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古代学校

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校称为“成均”。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丰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孟子说:“夏曰校,教也。”还有“序”,又分“东序”、“西序”。前者为大学,在国都王宫之东,是贵族及其子弟入学之地;后者为小学,在国都西郊,是平民学习之所。商代生产力日益发展,文化日趋进步,因之学校又有增加,称为“学”与“瞽宗”。“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前者专为“国老”而创,后者专为“庶老”而设。国庶之界在于贵族与平民。“学”以明人伦为主,“瞽宗”以习乐为宗。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而设,按学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乡学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又有塾、庠、序、校之别。一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而学于庠、序、校。庠、序、校中的优秀者可升入国学而学于大学。国学为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后来,人们专用塾称呼私人设立的学校,叫私塾。庠、序成了乡学之名。

太学

西周已有。汉武帝时在长安设太学,置五经博士为教官,招收博士弟子,成为中央最高学府。东汉太学大为发展,洛阳太学生达三万余人,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校之一。魏、晋至明、清除设太学外,另设国子学(国子监)。

六艺

西周官学分为国学和乡学。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设立,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以射、御、书、数为辅的六艺教育。礼教是有关政治、宗教、法律、伦理道德、规范礼仪等知识的教育,在六艺教育中占有核心地位。乐教主要学习宗教祭祀方面的音乐舞蹈知识,核心是张扬等级观念。射、御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包括道德情操、内心志向和射箭、驾车技艺的培养。书、数是有关读写算的知识教育。

四学

西周时的国学,设于王都,除“辟雍”外,有东、西、南、北四学。“四学”还指南朝宋所立之儒学、玄学、史学和文学。

门人、门生

春秋时,就有“门人”的称呼。孔子聚徒讲学,对亲授业者或转相传授者都称“门人”。战国时,“门人”除了指受业弟子外,还指寄食于贵族门下的食客,这些食客都有一定的才能,属于“士”阶层。

东汉“门生”是指弟子的弟子,即转相传授者,但一些不是以学问相师承的钻营投机者,也攀附权贵为“门生”,以为升官的阶梯。魏晋南北朝时此风愈炽,门生实际已变成豪族的扈从了。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科举的主考官称“座主”,及第者,就称为“座主”的“门生”。同时,在学问的师承关系上仍然沿用“门生”的称呼,直到近代“门生”的称呼才渐渐消失。

私塾

私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私学。私塾在形成过程中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富裕人家在家里设家塾,请老师来教;第二种是塾师自己开的学馆;第三种是依靠庙宇、宗族的收入来设立的义塾,这种私塾不收学费,只要是庙里承认的学生和本族子弟都可入学就读。私塾的学生年龄不限,既有十几岁的青少年,也有几岁的孩童。私塾通常采用强制教育手段,塾师有权体罚学生。常见的体罚方式是用竹片、藤条、竹鞭等抽打学生的屁股或手心。

书院

书院是古代中国私学中特殊的高等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书院作为教学的场所最早开始于五代的南唐、两宋之际,后成为文化大师进行讲学、研究的主要场所。书院大多采用一种以自学为主的启发式、讨论式的教育方式。主讲者多在学术上有独到之处且德高望重。

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庐山五老峰下的山谷中。唐朝时,喜养白鹿自娱的李渤任江州刺史期间,在其隐居旧址建台,称白鹿洞。宋初扩建为书院,以后屡经兴废,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都曾在此建院或讲学。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年间所修,其中碑廊有碑百余块,刻有朱熹所制的书院学规和历次修建文记及名人书法。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东面山下。北宋开宝九年谭州太守朱洞创建,天禧二年真宗赐以“岳麓书院”门额。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存有朱熹“忠孝廉节”四字石刻。

石鼓书院:位于湖南衡阳市北面的石鼓山。唐时李宽筑庐读书于此,宋至道三年建立书院,柳宗元、韩愈、范成大、朱熹、张载、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都曾到此游览或讲学。今存明、清碑刻等文物,已辟为公园。

应天府书院:原址在河南省商丘县城。院址属应天府管辖,因此得名,也称睢阳书院。最初为戚同文讲学之地,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曹诚就其地造屋150间,聚书1500卷,广招学生,范仲淹曾来此任教。自五代后,院址荒废。

