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确定厂址

第1章 李富春赴洛阳考察厂址

薄一波说:“一个重要项目的厂址,要有几个甚至十几个方案,经过反复踏勘比较后才能确定下来。”

1953年8月中旬,一拖筹备处派席光平,矿山机器厂筹备处派焦裕禄,共同带领一个测量队前往郑州,对当地的建厂条件进行考察。

毛泽东幽默地说:“洛阳九个朝代的皇帝都住了,还放不下一个拖拉机厂?”

1953年,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第一机械工业部举全国之力,从上海、长春等地抽调专家技术人员,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杨立功等“垦荒者”开始筹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

开始为了保密,对外代号叫081厂,所以一拖筹备处也就称081筹备处。

1949年以前,中国没有拖拉机工业,但拖拉机工业对国家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特别是对新疆、东北等国营农场的建设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耕地不用牛”,是中国农民多少年来近乎童话的期盼。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资金匮乏。中央为了中国的农业发展,还是咬牙拿出4亿多元,从外国进口了2.8万台拖拉机,首先供东北、新疆等国营农场使用。

但是,这些拖拉机对新中国80多万个村庄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因此,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国家就决定由苏联帮助我国设计和建设拖拉机厂。

1953年2月,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管理局成立了新厂筹备处,开始了第一拖拉机厂厂址的选择与筹建工作。

拖拉机作为农用工具,适宜于华北、东北平原的旱地和西北地区的军垦使用,因此,筹备处根据农业部建议和消费地就近的原则提出:

厂区应在这三个地区中选择,又因拖拉机厂和国防工业关系密切和拖拉机的体积庞大,运输困难,为此必须选在较安全而又可靠近铁路沿线的地区为宜,初步选定哈尔滨、石家庄、郑州及西安四地作为建厂可能地点。

在对80多个城市100多个村镇考察之后,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哈尔滨、石家庄、西安、郑州、洛阳等城市都希望把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厂建在自己的城市里。

其中,哈尔滨的条件最好,一方面该区域农业合作运动的推行较早,因为大量荒地亟待开垦。据中央农业部统计,仅北满即有5000万亩。适宜于建立国营农场,东北将来使用拖拉机较多,厂址在该地,运费最为节省。

另一方面,中央燃料部意见:

东北工业条件较好,配合便利,电力供应也不甚困难,国防条件处在后方腹地,较为安全,而且东北建设经验多,建筑工人质量可能高些,但气候寒冷、建设施工季节短且任务繁重,施工力量可能受到限制。

国家“一五”计划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改变国家工业布局不平衡,兼顾落后地区的发展,而定址哈尔滨,不符合这个基本政策。中央指示:

全国工业分布上均集中东北亦不甚妥善。

石家庄地处在华北中心,与东北和西北的交通都适中,运费较低。石家庄邻近天津、上海、太原工业区,附件生产配合也较方便,电力供应增加设备也较其他地区为便利,施工受气候限制也少。同时,该厂在石家庄,从全国工业分布上也较均匀。

郑州经济条件和石家庄相似,但据电业总局意见,电力供应较为困难,国防条件则较石家庄稍好一些。而西安除国防条件外均为不利。

因此,当时认为:经济条件上以哈尔滨为最上,但从工业分布上及其他各方面综合研究,则以石家庄设厂最为恰当。认为设厂在石家庄最为有利。但国防条件应加考虑。

交通运输便利、邻近附件工业的配合和国防的安全,是筹备处选厂的三个因素,其他自然条件除非显著不利,则非重要因素。

在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国防安全是中央工业布局的一个重要原则。

正如薄一波同志在《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所说:

一个重要项目的厂址,要有几个甚至十几个方案,经过反复踏勘比较后才能确定下来。而在审查军工企业时要把厂址标在地图上,并用直线标出与台湾、南朝鲜、日本等美军基地的距离,说明什么飞机可以攻击到它。

