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口才助你成功,沟通改变人生

——优秀领导要掌握的口才艺术

口才就是口语表达能力,即善于用准确、贴切、生动的口语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能力。领导者能否在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实现理想、成就事业、改变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讲话技巧的高明或低劣。所以说,好口才是领导者成就大事的关键。

好口才是领导者事业成功的资本

所谓口才,顾名思义,就是口语交际的才能。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善于讲话,即善于用准确、贴切、生动的口语,向别人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能力。对于领导者来说,好口才是事业成功的资本。这是因为,领导在管理活动中运用的最重要的管理手段就是口才。在工作中,提供信息需要口才,阐述方案需要口才,评估方案、表明决策、宣传鼓动、组织指挥、公关协调及监督反馈等,也都离不开口才;向上级汇报工作、向下级布置任务、同客户进行谈判等,也需要得体地讲话。所以说领导只有拥有好的口才,才能使获得上级的信任,赢得下级的拥护,得到别人的帮助、赞赏以及合作的机会。可以说,领导者的讲话水平会在领导行使权力的整个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有助于领导把管理工作做得更好。由此可见,说话水平的高低,不但直接体现着领导者的管理能力,还能展现领导者的魅力人格。难怪有人说,领导者事业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说话水平的高低。

戴尔·卡耐基在谈到口才与成功的关系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好口才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特点。”是的,一个人事业的成败以及命运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口才的好坏。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一定离不开良好的口才。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者汤姆士指出:“说话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径,它往往能使人显赫,能言善辩的人,被人尊敬,受人爱戴,得人拥护;它使一个人的才学充分拓展,熠熠生辉,事半功倍,业绩卓著。”

在这个越来越注重“说话”的时代,领导者社交的成功,往往是口才的功劳。领导者能否在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大事业,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讲话技巧的高明或低劣。

作为领导,要在每天的生活和工作中处理比一般人多很多的事情,而在这些事情中,有很多都和说话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旦话说得不到位或是没有把事情交代清楚,就会影响到工作的进展,从而使自己的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但如果拥有了良好的口才,这一切就会变得十分容易,让你在每天的工作中轻松自若、如鱼得水。

一个领导者的说话能力,经常会被当作考察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能言善辩、口才卓越的领导,会越来越显示出一种独特的优势。口才好的领导者,事业也会顺风顺水。美国的历届总统竞选,与其说是各方势力的较量,不如说是竞选者个人口才的“大比拼”,他们靠着精彩的演讲拉选票,靠着说话来告诉选民们,若自己成为未来的总统,如何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好处。因此,总统竞选最后胜利者的口才水平都是令人称道的。

1940年,罗斯福凭借着出色的演讲,得到美国人民的支持,连任美国的第3任总统。当时正是美、英、苏等国家共同抗击纳粹德国的关键时刻。英国处在欧洲反法西斯的最前线,因为黄金已经枯竭,英国不能再按照“现购自运”的原则从美国手中获取军事装备了。没有了美国军事装备作为后援,英国的战败也将是迟早的事情。作为英国的重要盟友,总统罗斯福深知唇齿相依的道理,深知在反法西斯战争旷日持久的情况下,万一英国被德国纳粹击溃,希特勒一朝得势后,势必会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利益。

在这最关键的时刻,罗斯福出于对自己国家长远利益的考虑,认为美国要全力支持英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美国国会一些目光短浅的议员们却只盯着眼前的利益,丝毫不关心反法西斯盟友和欧洲糟糕的战局。罗斯福决定不但要说服他们,还要使《租借法》顺利通过,以全力支持英国。为此,他特别举行了一个意义重大的招待会。在招待会上,罗斯福简要地介绍了《租借法》之后,开始用他那超凡出众的演说口才来说服大家:

“女士们,先生们,假如我的邻居家失火,在数百英尺处,而我拥有一条浇花的水管,要是赶紧借给邻居拿去接上水龙头,就可以帮他灭火,以免火势蔓延到我家。但是,在借出前要不要跟他讨价还价?难道要说‘喂,朋友,这条管子得花15元,你得照价付钱的’。在这十万火急的时刻,邻居哪能去找钱?我想,还是不要他的15元为好,只要他灭火之后原物奉还即可。如果灭火后水管还好好的,他会连声道谢;如果他把东西弄坏了,他得照赔不误,我也不会吃亏的。”

罗斯福总统这一番精彩的演讲,可以说是语惊四座,这番话经过新闻媒体报道传遍全球,不但说服了众议员无条件支持《租借法》在国会顺利通过,而且还赢得了丘吉尔和斯大林等反法西斯国家首脑的高度评价。由此可见,好口才的确有助于领导工作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应该重视它。