国子学

晋武帝始设,与太学并立,亦属于贵族高级官僚子弟校。北齐时改名“国子寺”,隋文帝时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太学等。隋炀帝时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唐宋沿用。

学究

唐代取士有明经科,其中“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应“学究一经”试者名学究。宋沿此制,应此科者往往只凭背记经文,未必通晓文义,真有才学者多举进士而轻学究。后仅为书生泛称。

科举

科举,即分科选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王朝设科考试以选拔官吏的制度。

隋朝以前,官吏的起用主要是通过推荐。隋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统治,把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开始用分科考试办法选举官员。隋文帝开皇七年(587),设立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科举”一名由此而生。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书面考试)方式取士,这便是科举制度的开始。

科举制度完善于唐代,经宋、元、明三代而定型,直至1905年,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才寿终正寝。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明代,学校成为科举的必经之路。入学考试主要分为三级:“院试”、“乡试”、“会试”或“殿试”。

“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院试之前必须先参加由知县主持的“县试”和知府主持的“府试”,府试合格的学子方能参加院试,院试合格者即取得入省学读书的资格,通称“生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秀才”。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在京城和各省城开考,考期在秋天,称做“秋闱”。考取者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在京城开考,由礼部主持,考期在春天,称做“春闱”,也称“礼闱”。考取者叫“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由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合格的贡士进行的考试,也叫“廷试”。殿试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取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也叫“殿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甲、三甲各取若干名,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秀才、举人、贡士都不是官,只有经过殿试考中者,朝廷才授予其官职。

状元知多少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是唐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位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中国的科举考试延续了一千多年,共产生状元551人。其中唐139人,五代十国11人,宋118人,辽18人,金l5人,元32人,明89人,清114人。另外,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有状元1人,太平天国有状元14人,与前536人相加,中国实有状元551人。

举人、秀才

举人:原指被推举之人,为历代对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通称。明、清两代,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俗称为“老爷”。

秀才:别称“茂才”。本系优秀人才的通称,始见于《管子•小匡篇》。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南北朝时,最重此科。唐代初期,设秀才科,后来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泛称。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习惯上也称为“相公”。

贡生

清代每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选送年资长久的廪生入国子监肄业的,称岁贡;逢国家庆典加贡的生员,称恩贡;每三年各省学政就本省生员择优保送中央参加朝考合格的,称拔员;乡试取入副榜直接送往国子监的,称副员。

科举四宴

鹿鸣宴:是为新科举子而设的宴会,起于唐代。因为宴会上要唱《诗经•小雅》中的“鹿鸣”之诗,所以取名鹿鸣宴。从唐至明、清一直相沿。

琼林宴:是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起于宋代。“琼林”原为宋代名苑,在汴京(今开封)城西,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以前,在琼林苑宴新及第的进士,因此,相沿通称为“琼林宴”,后一度改为闻喜宴,元、明、清称恩荣宴。

鹰扬宴:是武科乡试放榜后考官及考中武举者共同参加的宴会。所谓“鹰扬”,是取威武如鹰之飞扬的意思。

会武宴:是武科殿试放榜后,在兵部举行的宴会,规模比鹰扬宴更大。

提名录

科举登第人员的名册,记载乡试、会试录取的人数、姓名、籍贯、年龄,以及考官以下官职姓名,三场试题、考中名次等。

庶吉士

除第一甲进士外,其余诸进士要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在翰林院内特设的教习馆肄业三年,期满后举行“散馆”考试,成绩优良的分别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

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时所采用的专门文体,也叫制义、制艺、时艺、时文、八比文等。八股文专取四书五经命题,论述内容以程朱学派的注解为准,结构体裁有一套硬性的规格。一篇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等部分组成。“破题”用两句话点明题目主旨要义;“承题”是承接破题句中的关键词语而予以说明;“起讲”为议论的开始;“入手”为文章主要内容的入手之处。接着从“起股”到“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段中,每段又各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总共八股,这便是八股文名称的由来。八股文对字数也有一定的限制,文中要求点句、勾股(标明段落)、涂改的字于文末以大字注明、试题低两格、试文顶格,不符合规定的试卷取消资格。