拖拉机厂是准军工的企业,石家庄国防位置显然不太合适。从国防安全考虑,中央指示在中原地区的河南省选择厂址。

于是,1953年7月,新厂筹备处即在郑州、洛阳、偃师、新安、陕州五地进行踏勘、搜集资料。

1953年7月,在洛阳的西郊西工、东郊白马寺一带和洛河南进行了踏勘,终因古城遗址和古墓太多而放弃。

10月,将踏勘的重点转到郑州,先后在郑州的贾鲁河、三官庙、三角地带进行实地踏勘,但因地下水位高、区域狭窄,没有发展余地而被否决。

同时,在国家安全方面,郑州不如洛阳。郑州到洛阳铁路不过120公里,却要穿过9个隧道,比较有利于防御。

郑州处在平原之上,而洛阳处在盆地之中,四周山河拱卫。所谓“左虎牢、右函谷,背枕黄河,面对伊阙”,洛阳还处在中国大陆1、2级台阶处,战略位置重要。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不久,国民党中央政府为避战乱,曾把洛阳陪都迁都于此,陪都的建制直到抗战结束也未取消。

抗战爆发后不过一年,郑州就陷落了,而洛阳在抗战结束前一年才陷落。

中共中央作决策时,抗战结束还不到10年,已经爆发的朝鲜战争使国防的考量更为重要。抗日战争前,国家的工业全部集中在沿海,以至于退居西南后,国家已经没有了可以支持战争的工业。

因此,发展中西部是“一五”重点项目的一个重要考量,据此,中央认为,洛阳更符合社会主义工业布局的原则。

1953年年底,李富春专程来到郑州、洛阳等地,进行详细考察。

第2章 经论证确定在洛阳建厂

1953年6月的一天,时任汝阳县县长的席光平正在农村调查生产情况,突然接到通知,要他迅速前往洛阳地委集中报到。要去干什么,通知上没有讲。

席光平赶到地委后,发现前来报到的还有伊川县县长宋彪等,有关领导并没有细说什么,只是让他们等候安排。

到了7月12日,大家心中的谜团才被解开:省委和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南办事处联合召开会议,向大家通报,国家要在河南开始建设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多项重点工程,包括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矿山机器厂等。

会议已经说明,紧急抽调席光平他们来,就是要参与这些项目的选址、筹备和建设。

在这次会议上,多项重点工程的筹备处宣布成立,前来集中的各地干部都分配了新的岗位。其中,席光平等60余人被分进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筹备处。

随后,他们又获悉,早在1953年2月,一机部汽车工业管理局就成立了新厂筹备处,曾对哈尔滨、石家庄、西安等地进行了考察。

但是后来,党和国家考虑到整个工业布局的平衡、国防安全等,指示在中原地区的河南省选择厂址,其中对洛阳尤为重视。

一拖筹备处人马刚刚到位,便立刻紧锣密鼓地开始工作。

1953年7月13日,筹备处全体人员分为两拨儿,一拨儿30余人由马捷带队,外出考察学习筹建工厂经验,一拨儿由杨立功带队,于当天乘车赶到洛阳,进行前期准备。

在当时,洛阳城市基础很差,人口不到10万,所谓的工业只是几家小修理厂,人们用“道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这三句话来形容它。

而且,由于时间仓促,洛阳方面起初仅给筹备处准备了一批空房子,地点在老城马市街、东华街等处。

很快,由苏联专家拟定的选厂建厂资料收集纲要下来了。一拖筹备处和随后赶到的矿山机器厂筹备处,立刻成立联合资料收集办公室,地点在老城凤化街和贴廓巷。

席光平当时被分配到该办公室的气象水文组,他和同事们一看到资料收集纲要都懵了!因为上面所列的内容不仅十分繁杂,包括资源、水文、气象、地质、交通等多个类别,而且要求极严。

仅所需要收集的气象中的气温一项,就要求必须收集到最近15年之内每天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不得有一天中断。

大家查阅洛阳旧中国时期的档案资料,相关的内容根本没有。洛阳南关外有一个旧社会留下来的小气象站,可记录十分有限,还断断续续的。

大家下定决心,困难再大,也要想方设法克服。联合资料收集办公室派出多批人员,前往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单位,收集各种资料,然后汇总成册。

