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逝者如斯

长江,正值汛期的长江,又刮着五级大风。73岁高龄的毛泽东不顾左右的劝阻,毅然跃入这水急浪大的江中。从武昌大堤口到武汉钢铁公司码头,大约是30华里的游程,毛泽东劈波斩浪一往直前。5分钟、10分钟、30分钟、1小时;5里、10里、20里……大浪一个接着一个,江风越刮越猛。毛泽东时而侧泳,时而仰卧水面,时而奋力击水。就在这风头浪尖里,他整整畅游了75分钟。陪同毛泽东畅游长江的武汉市5000名游泳大军振奋不已;两岸10万名沿江欢呼的群众欢声雷动……全中国的七亿颗心为之跳跃,全世界的有心人闻之都感到震撼。他们对毛泽东超人的体能和罕见的果敢表现出极大的惊讶和由衷的敬佩。

但这仅是毛泽东一生中无数次中流击水的一幕。时间是1966年7月16日,地点武汉。

30年后的7月16日,笔者有幸乘汽艇在武汉的江面上亲身领略了汛期的长江那惊心动魄的场景。所不同的是,由于江水实在是太急了,武汉市为纪念毛泽东畅游长江30周年准备了一个多月的横渡活动,被迫延期。浩浩江面上只有少量的行船在波涛风雨中颠簸。汹涌而去的江水,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毛泽东也无法背离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1971年林彪事件发生后,78岁高龄的毛泽东与周恩来一起领导了对林彪集团的揭批查工作。精神上的打击和极度的劳累,使毛泽东的身体骤然衰老。1972年1月10日,毛泽东只在睡衣外套了件大衣就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结果着凉感冒引起了肺炎。就在那次追悼会结束时,在场的一位医生注意到,毛泽东在上汽车时几次抬腿都未能蹬上汽车,最后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才上了车。同年2月12日凌晨,毛泽东由于肺心病加重和严重缺氧,突然休克,心脏也已经停止跳动。多亏大夫胡旭东、吴洁立和护士长吴旭君、俞雅菊等及时抢救,才缓了过来。闻讯从西花厅驱车赶到毛泽东住所的周恩来,许久迈不开要下车的腿。如果抢救失败,后果不堪设想。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是毛泽东重病脱险后的第九天。他的脚肿得很厉害,过去的鞋已经穿不进去了。为了准备会见尼克松,工作人员事先特地画了脚样,定做了两双肥大的圆口黑布鞋。尼克松抵京的当天下午,毛泽东就在住地会见了尼克松、基辛格等。当客人进门时,工作人员搀扶着身体虚弱的毛泽东站起来,向客人们致以问候。毛泽东为自己已不能用十分清晰的语言流利地表达意思向客人表示道歉。周恩来向客人解释说,这是因为毛泽东患了支气管炎的缘故。而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却判断:“这实际上是中风造成的后果”。尼克松有所不知的是,毛泽东的病情实际比他的判断还要严重得多,书房的屏风后放置的就是应急抢救的医疗设备,医护人员正在隔壁的房间内待命。原定这次会见只是礼节性的15分钟,实际却按照毛泽东的意思延长到了一个小时零五分钟。在会谈中毛泽东是那样的机敏,但会谈一结束,疲惫的他却不得不在沙发上静坐了30分钟,才起身卧床休息。也许有心人会注意到有关这次会见的新闻报道中没有出现“神采奕奕”、“身体非常健康”一类的用词。在这以后,毛泽东讲话越来越困难,到最后一年时间里,只有长期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员才能听懂(有时是根据口形猜测)。他在与人谈话时需要工作人员逐句“翻译”。

