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中央号召 第1章 人民日报报道孔繁森事迹

作者说:“我同大家一样,为我们党和人民失去这样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而深感痛惜,更为我们党的队伍中涌现出这样优秀的领导干部而倍感自豪!”

《人民日报》编者按说:“连日来,孔繁森同志的事迹通过广播、电视、报纸迅速传遍了千家万户,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人民日报》社论说:“我们党需要千千万万个孔繁森这样的好干部,为人民建功立业。”

1995年4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详细报道因公殉职的西藏阿里地区地委书记孔繁森的先进事迹。

这篇通讯的作者在序言中说:

近来,孔繁森的名字和他的模范事迹传遍了神州大地,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我在西藏工作时,曾与繁森同志有过接触,知道他的一些情况,特别是他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满腔热情,对自己严格要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知他不幸以身殉职的消息,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同大家一样,为我们党和人民失去这样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而深感痛惜,更为我们党的队伍中涌现出这样优秀的领导干部而倍感自豪!

孔繁森同志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中成长起来的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

作者还饱含深情地写道:孔繁森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塑造起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具有时代精神的奋斗之歌、创业之歌、奉献之歌。孔繁森同志的事迹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蕴含着伟大的人生哲理;孔繁森同志的作风是朴实的,但朴实中映射出夺目的光彩;孔繁森同志在物质上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是富有的。他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激励着全党同志为崇高的事业而奋斗不息……

作者还充满敬意地谈到孔繁森的崇高境界,他说:“孔繁森同志心里总是牵挂着人民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为人民而活着,为人民而奋斗,为人民而献身。孔繁森认为,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却是爱人民。”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还发表了题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社论。社论说:

在西藏高原,在齐鲁大地,几个月来,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了城乡,印入了众人心田,激起了层层波涛,这个名字就是孔繁森。

孔繁森同志生前是西藏阿里地区地委书记。他两次赴藏,历时10载,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去年11月不幸以身殉职,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奋斗之歌。

人民群众热爱他、敬佩他、怀念他、学习他,称他为“新时期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

今天,本报发表了孔繁森同志事迹的长篇通讯,希望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认真读一读,认真想一想,更好地发扬新时期的创业精神,以实际行动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社论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一再教导我们,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孔繁森同志是发扬四有精神的模范。

我们党需要千千万万个孔繁森这样的好干部,为人民建功立业。应当说,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物质生活条件比过去大大改善的情况下,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更加需要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是任何民族、任何时代所不可缺少的。

社论要求广大干部学习孔繁森同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4月10日,《人民日报》在编者按中说:

连日来,孔繁森同志的事迹通过广播、电视、报纸迅速传遍了千家万户,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从喜马拉雅到泰山脚下,从长白山麓到珠江两岸,人们为孔繁森的事迹而流泪、而激动……

斯人远去,纸短情长。愿孔繁森的精神激励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勤勤恳恳地奉献。祖国的建设事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光和热。

孔繁森同志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奋斗之歌,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不朽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和感召着西藏、山东和全国的人民。

与此同时,孔繁森的事迹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巨大反响,人们纷纷通过各种活动来悼念孔繁森,并且认真学习孔繁森的无私奉献精神。

关于《人民日报》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写作源起,还得从头说起。

1994年秋,时任《光明日报》记者、《西藏日报》副总编辑的藏族益西加措借从拉萨市前去阿里地区休假之机,随刚出席完西藏自治区党委四届六次全委(扩大)会后返回阿里的孔繁森深入措勤、改则、革吉三个高寒缺氧的阿里东部纯牧业县采访。在9月23日,孔繁森率地、县有关负责同志驱车赴阿里最贫困的改则县玉扎乡安排群众生活。这是孔繁森第四次深入玉扎乡体察民情,为牧民群众办好事。

一到玉扎乡,在乡长索南达杰的帐篷内,孔繁森与地、县负责同志一道,认真研究发展牧业生产和扶贫济困的思路和措施,逐一落实对贫困户的粮、款救济。随后,走村串户,嘘寒问暖,调查了解基层实情,先后给次仁群宗、桑旦顿珠、嘎拉措、努祖等20多位牧民医病送药。

孔繁森那种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公仆情怀和领导风范,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出于记者的职业敏感,益西加措拍了一组珍贵的新闻图片。

到地区所在地狮泉河镇后,益西加措就赶写了通讯《拳拳公仆心》,刊登在《阿里报》上。

看到这篇报道后,孔繁森认真地对益西加措说:“还是多写写基层干部和农牧民群众,多宣传报道在阿里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同志。”孔繁森语重心长的话,使益西加措再次深受教育和鼓舞。

1994年10月12日,益西加措要去日土县牧场探亲。临行前,向孔书记道别。孔繁森拿来一箱饮料、一箱啤酒,连声嘱咐带给益西加措家人和乡亲们喝。谁知这是益西加措与孔繁森的最后一别。

一个多月后,孔繁森在新疆考察途中不幸因车祸殉职。益西加措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深入阿里机关、牧场、农庄、商店、学校、军营、街道,广泛收集、了解孔繁森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

1994年12月5日,益西加措参加了由2000多名狮泉河镇各族军民自发举行的悼念活动,拍下雪山含悲、江河呜咽、花圈如海、哈达似雪的感人场面。

《光明日报》于1995年1月4日在头版刊出了益西加措发自西藏的消息《援藏干部孔繁森殉职》,在当时中央大报中较早报道了孔繁森殉职的消息。

2月10日起,《西藏日报》陆续刊登益西加措采写自阿里的系列通讯《孔繁森的故事》。同时,益西加措反映孔繁森生前深入阿里牧区调研的生动图片也在《光明日报》、《民族画报》、《中国西藏》、《党史纵横》、《西藏日报》等报刊上发表。

后来,益西加措所拍多幅图片多次参加“孔繁森事迹展览”,两幅图片于1995年10月29日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并被授予“捐赠文物证书”。

时代需要孔繁森精神,人民呼唤孔繁森精神。在全国掀起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热潮后,益西加措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宣传报道孔繁森事迹的行列中。先后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我在阿里看到的孔繁森》、《告慰孔繁森:阿里变了》、《孔繁森与光明日报》、《像孔繁森那样心系阿里》等通讯。在《西藏日报》上发表《孔繁森的足迹在延伸》、《孔繁森小学的风采》等稿件。这些稿件与收入《同在高原——怀念孔繁森》一书的长篇通讯《热血冰山写辉煌》较全面地介绍了孔繁森两次进藏,历时10载,为祖国边疆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的突出贡献和体现出的崇高精神,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95年以来,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西藏日报记者、大众日报记者于是联合起来,采写了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从中央到地方,对孔繁森事迹作了全面的报道,并出版了不少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有关专著。

于是孔繁森事迹在全国得到迅速传播,全国掀起了学习孔繁森的高潮。

奉献之歌:全国掀起向孔繁森学习高潮 - 第一卷 中央号召 第1章 人民日报报道孔繁森事迹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