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今年75岁,从医近50年,认为《伤寒论》的方剂最为灵验。正如金代医家李东垣所说“治杂病若神”。我的女儿今年44岁,她从小患病(包括小儿肺炎、流感高烧)都是用《伤寒论》中的方剂治好的,从未用过任何抗生素,成年后因从楼梯上摔下来导致下巴裂伤缝合时,西医怕感染,才第一次注射青霉素。我儿子的肝炎,我妻子的痛经不孕及流感高烧也都是应用《伤寒论》的方剂治好的。

《伤寒论》的方剂不仅特别灵验,而且用药简单,一般多是5味药左右,像桂枝、白芍、干姜、大枣、瓜蒂、茵陈、柴胡、石膏、麻黄、大黄、附子等,农村中不缺,取材方便,价格便宜。记得1975年,我在陕西彬县韩家公社老虎沟轻院农场当场医时,那里是半山区,一个山头散落居住5~6户人家,住在潮湿的窑洞中,吃水必须到山下河沟中挑,或是喝下雨接下来的窖水,水中沉淀有一层泥浆。河沟中的水缺硫,当地是大骨节病病区(大骨节病患者身材矮小,手指短而指间关节粗大)。除了常见病外,因寒湿引起的疾病特别多。农民因缺水种不了菜,主食主要是小麦和玉米,副食以辣椒为主。出外看病没钱,交通也极为不便,要爬30里山路才能赶到麟游县的崔木镇,那里才有去永寿、乾县、礼泉、咸阳、西安的长途汽车,一小时一趟车,如果下大雨,道路泥泞,就别想出山。一位60多岁的老人告诉我,如老了尿不出尿(前列腺肥大尿潴留),就只能等死,但我用《伤寒论》中的五苓散加味治好了他的前列腺肥大,一付药也就一角五分钱。我用小青龙汤治疗老人受寒咳喘,一付药一角二分钱(当时大学生毕业正式工作后工资为58.5元;3付药用不到工资的1/100),农民吃得起。2004年,我在妻子的公司帮忙时,一个叫赵华的工人问我,能不能治她公公的肺心病,她公公一患病就咳痰不止,打吊针吃药,每次都得一二百元钱,而她的工资加奖金每月仅400多元。我问清病情后,给她开了小青龙汤,仅几元钱的药费就缓解了病情。

1975年我在山区时就想,如果我自己和广大山区的赤脚医生,都能学会并运用《伤寒论》中的全部方剂112首,那该多好啊!但要达到目的,仅靠看《伤寒论》释义的书作用不大,必须看前人应用《伤寒论》方剂治病的医案,但在当时,有关《伤寒论》医案的书都寥若晨星,尤其是112首方剂医案齐备的书,更是一本都没有,以致后人学了《伤寒论》却不会应用伤寒方。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返校后,一定千方百计完成此任务。这就是27年前我写此书的想法和背景。

1985年我编成了一本112首方剂全部配有医案的《伤寒论医案集》,此书于1986年出版。出版后受到读者,特别是《伤寒论》初学者的欢迎,纷纷来信要求增加医案,并再版此书,但我忙于教学与其他书籍的编写任务,无睱再回到《伤寒论》的研究方面来。时光如箭,转眼之间27年过去了,我已进入“七十不留宿”的古稀之年。2013年元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周艳杰编辑惠顾,准备再版此书,我又增加了65个方剂医案,如有关“牡蛎泽泻散”、“文蛤散”(实为“文蛤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枳实栀子豉汤等方剂的医案。特别是用瓜蒂散末吹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用桃核承气汤治实证患者的高血压,用桂枝附子汤治疗缩阳,用乌梅丸变乌梅汤直肠滴注治疗儿童蛔虫性肠梗阻,用文蛤汤治疗糖尿病等症,都是以前版本中没有的。另外还补充了日本汉方学家关于应用大柴胡汤、桃核承气汤两方剂的具体使用要点。日本汉方医对心窝及肚脐部位的阻抗和压痛颇有研究,亦可供读者临床参考。

本书共选古今医家医案(343~1995)470个,按《伤寒论》112方的方剂顺序依次归类到证,是一部将《伤寒论》全书中每首方剂皆配以医案的书。书中对大部分方剂,根据自己的体会、临床报道、治验心得、用药经验以及临床应用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按语;对难认的字词及中医术语均在括号内注音并加以解释;医案编录形式以中医病名为主,对于已由西医确诊的疾病,则在中医病名下用括号加上现代医学的病名,也有一些医案直接采用西医病名;医案中的药物用量均如实选录,未加变更。但读者使用时,药量应按目前常用量处方,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的不同辨证施治、灵活运用,千万不可照书生搬硬套。

由于本人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难免,尚祈读者批评指正。

孙溥泉

2013年1月于陕西中医学院

《伤寒论》方医案集 - 前言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