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做人首先要修身

part1.关键就是要“到位”

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说,也许最应该提的两个字就是:“到位”。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从来不缺乏聪明人,也从来不缺乏能够做大事的人,但是中国缺乏那种能够将事情踏踏实实地做到位的人。

也许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也许是由于教育的原因,中国人一向对于国家的大事比较关心,而往往对自己身边那些擦擦桌子、扫扫地之类的小事不屑一顾。即使不幸被分配去做擦桌子、扫地之类的小事,必然也是做得马马虎虎差不多就马上收手,随后就整天幻想自己将来如何出人头地,而不愿意再在自己眼前的工作上面多动脑子,不去琢磨如何才能够更好更快地把桌子擦得干净,把地扫干净,因为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大事和小事是分得一清二楚的。

中国人痛恨做小事,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家做事的时候都嫌麻烦,尤其是做小事的时候。而且这种不良的习气总是像瘟疫一样不断地传染给那些曾经试图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的新人。

其实,很多中国人不知道对小事藐视,做小事做不到位,同样也会影响到做大事。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事做不好,做不到位就意味着一种责任感的严重缺失,更重要的是世间万物往往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很难说究竟什么事大什么事小。

树上掉下个苹果这样的事情太小了,但是牛顿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烧开水壶盖被冲开这样的事情也太常见了,但是瓦特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蒸汽机。为什么现代科技的曙光出现在西方而不是中国呢?为什么世界五百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寥寥无几呢?为什么?

这一系列的为什么确实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是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又太低了,我们总是要求自己去做大事去干大事业,但是我们做事的时候又总是差不多就行了,总是马马虎虎能够过关就行了。这种错误的观念和想法害了太多的人,也害了太多的企业。

所以,我们组织了一批在企业管理和社会工作方面颇有经验的学者编著了这一套职场自励丛书,选取了人生最关键的四个方面:做人、做事、说话、领导,全面阐述了现代中国人将这四个方面做到位的方法和技巧。

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我们的民族再次碰到历史机遇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觉醒,牢牢地把握住机会。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我们应当“做人做到位”;作为企业和单位的人,我们应当“办事办到位”;作为社会交往中的人,我们应当“说话说到位”;作为企业的领导人,我们应当“管理管到位”。

如果千百万的中国人能够真正地将这四个方面做到位,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又何愁不能真正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

part2.低姿态生活,高境界做人

做人做到位首先必须理想到位。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没有张开理想的翅膀,那么他是无法拥抱成功的。

上天对人都是公平的,给人每一天都是二十四个小时,给人的所有时间都是一生;同时上天对每一个人都是不公平的,给每一个人的时间都不是二十四个小时,给每一个人的所有时间都不是一生。这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有无理想。

有理想的人生活永远是积极的,他们会朝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前进;没有理想的人浑浑噩噩,不思进取,最后被生活给淘汰。

从前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爸爸就从兜里掏出五枚硬币,把一枚硬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四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五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五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在父亲的鼓励下,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长大后,阿巴格离开了家乡,成了一名十分优秀的船长。

有人说理想永远属于年轻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固然年轻人容易表现出追求理想,但是理想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洛克到五十多岁的时候还是一个很平凡的小商人,但他从来没有放弃理想,最后他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可见,理想并不只属于年轻人。

part3.珍惜自己最宝贵的财富

每一个人都必须有自己的理想。

理想是什么?这个问题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常问自己。如果没有问,建议大家现在就开始问一下: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以后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的人从刚醒的那一刻就已经过完了一整天,有的人到睡下去的那一刻前还在高效率地利用时间。

曾经有一个喜欢观察外面世界的人,喜欢看芸芸众生。有次他特意从很远的地方坐车回家,在车上他望着窗外的人,他们十分忙碌、十分辛劳,偶尔遇到两个悠闲自得的人,也没有看出来他们有些许幸福。这些人过的生活不是他想过的,这些人对于他来说,都是他一辈子想回避的人,他不能和他们为伍,那样迟早他会甘于平庸下去的。说一句十分不客气的话,他不想像他们一样成为行尸走肉。

