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胎教基础知识

什么是胎教

所谓胎教,就是胎儿教育,即有意地对胎儿进行教育。它属于优生学的范畴,又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从教育体系看,胎教是基础教育。

进行胎教的时候,孕妇通过调整身体的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积极主动地对胎儿进行训练和教育,进行有利于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的有益活动,促进胎儿的身心发育,使胎儿的身心更加健康,为其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胎教一般分为狭义胎教和广义胎教。狭义胎教又叫直接胎教,是指直接作用于胎儿。直接胎教是根据胎儿各感觉器官发育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适当的刺激,使胎儿建立起条件反射,进而促进其大脑机能、躯体运动机能、感觉机能及神经系统机能的成熟。

具体来说,狭义胎教就是在胎儿发育成长的各段时间内,科学地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刺激,如采用视觉胎教、音乐胎教、语言胎教、抚摸胎教等方法,使胎儿大脑神经细胞不断增殖,神经系统和各个器官的功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和训练,以最大限度地发掘胎儿的智力潜能,使胎儿更加聪明。

广义胎教又叫间接胎教,是指通过对母亲的作用来影响胎儿。间接胎教是指为了促进胎儿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发育,同时确保孕妇能够顺利地度过孕期,采取情绪胎教、营养胎教、运动胎教、行为胎教等方法,对孕妇施加的保健措施,如孕妇通过做保健操来达到母亲和胎儿一同锻炼的目的;再比如,母亲读书,是母亲的学习过程,但由于母亲和胎儿是一个整体,母亲的言行举止每时每刻都会影响胎儿,所以也是胎儿的学习过程。

不用担心胎儿无法学习。现代科学证明,胎儿具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还具有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使得对胎儿进行教育成为可能而且有意义。借助超声波仪器,我们能看到胎儿在子宫内的一举一动,如打哈欠、吮吸手指、抓东西、伸懒腰、眨眼睛,甚至做鬼脸。而且胎儿在6个月时,大脑细胞的数目已接近成人,各种感觉器官也趋于完善,对母体内外的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这就给胎教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目前,胎教已经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胎教研究中心和胎儿大学,进行胎教实验、普及胎教知识和推广胎教方法。他们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随着各国胎教研究的日益深化,胎教逐渐成为了一门内容丰富的学问。这其中不仅包括优生优育的思想,更包括十月怀胎的过程中环境、心理、语言、运动、饮食等多方面的具体内容。年轻的父母,如何孕育生命、如何养育胎儿、如何进行孕期保健等等,都是非常值得关注和学习的内容。

我国古代的胎教理论

胎教的思想起源于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了关于胎教的记载。胎教理论最早萌发于古代的人们祈盼得到好孩子的美好愿望。

中国的古人发现母亲的情绪、个性和修养、生活起居、生活环境与孩子的身体素质、智力、品格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将来的孩子能够身体健康、品格健全、智力超人,古人经过观察、实践,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中华智慧中的一部分,到现在仍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早提出“胎教”这个词的,是唐朝以前成书的《洞玄子》。书中记载:“凡女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恶色,勿听恶语;省淫欲,勿咒诅,勿骂詈,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勿食生、冷、醋、滑、热食;勿乘车马,勿登高,勿临深,勿下坂,勿急行,勿服饵,勿针灸;皆须端心正念,常听经书,遂令男女如是,聪明智慧,忠真贞良,所谓胎教也。”

就是说,胎儿在母体中能够感受孕妇情绪、言行的感化,所以孕妇必须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这里是从各个方面对孕妇加以约束,认为这样才可能孕育出聪明、贤孝的子女。

传说后稷的母亲姜源氏怀孕后,十分注重胎教,怀孕期间,“性情恬静,为人和善,喜好稼穑,常涉足郊野,观赏植物,细听虫鸣,迩云遐思,背风而倚。”

贾谊在《新书·胎教》中记载道:“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渲,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西汉的刘向在他所著的《列女传·周室三母》中讲述了周朝时女子怀孕时的讲究:“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食不邪味、耳不闻于淫声,夜则令瞽人诵诗、道正事”,意思是睡觉的时候不侧着身睡,坐下的时候不坐在席子的边上,不只用一只脚站立,不吃味道不正的食品,不听淫荡的声音,晚上让盲人背诵优美的诗篇、讲解正义的事情。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总论·妊娠候》中记有“子欲端正庄严,常口谈正言,身行正事”,提出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养胎》中提出孕妇应该“调心神,和惰性,节嗜欲,庶事清静”。

宋代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总论》中记有“立胎教,能令人生良善、长寿、忠孝仁义、聪明无疾,盍须十月好景象。”“欲子美好,玩白璧,观孔雀。”“夫人以胃气壮实、冲任荣和,则胎得所,如鱼处渊;若气血虚弱,无以滋养,则始终不能成也。”

《源经训诂》中记载:“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乱言,不食邪味,常行忠孝友爱、兹良之事,则生子聪明,才智德贤过人也。”

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徐之才著了《逐月养胎法》一书,从医学角度正式提出胎教,并对其加以详细阐述。

明代名医张景岳认为,如果孕妇饮食起居不当,胎儿就会出现不安现象。比如孕妇营养不良,身体过虚或过实,孕妇寒热没有调理好而受寒或受热,都会使胎儿的健康受损,所以孕妇必须注意饮食起居。

到了清代,我国医学界对前人的胎教论述加以整理和发展,使我国古代胎教发展史更加全面和系统。

陈复正在他的《幼幼集成》中,对富贵人家孕妇生活的危害作了明确的分析,他认为富贵人家的女子,整天过着颐指气使的日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真气容易散失,心神容易浮荡、不安分,吃的是甜美可口的食物,住的是豪华宽敞的房子,卧床休息的时间过多,过于懒散,体质容易变得娇弱,很难生出强壮的孩子。而贫贱家庭的女子,因为怀孕期间也在劳动,适度的劳动会对胎儿的体质有所影响,所以能生出健康的婴儿。

陈复正还认为:孕妇如果愤怒、悲伤、纵欲、想的事情太多、饮食不加节制,都会造成胎儿的先天性疾病。

陈梦雷等编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在儿科分卷中专门分出“小儿未生胎养门”,可以说是对历代胎教学说作了总结。

总之,我国古代胎教理论认为,孕妇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智力甚至德行,这些理论到现在仍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国古代胎教的内容

我国古代胎教学说认为,准妈妈应该举止端庄、言行纯正,注意饮食起居、调节情绪;还强调“慎胎”,认为母亲的行为会影响胎儿。

具体来说,古人所说的胎教,是指在妊娠期间,为有利于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而对母亲的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所采取的有利措施,以便使母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古代胎教的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

