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地上:搭火车旅行记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帽子小姐

帽子小姐

LV13 VIP 2023-12-21

如果你,憎恶工业化、人工痕迹和千篇一律;如果你,边界感强、讨厌嘈杂和拥挤;如果你,懂得多、爱聊天还爱抱怨吐槽;如果你,刻薄敏感、赤诚刁钻、脆弱又强硬。你会怎样旅游?写完这行字,我开始搜索保罗·索鲁,这个被称为“现代旅行文学教父”的人,已经八十多岁了,仍然在四处旅行,即使是新冠疫情未能完全阻止他的脚步,非洲、亚洲、欧洲、南美……,他出了五十多本书,他见过无数自然风光和人造景观,他吐槽过也喜欢过许多人,却不曾被谁改变,也不曾想改变谁,他是上天派来记录人间的一支笔。
《在中国大地上》完成于四十多年前,保罗·索鲁并不只是游山玩水,更不曾一头扎进热门景点,他在火车上、飞机上、公园、餐馆、学校、田间与人交谈,他看星空大地山河胡泊,他记下自己感受并在思考的一切。
关于改造窑洞,他写:“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横向思维。为什么一定要重新安置那些住在洞里的人呢?符合逻辑的办法就是改善他们窑洞的条件,这样做非常具有中国特色。”
在大兴土木推倒重建的北京,他说“中国的历史层层交叠,现在总要抹掉过去的某些东西……”
他在火车横渡长江时读《金瓶梅》,“书里面杂糅的风格、细致的描写和污秽的内容都让我惊叹不已。五百年过去了,中国仍将它视为禁书,实在是太可惜了。说真的,如果能允许中国人读这本书,我觉得,他们对自己的了解肯定会深刻得多。我不认为这种东西能够摧毁他们的道德,相反,在带来真实刺激感的同时,它还能揭露事实,给人以启发。……在中国,这本书就如同幽灵一般,所有人都听说过,却没人亲眼见过。我觉得即便它公开出版,人们的看法也不会被颠覆,因为禁令早已使它臭名昭著。”
在广州,他说:“我见到的每样东西都有明确的用处,每个人都有清晰的目标,我感到眼睛很累——因为就连一丝的随意或者偶然也见不到。”
他讨厌上海的拥挤,但也赞叹它的生命力,他在东北被冻到用鼻尖翻书,在广西看到地球上最新颖独特的山,去韶山瞻仰伟人故居,穿行过川贵层层叠叠的大山,他喜欢昆明、青岛和厦门,茂密的森林、砺石遍地的河谷、风沙眯眼的戈壁、阳光下的沙滩、风雪中巍峨的山峰,只要远离工业和人群,哪怕是雪夜的一次危险夜行,都会让他激动不已。在最后,他到了拉萨,天然的雪山和人造寺庙融为一体,朝圣者和小商贩一样快乐,拉萨世俗又超俗,他耗费了如此多的精力,这次的旅行终于走到完美的尽头,他说:“旅行结束时,我感到自己即将踏上的不是归途,而是一条离别之路,真舍不得离开……几天之后离开酉藏时,我抬头望山,双手合十,我发明了一句笨拙的咒语:请让我再回来。”旅行者是世上拥有最多遗憾的一群人,当归属感产生、当眷恋萌发,当融为一体时,就是离别的时候。
保罗·索鲁喜欢原生态,称赞中国的古老发明,对现代工业和产品嗤之以鼻,这是过惯了丰饶生活的西方人的无病呻吟,放到四十年后的今天,大城市的中产阶级也会将山水下的小村落视为“世外桃源”,然而不管是保罗还是城市中产,他们有谁真的放弃了便捷的现代生活?保罗·索鲁还为中国人极致的勤奋不解,山坡上、大海边、树林中、集市里,中国人将生命的全部力量用在生存的实处,答案之一在他自己的笔下:“历史上不乏发生剧变的时期。没有人预见过现在的时代,同样也不会有人知道它将在什么时候结束。所以他们就这样疯狂。他们仿佛装得明天一切都会结束,所以伸出两只手拼命地抓。”
保罗·索鲁是个旅行者,他无差别的讽刺自己讨厌的,也调侃自己喜欢的,他暗戳戳不无恶趣味的观察身边的人并以此为乐。有时候他直接到令我尴尬,这份尴尬来自于内心不得不承认他没说假话,反而还要惊讶于他竟如此贴近我们。
旅行者留下的文字是短暂的时间截面内片面发生的,既然先天有局限,那么在可见的范围内,只要不是带有恶意,立场偏颇与否、角度客观与否是不应过度苛责的,保罗·索鲁带给我的印象是他曾短暂的参与进中国,他在旅途中带着善意和尊重寻找兴趣和乐趣,所以呈现出来的文字,刻薄吐槽时并没有攻击性。保罗·索鲁正是现代人推崇的“我来过”的典型。
四十多年前的中国,正处于一个过渡的时代,从秩序井然向杂*错过渡,从统一坚定的大目标向从“我”出发过渡,从一成不变向打破、突破、开创过渡。然而,抛开这些年代性因素,保罗·索鲁看到的中国人,和今日并无二致,也许几千年来我们都没变过。
赞  
举报举报 收藏收藏

圈内热读榜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