实际上,口才具有的魔力,其功效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上那些做出过非凡成就的领导者,我们会发现,他们能名垂千古、流芳百世,都与其非凡的口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毛遂靠着良好的口才自荐,救赵于危难之时;晏子使楚,凭借着良好的口才而不辱使命;墨翟陈辞,止楚攻宋;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成为天下三足鼎立的策略基础,而“舌战群儒”更是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宏论雄辩。

在当代社会中,口才的重要性同样是非常突出的。周恩来的口才举世仰慕,被世界公认为“钢嘴”。他机敏的应变,渊博的知识,侃侃而谈的风度,斐然旷世,被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誉为“冠绝国际”;朱镕基面对几百位中外记者的轮番提问,镇静自若,谈笑风生,要么正面对答,旗帜鲜明;要么旁敲侧击,巧发其中;要么含蓄委婉,柳暗花明;要么诙谐幽默,绵里藏针……但不管回答什么问题,都是一语中的,不会说一句废话;而与别人对话时则会娓娓道来,情动四海。言谈间那种刚柔兼济的谈吐、成竹在胸的机变、敏于思考的智慧、无懈可击的逻辑,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为党和国家树立了庄严睿智的形象。

西方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讲话令人喜悦的能力。”口才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是用口语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巧妙的形式。懂得口才艺术的领导者,也是懂得与人相处之道的人,他们绝不会勉强别人与自己有相同的观点,而是用得体的语言巧妙地引导他人到自己的思路上来。那些善于用口语准确、贴切、生动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领导,办任何事情,往往会考虑得比较周全;他们会从与对方的谈话中测定对方的意图,从中得到启示,了解对方并与之建立友谊,从而在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中备受欢迎。因此,领导说话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他的工作水准。在现代企业中,领导良好的口才有助于有效管理的实现,它可以加强企业的整体性,使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休戚与共、荣辱相依,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领导者讲话的水平和能力已成为衡量其整体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准,更是领导者事业成败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先决条件。

领导提高讲话水平的途径

讲话水平是领导行使领导职能,主持相应的活动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是向群众、下属表达意图、传达政策的必要手段,是体现领导综合素质的一面镜子。因此,领导要意识到讲话艺术的重要性,在平时要多锻炼自己的口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职位。

作为领导者,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才能在讲话时高屋建瓴,从全局和事物发展的大势上来把握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在讲话时思路清晰、有理有据、通俗易懂、一语中矢,才能抓住听众、吸引听众、打动听众、说服听众,调动听众的激情,从而达到讲话的目的。

领导者讲话是群众、下属了解和评价领导者综合素质的一把尺子,因为群众、下属认识、了解领导,一般都是从听领导讲话开始的。这就要求领导者的讲话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一定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符合实际情况,体现务实的工作作风;能够激发和调动群众、下属的积极性,体现良好的人格魅力。

领导者要提高讲话水平,并非一时之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过长期学习和实践积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练习。下面就为领导者提供几种能提高讲话水平的途径。

1.平时要勤于学习、夯实功底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话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领导平时读的书多,就会在讲话时出口成章、旁征博引,让自己的讲话变得精彩。老一代领导者毛泽东、周恩来等,他们的讲话能吸引人,与他们平时“嗜书如命”不无关系。无论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任务繁重的国家建设时期,条件再困难、环境再恶劣,他们始终书不离身,一有时间就看书。领导者要以伟人为榜样,在工作和生活中多用心读书、用心思考,让自己广泛吸收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营养,开阔视野、开阔胸襟、拓宽知识面,夯实自己的理论、文化功底。

2.平时要勇于实践、注重调查

领导者平时的工作一般是以开会、听汇报、批文件为主要内容的,如果在平时不注重实践、调查的话,讲话时就会显得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不会给基层和下属任何指导。常言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领导者最好的课堂,领导者只有勤于实践调研,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发言权。在这点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做出了表率。1961年,为真实了解农村的生产生活情况,63岁的彭德怀回到湖南湘潭老家,经过50多天走村入户的走访调研,为中央写了专题材料,为党和国家制定农村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事实证明,领导者只有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掌握实情,讲话才会有依据、才可信,制定政策措施才会切实可行,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才能取信于民,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3.平时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领导者在讲话时要做到有新思路,分析问题有新观点,解决问题有新对策,就必须善于思考。因为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出观点、出新意,才能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当前有些领导不动脑、不思考、不分析,事事拿来主义、照抄生套,讲话依然是老观念、老套路,没有自己的思路和观点,不能给人启发和借鉴。不深入思考、不善于创新的领导,思想会僵化保守、墨守成规,工作上会被动挨打,这样的领导终究会被时代和历史所淘汰。