调情志

妊娠是女性生命中的一个特殊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女性不仅生理上要发生一系列变化,心理上同样也会产生许多变化,这种心理变化就是古人所说的情志变化,也就是情绪的变化。古人说:“凡有孕之妇,宜情志舒畅,遇事乐观,喜、怒、悲、思皆可使气血失和而影响胎儿。胎借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若有所逆,即致子疾。”

《产孕集》则指出:“人有清浊厚薄之异,智愚善恶之殊,揆期所始,皆由祖气。祖气者,先天之气也。气清则善,气浊则恶,清则圣哲,浊则昏愚。”要求孕妇要有博大的胸怀和温文尔雅的修养内涵,要语言文明、举止端庄。孕妇的情操、气质,对孩子影响很大,因此,孕妇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心里没有邪念,耳朵不听淫荡的声音,眼睛不看不该看的东西,不乱说话,不粗鲁,不暴躁,不鄙俗,不琐屑。

《增补大生要旨》中说,准妈妈要心情舒畅,不要轻易动肝火,否则就会导致气不顺,气不顺则胎儿必受影响。《傅青主女科》中也有“大怒小产”的论述。可见,准妈妈的情绪对胎儿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准妈妈情绪舒畅,遇事乐观是很重要的。

忌房事

房事是指夫妻的性生活。虽然房事是受孕怀胎的必要条件,但受孕之后,为了胎儿能健康平安地生长发育,夫妻房事必须节制。

我国古代医书《产孕集》是这样说的:“怀孕之后,首忌交合,盖阴气动而外泄,则分其养孕之力,而扰其固孕之机,且火动于内,营血不安,神魂不密,形体劳乏,筋脉震惊,动而漏下,半产、难产、生子多疾。”就是说,怀孕以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禁房事。因为怀孕头3个月,孕妇由于妊娠,常有恶心、厌食、嗜睡、疲劳等各种不适应的症状,而且经常虑及自身及胎儿的营养供应不足,身体和心神都很疲劳,根本就没有闲情逸致去追求房事的快乐;而且这时若行房事会对胎儿不利,容易造成胎儿流产。而在怀孕7个月后,孕妇腹大身重,行动不便,此时胎儿又即将入盆,阴道受压变短,房事会刺激宫颈引起宫缩;加之房事中有可能将细菌带入准妈妈体内,严重者会造成感染。若仍行房事,则会造成难产或生出病弱的孩子。

因此,孕妇在怀孕的头3个月和7个月以后禁房事,不仅能安胎养孕,还能防止身体疲劳、流产、难产。为了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广大准妈妈们应该尽量做到这一点。

节饮食

饮食是母体的重要营养来源。胎儿的营养来源于母体的气血。因而母亲的饮食对胎儿的发育有着直接影响。我国古代医书《万氏女科》中说:“妇人受胎之后,最宜忌饱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纯平和之气以养其胎,则胎之完固,生子无疾。”就是说,女子受孕之后,饮食要有所讲究,应该清淡平和,鱼、肉之类不可以吃得太多。每天吃饭既不能不吃饱,又不能吃得太多,饥一顿、饱一顿,暴饮暴食更不可取,且应避免生冷的饮食。这样才能有助于养胎,孕育出一个健康的宝宝。

若孕妇经常不按时吃饭,有时吃得太多,有时又吃得太少,喜欢吃油脂和盐分多的菜肴,就会导致消化功能失常,使胎儿得不到足够的养分而发育不好。

适劳逸

古人认为,女子怀孕后,运动量应该有限制,既不能过度安逸娇气,整天坐着不动,也不能过于劳累。传统医学认为,人依靠气血生存,胎儿依赖气血获得养分。如果孕妇太安逸,则气容易凝滞,不畅通;孕妇运动量大,太过劳累,则气耗费太多,容易衰竭。运动量不合适,无规律,登山负重等,都会使胎儿发育不良,甚至导致难产。

怀孕之后,为了增强体力为将来的分娩作准备,保证供氧充足,改善血液循环,增进食欲,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促进胎儿大脑、神经及各器官的发育,孕妇一定要有适当的活动,只不过强度一定要适宜。千万不能贪图安逸,整日静卧,怕多走几步路就伤了胎儿,那样会使气血不畅,导致难产。

怀孕后,在运动方面的正确做法是:前5个月稍微安逸些,5个月以后可以做少量运动,像散步、爬楼梯、骑自行车之类。

慎寒温

寒温就是自然界冷、热气候的变化。慎寒温,就是指注意天气变化,做好保暖防寒、降温防暑的准备。女子怀孕以后,生理上发生变化,体质比平时弱,容易受风、寒、暑、湿、燥、火的侵袭,尤其容易受风寒。此时如果因风寒引起疾病,会危及胎儿的健康,甚至小产。

所以,孕妇应该对天气的变化多加留意,及时添减衣物,以免得病,这对胎儿是很重要的。

戒生冷

女子怀孕之后,由于生理变化,往往会胃口不佳,许多东西吃不下,甚至口味也会发生变化。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怀孕后,要耗费大量阴血养胎儿,致使孕妇阴血虚而阳气旺,所以会喜欢吃些生冷的食物。但是生冷的东西吃多了会伤脾胃,容易引起呕吐、腹泻、痢疾等症,既损孕妇的身体,又伤胎儿,所以孕妇吃生冷食物一定要慎重。

我国古代的胎教记载

我国是对胎教学说认识和实践较早的国家之一,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我国西周时期周文王姬昌的母亲太妊就懂得胎教,并对文王实施过胎教,这在各种典籍中都有记载。

《史记》中说:“太妊之性,端一诚庄,唯德能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妊教之,以一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妊为能胎教。”

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中讲道:“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书、道正色。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父母者……”

就是说太妊一向遵守礼法,也十分注重自己的修养,怀孕以后就更加谨言慎行。

用餐的时候,如果太妊见到坐席摆放得不正,就不去坐,一定要让人摆正了才坐。如果盘子里的食物切得不方正,或是菜肴里放了葱、姜、辣椒等刺激性的调料,她会吩咐下人重新做不放葱、姜等刺激性东西的菜,把食物切得方方正正再端上来。

据说太妊喜欢散步,边走边欣赏自然风光。有一次,她去外面散步,正在走的时候,前方传来嘈杂的声音,有两个人在争吵、谩骂。太妊于是下令往回走,侍女问她:“夫人不是看前面的风景吗?”太妊说她不想让肚子里的孩子听到粗暴的声音。