做一个人和一具行尸走肉的区别在于这个人有没有理想。有理想的人会朝着理想一步步地前进,对于他们来说,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有目标,他们每天都朝着目标前进,因此日子也过得十分充实。没有理想的人每天都没有目标,他们只是过着惯性的日子,在习惯中过每一天,最后到老了一无所成。人最可怕的就是梦醒了却发现无路可走。他怕真的梦醒了无路可走。所以每天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天都按照目标来不断地纠正自己的行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目标会明白无误地告诉你。他不想像行尸走肉一样生活着,那样活着没有多少意思。最后他走了出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去,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永远珍视他那次很有收获的经历,把它作为最宝贵的财富。

part4.用行动来支持自己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每一个人都需要行动。成功者通常都是马上行动,而失败者却是明天再做,后天再做。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用最简单、最省力、最少的时间,得到最大的成功。他们往往不愿意努力工作,而是沉湎于幻想之中。

一个人需要的不是宣言,而是行动。要让一个人行动起来,就必须为他注入成功的信念。

上帝说应该有光,于是便有了光。上帝从来就没有说希望有光,因为上帝知道他就是希望,因为上帝知道希望就在于他的思路和努力。真正的成功者跟一般人最大的差别,就是“一定要”,而并非“希望”。

每一个人的成功,就像是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可以被预期的。只要他做某些固定的事情,使用某些法则,他就一定可以成功。模仿能使人快速成功。别人能够做到的,你就同样也能够做到。很多人在行动中有很大的压力,但是在所有忧虑中,有40%的担忧永远不会发生;30%的忧虑涉及过去的决定,是无法改变的;12%的忧虑集中于别人出于自卑感而做出的批评;10%的忧虑与健康有关,而越担忧问题就越严重;只有8%的忧虑可以列入“合理”范围。

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有信念,有信念人就年轻。行为是心境的反映。如果你曾成功过,那么动用与当时相同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就可再成功。信念是一种指导原则和信仰,让我们明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信念人人可以支取,且取之不尽;信念像一张早已安置好的滤网,过滤我们所看的世界;信念也像大脑的指挥中枢,照着所相信的,去看事情的变化。如果你相信会成功,信念就会鼓舞你达成;如果你相信会失败,信念也会让你经历失败。

人要把工作当成游戏来对待,要主动地去采取行动。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快乐,一定要享受过程。

part5.天道酬勤

似乎在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往往不通过努力就能获得成功。这种现象是假象,没有不通过努力就获得成功的人。

就拿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来说,他聪明,从小就表现出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妇孺皆知,此事不仅反映他的聪慧,而且反映他小小年龄能临危不乱。

但是他又是一个十分勤奋的人。

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的十九年中,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特别是在洛阳的十五年里,几乎付出了他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司马光为编书,常常废寝忘食,有时家里实在等不上他回来吃饭,便将饭送至书局,还要几次催他才吃。他每天修改的稿子有一丈多长,而且上边没有一个草字。他的房子低矮窄小,夏天闷热难堪,洒下的汗珠把书稿都浸湿了。后来,他请匠人在书房里挖了一个大深坑,砌上砖,修成一间“地下室”,他就在这个地方专心致志地埋头编书。他对史料考核极其认真,追根寻源,反复推敲,不断修改。《资治通鉴》编成后,洛阳存放的未用残稿就堆满了两间屋子!

总之,司马光的勤奋,还有许多故事可表,最典型的莫过于“警枕”。为了写《资治通鉴》,司马光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初稿就堆了两间屋子。他常担心自己睡觉睡过头而耽误写作,特地做了一个圆木枕头,一翻身枕头就会滑落,自己就能惊醒,如此靠警枕分秒必争,经过十九年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巨著——《资治通鉴》。

part6.讲究行动效率

做人必须讲究行动效率,讲究效率能够很大地延长人的生命。

讲究行动效率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四种:

一是主动消除惰性。畏难情绪大多数人都有,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然而,生活是不能够逃避的。逃避得了事情,却逃不了心灵。积压下来的事情会让心灵更加沉重,人也会更痛苦。这是因为自己压制了自己的发展需求。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困难面前,都应该迎上。哪怕取不得进展,能够坚持下来就是胜利。在很多时候,积累是不知不觉的。只要去做,就有收获,只不过是看这种收获能否被人察知而已。在坚持中,就是在积累中。我们盯着小树看,发觉不了它的成长,但是几年后,它的的确确会变为大树。

二是认真规划。有计划和没计划就是不一样。有计划能够降低人的盲目性,更能够使人葆有更多的耐心,使之坚持下去。计划让人消除冲动的不良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冲动过后动力不足的问题。有准备和没准备也极不相同。准备充分,就能够在机会到来时抓住机会。在很多时候,机会是准备出来的。

三是优化形式。世界上的事物本质大多相同,差异来自形式;本质大多简单,复杂来自形式;本质大多自然无为,人为的努力更多是寄身于形式。发现并遵循客观规律很重要,但这只是有效性的提高,要改善效率,只有通过形式的变化。资源结构的优化往往带来惊人的效率提高。

四是不断地反省、总结、归纳。不时回过头看看自己,测测自己。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做人讲究行动效率就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将各种经验和教训都作为学习进步的条件,最后高效率地行动起来。

part7.人生没有失败

有人说,年轻没有失败。其实人生都没有失败。如果跌倒了,只要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就可以继续前进。每一个人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汗水、血、泪、头脑、恒心、毅力缺一不可。

故事总要留点遗憾,才会萌生感动的美丽;结局存在惋惜方显言尽意未穷之回味。挫折纵然无情,却给人无尽的砥砺,失败固然残忍,却使人趋于顽强。人生就在这样不甘寂寞与幻灭中周而复始,演绎出一幕幕通古至今的忧伤和难忘。

人有顺境,也有逆境。处于逆境,难免遭到白眼、冷落、奚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时的苦涩味才会令人思索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帆风顺时想不到,也想不深。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种况味作为人生中的一种动力,就定会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本是俗人,生活与社会群体紧密相连,注定要为琐事所困扰。即使在工作中撇开世俗的行为,为了国家,去寻找自己的生存价值,有时忽来的风雨,也可能使你从心底泛起的不坚定的冲动慢慢地沉默下来,甚至那善动的心灵也会很快地被窗外喧嚣的红尘淹没。

也许你认为自己的位置平凡,露头角的机会太少;也许你觉得自己的日子平淡,惊心动魄的壮观难以遇见。其实,只要你在人生的舞台上,唱出心底的愿望,舞出梦中的向往,即使没有显赫的功绩,也应该给自己的人生喝彩。

人生没有失败。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只要我们在戏中确实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地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只要我们的心胸不是被自己的浅薄束缚,只要我们用坚实的臂膀负荷了人生的各种压力,那么我们就是成功的。

part8.做一个埋头苦干的人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竭尽全力的大臣之一,诸葛亮的才能正如刘备临终前所说的那样:“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这样说,完全是出自对诸葛亮的无比信任。客观地讲,诸葛亮绝对有实力自立为王。在汉末三国那个乱世年代,多少人一旦大权在握,就想自立为王,曹氏父子、司马氏父子只是其中突出的例子。

但诸葛亮却流着眼泪表示:愿竭尽全力辅佐太子,献出自己的忠诚,一直到死。其后,他始终实践着自己的这一诺言,一心辅佐刘禅,竭尽自己的全部才智。当时的诸葛亮尽管大权在握,实际执掌着蜀国政权,但始终恪守自己的职责,为完成刘备未尽的事业,为实现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废寝忘食,昼夜操劳,不遗余力,真正达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地步。这种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事业的赤胆忠诚,不仅仅表现为对君主的忠诚,更是一个人实现其人生价值的表现,也是反映其思想品德和气节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出师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另一方面的人格风范,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忠诚。《前出师表》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态,并提到了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感激之情。

诸葛亮心怀大计,竭尽全力地辅助后主,最后虽然没有取得天下统一的功绩,但保证了蜀国的长久太平。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习诸葛亮的忠心,更需要学习诸葛亮的竭尽全力。正如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part9.不要永远不动

