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何培养出健康聪明的宝宝是每位父母的心愿。宝宝出生伊始,是没有任何认知的,他的一切都等待着父母去开发、去引导、去培养。那么,怎样才能轻松培养出健康聪明的宝宝呢?当年轻的父母面对刚刚出生的宝宝而无所适从时,本书将会助你一臂之力!如何喂养与护理宝宝?如何让宝宝拥有健康的身体?如何在早期让宝宝的智力得到最好的开发?这些,你都将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本书集宝宝营养、护理、保健、智商开发与情商开发为一体,根据0-1岁宝宝不同的发育阶段,以同步指导的方式,为父母们提供了专业、实用、贴心的指导。

营养篇:从宝宝不同阶段的喂养常识及不同营养素的补给常识入手,囊括了0-1岁宝宝营养与喂养要点,让宝宝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

护理篇:睡眠、排泄、清洁、着装、防晒、玩具、外出、安全……宝宝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这里都有最佳的指导方案。

保健篇:本篇将教会父母怎样在生活细节中了解到宝宝的健康状况;怎样避免宝宝受到疾病的“侵袭”;怎样在宝宝生病时给予最及时、最科学的护理。

父母做好充足的准备,可以更加轻松地应对宝宝的各种不适。

智商开发篇:0-1岁是宝宝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本篇通过丰富多样的亲子互动小游戏,对宝宝的自然感知能力、听觉记忆能力、视觉记忆力、数学能力等进行了专业的培养与训练,能够轻松自然地提高孩子的智商。

情商开发篇:从宝宝的语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三个方面,对宝宝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协助父母尽早培养宝宝的完美情商。

阅读本书,可让新手父母少走弯路,用最少的时间、最省力的方法教养出最健康、最聪明的宝宝!

绪论:0-1岁铸就天才宝宝

为什么0-1岁决定宝宝一生

1岁前是宝宝智力发展、生长发育的最重要时期,如果错失了宝宝智力发展的关键期,等于错过培养宝宝的最佳机会。在这段时间里,宝宝存在四个敏感期,即四大“黄金时期”。因此,爸爸妈妈在这期间内促进宝宝发展相应的能力,则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宝宝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秩序的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表现:一个刚刚满月的宝宝,家人把他抱到楼下,就哭了,过了一会儿,把他抱到原来的房间,宝宝就不哭了。

这表明,宝宝对环境、对原来生活的房间的秩序有了感觉。

秩序敏感期作用:给宝宝一种有秩序的生活,能稳定宝宝的情绪,并且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动作的敏感期

0-1岁是宝宝最活泼好动的时期,爸爸妈妈应充分让宝宝运动,使其肢体动作熟练,以使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身体肌肉的训练外,还需注意动作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动作敏感期表现:宝宝从出生学习蹬腿到学会走路这个过程中,是非常愿意运动的,而且不愿意让家人辅助,手的动作也是配合下肢运动来协调发展的。

动作敏感期作用:宝宝的学习都是通过身体的运动来进行和获得的。肢体运动连着大脑,受到大脑的支配。

语言的敏感期

宝宝开始注视父母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咿呀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宝宝能轻松学会母语,因为宝宝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敏感力。

语言能力影响宝宝的表达能力,爸爸妈妈应经常和宝宝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宝宝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交往奠定良好基础。

语言敏感期表现:宝宝最喜欢的是妈妈的声音,十月怀胎就听着妈妈的声音,所以宝宝识别最敏感的声音是妈妈的声音。然后从爱听妈妈的声音到听懂妈妈的声音,到听见后有动作反应,最后才有语言表达。

语言敏感期作用:0-1岁是前期语言时期,宝宝从爱听到听懂;1-3岁是语言期,宝宝18个月开始就出现词汇爆发,24个月是语句的爆发期,不但会自言自语,而且会模仿成人说话。

所以,在前期多进行准备和训练,在语言爆发期,给宝宝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感官的敏感期

宝宝有特殊的感官敏感,包括声音、影像、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当胎儿7个月时,听觉已经成熟,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出生后宝宝看到成人在说话时都会很专注地学习、模仿。比如父母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宝宝却常能捕捉到其中的奥秘。因此,若宝宝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你培养宝宝的好时机。

感官敏感期表现:宝宝对小的物体特别感兴趣,比如宝宝面前同时有一支笔、一粒花生米、一粒小豆,宝宝会首先抓住小豆。因为宝宝的视野和成人的视野不一样,成人视野是开放的,宝宝的视野是关注细节的,哪个微小,宝宝就关注哪个。

