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大晋朝洪熙五年, 西南靖远南谵几个州三个多月不下一滴雨, 旱情极其严重。

靖远州武清县杨家湾村, 天将亮未亮。

薛氏看了看外头的天色, 慢慢爬起来, 走到儿子儿媳房门前喊道:“冬哥儿他娘, 该起来挑水去了, 省得挑担水回来, 咱们早饭都吃好了。”

“这日子没法过了!”原本睡得死沉的白氏被婆婆的大嗓门唤醒, 心头烦躁不禁骂骂咧咧地。虽然白氏轻手轻脚地,杨本元还是被妻子吵醒了。他掀开眼皮看了看外头, 嘟囔道:“天还没亮, 怎么就起来了。”

白氏没好气地道:“全村眼下就只有大柏树那一口井还出水,等天亮了再去,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老天爷再不下雨,水田保不住,一家人就等着饿死吧!”

“饿死”之类的话实在是晦气, 杨元本呵斥道:“蠢婆娘闭嘴, 老鸹样的瞎叨叨什么!这不溪里还有水, 水田怎么就保不住了?”

白氏本来想用“溪里再多的水也架不住那么多人家灌溉呀,天不下雨溪水很快就会不够用”这话反驳丈夫, 不过丈夫发火了,她到底还是有些忌惮,赶紧闭了嘴。

白氏穿好了衣裳下床, 开门上楼去叫二闺女杨霜。一家子人一担水根本用不了一天, 可因为大旱水越发难挑,这些日子都是母女两个一道去挑水。

“二丫头,起来了,该去挑水了。”白氏喊了好几声,里头却一点反应都没有。她不由火大,大力打着门,厉声道:“死丫头,少给老娘装死,再不起来,老娘揭了你的皮!”

杨霜痛苦地在凉席上打了两个滚,恶狠狠地道:“催催催,就知道催,睡个觉都睡不够,烦死人了!”她抱怨归抱怨,人还是慢悠悠坐了起来。

“讨厌,自己要早起,就坏良心地把人家给吵醒。”杨霜这么一通折腾,把杨雪给吵醒了,她骂骂咧咧地翻了个身,又睡了过去。

快到六月了,天气本来就热,姐妹两个睡在楼上房里,前半夜简直蒸笼一样,好不容易熬到后半夜才睡着,结果睡得正酣却被吵醒,不发脾气才怪。

杨霜气结,伸手想掐一把妹子,可想着这丫头那一张利嘴,到底还是悻悻然罢了手,认命地穿好了衣裳开门下楼。

母女两个胡乱梳洗了之后,就挑着水桶出了门。虽然天尚未大亮,但晴朗的夜空夜色较亮,加上走的是熟悉无比的路,母女两个的步伐倒也不慢。

原本以为自家算早的,没想到沿路碰到七八个挑着水桶往井边赶的女人。杨霜不由嘀咕道:“怎么大家都这么早啊,不知道井边有没有排起长队了。”

白氏感觉情况不妙,招呼闺女加快步伐。母女两个几乎是小跑着到了井边,抬眼一看,果然排了长长的队伍。白氏叹了口气,麻利地走到最后边那个人身后站好。

杨家,薛氏在杨雪的帮助下开始做起了饭,杨雪负责烧火,薛氏负责炒菜。眼看着菜都炒好了,白氏和杨霜母女两个才一人一担水颤悠悠地回了家。

薛氏神色不虞,语带讥讽道:“怎么这么慢,我还以为你们掉到井里去了,正打算叫冬哥儿他爹去看看去。”

白氏喘着粗气还没来得及解释,杨霜就尖声抱屈了:“别提了,原本以为咱们家算起得早,谁知道比咱们更早的人家多了去了。大柏树下排了老长的队伍,我和娘等了好一阵才轮上。”

薛氏嘴巴张着想说什么,临了又闭上,转身招呼着杨雪:“三丫头,喊你爹和你弟吃饭了。”

杨元本在院子里的磨刀石上磨着砍柴刀,听到闺女喊吃饭,立马洗手起身进了堂屋。杨雪冲着弟弟杨冬的房门大喊他吃饭了。“知道了,你们吃着就是。”声音却是从茅厕里传来,原来这家伙在蹲大号。

杨雪不由笑骂:“懒牛懒马屎尿多!”杨冬立刻炸毛,回骂道:“什么叫屎尿多,我一天蹲一次茅房算屎尿多?你有本事只吃不拉!”

