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i10****8726

i10****8726

LV1 2016-11-23

【假牙】

作者:i10****8726

作品简介:他,在自卑之下换掉了自己的牙齿,带上假牙;他,在农村与城市的夹缝中找寻自己的位置;他,是一个人,还是千军万马?在诊所里的思绪漂流,流出了幼年的尴尬与迷茫,成年后的妥协与独守。并非卑微低到尘埃里都能开出花来,如他,最终会走向何方?

1 票
  • i10****8726

    i10****8726

    楼主 LV1 2016-11-23
        明亮干净的房间里,散发着一种接近死亡的发白的光亮。躺在牙医诊所的座椅上,黄黄的手术灯刺得人的眼睛紧紧折出了皱印。装着麻药的针管刺进牙龈的肉里,他感受到那做好了心理准备的心惊肉跳,当疼痛成为一种习惯了的知觉,他麻木了意志,而非牙齿。谁说,麻醉之后不会痛,他在心里暗暗咒骂。总共打了四针,四次细长的针口*从不关心的牙龈时,他感到了指甲刮黑板时的难以名状感。紧闭的双眼阻隔了所有场景,凭着与金属仪器的接触和幢幢闪动的影像,他在大脑里想象着口腔中的刀光剑影。那震动着的仪器似乎不是把牙齿磨掉,而是把他的怯粉碎,让种种自卑的、无法选择的后天缺陷在此刻冰冷的声音中隐藏和躲闪。    他觉得脑袋与身体分离,上身的脑袋一片热锅沸腾,下体的四肢却死寂如水。    他还在躺着,紧闭的双眼“看见”一片茫茫的白光,天堂与地狱的分界线这么明朗却又这么迷茫。医院又是怎样一个神奇的存在,人的出生与死亡都在这里诞生和毁灭,这里最纯净也最邪恶⋯⋯麻醉的只是牙齿,紧绷的双眼和一直张开的嘴巴也疲惫不了他的思绪,机器打磨的轰隆声不停,一直在嗡嗡地捣鼓着他的大脑。    他想了很多。在一个牙齿的手术过程中,思绪足足跨越了生与死、从前与以后、现实与理想。    光亮干净的医院,人们从这里生、也从这里离去。哇哇大叫的声音在这里带出了一份份喜悦,另一头,奄奄的一息拉断了了旁人的泪腺,涌出了一声声啜泣。然而,这都是想象中的美好状态啊,他想。有人出生,就被丢弃在垃圾旁;有人死亡,待到尸体腐臭时才被发现。医院,是太平间,也是天堂罢。这里会有睁眼看见世界的人,也有把眼睛闭合的人。对某些人而言,早已是社会的宠儿。这道门,早已设置了人来到世间前的第一道门槛。他想起一张照片,母亲抱着襁褓里的他,背后是照相馆里设置的万里长城的背景图。小时候看到这张照片,他多希望这是真的长城。好歹,他可以去过,遥远的北京城。毕竟,他的童年,在一片尘土飞扬中展开,在噪音不断的石厂里上演。他是幸运的,跟随父母走出了偏僻的大山村落;他是不幸的,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落户。这是他在乡野的孤傲和城市的怯懦之源。其实,他知道,这样的人,这样的他,是断了根的,是没有一个叫精神家园的地方。他,就是自己的家。回老家过节,探访都是尴尬地点头称是,叫不出名字和称呼。“都长这么大了,看来都不记得我们是谁了?”是他见到这些人、回到这个村子最直接的体会,总会听到这句话。这使他觉得自己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揭发了似的。他渐渐地怕了,怕了这个他从这里走出去的村落,怕了这些人土生土长的道德观念。这是他的根吗?他的确是从这里看到了世界的开端,可是却如同陌生人一般停留然后离开了。他的根在哪?他问自己,是现在脚底的这座城市吗?可是,总少了点什么。“落地生根”的根深蒂固让“生于斯”与“长于斯”分离的缺陷放大、且卑微。    这座脚下的城市,有着农村里没有的优质服务,如此刻私立诊所里的整洁和死一般的干净。虽然他知道,这只是钱带来的罢了,只是,他真的感受到了舒适。不是人情温暖带来的,而是环境优质给予的。人情,是道德的枷锁也是感性的美好?大多数情况下,他用冰冷的面孔与这个世界保持着距离,而在内心的沙漠里搭建着热情。诉说与交流,这是奢侈品,千金也难买。城市啊,好像一切都匆匆。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社会,他隔壁的同桌、要好的死党,都随着毕业的奔波而各自飘散。然而,遇见了,又能聊什么呢?但,何处不是这样,山村里的人也在不停地向外寻求、追逐外面的世界。    他此时的口腔已被医生看了个彻底,还好自己的眼睛被刺得无法睁开而可以保留少些“完肤”。他强撑着僵硬,保持张开的嘴型,这段时间,他不用说话,只是,话语都在脑海里诉说。很长时间,他也不会说话,任由别人给他下各种定义和各式要求,因为不会表达连选择权也一并被剥夺了。总在夜晚一个人的被窝里,把所有的、他自己的声音倾泻出来,安静的夜色下是不安分的思绪。可是,此刻的回应多么有力,却只是丑角在回忆中的一出自导自演。演员与观众,只你一人。他觉得,如果无法交流,干脆缄口。于是他得独自吞咽下这沉默背后的轻狂带来的苦果。中途片刻停止,医生让他拿起水漱漱口,灌水、吐出,被磨成粉屑的牙齿就这样流走了。    理想,好像,也这样被冲走了,在汗水与涕泪之中溜走了。不懂谄媚,他干的都是体力活;步步维艰,上司背后一顶,他拿酒杯继续;不谙世事,背后从不懂献殷勤。他在万千人虎视眈眈的小职位上死守阵地,也在这贫瘠龟裂的小地方默默枯萎。每次酒后,他都清醒着看着自己迷醉,迷失在这空头支票般的未卜前途,醉倒在玻璃杯碰撞出的心碎末路。他害怕喧闹的饭局,冷眼在旁观,嘴角要上扬;他害怕围起来的八卦,耳朵在听着,嘴上插不上一句。    堂吉诃德冲向马车、思特里克兰德追逐美,他为之动容,但如何插话进去?    思绪被疼痛震动、切割、零散地堆砌,他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偶尔换双鞋,取悦一下自己。换上牙套,遮住从前的畸形,好让自卑不露出来。    也许,之后,他可以真正敞开嘴大笑了。不用担心开怀之后旁人的嘲笑——你还是不露齿比较好,他想了想,对着医生拿来的镜子,笑了笑、露出了崭新的牙齿。
    回复