太妊除了不坐摆放不正的席子,不吃切割不方正的食物,不听嘈杂的声音外,也不看邪恶的事物,不说傲慢伤人的话,杜绝避免一切不好的举止。晚上,她让人诵读优美的诗歌,讲世间的正道。

她的儿子姬昌出生后,容貌端庄,聪明伶俐,太妊教他读书、识字,他一学就会,而且还能触类旁通。人们都认为这是因为太妊实行胎教的结果。

国内的胎教现状

尽管我国古代的胎教,从心理和生理上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但是它有明显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那就是重胎养而轻胎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胎教的认识越来越深,更科学的胎教内容和理念被提出来。

现代医学认为,胎教内容包括:保持孕妇心情愉快,生活规律,饮食均衡,环境卫生、安静,创造最优良的条件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并采用某些适宜的方法对胎儿进行感觉教育。

自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很多学者借助生理描记器、胎儿监护仪、B超等现代科学检测技术,对胎儿在子宫内的成长过程进行了科学观察,发现胎儿在子宫内能对外界的触、声、光等刺激作出反应,为直接胎教法的实施奠定了科学基础。

根据现代胎教的理念,专家提倡在科学地养胎基础上进行胎教,着力加强孕妇和胎儿的沟通,强调直接对胎儿的刺激,并由此开发了音乐胎教法、对话胎教法、抚摸胎教法等直接针对胎儿的胎教法。

这些胎教法在继承传统胎教方法的基础上,充实和完善了现代胎教的理论,更以现代胎教理论为依据进行了可贵的实践,使得胎教真正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

正确认识胎教

目前,人们对胎教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有人认为胎教很玄妙,高深莫测,可望而不可即。有人根本不相信胎教,认为胎儿根本就不可能接受教育。这是因为,这些人还不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不了解胎儿的能力。其实,5个月的胎儿就已经有能力接受教育了。但这里所说的教育,不同于出生后的教育,主要是对胎儿的感觉训练,包括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和躯体的运动感觉。

胎教的目的,不是教胎儿唱歌、识字、算算术,而是通过各种适当的、合理的信息刺激,促进胎儿各种感觉功能的发育成熟,为出生后的早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经过胎教的孩子,也不一定个个都是神童。我们提倡胎教,并不是因为胎教可以培养神童,而是因为胎教可以尽可能早地发掘个体的素质潜能,让每一个胎儿的先天遗传因素获得最优秀的发挥。如果把胎教和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相信会有更多的孩子,达到目前人们所谓“神童”的程度。

也许有人会说,以前并没有搞胎教,不也照样有科学家和伟人吗?科学不是也在不断进步吗?这样说并没什么不对,不过,许多事实证明,科学家和伟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包含着当时没有被人们意识到的胎教与早教因素。如果人类能更早一些认识到胎教的重要性,世界的科学水平也许会比现在更先进。

胎教的好处

胎教对母亲和胎儿有以下好处:

宽松的气氛对胎儿是良好的刺激

胎教的作用就是让胎儿按成长规律发育生长,为胎儿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与胎儿成长有密切关系的胎教,要按妊娠初期、中期及后期科学地进行。

为了胎儿能顺利地生长,母亲必须保持自己的好心态,必须生活在宽松的气氛中。

愉悦的声音能促进胎儿脑的发育

进入妊娠4个月,胎儿的结构已完全发育,母亲与胎儿的交往也活跃起来了,母亲与胎儿的感情也进一步加深了,这时胎儿的大脑也迅速生长着。

当母亲情绪愉快或心情好时,可以通过胎盘把激素传递到胎儿体内,这些良性刺激可以促进胎儿脑发育。

胎教也是为了安全分娩

胎儿的听觉机能,在妊娠8个月时已发育得很好了,对外来的声音已能有敏感的反应了,因此此时应该让胎儿多听好的音乐等。此时胎动也开始活跃,母亲要多与胎儿“交谈”,胎儿会以缓慢的胎动作出相应的反应。胎儿不断生长,正在作着诞生的准备。

胎教的重要性

以往人们多半认为,教育是从孩子出生以后才开始的。因为在此之前人们还不知道腹中胎儿的模样,平平安安地把他生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谈到胎教这个词,很多人会说:

“孩子都还没出生,怎么教育呢?”

“重视腹中的胎儿吧!那是理所当然的事,还用说吗!”

“就是书上说的胎教吗?”

“胎儿在肚子里又看不到东西,听不到声音,谈教育不是很奇怪吗?”

不了解胎教的人自然会这么说,但是,现在的医学已经很发达,胎儿从一颗小小的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前任一时期的器官形成,甚至该时期胎儿会受到哪些影响,都可以详细地被了解。

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经过良好胎教出生的新生儿,在听力、记忆力、性格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感觉、认识、精神、情绪,与大脑旧皮质的功能是相通的。胎儿时期所形成的大脑旧皮质,是一个人出生后大脑新皮质形成的基础。大脑旧皮质发育得好,是造就孩子良好性格、优秀心理素质及发达的智力的决定因素。

父母身心健康,生活环境优美、舒适,母亲性情平和、生活安乐,都会使胎儿的大脑旧皮质能受到良性的刺激,为孩子将来拥有智慧和好性情奠定基础。

不但如此,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通过对千余名儿童的研究,得出结论:人的智力获得,50%在4岁以前完成,这就包括胎教在内。也就是说,一个优秀人才所需具备的丰富想象力、深刻洞察力、良好记忆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均可以在胎儿期通过胎教得以潜在地培养。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也证明,胎教对促进人类智商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孩子的未来,请准父母们务必实施胎教。

胎教应从什么时候开始

胎教从什么时候开始好?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

专家们认为,胎教进行得越早越好,从广义上来讲,胎教应该从择偶时就开始。选择对象时就应考虑对方的思想品质、性格气质、健康状况、相貌、教养以及彼此的感情等等因素,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从狭义上来说,理想的胎教,从受孕前三个月就应该开始了。妊娠是从精、卵结合的瞬间开始的,然而,精子从精细胞的分裂、形成到成熟约需90天的时间,要想使精子质量总体上都有所提高,在孕前三个月就应该调整身心健康,保持良好心态。

所以说,胎教从孕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已经怀孕或怀孕期已过半,再做胎教就失去了意义。胎教对任何阶段的胎儿来说,都不会过时!