小屁孩,刺猬一般,姐才懒得跟你一般见识。杨雪鼻子一哼,转身走进了堂屋。

一家子吃完饭,杨元本和白氏去了田间,三姐弟和薛氏留在家里。老贼天一直不下雨,杨家塘本来池塘不少,可早都干涸了。如今整个杨家塘,除了溪水能灌溉到的水田,旱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没必要侍弄了。

其他的绿豆黄豆红薯之类的作物,同样也是干枯如柴,没一丁点指望了。杨元本家水田拢共三亩,如今一家子就巴望着这几亩水田能保住,不然今年就真是颗粒无收,一家人就等着饿肚子吧。

可是情况很是不妙,老天一直不下雨,溪流又不算宽,流量有限,沿岸几个村子都靠着这条溪流灌溉,眼看着溪里的水一天天消下去,村民们却只能干着急。

因为满村子的人都眼巴巴地指望着水田活命,所以灌溉的时候谁家都不敢马虎,都派人一直盯着水流,生恐中途叫人给截流了,总之要确保那溪水能流进自家田里才放心。杨家两口子今日之所以去田间,是因为田里快要干了,该灌水了。

堂屋里杨霜跟着薛氏做着针线,杨雪则坐在一张小凳子上慢慢剁着猪草。她一边跺一边叹气:“猪草又消了这么多了,过两日又该去扯了,一想到要走那么远的路我就头疼。”

薛老太太道:“这样干的天气,能扯到猪草已然是不错了。老天再不下雨的话,兴许连窝沟都扯不到猪草了。”

窝沟距离杨家塘二十来里山路,是一条深涧,沟里有一条细小的溪流。窝沟地势很低,植被丰茂,任凭天如何干旱,那里照旧流水不断,树木花草长势良好。

因为干旱,附近实在是扯不到什么猪草了,杨家姐妹从上个月开始就跑窝沟去扯了。翻山越岭路途远,十六岁的杨霜还好些,十三岁的杨雪就不大吃得消,每去一次就叫苦连天的。

杨霜抬头看了看外面明晃晃的太阳,忽然异想天开:“祖母,您说咱们杨家的老祖宗当初怎么不将家安在窝沟那一带,若是咱们住在那一带,那岂不是不用担心什么天旱不天旱。”

杨雪嗤笑道:“二姐你有没有脑子,窝沟距离镇上太远,而且那四周都是山,根本没办法开垦出田来,大家住在那里怎么活得下去。”

杨霜被讥讽了,不免有些羞恼,瞪了一眼妹子,气哼哼地道:“我是没脑子,我又没被学里的先生夸过聪明。”杨霜说的学里是杨家塘族学。

杨雪是女子,自然是没资格进族学的。可是她不过是在天气骤然变化的时候去给杨冬送了几回斗笠衣裳,在窗下听了先生教学生们读了几回《百家姓》《千字文》,然后自己拿杨冬的书看了看,就背得比学里所有的男孩儿都流利。

惹得先生摸着山羊胡子直夸她聪明伶俐,说可惜她是个女儿身,不然倒可以走一走科考的路子,进士不敢说,中个举还是有可能的。

乡下小地方,秀才都是稀罕物,遑论举人。杨家塘村有史以来只出过一个举人,那还是前朝的事情。到了本朝只出过两位秀才,一个是开国之初考中的,一个是四十六年前考中,此后杨家村再没谁考中过秀才。

老先生的话传出来后,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杨雪不过一个小丫头片子,学堂门都没正经迈进去过,不过熟练地背了一通书而已,居然将整个村里的小子们都压下去了,人们自然不服气。

有人说是这老先生狡诈,这么多年连个秀才都没教出来过,担心村学不再聘他,故而借杨雪这个小丫头片子来委婉地告诉大家,不是他教得不好,实在是杨家塘的小子们资质不佳。

也有那不服气的小子,逮着机会就来寻杨雪比试背书,杨雪每每都不应战,任凭那些小子们说她心虚不敢比试。这越发坐实了大家的猜测:杨雪根本没有老先生说的那般出色,不过是被老先生借了名头而已。

说起来杨雪还真是心虚,不过不是杨家塘人以为的那种心虚。她前世可是念到了大一的人,《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本就接触过,只不过时间久了有些忘记了。听杨冬念叨听先生念叨,又拿书看了几回,背诵下来于她来说不过小菜一碟。

就连先生还没教到的《论语》《孟子》里头的许多篇章她也背得下,不过她可不敢说给人知道。她不过一次没忍住,在老先生面前显摆了一番就给自己惹来大麻烦,哪里还敢再背书,她又不想被当做妖孽淋黑狗血。

“这日头可真是毒辣,你爹娘他们肯定口渴了,咱们家的田离大柏树井有些远,该去给他们送水了。三丫头,喊冬哥儿赶紧去送。”薛氏吩咐杨雪。

杨雪起身去喊杨冬,喊了几嗓子没反应。跑到杨冬房里一看,根本没人,这小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溜出去了。

村居清贫乐 - 第 1 章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