了他们不同的人生轨迹。
    回复
  •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

    楼主 LV25 2017-12-08
    麦克斯·珀金斯曾写给托马斯一句话:“没有什么比一本书更重要。”。他说:“编辑并没有让一本书变得更好,也许只是让它们看起来不同罢了。”托马斯·沃尔夫处女作《天使,望故乡》开始命名为《啊,迷失》,是麦克斯·珀金斯利用书中的意象天使而重新改的书名。为作者托付的小说改个好名,一直是珀金斯的拿手好戏,其最得意的莫过于将《西卵的特里玛洛》改成《了不起的盖茨比》。
    回复
  •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

    楼主 LV25 2017-12-08
    关于托马斯·沃尔夫最大的一个轶闻是他写《时间与河流》的时候,初稿需要三个壮汉抬着三个箱子的手稿步入珀金斯的编辑室,而且手稿长达百多万字,垒起来大概有50英尺高,从1930年开始,一直到1935年出版,珀金斯都与沃尔夫并肩奋战,这段经历就是电影《天才捕手》的主要内容。
    回复
  •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

    楼主 LV25 2017-12-08
    书出以后,珀金斯直言这是他一生中经历的最大职业挑战,而沃尔夫则将此书题献给珀金斯,珀金斯却闷闷不乐地接受,因为他预感到敏感的沃尔夫以后将把珀金斯对这个题献的接受视作其自大的证据,后面的事态演变果然应证了珀金斯的预感,《时间与河流》是两人合作的巅峰,亦是关系破裂的开端。
    回复

圈内热读榜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