在一次促销会上,某公司的经理请与会者站起来,看看自己的座椅下有什么东西。结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座椅下发现了钱,最少的捡到一枚硬币,最多的有人拿到l00美元。而坐着不动的人分文未得。这位经理说:“这些钱全归你们了,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经理一字一顿地道出了个中缘由。他说,我不过想告诉你们一个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甚至忘掉的道理:努力才有机会,坐着不动是永远也赚不到钱的。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临渊羡渔,却不愿意退而织网,有些人依靠惰性甘于清贫,却不愿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一下,还有人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无所适从,放弃努力,就此消沉。

这个社会,机会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均等的,只要你愿意付出,哪怕就像动一动那把椅子一样,就能得到1至100美元,有时候成功只是举手之劳,但有人却连举手这样简单的努力都做不到。

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故事,古时有一个人很懒,父母出远门时怕他饿死,就做了个大大的烧饼挂在他脖子上,结果等父母回来一看,这人还是饿死了,而脖子上挂的那烧饼只吃掉了嘴巴够得着的这一圈,他连动一动手把烧饼送到嘴巴里的努力都做不到,最后只能饿死。

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一直坐享其成,天上掉馅饼只是故事里的事。即便有人拥有丰厚的财富,如果不做任何努力,财富就会像日历一样越翻越薄,直至消失。奶酪很快就会失去,在这个时候,骂骂咧咧、怨天尤人却不肯改变自己的行动是毫无意义的,要想得到奶酪,只有不断地出击,不断地寻找,不要怕经历磨难和挫折,努力了就有机会。正如李嘉诚所说:事业上的成功100%是靠双手勤劳换来的,即使其中有10%的好运气,还要靠90%的勤劳来获得。

part10.让自己洋溢着热情

做人要始终热情饱满,热情饱满让一个人能够十分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为组织服务。

我们来看一个美国人的“败绩”: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再度生意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这个大失败者就是亚伯拉罕·林肯。无数次的失败,都没有让他泄气。他心存恢宏的希望,有强大的信心与敬业热忱,终于在52岁时登上了总统宝座。世界从来就有美丽和兴奋的存在,它本身就是如此令人神往,所以我们必须对她敏感,永远不要让自己感觉迟钝、嗅觉不灵,永远也不要让自己失去那份应有的热忱。拿破仑·希尔指出,若你能葆有一颗热忱之心,那是会给你带来奇迹的。

在人的一生中,做得最多和最好的成功人士,必定都具有热忱。即使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才能,必定是更具热忱的人取得更大的成就。热忱一方面是一种自发力量,同时又是帮助你集中全身力量去投身于某一事情的一种能源。许多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卑感,常常低估了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缺少热忱。其实,每个人都应该相信自己的健康、精力与忍耐力,都具有重大的潜在力量,这种自信会给予你极大的帮助,热爱自己,就会帮助你自己成功。

热忱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最大的成功,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事业倾注了最大的热情,这些是事业成功的基本,也是每一个人能取得成就的根本动力。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林肯,但是如果人们都能像他那样热忱地生活着,定然能够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part11.人穷志不短

春秋时候,吴国的公子季礼一人出外漫游。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正走着,忽然发现不知谁遗失的一串钱躺在路中央。季礼想把钱拾起来,但又觉得弯腰去捡钱有失身份,这种事不应该由我这样的贵公子去做。他一边想着一边朝四面张望,看有没有人走过来。

刚巧,当时正有一个打柴的人担着柴禾从前边过来。季礼心想,叫这人把钱捡去,他一定会十分感激。

等那打柴人走到跟前,季礼看清了他身上竟然还穿着冬天的皮袄,而眼下正是初夏,虽还不十分炎热,但穿着皮祆也是够呛,季礼认为这人一定很贫穷,让他把钱捡去正好。

于是季礼大声朝打柴人喊道:“喂,你快来把地上的钱拾起来。”

打柴人一看季礼那个样子,感到很生气,他把镰刀往地上一扔,摆着手,朝季礼瞪大眼睛说:“你是谁?凭什么居高临下看不起人?我既然能在炎热的夏天穿着皮袄去打柴,难道我会是个贪图钱财的人吗?”

