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未名社科·大学经典)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问己

问己

LV17 2016-12-22
最初是在格非先生的一场分享会上听他讲乡土文学时知晓这本书的。后来找来一看,书不厚,但内在却很丰富,也不难懂。正如王铭铭所说,“费孝通《乡土中国》的写作有着广深的学术背景,《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对中国进行社会结构分析的尝试,他试图在理论上总结并开导实地研究,以构建中国社会特有的乡土伦理体系。如果说《江村经济》侧重讨论社会制度变革,那么《乡土中国》则在探讨与之相匹配的社会道德”。
关于此书,费孝通先生自己已有过表述:“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并不排斥其他体系同样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那些影响同样可以在中国的基层社会里发生作用。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文中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一个个“概念”展开的。
开篇《乡土本色》首先一针见血地指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接着详细论述了关于“土气”的根源探索与看法变化原因。
第二篇《文字下乡》分析了乡下人的“愚”与乡下的文字、语言基础,对于文字下乡这一提倡,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否则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
第三篇《再论文字下乡》进一步分析论述了“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去是乡土性,但中国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层上发生”,指出“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在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
第四篇《差序格局》分析了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与中国乡土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即差序格局,进而提出认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私”的问题的途径。
第五篇《维系着私人的道德》指出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分析了西方“团体格局”中的道德体系:神—*者—宪法;中国“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克己复礼”“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孝悌忠信…—仁。
第六篇《家族》分析论述了家族与氏族及其性质变化,指出“我们的家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
第七篇《男女有别》分析了男女关系,比较了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在感情定向上的差别,指出“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
第八篇《礼治秩序》先分析了“人治”与“法治”,接着论述了乡土社会不同于二者的“礼治”,进而分析维持礼的传统。
第九篇《无讼》论述了礼治秩序与法治秩序,前者重道德、伦理、教化;后者重保护个人权利与社会安全。
第十篇《无为政治》分析了从社会冲突方面着眼的横暴权力与从社会合作方面着眼的同意权力,指出追逐权力最主要是为了经济效益。
第十一篇《长老统治》分析了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提出了教化性的权力。
第十二篇《血缘和地缘》分析论述了血缘社会。
第十三篇《名实的分离》讲了社会变迁与时势权力。
第十四篇《从欲望到需要》讲了社会计划,欲望与需要。
在后记中,费孝通还为我们简单介绍了社会分析学的发展与作用。
总的来说,此书写得通俗易懂,内在丰富,对想了解中国乡土社会来说大有裨益。
赞 4
举报举报 收藏收藏

圈内热读榜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