感官敏感期作用:宝宝对细小物体的关注其实就是宝宝观察力的开始。成人不要打断宝宝的关注,应该在安全的前提下保护他的兴趣。

在宝宝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早期教育特别重要。宝宝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都是在这时形成的。因此,妈妈应该从多种能力的培养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宝宝的智力。

0-1岁宝宝成长中的大事件

在宝宝出生的头一年里,宝宝的表现对他的成长发育来说非常重要,爸爸妈妈要对这些表现有足够的了解。

追视移动物体

1-2个月的宝宝,他的眼睛可以追视90度范围内的移动物体,不过,这个物体需要离他很近(大约20厘米),而且具有明亮的颜色足够引起他的注意。3个月左右,宝宝就差不多能像成人一样开始有意识地看东西了,这时他的两眼可追随180度范围内移动的物体。

视觉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是在宝宝出生后才逐渐发育完善的。年幼的宝宝尚不会诉说,及时观察宝宝的追视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宝宝的视力问题。

抬头

3个月的宝宝,在练习趴着时,小脖子可以比较稳当地撑起脑袋,头也可以抬起90度。到了4-5个月大时,他们可以熟练地做出俯卧抬胸的姿势。

宝宝抬头是一个健康信号,可以看出宝宝上半身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发展的状况。此外,抬头、挺胸的动作可以使宝宝上半身得到锻炼,也为以后的翻身、坐、爬打好基础。

抓握及倒手

刚出生的宝宝经常双拳紧握,如果爸爸妈妈把手指或者一个玩具放到他胖乎乎的拳头里,他会使劲地握住。在这一阶段,这种抓握还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条件反射行为。3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去抓妈妈手里的拨浪鼓,但却很难控制手的力量和方向。到了5-8个月大,他的小手能捡起一个物品,抓紧它,把它放到自己的嘴里,或者从一只手转到另一只手里,甚至两只手各抓一块积木对敲几下。

手的有意识运动表明大脑发育正常,控制小手的运动过程是宝宝手、眼协调运动能力的发展,使宝宝的活动更有目的性。

独坐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宝宝会在6-8个月大的时候学会独坐。刚开始时,宝宝身体前倾,用双手帮忙才能支撑身体,而且坐一小会儿就会歪倒。慢慢地,他的平衡能力得到发展,脱离双手支撑也可以坐直。到了8个月大,宝宝坐得越来越好了,甚至还会向前倾着身体去抓玩具。

独坐是宝宝发育的里程碑之一,标志着宝宝从一个无助的新生儿开始走向独立。

咿呀出声

在3-5个月的时候宝宝开始发出啊啊的声音,表示出和你交流的兴趣;4-8个月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开始不知疲倦地咿咿呀呀地叫个不停。

在语言发育方面,宝宝之间的差异很大。但是如果宝宝5个月大还不会咕咕发音,或者8个月大的时候还没有开始咿呀发声,有可能意味着他的听力有一些问题。

转向声源

出生后不久,宝宝就能对你的声音有所反应;但是直到4-6个月大,在没有被其他事情吸引的前提下,你叫他的名字他才能明确地转向你,这时他也能够对某一方向的声音产生回应。

这是判断听力发育是否异常的一个信号。新妈妈应该知道:听和说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6个月时头不能转向声源,8个月时还不能咿呀学语。尽快带他去医院耳鼻喉科请医生进行听力检查。

说出第一个词

大多数宝宝会在9-14个月说出第一个真正意义的词。和以前纯粹的发音游戏不同,这时的他为语言交流储备了足够的素材。比如,他知道某个东西是灯,陪伴他的人是妈妈等,当他再要某个东西的时候,可以不再用手指点,而是说出要什么,语言的交流开始了。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宝宝可以通过说来表达他的感觉、要求,更好地融入社会。另外,语言具有的抽象、概括的特点,也可以促进思维发展。

第一次迈步

宝宝迈出的第一步,是宝宝开始迈向独立的关键一步。宝宝在出生后的头1年里,逐步发展着整个身体的协调性和肌肉力量,慢慢学会了坐、翻身和爬,他的腿部肌肉力量会不断加强。到8个月左右时,他开始能够扶着东西站立起来。经过两三个星期掌握了这种站姿后,宝宝就会开始扶着东西走上几步,即从一件家具移向另一件家具靠着。到9或10个月大时,宝宝会开始掌握如何弯曲膝盖,并学会从站立的姿势坐下来,在9-12个月时,宝宝不用任何帮助,就能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当有一天,那个还在扶着沙发挪动的小娃娃,摇摇晃晃地朝着你伸开的双臂走了过来,那就意味着,你的宝宝要告别他的婴儿时期了。