中国第一所外国语学校

1842年《南京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和l860年《北京条约》签订时,“大清帝国”连一个精通外语的人才都难找到,任凭外国侵略者随意欺蒙。1861年恭亲王奕等上奏朝廷,请求北京设立一所外语学校,培养各种翻译和外交人才。于是1862年8月在北京开设了同文馆,聘有外籍教师。

学校创办时,只招收英语、法语和俄语三个班,每班10名学生。后来又增加了德语班和日语班。1867年增加了天文和算学两个学科。后来在以学习外语为主的基础上,又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外国历史、地理、医学、生理等课程。同文馆学生最多时有120多人。1902年,同文馆合并入京师大学堂,改名译学馆。

师范

“师”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甲骨文中有“文师”之称。以后,西汉的董仲舒用“师”一词,司马迁用了“师表”一词,都着重在师的表率作用上。西汉末年,扬雄在扬子《法言•字行》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他第一次将“师”和“范”联系起来看,明确强调了教师所负有塑造教育对象的重大责任。后来,“师范”一词便逐渐出现在各种典籍中。

教师的古称

师:历代对教师的简称。

师父(师傅):对老师的尊称。“师傅”原为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师保:古时贵族子弟有师有保,统称“师保”。

师友:晋代有师和友在诸王左右陪侍辅导,故有“师友”之称。

师资:秦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杨士勋疏《春秋谷梁传》:“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师长:教师的尊称。《韩非子》:“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

外傅:古代对教师的特称。

博士:经学教师称“博士”。至唐、宋时期,各专业学校更有“律学”、“算学”、“书学”博士之分。

教授:原为学官称谓,自宋始于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均设“教授”,以传授学业。后世相沿。

讲师: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谓“讲师”。

助教:古代学官名。

教谕:宋代京师所设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师称谓,至元、明、清之县学循之。

希望工程

1989年夏季,当时在共青团中央工作的几名干部徐永光、郗杰英等人,通过深入贫困地区进行长时间、大量的调研发现,在我国贫困地区,每年至少有l00万以上的少年儿童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一些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我国贫困地区的这种基础教育状况令人担忧。根据团中央的决策,经这些同志的建议和反复论证,决定开展一项动员社会力量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帮助失学儿童读书的公益活动,这项活动经多人多次起名后,被命名为“希望工程”。至1989年10月份,希望工程正式推出,同年团中央成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面向海内外募捐并在全国贫困地区组织实施希望工程。

春蕾计划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一些贫困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每年仍有大量的失学儿童,其中2/3的是女童。1985年,世界妇女大会通过《内罗毕战略》,提出“要消灭女童旷课和辍学的原因”。女童教育问题是各个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项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大型公益活动,就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1989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决定设立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专项基金——“女童升学助学金”。1992年,正式定名为“春蕾计划”专项基金。

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进一步资助高等院校经济困难学生的一项措施。1999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沈阳、西安、南京8个城市率先开展试点,进而在全国全面展开。截至2001年5月底,全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共53.4万人,申请贷款金额33.4亿元;已签订贷款合同的学生16.9万人,贷款合同金额12.6亿元,累计已发放贷款6.27亿元;各级财政共安排贴息经费2.7亿元,已支付贴息金额934万元;中央财政安排贴息经费1.632亿元,已支付贴息金额587.2万元。

“3+X”

“3+X”是中国高考制度的重大改革措施。“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为每个考生必考科目,其中数学分文、理科试卷,外语听力加入外语总分。“X”是指高等学校根据本校特点和专业要求所确定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其中,“文科综合”是指对考生进行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综合能力测试,“理科综合”是指对考生进行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综合能力测试。考生可根据自己所报的高等学校志愿,选择“文科综合”考试或“理科综合”考试。2000年“3+X”最先在河南试行。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于1898年在戊戌变法中创立的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把治校方针定为“兼容并包”,北大从此在中国学术界地位陡增,一时名人辈出。北京大学校园总建筑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校藏书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一,现有学院8个,近40个系,本科专业80多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50多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00多个,博士后研究流动站近20个。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创立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它作为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是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创办的。1928年更名为清华大学。抗战爆发后,学校南迁至昆明,与北大、南开大学合并成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原址。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名列前茅的综合性大学。清华大学现校园面积约330余万平方米,设有学院8个,系30多个,专业接近40个,另有众多的硕士、博士授予点。

复旦大学

每天学点教育常识 (涨姿势系列丛书) - 第一部分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