季礼一听打柴人的话,心里不免有几分敬意,连忙向他道歉说:“实在对不起,是我错看了人,请不要见怪!请问先生高姓大名?”

打柴人鄙夷地朝季礼淡淡一笑道:“你这人见识短浅,只会从表面上看问题,还那么盛气凌人,我有什么必要对你说出我的姓名呢?”说着,打柴人头都没回,也不再理睬季礼,拿起镰刀,对地上的钱连看都没看一眼就走了。

季礼看着打柴人渐渐远去的背影,惭愧不已。

人穷并不可怕,并不可耻,可怕的是人甘于贫穷,可耻的是人的志气因为贫穷而消磨。做人做到位就必须理解贫穷,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消除贫穷,而不能通过一些十分肮脏的手段不费吹灰之力来实现富裕,这是为人最大的耻辱之一。

part12.正确面对人生的际遇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他的儿子喜不自禁,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做人遇到好事的时候,不要过分惊喜,更不要演变为得意,因为这说不定是坏事的前兆;遇到坏事时,也不要过分地担心,过分地忧虑,也许它正能帮助你学会怎样来获取你所需要的一切。

part13.在每一个地方发挥自己的光彩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一定的岗位。如果发现自己的岗位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有很大的差距,应该怎么办呢?

这种差距在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进社会,往往发现,现实工作岗位与理想差距很大,这个矛盾使得一些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失意沮丧。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当前的工作,而且会给一生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在这种时刻,首先要分析理想中的岗位与现实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

一般来说,刚刚踏上工作岗位,要找到一个工作内容与你所学的专业知识、兴趣爱好非常吻合的岗位是过于理想的。所谓的专业对口、兴趣吻合也是相对的,不应因一时的差距而心灰意冷,无精打采。在适应相当一段时间以后,你发现仍不能改变心境,可以在适当的场合,以商量的口气向你的上级提出:另一个岗位较适合你,但结果必须经上级领导综合考虑后决定,并且原则上你要尊重这个安排。

对于适应新的环境,每个人都应有一个积极的心理倾向,充分认识到适应环境的必要性,把它视为自己的需要。每一个人都容易把新的环境想象得过于美好。大学毕业生往往渴望成才,以改造社会为己任,但认识社会、适应环境,正是你成才立业的前提。自视清高,脱离社会,这种心态是不足取的,肯定会影响到你的工作和自我身心的调适。你不妨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交几个新朋友,工作方面,可以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少走弯路;从生活来讲,可以排除你的个人英雄主义,互相帮助,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part14.不要患得患失

从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他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的好本领。

夏王听说了这位神射手的本领,也目睹过后羿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功夫。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入宫中来,单独给他一个人演习一番,好尽情领略他那炉火纯青的射技。

于是,夏王命人把后羿找来,带他到御花园里找了个开阔地带,叫人拿来了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大约一寸的兽皮箭靶,用手指着说:“今天请先生来,是想请你展示一下你精湛的本领,这个箭靶就是你的目标。为了使这次表演不至于因为没有竞争而沉闷乏味,我来给你定个赏罚规则:如果射中了的话,我就赏赐给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减你一千户的封地。现在请你开始吧。”

后羿听了夏王的话,一言不发,面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慢慢走到离箭靶一百步的地方,脚步显得相当沉重。然后,后羿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摆好姿势拉开弓开始瞄准。想到自己这一箭出去可能发生的结果,一向镇定的后羿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拉弓的手也微微发抖,瞄了几次都没有把箭射出去。最后,后羿终于下定决心松开了弦,箭应声而出,“啪”地一下钉在离靶心足有几寸远的地方。

后羿收拾弓箭,勉强陪笑向夏王告辞,悻悻地离开了王宫。夏王在失望的同时掩饰不住心头的疑惑。有人跟夏王解释道:“后羿平日射箭,不过是一般练习,在一颗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可以正常发挥。可是今天他射出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静下心来充分施展技术呢?”