我们的祖先从胎儿形成那天就开始计算孩子的年龄,当孩子出生时已将近一岁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虚岁”。事实上虚岁并不是平白地多算了一岁,在这段时间里,胎儿不但已经有了生命,他的听觉、视觉、记忆和思维等功能也已经开始发育。

研究结果表明,胎儿发育到第4周时,他的神经系统已经开始发育,胎儿从第5周开始即有较复杂的生理反射机能,10周时已形成感觉、触觉功能。胎儿在20周左右,开始对声音有所反应,第26周时听觉反应开始发育,第28周时能够对音响刺激作出反应,30周时具有味觉、嗅觉和视觉功能,能听到妈妈的心跳和外界的声音。所以说,胎儿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为迅速、最为关键的时期。这时妈妈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胎儿,是对胎儿进行教育的重要时期。

为了使胎儿在良好环境中发育,任何对胎儿有影响的因素都可以使小宝宝发育正常或异常,其中良好的影响因素,就是胎教。妊娠之后,胎儿逐渐有了各种感觉的时候,就可以适时进行各种直接胎教。

年轻的准父母们,请抓紧时机,正确实施各种有效的胎教手段,使胎儿出生后更容易成长为聪明、健康的优秀人才。

掌握胎儿学习的最佳时机

胎儿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什么感觉都没有,而是具有一定的意识,在妈妈的腹中,胎儿可以听声音和感觉到运动。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心理学家恩舍妮·笛卡斯伯和他的同事经过研究发现,新生儿能在人堆里分辨出妈妈的声音,他更喜欢听到妈妈的说话声,而不喜欢陌生人的声音。尤其喜欢妈妈低沉的声音,因为那样的声音听起来特别亲切,就像他们在母腹中通过羊水听到的妈妈的声音一样,这时的新生儿还不适应清晰、正常的声音。这个事实也告诉我们,宝宝在胎儿时期就热切地渴望学习,只要你适当地进行胎教,宝宝会表现得更加出色。

专家研究证明,人的智力50%是在4岁以前获得的,余下的30%是在4~8岁之间获得的,只有20%是在8岁以后完成的。4岁以前获得的50%,当然也包括胎教在内。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在妊娠期间对胎儿反复实施良性刺激,可以促进胎儿大脑的发育。

胎教人人都能做到

人们往往觉得胎教有点儿玄,甚至感到高深莫测,可望而不可即,而实际上,胎教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做到。

孕妇在怀孕过程中带着对将要出生的小宝宝的无限喜悦和希望,珍惜做母亲的机会,这就是一种极好的自然胎教。

相反,当一个未来的母亲不接受怀孕的情感需要,不欢迎即将到来的小生命,不愿意为此付出代价、承担责任,或者是对怀孕持模棱两可的态度时,那么她的这种心理也将作为一种自然胎教,一种不良的胎教传递给她的胎儿。

显然,我们需要的是前一种胎教,并且在其自然胎教的基础上加以升华,充实一些科学的胎教内容,使之成为父母送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

由此可见,作为胎教的实践,任何人都能够做到,而且所有的人也都在有意或无意中自然地做着。胎教并不神秘,问题的关键在于每一个母亲是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美好的愿望;是否能注意身心修养,保持良好的情绪;是否以极大的爱心对待生活,从中寻找美的感受,静静地等待着孩子的出生。

老实说,这些要求都不过分,是每一个未来的母亲都能够而且也应该做得到的。

胎教的环境

胎教应该从受孕前开始,父母身体健康,选择最佳受孕年龄与受孕时机,父母双方都要注意孕前及孕期有良好的精神、情绪,有较好的营养物质,保证没有先天遗传的缺陷和生出畸形胎儿的危险,这些都是胎教的基础。

胎教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是使胎儿生活在优良的环境中。胎儿所生活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母亲的身体是胎儿生活的内环境;而母亲生活的环境,包括父亲的生活环境和父亲的影响,是胎儿生活的外环境。

母亲的身体健康,可以给胎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母亲有丰富的营养供应,按时作息,经常进行有益的运动,不轻易用药,更不乱用药,精力旺盛,情绪愉快,都会使胎儿感到生活在愉快的环境中,这为胎儿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母亲的修养、兴趣、爱好、职业,以及母亲与父亲的融洽爱情关系,都能影响胎儿生存的外环境。高尚的情趣,豁达的心胸、成功的事业、丰富的生活、真挚热烈的爱情,都会使胎儿的外环境稳定,胎儿未出世就会感到未来的幸福。

胎教的实质性内容是对胎儿开展积极教育,父母和亲属应当有计划、有意识地对胎儿提供有益且适当的刺激,促使胎儿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进一步刺激胎儿大脑的功能、躯体运动功能的生长发育。

胎教必须以胎儿的生理发育为基础,根据胎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有计划地提供视觉、听觉和触觉方面的刺激,使胎儿在子宫内就能“听”、能“看”和能运动。这会使胎儿大脑的神经细胞不断增殖,为出生后的聪明程度奠定基础。合理适当的胎教能训练胎儿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能预先为胎儿具有强健的体魄和优良的品德、坚毅的性格打下基础。

母爱是胎教的基础

对于胎儿来讲,母爱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是母亲以极大的爱,用自己的身体和血液孕育了胎儿。

在十个月的等待过程中,母亲感受着胎儿的蠕动,关注着胎儿的成长,祈求着胎儿的平安,并积极地把爱付诸行动,精心照料着腹中的生命:增加营养,锻炼身体,避免有害因素的刺激,创造良好的孕育环境,施行胎教,最后又忍受着痛苦的煎熬把胎儿降生到了人世间。

在整个孕育过程中,母亲的情感逐步得到爱的升华,产生出一种对胎儿健康成长极为重要的母子亲情。正是这种感情,使意识处于萌发中的胎儿捕捉到爱的信息,并转入胎教机制,为胎儿形成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优良性格打下基础。

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这个物质文明比较发达的世界里,有些年轻女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把胎儿作为自己的附属品,缺乏正确和足够的母爱。因此,这样的母亲往往接收不到来自腹内胎儿的信息,错过了与胎儿之间情感交流的难得时机。显然,这样的母亲是不可能孕育出一个具有爱心的孩子的。

因此,每一个未来的母亲都应充分认识到神秘的大自然交给自己的使命,在妊娠期每一天的活动中,倾注博大的母爱,仔细捕捉来自胎儿的每一个信息,母子之间进行着亲切友好的交流,以一颗充满母爱的心,浇灌萌芽中的小生命,这就是正确的胎教基础。

怎样做好胎教的主角

我们知道,胎儿是由母亲孕育的,母体既是胎儿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又是胎教的主体。一方面,母体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条件,母亲的身体素质和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胎儿的体质健康;另一方面,母亲的文化修养、心理卫生情况又不可避免地在胎儿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对孩子的精神世界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因此,孩子生命中第一任老师的重要角色责无旁贷地落在母亲的身上。