0-1岁宝宝智力开发的“三部曲”

1岁前宝宝虽然年纪小,但却处于大脑和情感发育的重要时期,爸爸妈妈除了要注意宝宝的饮食营养和健康护理外,最重要的是对宝宝进行智力开发,最大限度的激发宝宝的潜能。在0-1岁这段时间,对宝宝的智力开发,要根据不同月龄段的特点来进行。

0-6个月:建立安全与依恋

爸爸妈妈在面对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时,首先要满足其生理需要,这是最重要的任务,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宝宝的心理、智力发展。

0-6个月阶段,爸爸妈妈首先要为宝宝创造安全稳定的抚养环境,提供较好的抚养条件。其次要与宝宝建立起安全与依恋的关系,这也是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最需要的。爸爸妈妈要多观察宝宝,从宝宝的各类反应中寻找规律,学会从宝宝的哭闹、微笑等反应中读懂宝宝的需要;其次要帮助宝宝形成稳定的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爸爸妈妈如果需要暂时离开宝宝,一定要给予宝宝语言或表情提示,给予安抚,不要以为宝宝年纪小就忽略掉这一点。

7-9个月:好奇心的初步萌发

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开始对外部事物表现出好奇,他们要开始学习爬行了。从这个月龄起,爸爸妈妈可以开始对宝宝进行认知、语言、运动、感觉等各项能力的培养。

首先,学习爬行是这个阶段的重要工作。它能促进宝宝动作的发展,为学习站立和行走打基础,也能满足宝宝探索外部事物的好奇心,爸爸妈妈可以对其进行精细的手部动作训练。

其次,这个月龄段的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爸爸妈妈可以教宝宝勇敢地在别的小朋友面前介绍、表达自己,从而让宝宝认识自我,学会与人交往。

良好的亲子阅读习惯,也需要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爸爸妈妈可选择一些以图画为主、色彩鲜亮、页数不超过20页、纸质较硬不容易被宝宝撕破的读物,将宝宝同向抱在怀中,把书摆在离宝宝视线15厘米左右的位置,用轻柔的语气为宝宝讲述书中的故事。虽然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没有理解能力,但他可以感受到愉悦的氛围,也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10-12个月:探索精神进一步激发

这个月龄段的宝宝已经学会爬行,并开始学习站立和行走。逐步解放双手后,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进一步被激发。

宝宝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有了进一步提高。爸爸妈妈可以借助一些漂亮的玩具,教宝宝理解大小、里外、因果等逻辑概念。

宝宝的语言天赋也即将觉醒。7-9个月期间还只会说单音节,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朝着双音节发起进攻了。1岁以后宝宝就将进入语言能力的爆发期,在这个阶段爸爸妈妈应多跟宝宝进行交流,为其语言的发展打好基础。

营养篇 第一章 同步喂养让宝宝更聪明1

0-3个月喂养常识

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益处

母乳是宝宝的天然营养品和最理想的食物,具有其他营养品所不具备的优点:母乳中的营养成分最适合宝宝的需要,而且这些成分的比例和分泌量会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而改变,另外,母乳易于消化吸收。一个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4-6个月以前,只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单靠母乳喂养便能获得近乎全部的营养素,能够得到最佳的生长发育。

母乳的各种营养素比例适当,易于宝宝消化、吸收。母乳蛋白质含量虽较牛乳低,但乳清蛋白含量较高,在胃内易形成较细软的凝块,便于消化;母乳脂肪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并含有丰富的脂肪酶,易消化、吸收;母乳乳糖含量较高,还有多种低聚糖,能促进宝宝肠道生成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抑制大肠埃希菌的繁殖,还有利于宝宝大脑发育。另外,母乳钙、磷比例适宜(2∶1),易吸收,母乳喂养的宝宝较少发生低钙血症及佝偻病。

母乳除含有必需营养素外,还有多种抗感染因子,能保护宝宝免受细菌、病毒的侵袭,增强抗病能力。母乳喂养的宝宝,患胃肠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等病症的概率明显较低。

与牛奶相比,母乳中不含常见的食物过敏原,还能抑制过敏原进入身体。也就是说,有过敏体质的宝宝用牛奶喂养,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患上湿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而母乳喂养能防止宝宝出现食物过敏反应。