4.语言要精练、通俗易懂

领导者的讲话风格最能体现本人的作风和水平。能否让自己把问题用最短的语言讲清说透、切中要害,是对领导者能力水平的检验。俗话说,言不在多,达意则灵。领导者要想让自己的讲话精练、通俗易懂,平时就得多深入基层,多潜心研究,摸准实情。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语言通俗易懂,并不是庸俗、平淡、没有观点,而是指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朴素自然的话,不但能让听众容易听懂和理解,而且还让听众听后感觉亲切,拉近领导者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掌握领导者说话的基本要求

领导者要想在公众面前讲出得体、精准的话,除了要了解领导者说话的特点外,还要掌握领导者讲话的一些基本要求。

一般来说,领导讲话的性质、目的、场合、听众不同,对讲话的方式、方法和要求也有所不同。虽然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讲话,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统一的要求和规范,但也有许多需要共同遵守之处。领导讲话应当遵循的规则很多,其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五条:

1.讲准确话

把话讲准确,是领导讲话一定要遵守的基本规则,也是对领导讲话的最基本的要求。准确性是领导讲话的生命线。讲话一旦失去准确性,不但没有任何艺术可言,而且还会失去组织和群众的信任,轻则影响领导者的威信和形象,严重时会阻碍领导工作的正常开展。可以说,领导讲话的准确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讲话的质量和效果。试想一下,假如领导者在讲话中的立场观点有问题、引用材料与事实有较大的出入,或是用词不当、逻辑混乱等,那么必定会影响到听众工作的积极性。没有了听众的支持,领导如何来组织群众、下属实施呢领导的讲话若起不到吸引、说服、教育人的效果,又怎么能指导和促进群众、下属的工作?对于领导的讲话,列宁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有时仅仅一句话就能成为毁坏一桶蜜的一勺柏油。”所以,领导讲话必须首先做到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语言通俗易懂,同时你提出的目标、措施还要具体可行。领导讲话的准确性具体要求如下:

(1)讲话所用的事实材料要准确可靠。领导讲话材料的准确可靠,是保证讲话内容准确的关键。如果材料不可靠,会缺乏说服力,不能有效地论证观点。

(2)语言运用要准确。这里所说的语言准确,是指语言运用要正确规范,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实际上,领导运用语言最重要的是准确的问题。只有语言表达得准确,才能确切地反映事实,清楚地说明道理,让听众听明白。就像老舍说的那样:“要老老实实地把话写清楚了,然后再求生动。”

(3)表达恰当。这里所说的恰当,就是指领导讲出来的话要适合听众的思想感情,适合周围的环境,即适应语境。有时候同样一句话,在一些场合说出来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在另一些场合就可能会被人们反对。所以,有些话该说不该说,说到什么程度,在什么时候说,怎么去说,都要区别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说话对象。“恰当性”是指讲话要满足语境的一些条件,而这些条件是根据交际准则制定出来的,比如认真准则、礼貌准则等。领导讲话满足这些语境条件才是恰当的,否则就不恰当。关键是要从语境出发灵活运用语言。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话语、不同的语气来表达,可以婉转,可以直叙,可以含蓄、可以直白,领导只有灵活运用表达方式,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2.讲真实话

领导者身居要职,具有一定的权力和权威,其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能力比一般人会更强,意义也更大。所以,在群众面前讲话,要实事求是,紧密联系实际,敢于触及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想问题、办事情要处处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同时还要敢于正视现实,承认矛盾,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你是实实在在地为他们着想、办实事。只有这样,你讲的话才能真正博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3.讲短话

领导讲话也如同演戏,这个短是指简短、精练,一句是一句,没有一句废话。这就需要领导要养成讲短话的习惯,提高讲短话的水平。实际上,领导讲短话是一种能力,一种艺术,比讲长话更难,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在我国军事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来被兵家所推崇。别看这部书的每一章、每一节都很短,却揭示了非常深奥的道理。那是因为孙武对战争的规律有透彻的认识和见解,本来很复杂的事物,几句话就概括叙述清楚了。领导讲话也是如此,要把话说清楚,把道理讲明白,不在话语多少,而在于你对所要讲的事物把握得是否准确,情况是否吃得透,详略是否得当。传输相同的信息量,时间越短,其效率越高。