一般情况下,从发现自己的腹内已经萌芽出一个小生命时起,多数未来的母亲便萌生出保护和培养这一幼小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捕捉来自子宫内的任何一点儿细小的信号,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和小生命的“对话”,进行着亲切而又温暖的交流。

每一位母亲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家庭环境,对胎教的认识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投注的爱心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胎教的不同结局。

因此,每一位即将做母亲的人都应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增强体质,加强修养,很好地进入“主角”的角色,为孩子的超早期教育作出贡献。

说到这里,也许有些孕妇会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等因素感到气馁,对胎教缺乏信心。其实,在胎教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莫过于母亲的爱心,只要您把培养孩子作为生活的中心,付出一切可能的精力和时间,倾注全部的爱心,那么你未来的孩子就一定会令人满意。

准爸爸在胎教中的作用

准妈妈是胎教的主角,而准爸爸就是胎教中的准妈妈的第一助手。胎教不是准妈妈的专利,准爸爸参与胎教也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准爸爸和准妈妈一起精心选定了受孕的最佳时机,并以其最佳状态参与了创造新生命的全部过程,奠定了胎教的基础;之后,他又在制造有益的胎教氛围、创造良好的胎教环境以及调节孕妇的胎教情绪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胎儿是夫妻爱情的结晶,准爸爸应该经常和胎儿说话、讲故事,胎儿最喜欢听爸爸浑厚的男中音。丈夫要关心、体贴妻子,使孕妇在怀孕期间保持愉快的心情,保证妻子有充足的营养,要陪妻子散步,主动分担家务,和妻子一起选择胎教音乐,购买有趣的童话故事及文学著作,协助妻子记好胎儿日记,每天为妻子听胎心。

有资料显示,有丈夫陪同一起来医院作超声波检查的孕妇,可以增进和胎儿的感情,有利于母子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借着屏幕上出现的胎儿形态,让夫妇俩更清楚地感受到腹中成长的生命,不再是抽象的个体,而是亲眼目睹的具体影像。当他们看到屏幕中的小宝宝会招手,会打呵欠,想必会更珍惜这个小生命。

因此,每一个未来的父亲都应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及时准确地进入角色,用博大深厚的父爱滋润、培育未来的小宝宝。

夫妻感情对胎儿的影响

夫妻感情融洽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也是优生和胎教的重要因素。在幸福和谐的家庭中,胎儿会安然舒畅地在母腹内顺利成长,出生后往往健康、聪明。反之,夫妻感情不和睦,彼此间长期的精神刺激,过度的紧张、忧愁、抑郁,会导致孕妇大脑皮质的高级神经中枢活动障碍,可引起内分泌、代谢过程等发生紊乱,并直接影响到胎儿。

现已证实,母腹中的胎儿对来自外界的刺激是有反应的,孕妇所感觉到的事物都可影响胎儿。

在怀孕早期,如果夫妻之间经常争吵,孕妇情绪波动太大,可引起胎儿兔唇、腭裂等畸形,并能影响到出生后婴儿情绪的稳定;在怀孕晚期,如果夫妻感情不和,精神状态不好,则会改变胎动次数,影响胎儿的身心发育,而且胎儿出生后往往烦躁不安,易受惊吓、哭闹不止、不爱睡觉、经常吐奶、频繁排便、明显消瘦等情况,严重时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

因此,男女双方从婚后到受孕,乃至整个怀孕期间,都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注重培养双方的感情,不要为一点儿小事就争吵不休,互不相让。妊娠期间,丈夫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处理好夫妻之间的一些矛盾,与妻子共同分担所承受的压力。

孕妇的求知欲对胎儿的影响

怀孕以后,不少孕妇往往容易发懒,什么也不想干,什么也不愿想。有人认为,这是孕妇的特征,随它去好了。殊不知,这正是胎教过程中的一大禁忌。

胎儿能够感知母亲的思想。如果怀孕的母亲既不思考也不学习,胎儿也会深受感染,变得懒惰起来。显然,这对于胎儿的大脑发育是极为不利的。而倘若母亲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则可使胎儿不断地接受刺激,促进大脑神经和细胞的发育。

因此,怀孕的母亲要从自己做起,勤于动脑,勇于探索。在工作上积极进取,努力创造出第一流的成绩。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把自己看到、听到的事物通过视觉和听觉传递给胎儿。要拥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不断探索新的问题,对于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请教有关专家,弄清根源。

总之,孕妇要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活动,使胎儿受到良好的教育。

适宜准妈妈阅读的读物

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孕妇的良师益友,也是胎教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孕妇担负着孕育、培养胎儿的重任,更应注意从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知识和智慧的启示。那么,孕妇适宜阅读哪些方面的书刊呢?

从胎教的角度出发,孕妇宜选择阅读一些品味高雅、给人以知识的启迪、使人精神振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因为读一本好书、看一篇好的文章,无异于在精神上获得一次美的净化,使人心情开朗,精神振奋,耳目一新。同时,对“深居”腹中的胎儿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那些单纯为了吊人胃口的庸俗小报,惊险离奇的凶杀、武打读物以及下流庸俗的黄色书刊,则像是精神上的噪声,使读者心理感到压抑、紧张、卑鄙,处于一种不良的情绪,显然,对于胎儿的身心发育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孕妇的阅读内容宜选择那些名人传记、名言集锦、优美的抒情散文、著名的诗歌、游记、有趣的童话故事、艺术价值高的美术作品以及有关的胎教、家教、育婴知识等书报杂志,以从中获得知识和力量。

母体与胎儿生理信息的传递

孕妇是胎儿与母体的复合体,因此母亲与胎儿之间血肉相连,息息相关。母体与胎儿的生理变化都会影响到对方,他们之间最早发生的沟通莫过于生理信息的传递。这种生理信息的传递分为两个方面。

胎儿方面

胎儿的存在是妊娠生理现象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与先决条件。胎儿的存在促进母体分泌维持妊娠所必需的激素,并使母体产生孕育胎儿所必需的生理上的变化,如子宫增大、变软、乳腺增殖,乳房增大,基础代谢加快,激素活动增加以及全身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增强等等。

胎盘分泌出的激素也有维持妊娠正常进行的功能。简而言之,胎儿在积极地促使身体分泌一些物质,协助母亲维持自己的生命。就是说胎儿已经能够对自己的生命施加一定的影响。

母体方面

母体不断向胎儿传递营养等必需物质和生理信息,通过母体自身的变化对胎儿生存施加影响。

如母亲惊恐不安时分泌出来的激素使血液中化学成分发生变化,通过胎盘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当母亲有嗜烟、酗酒、滥用药物、暴饮暴食以及遭受外伤等情况时,可使胎儿的生长环境发生有害的变化,进而使胎儿产生恐惧的心理,表现为胎动异常、心动过速等。