患得患失、过分计较自己的利益将会成为我们获得成功的大碍。

part1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墨子在经过一家染坊时,看见工匠们将雪白的丝织品分别放进热气腾腾的染缸里,浸泡良久后取出,在晾晒时就变成不同颜色的织物了。墨子仔细地观察了染丝的全过程后,顿有所悟,不觉长叹一声,自言自语地说:“本来都是雪白的丝织品,而今放到青色颜料的染缸里浸泡后就变成了青色,放到黄色颜料的染缸里浸泡后就变成了黄色。所用的颜料不同,染出来的颜色也随之不同。如果我们将白丝先后放到五种不同颜色的染缸里各染一遍,它就会改变五次颜色了。如此看来,染丝的时候,人们不能不谨慎从事啊。”

接着,墨子又从染丝的原理引申开去,进一步产生联想,从而深深地感到,其实在人世间,不仅是染丝与染缸的颜料有关,即使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不也存在着一个会染上什么颜色的问题吗?对于一个人来说,当他身处五颜六色的社会大染缸之中时,一定要牢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真理,择善而从,以促使自己健康地成长。

人必须注意自己所处的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

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送葬的队伍经常从他家门前走过。孟子经常模仿队伍中吹鼓手和妇女哭啼的样子,孟母认为不利于他读书,便把家迁到了城里。

到了城里,他家处于闹市中,打铁声、杀猪声、叫卖声终日不断,听着听着,他就读不下去了。接着,他就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孟母觉得这个地方,确实很难集中心思读书,便再次搬迁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居住。学宫那里的环境很好,书声琅琅,读书的氛围很浓。孟子很快就安下心来读书。

part16.找到自己发挥的舞台

在原始的大森林里,到处都生长着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乔木,如叶形椭圆的楠木、叶子对生的梓树、可防虫蛀的樟树、可做染料的栎树等等。它们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令人望而生畏。

有一种善于飞腾、跳跃的灵猿,生活在这原始大森林里,恰似如鱼得水。它们在这些又粗又直的乔木之间轻盈敏捷地攀援,时而跃上,时而落下,不时还会扯住一根藤蔓,荡到另一棵大树的树杈上去小憩片刻。它们在大森林内嬉戏玩耍,逍遥自得,神气活现,好不威风,俨然就像这深山老林中的君王一般,谁也奈何它不得。由于它们的身体十分灵巧,行踪无定,就算是神射手恐怕也没有办法去瞄准它。

然而,若是将这群灵猿赶到一片荆棘丛生的灌木林中去生活,那就会变成另外一番景象了。那里尽是生有长刺的柘树、满身棘刺的酸枣、味道酸苦的枳树等等。在这些浑身长刺的灌木丛中,灵猿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它们无树可攀,无枝可跳,善于腾跃的本领无法施展,稍有行动,往往就会被繁枝利刺扎得疼痛难忍,真可谓是危机四伏。因此,它们只能小心谨慎地在林间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战战兢兢地爬行,全身紧张得直打哆嗦,好不凄惶!

每一个人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需要为自己寻找舞台。如果没有找到自己的舞台,那么即使是天才,也很有可能被埋没。历史上就有许多被埋没的天才,不是因为他们的才能不济于事,而是他们无法找到发挥才能的地方。很多天才自命清高,对世俗的一切表示厌恶,最后自己也并没有取得什么骄人的成绩,相反因为无法合群,而倍受苦恼。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固然要培养自己的才干,但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发挥的舞台。

part17.善于从绝境求生

韩信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儿,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为何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

韩信说:“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对于很多人来说,遇到绝处绝境往往是生存的最好机会。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次有名的实验。经过精心策划安排,人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跃出了那势必使它葬身的滚滚油锅,跳到地面安然逃生。

part18.凡事精益求精

人们在生活中很有可能失败,失败的确需要反省,但不一定要放弃。

现实中,面对失败有两种错误,一种是漠视失败,不总结失败的教训,结果是不断地出现同样的失败,这是不应该的;另一种是一旦失败,就轻易地放弃,这是许多人的通病。他们对成功缺乏信心,害怕失败。他们不知道继续干下去有没有结果,他们最害怕没有结果,害怕不能成功,害怕失败。一碰到失败,特别是接二连三的失败,就退缩了,就放弃了,结果干了许多事情,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没有收获,这是许许多多人的不幸。