1973年8月2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党的十大。帷幕拉开之前,他得由工作人员搀扶到主席台的座位上。会议结束时,他要等全体代表退席后才让工作人员扶走。所以,在十大的新闻纪录片中,既没有毛泽东入场的镜头,也没有他退场的镜头。这是他最后一次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自1974年初开始,毛泽东的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模糊吃力。他不得不借助工作人员帮助他读书、读报、读文件,这对一生都手不释卷的毛泽东而言,无疑是件很痛苦的事。同年8月,医生为毛泽东检查眼睛,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这种病没有快速治疗的办法,需要经过几个病理时期才能采取手术措施。这一情况,除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外,只有负责领导毛泽东医疗组工作的周恩来、汪东兴等几个人知道。在长达600多个昼夜的漫长时间里,毛泽东默默地承受着几乎完全失明的煎熬。但他从不给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以沉闷的表情,相反,在与人接触时,他总是以幽默风趣的谈话来解除别人的担忧、紧张和顾虑。1975年春节前后,几位眼科专家到杭州毛泽东的住所,为他会诊。当他与其中一位专家握手并询问得知他的名字叫唐由之时,立即说道:“这个名字好,你的父亲一定是位读书人,他可能读了鲁迅先生的诗,为你取了这个‘由之’的名字”。接着,他便背诵起鲁迅悼杨杏佛的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此时,毛泽东已82岁,虽然双目失明,讲话费力,但吟咏起诗来却依然富有感情,并且一字不差,令在场的专家惊讶再三。同年秋,唐由之主刀,为毛泽东的左眼做拨除白内障手术。毛泽东让工作人员找来评弹《满江红》的录音带,静听着激昂的乐曲由医生做了手术。手术只用了7分钟,非常成功。

周恩来、汪东兴等一直在手术室外的大厅里守候。毛泽东在左眼复明后,不顾医生让他少看书的劝告,除批阅大量的文件外,还看了大量的书籍,如二十四史中的有些篇目、鲁迅的杂文,以及《考古学报》、《历史研究》、《自然辩证法》等报刊。他甚至还提出为他印大字本的《化石》杂志和《动物学》杂志的要求。

眼睛的复明并不能阻止毛泽东健康状况的继续恶化。但如同克服失明的困难一样,毛泽东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一方面,他竭力忍受治疗中的痛苦,配合医生治疗,特别是以极大的毅力,在年过八旬的时候戒抽了一辈子的纸烟;另一方面,始终保持着乐观主义的情绪,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1975年他在长沙期间,还先后五次到湖南省游泳馆游泳,每次达半个小时。三零一医院的专家姜泗长曾感慨地讲:“我行医四十年,给成千上万的人看过病,但我从来没有见过,在和疾病的折磨作斗争中,有谁像主席这样有着如此坚强的毅力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1976年1月8日,毛泽东闻知周恩来逝世的噩耗,许久一言未发。周恩来的病况,毛泽东是十分清楚的,离别是不可避免的。疾病的缠绕使两位伟人没有能够见上最后一面,毛泽东无力再去参加周恩来的追悼会。他吃力地拍着腿对身边工作人员张玉凤说:“我也走不动了。”他只能无奈地在中共中央关于周恩来的治丧报告上重重地画了个圈。

1976年春节。工作人员一勺一勺地给毛泽东喂年饭。这时,他连“饭来张口”也很艰难了。他只吃了几口米饭和一点武昌鱼肉。春节期间他看了电影《难忘的战斗》。据吴旭君回忆,当银幕上出现人民群众热烈欢庆解放、迎接解放军进城的镜头时,毛泽东禁不住老泪纵横,电影也看不下去了。虽然毛泽东生活已经不能自理,甚至说话也很费劲了,但他的头脑依然十分清楚,依然全身心地为国事操劳。由于长期卧床,为了侧卧时看书批阅文件方便,工作人员为他配了单腿的眼镜。后来连举文件的力气也没有了,他就让工作人员帮他举着书和文件来阅读。5月27日,他坚持在书房里会见了来访的巴基斯坦总理布托,这是他最后一次会见外宾。6月初,毛泽东的心脏病再度发作。经过全力抢救,才又平缓下来。这时他已完全不能自己进食,就是流食也难咽下去,医护人员为他做了鼻饲。毛泽东躺在床上动不了了,鼻子上同时插着氧气和鼻饲两根管,但他仍然没有停止过工作。从1959年起开始为他做内勤和卫士的周福明回忆:“我时常看到在疾病的折磨下主席是那样的痛苦。肺心病常常导致他在严重地缺氧,嘴唇发紫,浑身全是汗淋淋地,举书的手时间长了也抖得不停。”

7月28日,唐山、丰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北京也受到波及。病中的毛泽东被用担架抬进了游泳池边上的新居“二零二”。当时毛泽东已服用了安眠药,醒来后他执意要求搬回游泳池的旧居去。最后由华国锋亲自做工作说,等地震平稳下来,主席身体好些再回去。毛泽东十分关心震情和灾区人民。送来的震情汇报,他都亲自过问。当他听说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时,止不住热泪涌流。8月4日,毛泽东派以华国锋为总团长的中央慰问团赶赴灾区。《中共中央关于唐山、丰南抗震救灾的通报》是他生前批发的最后一份文件。不久,毛泽东的心脏病又一次发作。8月26日,危病中的毛泽东似乎不知道生命的终结将要到来,又向工作人员索要了南宋洪迈撰写的《容斋随笔》。这是他比较喜欢读的一本书,也是他向工作人员要的最后一本书。