从胎儿到母体,再从母体到胎儿,母体与胎儿之间就是这样传递着彼此的生理信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可以这样说,几乎每—个对孕妇产生影响的外界因素和孕妇自身的因素,都会通过孕妇体内的内分泌、激素以及相应化学物质的变化由胎盘而传达到胎儿,并对其产生影响。因此孕妇与胎儿之间的生理信传递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传递内容。

母体与胎儿情感信息的传递

母体与胎儿之间不仅有生理信息传递,而且还存在情感信息的交流,母、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或传递,是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的。

梦境方式

胎儿能够通过母亲的梦,向母亲传递信息。这一点乍看起来有点儿荒诞可笑,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孕妇的梦恰恰是她在清醒状态下的情绪和思维的反应。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位孕妇在怀孕8个月时,有一天夜里在梦中大喊:“我要出去,让我出去。”醒来后,她认为这是胎儿通过梦的方式向她传递信息,说明胎儿遇到了什么情况,于是她马上作了分娩的准备。结果,她的孩子两周以后就出生了。

神经——内分泌方式

母亲的情感状态,如怜爱胎儿、欢迎胎儿、期望胎儿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及向往,以及紧张、恐惧、不安等信息也将通过类似神经——内分泌的方式和其他方式传递给胎儿,进而对胎儿产生潜移默化、由量变到质变的影响。

比如说,当母亲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愉快舒畅时,这种信息便很快地传递给胎儿,使他体察到母亲恬静的心情,他随之安静下来。而当母亲生气、愤怒、烦躁时,胎儿则迅速捕捉到来自母亲的情感变化信息,变得躁动不安。据认为,一些不明原因的流产,正是由于母亲的情绪剧烈变化而造成的。

总之,母亲与胎儿之间是存在情感沟通渠道的。至于如何进行交流,目前还不清楚。但是许多事实已经证明,凡是生活幸福美满、对孩子充满期盼和热爱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大都聪明伶俐,积极活泼,性格开朗外向;而生活不幸福又不喜欢孩子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却往往反应迟钝、消极被动、自卑怯懦等。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胎儿是具有与成人相似的情感反应的生命体,而不是什么都不懂。要想优生,胎教决不能忽略情感信息对胎儿的影响。

母体与胎儿行为的沟通

行为也是一种语言,只不过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由于胎儿尚不具备语言表达的能力,所以发生在母亲与胎儿之间的这种行为信息的传递就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观察发现,每当胎儿感到不适、不安或意识到危险临近时,就会拳打脚踢向母亲报警。据报道,一位妊娠7个月的孕妇突然感到腹中的胎儿猛烈地冲撞自己,并且持续时间较长。经医生诊断,结果是前置胎盘。这是一种很可能导致胎盘与子宫分离,引起大出血的妊娠。

可见,胎儿已感到即将降临的危险,于是不得不竭尽全力通知他的母亲。另一方面当孕妇因重体力劳动、大运动量活动、长途跋涉以及繁重的家务等引起极度疲劳,或者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极度的烦恼、气愤和不安时,也会自然而然地传递给胎儿,使胎儿得到母亲行为的暗示,从而波及胎儿的健康和发育,严重时甚至使胎儿感到无法忍受而发生流产、死产等意外情况。

因此,未来的母亲应重视孕期保健,注意分析来自胎儿的行为信息,以保证胎儿健康成长。

胎教与胎儿性格的关系

胎儿和新生儿的区别只在于是否经过分娩这一过程,作为一个具有能力的人来说,是一样的。胎儿在母体内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爱动的胎儿,也有不爱动的胎儿。只不过隔着肚皮,只有孕妇能感觉到,其他人不易观察到。一旦出生之后,小婴儿的个性差别就立刻会被注意:有的婴儿喜欢睡觉,有的婴儿睁着眼睛张望,有的婴儿手足乱动。甚至对于哭这个唯一的表达方式,婴儿们的表现也不一样,有的婴儿放声大哭,有的的婴儿长时间低声哭泣。

布拉泽尔顿博士曾使用一种独特的观察方法,利用手电的光、货郎鼓(一种玩具),或通过抱、哄等各种行动,来观察婴儿的反应快慢、强弱、注意力的持续程度,以及适应能力和精神稳定状况等有关个性的基本特征。

从布拉泽尔顿博士的观察结果来看,即使在出生当天的婴儿,性格也不一样。受过胎教的婴儿能紧紧盯住博士手里的玩具,当博士上下、左右移动玩具时,婴儿的眼睛也追随着玩具转动。而没受过胎教的婴儿看了一下马上就不再看了。受过胎教的婴儿一般很快就习惯于听那些周围的声音而沉沉入睡,没受过胎教的婴儿却对外部的刺激十分敏感,总在哭泣,不肯睡。受过胎教的婴儿,安抚一下就立即停止哭泣,部分没受过胎教的婴儿若不抱在怀里摇晃一会儿就安静不下来,差别很大。

婴儿的这些表现体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而性格的不同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由于母体内环境和母子组合的不同,胎儿们形成了不同的性格。胎儿的性格形成与母亲妊娠期间的环境、生活方式、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母亲与胎儿情感相通

1972年,在德国某医院出生了一个名叫克里斯蒂娜的婴儿。这个婴儿身体很健康,但是从出生开始,就一直拒绝吮吸母亲的乳汁,即使很饿也不肯吃。而当医生让另外一位婴儿的母亲去喂她时,她却像个正常饥饿的孩子一样急切地吃起来。这种有悖于常情的举动,不禁让所有的人都非常惊愕。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克里斯蒂娜的母亲在怀孕时特别不想要这个孩子,一度想打胎,只是在丈夫的恳求下才勉强把孩子生下来。可见,这个小女孩在胎儿时期就已感觉到了母亲的想法,知道母亲不喜欢她的到来,所以出生后仍对母亲心存不满。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胎儿还在黑暗的母腹之中时,母子之间不但血脉相连,休戚相关,而且情感相通,心灵互应,母亲与胎儿在彼此传递着情感信息。胎儿与母亲的感情交流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妊娠后期更为明显。胎儿也有喜怒,也会“记忆”,同时也向母亲发出各种信息。

至于母亲与胎儿之间的这条情感渠道是通过什么建立的,母亲对胎儿的心灵影响又是怎样发生的,至今还没有科学的论断。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就是在胎教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母亲的爱心。