母乳喂养的宝宝不会过多地增加脂肪,可以避免宝宝超重或肥胖。

母乳喂养时,通过皮肤的接触、眼神的交流等,能使母婴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得到亲近和满足,有助于建立母婴感情。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这种良性刺激能使宝宝产生良好的情绪,经常处于活跃、愉快、反应灵敏的状态,有益于宝宝的心理健康和智力发育,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

对妈妈来说,母乳喂养也有很多好处,比如用母乳喂养宝宝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妈妈产后恢复体形比较容易;哺乳妈妈患乳腺癌的概率比不哺乳的妈妈要低;母乳哺育宝宝还可以刺激子宫及早恢复。

新生儿哪些情况不宜母乳喂养

尽管母乳是宝宝最佳的天然食品,然而并不是所有宝宝都能接受母乳喂养,了解这些特殊情况才能确保母乳喂养的成功。

首先,患有半乳糖血症的宝宝应谨慎喂养,凡是喂奶后出现严重呕吐、腹泻、黄疸等反应,应考虑是否患有此病,并立即停止母乳及奶制品喂养。另外,宝宝啼哭时尽量不要喂奶;宝宝熟睡时最好不要中途叫醒进行哺乳;宝宝不想吃奶,不应强行哺乳,可在两次母乳喂养之间,喂宝宝一些温开水。

其次,当新妈妈处于某些不适情况或是患有某些疾病时,也要停止母乳喂养,以免引起妈妈和宝宝的不适。如:患有乳腺炎或乳头出现皲裂的妈妈应暂停哺乳,待痊愈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患有性病、肝炎的妈妈也应停止母乳喂养,以免影响宝宝的健康。

妈妈感冒高热要暂停哺乳,同时要定时挤奶,待痊愈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妈妈患有活动性肺结核时要禁止母乳喂养。

妈妈如果患有严重心脏病、慢性肾炎,禁止哺乳。

妈妈如果患有尚未稳定的糖尿病,应该禁止哺乳,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妈妈患有癌症,正在接受化疗或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时,禁止哺乳。

患有癫痫而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妈妈,不宜进行母乳喂养。

妈妈情绪低迷,精神不愉快,身体疲惫时要暂停哺乳。

如何对新生儿按需哺乳喂养

不同的新生儿每次吃奶量不相同,有的宝宝吃奶后1小时就又饿了,而有的宝宝间隔达3小时还不那么想吃。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为此,妈妈喂养宝宝时要按需哺乳。按需哺乳是一种顺乎自然、省力,又符合宝宝生理需要的哺乳方法。

简单地说,就是只要宝宝想吃,就可以随时哺喂,如果妈妈奶胀了,而宝宝肯吃,也可以喂,而不局限于是否到了“预定的时间”。尤其在宝宝出生后的前几周,按需哺乳更是母乳喂养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事实上,这种按需哺乳的方法既可使乳汁及时排空,又能通过频繁的吸吮刺激母体分泌出更多的催乳素,让妈妈的奶量不断增多,同时还能避免妈妈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

如何提高母乳质量

妈妈摄取的营养素直接影响到乳汁的质量,而乳汁也会直接影响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为了提高母乳的质量,妈妈应做到以下几点:

要加强营养,多吃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蛋、牛奶、豆类及其制品等,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新鲜蔬果。经常煲骨头汤、鱼头汤饮用,以补充体液。还要多喝豆浆,以促进乳汁分泌。

首次哺乳时间越早越好,而且初乳营养最丰富,免疫物质含量很高,通常以产后立刻哺喂为宜。

培养宝宝的早期吮吸,以刺激催乳素的产生,同时,增加宝宝的吮吸次数,可以刺激乳汁分泌,提高乳汁分泌量。哺乳期间,乳母要充分休息,否则会降低乳汁的分泌量。

乳汁分泌的多少与乳母的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哺乳期间,乳母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平静,这样才能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而过度紧张、忧虑都会影响催乳素的分泌,减少乳汁。

家庭成员应尽量减轻乳母的家务负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家庭气氛,保证母乳喂养成功。

新生儿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混合喂养

有的妈妈在分娩后,经过努力仍然无法保证充足的母乳喂养,或是特殊情况不允许母乳喂养时,可以选择其他代乳食品。那么,对宝宝有益的混合喂养方式有哪些呢?

