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纲
成员 870 帖子 62 + 加入 退出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Hu**.

Hu**.

LV1 2013-03-30
为什么选择读《世界史纲》      以前翻过罗宾逊夫妇写的《世界文明史》,大部头一连十几本的历史案卷实在不适合我这样一个想对世界史发展有个整体性了解的有兴趣的门外汉。如果只有这样的学术著作存世的话,无疑初中高中的历史教科书更适合我。知道《世界史纲》这本书是得益于崔文杰老师,在他的提醒下我便到书店去一探究竟。虽然我对作者韦尔斯(英)并不熟知,并不知道他还有《时间机器》、《隐身人》等著名的科幻小说,也不知道他一生著述达一百二十多部的奇人奇事。但我对此书第十五版的中文译者却是有所知晓的,吴文藻和谢冰心夫妇,再加之费孝通老先生,正如序言的作者所说现在很难找到这样一个豪华的翻译整容,他们那个不是中外兼修的大家。这更使我有信心相信读此书不会致使我后悔。了解到,此书写于1930左右,并一再修订,早在近代就由梁启超等人翻译引入中国,精华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我的这种信心便更加强了。      由导言想到      作者在导言里说明了些此书的目的和此书的写作方法。关于写作目的,正好符合我读此书的第一个原因,作者对此有精彩的说明,下面是其中的几句话,不但逻辑严密而且富有文学的优美,当然这也有译者的功劳——“从他们(作者指学究气十足的历史学家)那里得到的只是积累起来的资料,而不是装配和聚集好了的成品。他们现在确实已给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益于学者们的卷叠浩瀚、手笔众多、观点复杂、神旨意趣各个殊异的杰出的和可贵的编著。但这些宏伟的功绩,对于在人生旅途中过往的普通公民来说,为了日常的目的,在感染力和应用的便利上都和卷册可以满架的百科全书并无二致。”看到这里,我也想到了曼昆那本有名的《经济学》第三版的评论,意思是说许多作者常乐于写给经济学家看的经济学书籍,曼昆却没有受到这种诱惑,而花更大的力气使他的书对初学者来说更引人入胜。我着实钦佩国外的这些作者这种踏实勤奋的作风,对于书本的定位一旦确立便不遗余力地贯彻。他们把写的书视为自己艺术作品,再三雕琢,所以一些西方引进的教科书或者著作是原书的第十几版甚至是几十版并不足为奇。我也常常对此津津乐道。      写作的方法上,我从作者的引言里了解到,作者把他写完的文稿分发给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对其有所兴趣的人来评阅,得到了写满批评和对错误史料修正的评注后,作者再重新修改和编写。这样的认真精神,我想,可以打动任何人。所以作者可以有十足的信心告诉读者可以对书中说记述的历史事件、年代等事实所放心。但与此同时他却保留自己对所发生的历史评论的自主权力,并不受这些历史学者观点的左右。作者把这些争议放在了书的注释里,但是想到书的读者,他又把这些注释删去。这样的行为令我佩服。      关于第一章      在读第一章之前我就在猜测,这样一本史纲会以怎样的故事开头。作者没有去讲述一个故事,而是从人类本身的时空观念的扩展和认识范围的扩大向我展开了数千年历史画卷的目录。然后便是地球在宇宙所处的地位。在叙述中作者对太阳系和地球的起源等问题也是很谨慎准确地说现在(在编写本书的时候)对于某某问题的结论是什么。我喜欢这个开头。
赞  
举报举报 收藏收藏

圈内热读榜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