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汉代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浸润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些熟读儒家经典的知识分子自不必说,即便是乡间地头那些根本不知道孔孟为何人的普通劳动者,也被打上了深深的儒家烙印。每一个中国人,无论是否熟读四书五经,其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带有浓郁的儒家色彩。因为儒家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血液、骨骼和灵魂当中,成为每个中国人共同的人生准则。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老祖宗留下来的这笔精神遗产?对于这个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甚至连一夫多妻这样的陋习都予以全盘肯定;一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于文化传统,主张全盘否定传统的儒家文化。这两种观点其实都是有失偏颇的。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应该是批判地继承,有选择地吸收。对于传统智慧中那些优秀的、积极的、符合现代精神的部分,例如《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孟子》中提倡的“浩然之气”的正直作风以及《大学》中所谈到的修身养性之道等,都可以加以吸收、学习。对于那些虽然本来是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但是可以脱离封建内核为现代生活服务的部分,比如儒家思想中极为重要的“忠”、“礼”、“孝”以及各种统治之道和为臣之道,都可以进行重新阐释,提炼出现代意义和任何时代都通用的为人处世原则。本书中关于儒家职场之道的两章,就是从儒家为君之道和为臣之道的论述中提炼出来的。

或许有人会说,儒家思想产生于农业时代,在这个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它还具有现实性吗?儒家思想对我们当前的人生还有指导意义吗?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只需要扪心自问:我们对现在的生活是否已经心满意足?在都市的高楼大厦之间,我们是否迷失了人生的理想,忘记了人性的美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是否躁动不安,不知所措,忘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通讯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是否发现朋友之间却越来越难交心工作越来越忙,与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

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儒家思想正好可以给出这些问题的最佳答案。两千多年前,孔子总结了夏、商、周三代文化,创立了儒家学派,在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一批儒家先哲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之后,中国人的为人处世原则大多在儒家的框架之中。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几千年来,儒家文化一直照耀着中华文明和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中华民族能够一直屹立于东方,儒家文化可谓功不可没。

春秋时期,孔子编订了“六经”:《诗》、、《礼》、《易》、《乐》、《春秋》。这六本书都是周朝贵族的教科书,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乐》经失传,东汉年间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论语》和《孝经》作为儒家的官方教科书;到了唐朝,又加入了《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计十二部经典;宋时加入了《孟子》,便有了儒家的“十三经”,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些儒家原典太过于艰涩,读起来会觉得比较费解。所以,本书从儒家的经典,尤其是先秦儒家经典中选取了精华部分,以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方式,针对现代人最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开出了一张对症下药的方子,用轻松的笔触为现代人生和儒家思想架起了一座桥梁。

一个人究竟怎么活,才能活出有价值的人生?一个人究竟怎么活,才能活出幸福的人生?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心灵更强大?怎么样才能让我们不再浮躁?

什么是中庸处世之道?怎样为人才能做到进退自如?职场之上,我们该怎样面对上级,又该怎样面对下级?生活之中,我们该如何与朋友相处,又该如何孝敬父母?

在本书中,那些儒家的圣贤们将为我们一一解答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聆听先哲的智慧,活出圆满的人生。

不为繁华易素心:儒学大师给现代人的智慧心语 - 前言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