一般来说,领导讲长话有四大“秘诀”:

①放开思维,信马由缰,海阔天空,整个一个“意识流”,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具备没话找话和东拉西扯的本事。

②拿来主义,把自己以前讲过的话拿来再讲一遍,凑凑数,群众称为“炒剩饭”。或者把其他领导刚刚讲过的内容重复一番,强调一番,概括一番。

③翻来覆去,对一句话、一个意思,不厌其烦地解释,唯恐别人听不懂,把最简单的道理用最复杂的语言去表述,有人称为“滚筒式”讲话。

④转移话题,插入太多的背景介绍,对某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详细交代,偏离主题太远。

冗长、罗唆的讲话,不能在一定时间内以最经济的语言来传输最大的信息量,浪费时间,降低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同样的信息多次单调机械地刺激,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和困倦,导致听众厌烦,影响讲话效果。

4.讲通俗话

由于领导讲话是为了向听众传达信息,影响他们的思想观点,促使他们去行动。如果用一些抽象生疏的专业用语或生僻字词,必然会影响讲话效果。因此,领导讲话要通俗,语言应该纯洁、健康、丰富、优美。托尔斯泰说:“真正的艺术永远是十分朴素的,明白如话的,几乎可以用手触摸到的。”领导讲话的艺术也是同样道理,要力求通俗、朴实、易懂。比如:有人问爱因斯坦什么是相对论,爱因斯坦是这么解释的:“你同你最亲爱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5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5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爱因斯坦利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真切体验来解释高深玄妙的相对论原理,就达到了通俗易懂的效果。

让听众听懂、听清楚是对领导讲话的一项基本要求。如果你的讲话听众听不明白,即使内容再好、再重要,你费了很大力气,讲得口干舌燥、挥汗如雨,照样是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听众不但不会听进去,听时间长了反而还会反感。要想让听众听明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通俗朴实的话把你的观点表达出来。通俗朴实的话讲起来上口,听起来也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领导在讲话时尽量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让人一听就懂。

5.讲有趣的话

领导要想让自己的讲话更好地吸引和打动听众,除了准确、通俗外,还必须生动有趣。一些优秀的领导,喜欢在讲话中适当插入一些生动有趣的事例,别小看这些小故事,它能让听众振作起来,调动会场的气氛。讲话生动有趣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语言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幽默风趣,为听众所喜闻乐见。领导在讲话时,语言要达到具体可感、形象生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使用自己的语言,不能老去套用别人的话,更不能把别人的东西生拼硬凑在一起,这样的语言刚听起来或许“新鲜”,等听众细细品味时,就会觉得你的语言不准确、乏味。只有具体形象、幽默风趣的话,才能增强话语的表达力和感染力,有效地调动听众的情绪。

②领导讲话的风度、表情、声音也很重要。领导在讲话中,一定要注意运用体态语言,恰当地用眼睛、面部表情以及手势动作来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力。尽量选用一些符合听众实际的有趣事例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切忌讲话时照本宣科,因为当你照着演讲稿讲话时,会受到书面文字的限制,导致语调平淡、缺乏激情,非常不利于调动听众情绪。

优秀领导者说话要把握分寸

对于领导者来说,要想在职场上做到游刃有余,光有口才是不够的,如果你在说话时不看对象,往往会造成“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尴尬局面。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说话方面是非常有分寸的。这里所说的分寸。就是指领导说话适时、适情、适势、适机,一切要以适度、恰当为原则。领导者讲话的方式和内容可以反映其秉性和修养。如果领导说话分寸拿捏得当,听众就会感觉到这位领导做事深思熟虑。所以,领导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讲话是否有分寸,要尽量做到三思而后言。嘴上功夫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领导者来说,讲话如果有尺度和分寸,能给自己的形象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语言的力量是非常神奇的,既能给人带来沮丧和烦恼,也能给人带来勇气和欢乐。领导者在工作中能否得到上级的信任、下级的欢迎,关键就在于说话时能不能把握好分寸。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打败西楚霸王项羽,平定天下后开始对朝中的文臣武将论功行赏。由于这件事关系到文臣武将子孙后代的基业,所以群臣开始争功,大家互不相让,可是争了一年多也没有争出一个结果来。

眼看着这件事情让群臣越争越没有谱,汉高祖刘邦觉得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就决定自己做主来加封功劳最大的臣子。他左右权衡后,认为萧何功劳是最大的,就封给他最多的地,同时还封萧何为侯。