一种是先母乳,就是每次照常进行母乳喂养,喂完母乳后再补喂一定量的配方奶或代乳品,这种喂养方式叫补授法。宝宝先吸吮母乳再补充其他东西,这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母乳分泌,也能让宝宝吃到尽可能多的母乳。另一种是完全用配方奶或牛、羊奶等代替一次或多次母乳喂养,这种喂法容易使母乳减少,所以混合喂养每日最好仍然坚持不少于3次的母乳喂养。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的混合喂养,每天一定要让宝宝定时吸吮母乳,而且要保证补授或代授的奶量及食物量充足。给1个月内的宝宝添加代乳品时,尽量选择母乳化奶粉,如果哺喂鲜牛奶,应根据浓度加适量水稀释,以保证大便正常。另外,混合喂养的宝宝,应该在两餐之间饮用适量的温开水。

混合喂养要注意什么

当母乳量不足时可以采用混合喂养的方式哺喂宝宝,但一定要坚持母乳喂养优先,因为母乳具有营养丰富、全面、比例适合、利于消化吸收等优点,尤其是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糖类三大营养素的比例适当。

混合喂养时,还要继续想办法增加母乳量,因为这时宝宝对乳房的吸吮可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乳汁分泌。妈妈要多吃营养食物,饮食要多样化,并尽量保证营养均衡,或是吃些有催乳功效的中药加以调理,但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随便乱用中药催奶。

新生儿人工喂养的奶粉如何配制

给新生儿配制奶粉要严格按照奶粉包装说明和新生儿体重用量。目前,市场上有适用于不同年龄的奶粉,如早产儿奶粉、宝宝奶粉、幼儿奶粉,这些奶粉在奶粉袋(罐)上都标有营养成分及冲调方法,新妈妈可以参照宝宝的年龄选择适合的配制方法。一般来说,调配奶粉可参考下面两种方法:

按容积比例调配:按1∶4的比例,即1份全脂奶粉配4份水,但要配足宝宝每次的需求量。

按重量比例调配:按1∶8的比例,即10克全脂奶粉加水80毫升,也要注意配足每次宝宝的需求量。

将适量的温开水调配好放入奶瓶中,根据奶粉冲调说明用袋内或罐内的塑料勺舀取适量奶粉,倒入瓶中与温水混合搅匀。为了准确计量,最好用奶粉专用计量勺盛奶粉,要保持奶粉与勺成一个平面,不要压实勺内奶粉。当然,每次配奶一定要用消毒过的奶瓶,如果中间需要加水或是奶粉,一定要把奶嘴与瓶盖一起拧下来,放在干净的纸巾上,并且奶嘴朝上放置,不能口朝下扣在桌子上。冲奶粉的动作要快,以免被空气中的细菌污染。喂奶前为了避免烫着宝宝,可将兑好的牛奶滴几滴在妈妈手腕内侧皮肤上,用以检查牛奶的温度,以不烫为准,温度适宜后再哺喂宝宝。

人工喂养宝宝不宜喂高浓度的糖水

许多家长喜欢给宝宝喝些高浓度的糖水或是喂些高糖的乳制品,其实这样不仅不能给宝宝补充营养,反而易导致宝宝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甚至营养不良等病症。因为高浓度的糖会伤害宝宝的肠黏膜,糖发酵后产生大量气体会造成肠腔充气,发生肠黏膜与肌肉层损伤,严重时还会引起肠穿孔。

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可以在两餐之间喂点糖水,家长不要以自己的感觉为标准,因为新生儿的味觉要比父母灵敏得多,父母觉得甜时,他们喝起来往往会甜得过头。喂新生儿的糖水以父母觉得似甜非甜即可。

哪一种奶粉更适合宝宝

为宝宝选择奶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奶粉品种繁多,到底哪种奶粉最适合宝宝呢?按照专家的建议,家长在给宝宝选奶粉时要注意:一般含有铁质的宝宝奶粉,都是以牛奶和乳糖为基础。大部分不喝母乳的宝宝都应该选择这些以牛奶为基础,含铁质的奶粉。

大豆配方奶粉以大豆蛋白为基础,不含乳糖,适合有乳糖过敏和蛋白过敏的宝宝。

天然奶粉以水解蛋白为基础,也不含乳糖,而且容易消化,适合蛋白过敏的宝宝。

一些含有DHA和ARA的新型宝宝奶粉也逐渐进入市场,这两种营养成分母乳都具备,有助于宝宝的成长和发育。

怎样安全选购配方奶粉

根据国家标准,配方奶粉有I、II、III三种。配方奶粉I是以鲜牛奶、白砂糖、大豆、饴糖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制成,适合6个月以上的宝宝食用。配方奶粉II和III以鲜牛奶、脱盐乳清粉、麦芽糊精、精炼植物油、奶油、白砂糖为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而制成,适合6个月内的宝宝。爸爸妈妈为宝宝选购配方奶粉时,除了要考虑品牌和适用年龄外,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宝宝的特点,详细核对该配方奶粉所标明的营养素及其含量的指标,再按规定的方法调配给宝宝食用。宝宝食用时要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其生长发育状况,如果感到满意可继续饮用,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随时进行调整和更换。对一些有特殊情况的宝宝,在选择配方奶粉时还应注意下面几点:

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可采用以大豆蛋白为蛋白质来源生产加工的配方奶粉,以免发生牛奶蛋白质过敏症。

患有半乳糖血症或对乳糖不耐受的宝宝要尽可能选择不含乳糖或乳糖含量极低的奶粉,以免加重病情。

早产儿因消化能力和大脑发育有待完善和成熟,可选择蛋白质含量稍低并添加DHA(脑黄金)、双歧杆菌等营养成分的配方奶粉,有利于胃肠消化和大脑发育。

宝宝患有母乳性黄疸,要停用母乳3-5天,待黄疸消退后再喂母乳,其间,可选择适当的配方奶粉食用。

给宝宝喂配方奶须知

尽管母乳是宝宝天然营养的食品,但是对于母乳缺乏或是没有母乳的婴幼儿来说,婴幼儿配方奶粉可谓是专为这类宝宝设计的健康食品。婴幼儿配方奶粉根据不同时期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特点而设计,以新鲜牛乳为主要原料,以大豆、乳精粉等为辅料,加工过程强化了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调整了脂肪、蛋白质、糖类的比例,可以满足0-36个月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食用。哺喂时,应注意好以下几点:

注意营养成分:前面已经介绍了多种配方奶的选购方法,请家长们参考前面的相关内容。不过,需要提醒的是,配方奶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家人一定要留心。表中一般要标明热量、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基本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选择适合的年龄段:一般来说,0-6个月的宝宝可选I段宝宝配方奶粉。6-12个月的宝宝可选I或II段宝宝配方奶粉。

12-36个月的幼儿可选用III段婴幼儿配方奶粉等。清楚了这些问题,在选择时,就要选择最恰当的,即适合2个月宝宝的I段宝宝配方奶粉。

调配必知:调配配方奶粉时要牢记几个问题,一是冲奶粉时奶瓶和奶嘴要洁净、消毒。二是冲奶粉的水一定要用烧开后再晾凉的水,而不要用沸水,因为水温过高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消化吸收,并且某些维生素也会被破坏。三是幼儿食用奶粉时最好配有其他辅助食品一起食用。四是喂奶时家人的手一定要清洗干净,不能带有细菌,以免感染宝宝。总之,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冲调方法,宝宝就能健健康康地成长。

建立正常的哺乳规律

出生第1个月的宝宝哺喂时只吃空妈妈一边奶可能就够了,而宝宝到了第2个月每顿要吃空妈妈两边的奶才能满足,奶量有300-400毫升。此时喂养宝宝,一定要遵循正常的哺乳规律。

正常生长的宝宝在第2个月进食量开始增大,进食时间也日趋固定,每天要吃6-7次奶,每次应间隔3-4小时,夜里间隔5-6小时。

对于哺乳的时间长短,妈妈也要灵活掌握,如果起初乳汁排出不畅通,可以把哺乳时间延长到15分钟,但是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食量惊人的宝宝在最初的5分钟内会吃下需要量的一半左右,其后的5-10分钟将吃下需要量的大部分。但是如果宝宝持续吮奶30分钟以上或是吃完奶不到1小时肚子就饿了,体重也不增加,可能就是母乳不足,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应对的方法就是用人工喂养或是混合喂养的方法来继续哺喂宝宝。

2个月母乳喂养的要点

经过1个月的“磨合”,妈妈和宝宝已达成了一定程度的默契,母乳很充足的妈妈喂养1-2个月的宝宝会很顺利。喂奶次数要根据宝宝的个性逐渐确定,比如说宝宝食量小的话,即使白天过3小时也不饿,晚上不喂奶也可以,这样的宝宝晚上排便的次数也少。相反,宝宝把两个满满的乳房都吃净的情况下,排便的次数就多,而且多数都是“腹泻便”,即宝宝会把喝多了的奶排出来,这种现象在人工喂养的情况下也经常出现。不过只要宝宝能很好地吃奶且常微笑,父母就不用担心。