热门参赛作品

  • 1
    太多太少

    舒璃莫言丶珊

    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奢望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但作者还是要更新哟!!^o^

  • 2
    净土

    第陆天

    短篇小说,乡土气息,感谢各位的支持!

  • 3
    盖茨比与黛西

    常态

    用了三个晚上读了这本书。也许只有在夜深才有心无杂念的时候,才能舍弃那些让时间美妙流去而后慨叹良久的娱乐,而后禁得住思想的拷问。 小说其反映社会为根本是我一直都无法反驳的言论,就想是现实中的道理让你憋在心里,说出来多此一举。然而我们始终在剖彻社会,却忘了人性左右着社会,而社会创造且发展着人性。说这句话并不是为了兜圈子,而是让我们明白人性的重要。我们看书是是让我们暂且隔离此刻的社会,在以往的被岁月尘封的社会中寻找或迷失或消却的东西,在书中那一个个鲜明各异的人物中以旁观者的清醒审视那些已忘乎自己的丑态,进行不屑的嗤鼻的批判,而后与自己对话,仿佛在警告自己千万不要如此糊涂。如此,我们寻到了那或迷失或消却的东西。 一个故事的精彩不是那绚丽的文字,而是不参杂任何一点虚幻的东西硬塞到里面,显示出它的尴尬。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无奈与愤怒,真实人性是发展的。 黛西是书中最聪明的人也是最悲哀的人。她的聪明在于她始终看得清自己的利益,永远向着自己有利的一方前行。让我们从头说起,盖茨比早期与她确实是相爱的,然而这中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她认为盖茨比是个富豪的认识上;认识了汤姆,两人都不幸福,这一部分情节很有趣,他们尽力摆出一副仿佛让人看出他们很辛福的样子,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即使在她知道汤姆另有女人之后,她都不想让这种平衡打破,以维护她最大的利益;与盖茨比再次相遇,了解到盖茨比是个极度富裕的人 表现出很大欢喜,于是下了决心翻脸,但是后来汤姆讲到盖茨比不过是个走私贩酒贩子,心有动摇,途中遇险,与汤姆合好;盖茨比死后,再无去信。她是聪明的,然而她的聪明造就她的悲哀,她失去了一个人最基本的原则与坚持,于是她失去了快乐。 她总是想要得到圆满,得到利益最大化,殊不知,有时失去是为了更长远的获得,是为了保存一个人身上本该体现的完整。有些东西不能失去,有些东西是为了让不能失去的而失去别的,这是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在黛西身上没有失去了价值,而那失去的是人性。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