9月2日,毛泽东的病情恶化。9月5日,病危。9月8日,毛泽东进入弥留状态。即使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毛泽东仍以超人的毅力,顽强地同死神抗争。由林克、徐涛和吴旭君署名的《历史的真实》一书,披露了毛泽东临终前一天的护理记录:

一九七六年九月八日

零时零分体温36.9℃,脉搏103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70/80(mmHg)。看文件14。

按摩双下肢,腹部人工辅助呼吸,有些微汗,生理盐水喷口腔六下。

零时五十分呼吸24次/分。看文件1030″。辅助人工呼吸,按摩下肢。

一时十分看文件1530″。

一时二十九分血压150/70(mmHg),T波倒置,ST段压低0.15mv。(注:表示心肌缺血)

一时四十分主席自己使劲。马上去看,发现尿床约200ml。

一时四十五分血压180/80(mmHg)。看文件10。

二时零五分脉搏116次/分。看文件9。爽身粉擦大腿。

五时十分换枕头及耳枕。看书7。

五时十六分有轻度紫绀(注:表示缺氧)尿床200cc。

十一时十五分体温37℃,脉搏102次/分,呼吸26次/分。双手双脚发凉。

十一时二十一分嘴唇紫绀明显。做呼吸器很短,不要。手指甲发绀。

十一时五十分ST段压低加深0.3mv。(注:表示心肌缺血加重)

十二时四十七分看文件21。液体滴数速(度)调至20gtt/分。(注:即每分钟二十滴)

十三时十五分ST段压低0.3mv。出现二个室性早跳连续发生。(注:表示心肌缺血加重,并有一定程度的心律失常)

十三时十八分看文件12。

十四时零四分口唇、手指甲发绀明显,给做呼吸器127″。

十四时零八分继续做腹部代辅助呼吸。

十四时零九分脉搏106次/分,呼吸24次/分。看文件18。

十四时三十五分血压160/65(mmHg)。看文件23。按摩右上肢及双脚。

十六时三十分ST段压低0.1-0.2mv,室性早跳一次。

十六时三十七分看文件30。(注: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最后一次看文件。此后,病情进一步加重,插上鼻咽管)

据徐涛、吴旭君统计,毛泽东在9月8日这一天,先后看文件、看书11次,共两小时五十分钟。而这一切是在上下肢插着静脉输液管,胸部安有心电图监护导线,鼻子里插着鼻饲管和氧气管的情况下,由别人用手托着书和文件来读的。周福明回忆:“那天主席一觉醒来,向守候在旁的医务人员说什么。医务人员半天都没有听出来,就马上跑到值班室找身边的工作人员。我闻讯赶到,主席从喉咙里发出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清。我连忙从床边抓起纸和笔,把笔塞到主席手中。主席艰难地握着铅笔,在我举着的纸上费了很大的气力,半天才画了三个道,就再也写不动了。过了一会儿,他又用握着铅笔的手慢慢地抬起,非常吃力地在木床头上点了三下。我们立刻反应到,主席说的话是和‘三木’有关。‘主席,您是不是要看有关三木的消息?’我轻声地问。主席默默地点点头”。入夜了,政治局委员们排着队走到毛泽东病榻前,同他做最后诀别。这时,毛泽东的神智仍然清醒。见到叶剑英时他曾吃力地用手招呼示意,但最终什么也没能说出来。

几个小时后,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既有过革命高潮时在风头浪尖上的搏击奋进,也经历了挫折时在低谷中的一次次努力,但无论是成功与失败,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我们没有理由说那时毛泽东并不知道死之将至,但他的行动却表现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许毛泽东用最后的力气读那些书和文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但这却充分反映了毛泽东一息尚存,奋斗不已的顽强精神。这何尝不是又一次到中流击水呀,这是面对着死神的挑战,用生命进行的最后一搏。

毛泽东,20世纪的大变革年代改变中国面貌的一代历史伟人。

毛泽东传 - 引子 逝者如斯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