为了帮助宝宝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这个月起,妈妈应逐渐固定喂奶时间,并将哺乳次数逐渐减少为每天6-7次。同时,1个多月的宝宝吸奶力量变得很大,经常会弄伤乳头,如果细菌从伤口侵入就容易引起乳腺炎,喂养时一定不要让每侧乳头持续被吸吮15分钟以上。喂奶前妈妈也要把手洗干净,用洁净的小毛巾洗净乳房,保持乳房的清洁,不要弄脏乳头。

另外,由于配方奶中的营养不如母乳均衡,其蛋白质及矿物质含量高,肾脏溶质负荷高。在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时,妈妈要注意在两餐之间给宝宝适当补充水分,以保证正常尿量。

2个月宝宝人工喂养的要点

进入第2个月的宝宝,如果母乳不足或是不能喂母乳,要考虑实行人工喂养。不过要提醒妈妈的是,一定不要轻易认为自己的母乳不足,有时可能是休息或是饭量不足而引起暂时的奶量不足。人工喂养宝宝时,最重要的是不要喂得过量,以免增加宝宝消化器官的负担;而且还会带来超重和肥胖的困扰。那么,如何判断人工喂养的宝宝每次能否吃饱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吃不饱常有这样两种表现:一是如果每周体重增长低于100克,就是奶量不足,应该加牛奶了;二是宝宝晚上醒来的次数增多,而且要求吃奶的时间间隔缩短,吃奶时一脸不满的表情,这都表明宝宝吃不饱,要为宝宝加牛奶。可是,看着宝宝“咝、咝”地吸空奶瓶,不再发牢骚时,家长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宝宝喂多了。这里有个标准大家不妨参考,出生时体重在3000-3500克的宝宝,满月时每天喝奶应分7次喂,每次喂120毫升;分6次喂的话,每次大概喂140毫升就可以了。

不过,这只是一个大致情况,因为爱哭闹的宝宝,一般吃得更多,而安静睡觉的宝宝却吃得较少。食量大的宝宝每次可以喂150-180毫升,最好不要超过180毫升。如果喝了奶宝宝还是哭闹,就要给他喂些温开水了。

适合宝宝的果汁有很多,每个季节都有时令水果,春天的苹果、草莓;夏天的番茄、西瓜、桃;秋天的葡萄、梨;冬天的苹果、柠檬。把新鲜的水果制作成果汁,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防止被细菌污染。

为了预防细菌的侵入,还要把榨汁器用沸水或消毒柜进行杀菌。同时,还可以给宝宝加服浓缩鱼肝油,开始哺喂时,可每日喂2滴,渐增到6滴。

3个月内的宝宝饮食中不宜添加过

多米粉

3个月以内的宝宝可以适量添加些米粉,但是不能完全用米粉代替母乳或是配方奶粉,因为米粉中的营养成分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而这个月龄的宝宝消化道中淀粉酶的含量很少,宝宝吃了米粉后,淀粉颗粒往往很难被分解和消化,宝宝会出现腹胀、大便多泡沫等问题,过多添加米粉,还有可能导致宝宝肥胖。

另外,用米粉代替乳类食品喂养宝宝,还有可能让宝宝患上蛋白质缺乏症,这会严重影响宝宝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及肌肉的健康发育,让宝宝的生长发育变得缓慢。

3个月宝宝要添加维生素D和钙剂吗

对于吃配方奶粉的宝宝,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就是要不要另外添加维生素D和钙剂,添加后会不会过量?

市场上配方奶粉的种类繁多,不同品牌的配方奶粉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及含量并不完全相同,而多数配方奶粉维生素D的添加量大概是每100克配方奶粉(冲成奶为800毫升)含维生素D200国际单位。

而正常宝宝每天维生素D的推荐进食量约为400国际单位。显然宝宝一天吃800毫升奶,每天维生素D的摄入量只有200国际单位,仅为推荐量的一半,这远远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而且奶粉冲调时要拆开包装,打开密封罐,一旦保存不好就容易被阳光照射而降低维生素的效用。为此,建议每天或隔天补充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

为宝宝选择代乳品要适当

人工喂养的宝宝,要注意代乳品的选择。市面上销售的牛奶与配方奶粉的品牌较多,很多家长会为到底给宝宝选择哪种代乳品而觉得无从下手。其实无论哪种牌子的配方奶粉,只要宝宝吃过之后体重增加的速度正常、精神状态很好,而且也没有大小便异常的问题,就是适合宝宝的代乳品。当然选择了一种代乳品后尽量不要随意更换品牌,以免宝宝对某种牛奶产生过敏反应。