但群臣并不满意刘邦对萧何的封赏,又不敢当面反对,就在私底下议论纷纷。好不容易封爵受禄的事情尘埃落定,群臣又开始争席位的高低先后,许多大臣都说:“平阳侯曹参在身受七十多处伤的情况下,还依然率兵攻城略地,屡战屡胜,功劳最大,他的席位应该排第一。”

由于封赏时刘邦已经偏袒萧何,让一些功臣受了委屈,所以他认为自己不能在席位上再一意孤行了。但在心中,他还是希望功劳最大的萧何排在首位。

这时候,关内侯鄂君已猜到刘邦心里在想什么,决定顺水推舟,就当着群臣的面,对刘邦说道:“大家议论的都错了!曹参虽然屡战屡胜,但都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项羽对抗五年,时常丢掉部队,四处逃避,萧何却常常派兵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的几年中,由于军中没有粮食,也是萧何辗转运送粮食到关中,大批士兵才不至于没有饭吃。再说,皇上有好几次避走山东,都是靠萧何拼死保全关中,才能顺利接济皇上的,这些功劳可是万世之功啊。如今即使少了曹参又怎样?汉朝会受到什么影响吗?我们汉朝难道是靠他来保全的吗?你们怎么会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所以,萧何第一无可争辩,曹参居次。”

因为这番话在合适的场合正中刘邦的下怀,他听后喜笑颜开,连连称好,于是立刻下令让萧何排在首席,平日上殿可以带剑,上朝时也不必急行。而鄂君也因此被加封为“安平侯”,得到的封地比以前多了一倍。

鄂君凭着自己察言观色的本领,准确揣测了刘邦的心思,用有分寸的话既说服了群臣,帮助刘邦解了围,也因此享尽了荣华富贵。由此可见,领导说话一定要有分寸,认清自己的领导身份后再考虑措辞: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应该怎样说才能获得更好的交谈效果。同时还要注意讲话尽量客观,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不断章取义。讲话尽量真诚,要有善意,尽量不说刻薄挖苦别人的话,不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

领导讲话的机会很多,但效果却千差万别,有的领导讲话确实能够鼓舞士气,使人精神焕发,有的则会使人垂头丧气,叫人看不到希望。出现如此明显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二者对讲话分寸的把握不同。如果领导在讲话时分寸把握得不好,尽讲一些大道理、过时的老话甚至是不合领导身份的话,就会使人产生反感。所以,领导在讲话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把握好场合与对象的一致性

领导讲话的场合有大有小,大时可能有上万人,小时只有几个人;接触的对象也不尽相同,既有层次较高的领导、素质很高的下属,也有普通群众和知识面一般的同志。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场合的大小,摸清讲话对象的情况,做到既考虑到人员的多少,又考虑到人员知识面的差异。

2.注意把握好时间与效果的一致性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性事件,这时领导的说话要适时、适情、适势、适机,一切要以适度、恰当为原则。

3.注意把握好交谈的话题

领导在与人交谈时,要时刻提醒自己身为领导者的身份,话题不易涉及他人的隐私。比如议论对方的年龄、东西的价钱、薪酬等,这种带有隐私性的话题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悦。

4.注意不要谈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领导在和人谈话时,尽量不要与人争执,除非你非常清楚对方的立场,否则,有争论的或是敏感话题最好不要去谈论,比如宗教、政治等易引起双方激烈争辩或对立僵持的话题。

5.注意认清自己的身份

在任何场合说话时,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这种身份,也就是自己当时的“角色地位”。比如在上级面前你是下级,在下属面前你是领导;在客户面前,你就是合作伙伴等。

6.说话要尽量客观

这里说的客观,就是尊重事实。事实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力求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测、信口开河,这样往往会把事情办糟。不过,客观地反映实际,也应视场合、对象不同而注意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7.注意不要随便问对方的健康状况

如果你与对方是初次见面,或者和对方还不是很熟悉,这时不要去试图询问对方的健康问题,这会给人一种唐突的印象。但如果你和对方的关系非常亲密,也可以出于关心来询问对方的健康状况。

8.注意不要谈及对方的不幸

在和人沟通时,如果对方曾遭受过伤害,那么谈话时一定不要谈及此事,比如他离婚、家人去世等伤感的话题,都要忌讳。当然,若是对方主动提及这些事情,你要表现出同情并听他诉说,但不要不停追问或是刨根问底,以免对方反感。

领导一定要知道的说话方略 - 第1章 口才助你成功,沟通改变人生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