当时,洛阳的地震资料根本没有,可收集纲要对这一项又格外重视。

无奈,席光平就带上干粮,沿着洛河、涧河步行到谷水,沿途向百姓查访洛阳历史上的地震情况。

为了摸清洛阳的地质状况,他们甚至邀请马坡、塔湾一带在旧社会以盗墓为生的“盗墓贼”,让他们用探铲来帮着探明有关区域的土质和地层结构。

在当时,选址工作并不局限在洛阳一地,郑州、偃师、陕县、新安等地都曾作为考察对象。

1953年8月中旬,一拖筹备处派席光平,矿山机器厂筹备处派焦裕禄,共同带领一个测量队前往郑州,对当地的建厂条件进行考察。

他们租住在郑州车站附近的一个小旅社里,每天骑着毛驴往来奔波,先后完成了对冉屯、三官庙等地的深入调查,拿到了众多有价值的数据。

通过调查发现,这里为沙质土地,承压力不好;地下水位高,通常挖一米多就见水。这些调查内容,对后来一拖、矿山机器厂等大厂最终选址洛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953年9月下旬,席光平被一拖筹备处调往北京,担任筹备处驻京办主任。在这个新的岗位上,他接触到了更多的信息和情况,也见证了一拖选址洛阳涧西一波三折的复杂经历。

一拖选址最初的一次重要争论,是关于在洛阳西工一带设厂是否恰当。

1953年的9月、10月间,根据前期调查,结合一机部汽车局的意见,东起老城西关,西至涧河,北到陇海铁路,南至当时存留的西工兵营的开阔地区,被作为一拖选址区上报审批。

大家经过调查发现,这里土质好,居民少,铁路接轨方便,也容易和老城连为一片,建厂相对来说比较经济。

审批手续十分顺利。没想到在空军司令部出了问题,他们的意见是:

洛阳净空良好,宜于建设一级机场,不同意在洛阳建厂。

筹备处的人急忙和他们深入沟通,阐明在洛阳建设大厂的重要性,人家才同意了。

他们本以为不会再有麻烦了,谁料文化部传出了最强烈的反对声。

时任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的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及史学家郑振铎坚决不同意,理由是所选厂址地下有周王城的遗址,一旦建厂,将被严重破坏。

国家计委为此专门召开讨论会,席光平也参与了。

会上,郑振铎拿出多种史料为据,慷慨激昂地发言,坚决反对在洛阳西工一带建厂。

郑振铎大声疾呼:

我们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要靠这个地方说话。不能经我们这辈人的手,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葬送了。不然,子孙后代将来要骂我们!

后来,国家接受了文化部和郑振铎的意见,决定不在洛阳西工一带选址建设一拖等大厂。

筹备处的选址工作只好转变方向,开始对洛河南、涧河西、白马寺一带等地区进行勘察测量。

同时,筹备处还不断抽派人员,对郑州贾鲁河以西地区进行重点调查,最后形成了两种意见:

一种坚持要在洛阳建厂,理由是洛阳地理位置重要,地质、气候等条件好。

另一种主张在郑州建厂,理由是交通便利,工业、公用事业基础好,城市可利用的条件比洛阳要优越许多。

当时,苏联专家的意见,更倾向于在郑州兴建第一拖拉机厂。

两种意见各具优劣,怎么办?

1953年11月下旬开始,鉴于以上考虑,又将力量逐步集中在洛阳涧河以西厂区。终于摆脱了古城遗址和古墓的困扰,其他建厂条件也都符合。

随后,中央有关部门就第一拖拉机厂选址问题进行讨论,最终作出决策:

在洛阳建厂最适合。

1953年12月,国家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到洛阳考察了建厂条件,并于1954年1月8日向毛泽东主席作了汇报。

第3章 毛泽东批准建立一拖厂

1954年,新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中国第一拖拉机厂的厂址还没有最后敲定。

洛阳涧西,禾苗青青,野兔奔突。1000多年前,这里曾是隋炀帝的皇家御苑。洛水东去,桃红柳绿,年复一年,时间在这块英雄辈出的土地上,沉睡不醒。

1954年1月8日,李富春将第一拖拉机厂选址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他补充说:“有的专家说洛阳城市太小,中间还把筹建处搬到郑州过一次,说是打算在郑州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交叉处的平原三角地带建厂。”

毛泽东听到这里,他幽默地说:

洛阳九个朝代的皇帝都住了,还放不下一个拖拉机厂?