保证充足的饮水量

宝宝的身体比父母更需要水分,到了这个月龄,除了从妈妈的奶水中获取水分外,父母还要额外给宝宝补充水分。因为3个月的宝宝肾脏浓缩尿的能力较差,摄入盐过多时,水就会随尿一并排出,所以一定要保证宝宝饮水量的充足。但是,怎么补、补什么样的水是很多妈妈烦恼的问题。

父母首先要明白一点,母乳中所含盐分较低,而牛奶中则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盐分,因此,牛奶喂养的宝宝要比母乳喂养的宝宝多喂一些水,以补充代谢的需要。

对于宝宝来说,温开水是最佳的补水选择。因为水是人体必备的营养素之一,不仅能补充宝宝流失的水分,还有散热、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等功效,而且温开水是完全安全的,不会产生任何的负面影响,作为日常的液体补充是最好的。

一般婴幼儿每天需要补充的水分大概占自身体重的10%-15%,将宝宝每日的饮水量控制在这个范围内就可以了,不过也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来安排。

为终止夜间哺乳做准备

从宝宝3个月开始,妈妈要适当地拉长夜间哺乳的间隔时间,可以用大麦芽汁、牛奶等代替夜间母乳喂养,为中止夜间哺乳做好准备。

另外,也可以让宝宝尝试母乳和奶粉之外的食品,如果汁、蔬菜汁、各种代乳品等。但是这个月龄的宝宝消化功能还不是很完善,在尝试一种新的食物时,第一次喂食,可以先喂一小勺,观察宝宝的大便情况,如果没有什么异常,以后再逐渐加量。

否则,要暂停哺喂,隔一段时间,再慢慢试喂,逐渐加量。

4-6个月喂养常识

给宝宝喂辅食的窍门

4个月的宝宝可以正式添加辅食了。首先,要及时添加辅食,改变宝宝食物的性状不仅是营养上的需要,更是咀嚼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坚持添加辅食,如果宝宝生病,应该暂停添加新品种的辅食,而不应暂停所有固体食物的哺喂,退回只喝奶的状态。最后,辅食添加一定要先用勺子喂,不要装在奶瓶里让宝宝喝。最好不要由妈妈来喂辅食,因为妈妈身上散发的奶味太具诱惑力。

父母在给宝宝喂辅食要注意一定的技巧。

饭前做好准备:为了避免弄脏衣服,应事先给宝宝穿好小围嘴。另外,为了让宝宝能够培养起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条件反射,可以在给宝宝喂辅食前,放上一首固定的音乐,曲调一定要轻柔、明快,适合宝宝听。这样,时间长了之后,这些餐前准备和音乐,就可以让宝宝形成进餐的条件反射。

鼓励宝宝进食:有的宝宝吃辅食时,会用舌头将食物往外推,父母要鼓励宝宝把食物吞下去,并且要一点一点地喂,不要着急。放慢速度多试几次,渐渐地宝宝就会适应了。

品尝各种新口味:有的宝宝讨厌某种食物,父母应在烹调方式上多变换花样。

在宝宝喜欢的食物中加入新材料,并要注意色彩搭配。富于变化的饮食能提高宝宝的食欲,让他养成不挑食的习惯,但口味不宜太浓。

不能喂太多或太快:喂宝宝辅食时,要按他的食量喂食,速度不要太快,喂完后,让宝宝休息一下,不要有剧烈的活动,也不要马上喂奶。

添加辅食的误区

宝宝从准备断乳到添加辅食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稍一疏忽就可能会把宝宝的胃肠搞坏,又或是引起消化不良、过敏等情况,为此,父母给宝宝添加辅食时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比如:

过晚添加辅食:有些爸爸妈妈对添加辅食过于谨慎。宝宝早已过了4个月,还只是吃母乳或牛奶、奶粉。殊不知母乳或牛奶、奶粉已不能满足这个时期宝宝对营养、能量的需求了。而且,宝宝的消化器官功能已逐渐健全,味觉器官也具备添加辅食的条件。

辅食过滥:有的家长从小对宝宝娇生惯养,要吃什么就给什么,想要多少就给多少。其实,这个月龄的宝宝虽能添加辅食了,但消化器官还不是很完善,如果任意添加,很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平衡,养成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添加辅食应视宝宝的消化功能的发育情况一点一点地逐渐添加,过滥是不合适的。

辅食做得过细:宝宝的辅食做得过于精细的话,宝宝的咀嚼功能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而且食物未经咀嚼不会勾起宝宝的食欲,也不利于味觉的发育。长此以往,还会影响宝宝大脑智力的发育。

1岁决定宝宝一生大全集 - 前言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