培养胎儿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不管他们的习惯有什么不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培养出来的。

习惯是什么时候养成的呢?其实,早在胎儿时期,人的某些习惯就已基本养成。胎儿的生活习惯在母亲腹内受到母亲本身习惯的影响,潜移默化地继承下来,这不是哪个人的凭空想象,而是科学家经过科学探究所证实的事实。

瑞典医生舒蒂尔曼,他曾对新生儿的睡眠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新生儿的睡眠类型是在母亲怀孕后几个月内由母亲的睡眠所决定的。他把孕妇分为早睡早起型和晚睡晚起型两种类型,然后对这些孕妇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早睡早起型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天生就有同妈妈一样的早起习惯,而晚睡晚起型母亲所生的孩子也同其妈妈一样喜欢晚睡。

由此可见,母亲的习惯将直接影响胎儿的习惯。如果有些母亲本身生活无规律、习惯不良,那么从你怀孕起就要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

受过胎教的孩子的特点

受过胎教的孩子和没受过胎教的孩子会有明显的区别,那么接受过胎教的孩子有哪些特点呢?

情绪稳定

经过胎教的孩子身体健康,体内营养充足,很少有不适感,自然睡眠好。平时总是笑盈盈的,乐呵呵的,非常活泼可爱,夜里能睡大觉,很少哭闹。虽然婴儿在饥饿、尿湿和身体不适时也会啼哭,但得到满足之后啼哭会停止。识哄,识逗,好安慰,啼哭时以声音安慰,比如:“宝宝不哭,妈妈在这里陪你!”婴儿马上哭声减小,多数这样的婴儿停止哭泣,并且追寻声源,吃奶后入睡快。

感音能力好

每当听到妈妈的脚步声便会停止啼哭。孩子比较容易养成正常的生活习惯。如在睡前播放胎教音乐或妈妈哼唱催眠曲,婴儿就能很快入睡,满月后就能养成白天醒、晚上睡的习惯。

乐感强

经过胎教音乐训练的孩子乐感都很强,喜欢音乐。一听见音乐,表现出非常高兴的样子,并随韵律和节奏扭动身体。

能较早地与人交往

受过胎教的婴儿出生后2~3天就会用小嘴张合与大人“对话”,20天左右就会笑,两个多月就能认识父母,3个多月就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更多地继承父母的优点

在胎儿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父母多以良好的品性来诱导胎儿,加上胎儿本身具有的巨大的潜能,胎教开发出胎儿潜在的优良品行,使他出生后会多表现出一些优点。

理解能力强

受过胎教的婴儿4个半月时能认出第一件东西,6~7个月时能辨认手、嘴、水果、奶瓶等。能较早理解“不”的意思,早期学会理解“不”的孩子更懂事、更听话。他还会较早学会用姿势表示语言,会做“欢迎”、“再见”、“谢谢”等动作,也能较早理解别人的表情,所以显得特别聪明可爱。

运动能力良好

受过胎教的孩子,抬头、翻身、坐、爬、站、走都学会比较早,动作敏捷、协调;手指的伸张、抓握能力强,用手握、拿、取、拍、打、摇、捏、扣、穿、套、绘画等能力强;四肢活动有力,肌力强,抚摩一下他的肢体,他立即高兴地四肢挥动;扶坐时颈部肌肉张力佳,抬头、吮手能力强。

语言能力发展快

有的孩子2~3个月就能发“a、u、ba、ma”的音,4个月会发几个辅音,有的半岁时发出的声音就能表达一定的意思,如发“爸、妈、爷、奶、姨”的音,9~10个月时,就能有目的地叫“爸爸”“妈妈”,一岁时会说2~4字句,20个月左右便能背诵整首儿歌,并且能数数,入学后成绩普遍都比较优秀。

学习兴趣高

受过胎教的婴儿,喜欢听儿歌、故事,喜欢看书、看字,虽然不少孩子还不会说话,但是会拿书要妈妈讲,学习汉字的能力惊人,智能得到超常发展。

胎教为什么能使孩子聪明

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细胞分裂增殖主要是在胎儿期完成的,它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怀孕的第2~3个月,第二个高峰期是怀孕的第7~8个月。

人的大脑依靠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和突触传导的生物电完成复杂而迅速的信息处理任务。大脑的神经纤维越多越复杂,突触越多,则神经细胞间信息交换越频繁、联系越紧密,人也就越聪明,即联想力、创造力越强。

如果在脑细胞分裂增殖的高峰期,适时地供给胎儿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营养,脑细胞的分裂便可趋于达到峰值,为将来孩子具有高智商奠定基础。调查显示,受过胎教的孩子比起没有受过胎教的孩子,智商和情商有明显的优势。

儿科神经解剖学和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正常神经——精神发育需要经常有某些感觉性刺激并且需要刺激的多样性,这个发育的连续过程开始于胎儿时期。多种无条件反射是在胎儿时期出现的,适量的声音刺激会提高胎儿听觉及其他感觉的灵敏性,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孩子原始的无条件反射能力,并有利于孩子出生后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条件反射。事实证明,婴儿大脑的神经纤维和突触的数量因所受适宜刺激的增加而增加。

人的大脑中神经纤维和突触的70%是在3岁以前形成的,到6~7岁时已形成90%,4岁以前大脑发育程度基本定型,而到12岁以后就可全部形成了。因此,胎儿、婴儿和幼儿时期的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胎儿3个月时,内耳已发育较好,大脑已开始发育。到6个月左右,大脑细胞构筑基本类似成人,在这时期给以大量适宜刺激(胎教),对促进大脑发育,形成更多的神经纤维和突触则是十分有益的。

所以,要培养出聪明的孩子,应从胎儿时期开始教育,应该有好的父母亲、好的幼儿教师和幼儿园。一个人如果在胎儿、婴儿、幼儿时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环境条件,就可使大脑神经纤维和突触更多更好地发育、增生,就会特别聪明。

胎儿应该学什么

胎儿在子宫内不是静止地、被动地生活,而是具有视听、触觉能力,能主动适应外界环境,也就是说胎儿在子宫内就有了学习的基础。那么,应该让胎儿学习什么内容呢?