当时洛阳只有9万人,且工业基础薄弱,毛泽东为一拖选址在这里,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从国防角度,洛阳处于中原内地,四周是山地,利于战备;另一个原因从全国工业布局来考虑,各个地区工业要均衡发展。

毛泽东一语定乾坤。消息传到洛阳,大家更是欢欣鼓舞。那段时间,席光平还陪同张逢时去向苏联专家斯钦斯基报告了中央这一决定。

这位主张在郑州建厂的苏联专家很有意见,追问究竟为何要选址洛阳,张逢时说:“我们选洛阳还考虑到国防安全和战备需要。把厂设在洛阳,将来一旦有战事会安全许多!”

随后,根据中央指示,一拖筹备处集中力量,对洛阳的相关地区进行重点调查。

洛河以南地区,虽然地势平坦,但中心有大渠通过,地下水位高,居民点也比较稠密,搬迁困难。更棘手的是,大厂铁路接轨需要建设洛河铁路桥,不仅要加大投资,而且非短期内所能解决,因此只能放弃。

白马寺一带,铁路接轨方便,但勘探中发现大量古墓,层层叠压,地基处理非常困难,因此也只好作罢。

比较而言,最理想的是涧河以西地区,这里虽然距离老城约8公里,但一片原野,洛潼公路穿行其间,铁路接轨也十分方便。

于是,国家计划委员会于1954年2月20日以计发字116号电,正式决定拖拉机制造厂在洛阳市涧河西部建设。

李富春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最后拍板将第一拖拉机厂的厂址,定在了洛阳涧西以西邙山以南的这块地方。

第一拖拉机厂筹备处,设在洛阳老城一条偏僻的胡同里。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洛阳被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为重点建设城市,全国重点建设项目中有3个项目定在洛阳,那就是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轴承厂和洛阳矿山机械厂。

接着,作为配套建设项目,国家又确定在洛阳投资兴建热电厂和水泥厂。随后,洛阳铜加工厂、洛阳棉纺织厂、洛阳耐火材料厂、洛阳玻璃厂也选址洛阳。

一拖兴建的消息随新华社的电波传遍全国,2600余封慰问信如纷纷雪花飘然而至。

此外,黑龙江华川县一个村庄的农民把节省的500余公斤大米送到工地;南阳专区的群众把28吨炭一捆一捆地从山上背下来,再送到工厂,解了燃眉之急;徐州无偿送来1万多吨耐火土和大量砖石块;全国成千上万的“红领巾”把捡废物、拾麦穗换来的钱寄到了洛阳……全国人民的关怀,极大地激励着建设者们。

听说即将兴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讯息后,新中国的建设英才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洛阳,其中包括全国各地的几百名工程技术人员。

当时一拖的总工罗士瑜,就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专家。一些熟练工,是从上海、沈阳、武汉等一些老厂调来的。

聚集而来的还有农民、干部,也有很多拿过枪、打过仗的退伍军人。

所有人激情饱满,有着浓厚的学习风气、良好的精神状态,就是这些,弥补了知识的不足,战胜了条件的恶劣。

有一位一拖老工人后来回忆说:

那时候哪有奖金、加班费?从领导到工人干劲都很足,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上,很少有人在9点前回过家,可谁也没有怨言。

1956年,毛泽东再次指出: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这就再次为新中国的农业生产发展指明了方向。

农业动力:第一拖拉机厂建成与东方红拖拉机下线 - 第一卷 确定厂址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