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筹划实施 第1章 中央同意首钢进行改革

1979年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一个春天到来了。和煦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吹绿了祖国的万水千山,更吹动了华夏儿女的心。

在此时,中国经济改革的星火,已经在农业领域,在安徽小岗率先点燃,而工业领域的改革虽然还没有开始,但是种种迹象告诉人们,一场工业领域改革的风暴即将来临。

在这种环境下,作为当时国内超大型企业的首都钢铁公司,也将在此次大变革的浪潮中,成为改革的急先锋,创造更大的辉煌。

首钢始建于1919年,属于中国较早的几个钢铁厂之一,原来叫石景山钢铁厂。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下,首钢发展比较缓慢,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首钢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

新中国成立后,首钢迎来了新生,翻身做了主人的首钢人劳动积极性大增,从而使首钢走向快速发展阶段,各项发展指标不断刷新。

1958年,首钢建起了我国第一座测吹转炉,从而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

1964年,首钢又建成了我国第一座氧气顶吹转炉,这也是在我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首钢像其他国有企业一样,都面临一些相同的问题:企业自主权小、工人劳动积极性低等问题。

在当时,担任首钢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的周冠五,虽然管理20万职工,但他甚至连签字改造一个厕所的权力都没有。

与此同时,企业没有额外自主获取利润的权力,国家下达多少任务就生产多少,职工的积极性也比较低,上班期间喝茶聊天,人浮于事等问题使这个昔日风光无限的大型企业,走入了它的低谷。

因此,在当时,为了企业的发展,首钢领导层对企业自主权的追求变得格外迫切。

1978年底,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传达,首钢的领导层看到了希望,他们决定乘此东风,大干一场,推动首钢再创辉煌。

1979年初,敏锐的周冠五意识到首钢不改革不行了,而现在国家对待改革上又表示支持。于是,他亲自组织报告,送交北京市和冶金部领导,主动请缨,争当改革试点单位。

5月25日,国家经委、财政部、外贸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物资总局、国家劳动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确定京津沪8个企业为国企改革试点。首钢作为大型企业,名列这批8个国企改革试点首位。

就这样,周冠五的申请,成功了。

7月13日,国务院一口气印发5个文件,对扩权予以明确,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

一是在利润分配上,给企业以一定比例的利润留成;

二是在权力分配上,给企业以一定的生产计划、产品购销,资金运用、干部任免、职工录用等方面的权力。

当时,国家给这8个企业的权力和活力是很有限的。

但是,对于周冠五来说说,他终于有一种松了绑的轻松感觉,长期被捆、被压、受束缚而得以解脱的感觉。

只要有一方可以驰骋的空间,不怕它小,周冠五会拓宽它。

从此,周冠五的改革,有了“尚方宝剑”,一场轰轰烈烈的首钢改革拉开了帷幕。

腾飞准备:首都钢铁公司进行改革尝试 - 第一卷 筹划实施 第1章 中央同意首钢进行改革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