各国胎教专家在探索了各种宫内学习内容后,总结出以下几种:

学语言

准父母要经常和胎儿说话,以便让胎儿熟悉父母的声音,接受父母的温情,同时反复听,借此学习父母的一些基本语言。因此,准父母要耐心地经常说一些简单常用的语句,可以是普通话、地方话、外语的发音,或者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朗诵诗词或散文,多次重复之后,胎儿就会有深刻的印象。

学动作

准父母经常触摸刺激胎儿,以引起胎儿的各种积极反应,如伸拳、踢腿、转身,掌握在羊水中平衡的感觉。同时,应满足胎儿喜欢被触摸的需求。通过触摸,表达准父母的爱意,达到准父母和胎儿相互交流的目的。这样的胎儿出生后比较活泼,好动而不死板,动作、语言也较丰富。

学音乐

胎儿通过收听特制的胎教音乐,例如一些古曲音乐、民族音乐尤其是轻音乐,可以得到良性刺激。准父母也可以给胎儿唱歌,使胎儿感觉到父母的爱心,并更好地理解音乐。听音乐还可以刺激胎儿的听觉器官更好地发育。

学知识

准父母可以给胎儿讲童话或神话故事,让胎儿的大脑里贮存一些信息,开发他的记忆能力。也可以适当讲授一些数学和动植物、日常生活、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以扩大胎儿的知识面。

胎教成功的秘诀

胎教成功的秘诀,是相信胎儿的能力和对胎儿倾注爱与耐心。各种内容的胎教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输入良性信息,确保胎儿生存的内外环境良好,使胎儿在自然而然中、在无意识中健康成长。一切内容的胎教都应该在胎儿清醒时进行,且时间掌握应科学、合理,否则将适得其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条:

怀孕前的准备

选择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确保双方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精子和卵子优良。如长期服避孕药,则应在停药半年后再怀孕。

及早确诊怀孕

避免有害因素,如X射线、同位素、农药、病毒感染、无意服用的药物等对胎儿造成伤害。

定期产前检查

这是为了避免孕期发生意外,如有合并症(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及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要在医生监护下进行相应的保健和治疗。

积极进行胎教

确定怀孕后就应积极学习孕期保健的方法,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胎教,做好做准父母的准备。0~3个月的婴儿保健及教育内容应在孕期学习,以免孩子出生后手忙脚乱。

安全分娩

胎儿分娩时,一定要积极配合,争取自然生产,尽量不采用剖宫产,因为自然生产的孩子更健康、聪明。有些孕妇错误地认为剖宫产对孩子更好些,常常由于不配合而造成难产,这种认为上的错误尽量不要犯。

重视早教

胎儿出生后,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全方位的感觉教育。

正确理解胎教效果

胎教的部分效果可以用仪器测定,如受胎教胎儿的胎动、胎心情况比没受胎教胎儿要好;受胎教的胎儿受到刺激后的应激反应比没受胎教的胎儿灵敏,等等。各种胎教实验也证实受胎教胎儿的行为表现和智能反应优于没有受过胎教的胎儿,这表明胎教效果是客观存在、不容质疑的。

但是,也有一些父母抱怨说:“当初我们积极胎教,又是朗读诗歌又是听音乐,结果也没生出个神童来。”其实,胎教的本质并不是追求生出神童或天才,而是在于激发胎儿内在的潜力,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着想。胎教虽然能够改善胎儿的素质,但并不能保证所有受过胎教的胎儿出生后都成为智慧超常的儿童或小天才。

儿童成为小天才或神童的因素很多,除了胎教,还会受诸多条件的影响,每个人的遗传基因、身体素质、先天条件、自身文化修养水平、环境因素、父母对胎教实施的程度、孩子的个人兴趣、意志、品德等的不同,都将导致胎教的不同结果。因此,经过胎教的孩子,只是有成为神童的可能性,不可能每一个都成为神童。不过胎教有利于胎儿在智慧、个性、感情、能力等方面的发育,有利于个体出生后在人生道路上的发展,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因此,每对夫妻都应从个人和家庭环境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要对胎教存有太高的期望,只要尽力而为就可以了。而且孩子出生后,还应注意后天的继续教育和培养。孩子即使没有成为神童,也会比没受过胎教更为聪明伶俐一些。

寻找适合自己的胎教法

有位准妈妈曾一度被胎教所困扰,她刚开始怀孕的时候,只要是见到与孕妇和胎教有关的书和资料,就统统搬回家。

书上写的理论很多,她都觉得有道理,于是统统照做:这本书上说胎儿应常听音乐,她就照书上写的每天给胎儿放胎教音乐;那本书上说读诗歌、念散文好处多,于是她又念散文;还有的书上建议应让胎儿尽早学习外语,孩子出生后就不会觉得外语陌生了,于是她又听英语。而且她当时以为,接触的信息越多,胎儿也学得越多。所以有空的时候,她还跑美术馆、音乐厅……结果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搞得身体很疲惫。

可是,有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一个孕妇因为实施胎教不科学而导致腹中的胎儿死亡。看完这条消息,她很吃惊:原来胎教还有恰当不恰当、的区别!这条消息改变了她的看法。

从那以后,她放弃了那些不符合实际的胎教教条,决心找到适合自己,令自己心情愉悦的胎教方法。她不再去美术馆和音乐厅,有时间就在小区旁的绿地周围散散步,望着天边的白云,闻着泥土的芬芳,听着小鸟的歌唱,哼着儿歌,感觉心情无比的轻松。以后的胎教课程她都抱着让自己和宝宝心情愉悦的目的去做。

找到适合自己的胎教方法,这是一个妈妈关于胎教最真实的理解。没有专家和权威的指导,也没有书本上的条条框框,但却是妈妈最真实的胎教感受。

哪个妈妈做胎教都是抱着希望宝宝出生后聪明伶俐的美好愿望。可如果这个愿望太功利,想灌输给胎儿太多的东西,拼命给自己加码,胎教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胎教要满足胎儿的需求,胎儿的自然需求是身体的生长发育,这是最基本的,其实,胎教的目的,无非是想通过外界的刺激,促使胎儿接受更多的优良信息,让他发育得更聪明、更健康,只要是对胎儿有益的事情都可以归入胎教的范畴。大到怀孕前的准备、居住环境的改善、情绪的调节,小到听音乐、散步、和宝宝说悄悄话等都是胎教的内容。如何做,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安排了,谁都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胎教方法。

胎儿太稚嫩、太脆弱,他醒来时需要有自在的活动,睡着时需要有安宁的环境,不能受到太多的打扰,这点一定要得到保障,否则就会影响胎儿的身体健康,而没有健康,胎儿的智力开发就会失去意义。

准父母们或准备要孩子的夫妻,应找到适合自己的胎教方法,每个孕妇可以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制订胎教计划。胎教方法不必强求一律,只要有相信胎教的信念,脚踏实地地实施胎教就可以了。

新编胎教一本通 - 第一章胎教基础知识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