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挖井》就描绘了这种情况。挖一口井,挖了很深,没有水,放弃了;又挖了口井,没有水,又放弃了……结果是付出了很多,但仍一事无成。这是最大的不幸,最可悲的不幸。它直接攻击人们最纯朴、最坚定的信念: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种不幸究其根源就是人们的信心不足,害怕失败,缺乏毅力。

害怕失败,实际上就是选择了失败。害怕失败而放弃努力;害怕失败而放弃机会;害怕失败而不再继续努力,这一切的结果都是失败。太多的人,距成功往往一步之遥,但他们退缩了,成功与他们失之交臂。

要成功,首先就不要害怕失败,对失败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害怕。其次要对成功抱有绝对的信心,要有愿意为实现目标而不顾一切的绝对信心。最后一定要坚持下去,失败了,站起来,继续努力,一定能成功。

如果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时,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最后必然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part19.活好自己的每一天

拿破仑曾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对大多数士兵来说,当元帅是根本不可能实现之事。在现实中,不当元帅的士兵也很可能是好士兵。这并不是让人放弃理想,只不过是想让大多数不能当上元帅的“士兵”求得心理的平衡。

人不要随便拿自己和别人比较。世界上连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每个人都有他立足和成长的环境,正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水土的原因,一个人的成功也不仅仅是由他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决定的。有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得到的东西,有的人奋斗一生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有的人不到三十岁就大放光彩,有的人在四十岁时却依然默默无闻。

同时人也不要对自己抱有太高的希望。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这并不是说人生就可以没有目标,相反,人生不能没有目标,没有目标的人如同行尸走肉,没有目标的人生是空洞的人生。也许你能做的,只是力所能及地创造辉煌,却不能像“夸父逐日”那样不自量力。

人生如朝露。我们都是或早或晚地来到这个世界,经过匆匆的旅程之后,都要走到相同的地方去,而这段旅程就是人生的全部,从这一点上说,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弄明白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待人生、珍爱生命。将心比心,每个人都在迎接艰难与挑战,每一个人活得都不简单,无论地位是卑微还是高贵,都是重要的和值得尊敬的。

人们往往喜欢从事业的角度来断定一个人如何,这种以事业为标准的认识固然可取,但为责任生活着同样是神圣的,为希望生活着是美丽的,不管是谁,只要是在时刻努力着,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大人物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小人物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part20.从孤独中寻找力量

忍受孤独,是一种毅力,那么享受孤独,便是一种情趣,一种境界,就像一杯没有放糖的咖啡,只有当你轻呷一口,慢慢适应它的苦涩,才能品味出其中独有的香味。

在现实生活中,要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做出巨大的成就,必须有不同凡响之处。其中主要的就是要有一些非凡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内,这些非凡的目标常常是普通人所难以理解的,因而难免会招致众人的反对、批评。这时,你自己常常会是一个孤独的人。尼采认为,强力意志的最大作用,就是塑造一个有个性的人。目前人类的悲哀之处就在于人失去了个性。

你现在所做的一切,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而是为了适应统一性的要求。谁一旦要超出统一的格式,立刻会遭到诽谤,受到打击,成为孤家寡人,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尼采告诉人们,要做一个有个性的人,要随时准备忍受孤独。孤独是天才的命运,是强者的伴侣。

要想真正做一番事业就必须能够忍受孤独。但是这绝对不意味着,人为地去造成自己与大众的隔离。个人总归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个人的所作所为要想有价值,要想对社会有所贡献,就必须尽可能把自己和社会公众联系起来。孤家寡人,孤芳自赏都是不可取的。人应该尽可能地和更多的人发生联系,寻求更多的人的支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世主,不要以救世主的态度来对待众人。应该把自己融入社会公众的生活之中,社会的发展之中,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社会所理解,所承认,从而不再孤独。要尽可能寻求更多的支持,这样个人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才能实现个人价值。

做人做到位(旧版) - 第一章 做人首先要修身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