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长安
弃长安书圈
成员 355 帖子 307 + 加入 退出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照花儿前

照花儿前

LV18 VIP 2023-10-17
白水青山犹哭声。

书如其名,是一部安史之乱简史,关于帝王、宰相、臣子、边将、宦官、妃嫔、诗人的最后盛世。说到最后二字,总归是带点凄凉的,何况这凄凉里,又掺杂几十年前“忆昔开元全盛日”,“稻米流脂粟米白”,一切如幻梦破灭永久消失的惋惜与遗憾。

其实关于安史之乱,我们都接触甚早却知之甚少,万事不懂的年纪,还会被流行论调“红颜祸水美se误国”误导,打心底里觉得杨贵妃妖艳惑主,实在罪不容诛。自然,这个结论符合社会一贯看法——将所有过错推在女人身上,便可以掩饰帝王将相在zhengzhi、战争、军事谋略、治国能力上的全部不足。

如今看来,杨贵妃实在是这场浩劫当中,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没有杨玉环,也会有张玉环李玉环,李隆基需要这样一个人,于是她命中注定似地被推到风口浪尖,来背负千夫所指和万古骂名。寿王,杨国忠,虢国夫人,安禄山,马嵬驿,哪一处是她能决定?身不由己在黄金囚笼里度过一生,结局为了“家国大义”凄惨死去,也许是她注定的人生轨迹。

安史之乱不是因为杨贵妃才开始,也不会因她之死而结束。

阅读过程中我时常想起不久前去西安华清宫,观看大型歌舞演出《长恨歌》,东平郡王安禄山出场那一瞬间。短短几秒的震撼无与伦比,没有台词没有解说,可你就是能身临其境感受到,什么是“渔阳鼙鼓动地来”。那种地动山摇,那种国破家亡来临前的末日危机感,仿佛千年前的战火重燃水上。

至于臣子那边,更是精彩百倍,忠心,归降,反叛,试探,哪一个都比李杨长恨情歌暴露出更多人性的反复无常。颜杲卿颜真卿兄弟的至死不渝,哥舒翰的战而复降晚节不保,无疑值得更多笔墨渲染和气节探讨。当然,作为后世读史者,我没有任何资格批判谁嘲笑谁,只是人类本能告诉我,在逆境中顽强坚守的勇敢者,总是比遵从当前形势的识时务者,值得更多尊敬和仰慕。

此外,书中一个意外惊喜是提到诛杀杨国忠的骑兵张小敬,这个名字让我眼前一亮,记忆被拉回当初彻夜卒读长安十二时辰时的酣畅淋漓与揪心紧张,马亲王请多多创作此类历史背景小说,真的太好看了。

李隆基和李亨长达十几年的皇权斗争,总让人感叹人生真是无意义。明明生在帝王家锦衣玉食富贵无忧,偏偏野心不能收,所有父慈子孝的和谐景象全都不见,变成刀笔迫使下的作秀与表演,想想都觉得身心俱疲,不如归去。

还有一位不能不提的重磅人物,便是李白。他在安史之乱中的表现颇具争议,并不光彩,而且对仕途的渴求显得一点也不清高,不像文人该有的做派。但我秉承初心,愿意相信他不是真的有造反之意,而是实在单纯,真的相信永王李璘是圣上御笔亲封的“兵马大元帅”。

他实在太急切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把自己看作下凡历劫的仙人,合该搅动朝堂政局,叱咤一番风云,上马饮酒下马治国,成为青史留名的贤相忠臣。可他忘记了,历史上没有哪个优秀官僚是理想主义者,靠锦绣文采来治国理政。还是那句话,李白是云端漫步者,当不了人间捭阖客。大唐朝堂上,有没有一位名叫李白的官员并不重要,而诗仙的美名,自当传颂千秋万代。

“李白的家园实际上永远是在途中,诗人生命的本质存在于无尽的漫游中。”他这一生,像雾像雨又像风,就是不该像个“正常人”,封侯拜相,言不由衷。

李白之后,便是杜甫。作者对他着墨并不多,但少陵野老的人生历程,想想便要潸然泪下。他的青年时代,是在开元全盛日,少年曾许凌云志,也曾想要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命运似乎专以折磨有理想的人为乐,他的少年意气在这场变故中烟消云散,从此成为课本上愁眉苦脸忧国忧民的代表,仿佛他一生出来就预备着遇见路有冻死骨,预备着感叹妇啼一何苦。

所以再次读到“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我会对着书里的他痛哭流涕,杀伤力堪比李白晚年被释放时那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你看,他们被战乱毁掉了人生,却还能有这样一点毫无保留的天真,一点毫不作伪的快乐。谁又能否认他们的伟大!

总之,这本书还是比较推荐,少的一星是因为有些地方于我而言稍显乏味,会稍稍影响阅读乐趣。
赞  
举报举报 收藏收藏

圈内热读榜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