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地的脉络——山川河流

山脉、山系与山带。

世界上所有的陆地中,只有四分之一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而其余的地方主要是山地、丘陵和高原。由于山一般都是成群地出现,很少有孤零零的一座山,所以就有“山脉”“山系”“山带”这样的名称。虽然在名称上十分接近,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山脉是沿一定方向延伸,由若干条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因整体呈脉状而被称为山脉。受地壳运动中的内应力(一种来自地球内部的强大的水平挤压力)作用,山脉有明显的褶皱。构成山脉主体的山岭称为主脉,从主脉延伸出去的山岭称为支脉。几个相邻山脉可以组成一个山系,如喜马拉雅山系。

山系是有成因联系并按一定延伸方向,规模巨大的一组山脉的综合体,多分布于构造带、火山、地震带上,如亚太地区环太平洋的纵向山系,横贯亚洲、欧洲、非洲的横向山系。世界上最大的山系是贯穿北美、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

地球上有两大山带,一个是横贯亚欧大陆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带,包括有阿尔卑斯山系各山脉、高加索山脉、安纳托利亚山脉、伊朗高原周围的各山脉,以及喜马拉雅山脉等;另一个是纵贯北美洲与南美洲西部的大山带,包括有科迪勒拉山脉与安第斯山脉等。

这两大山带的形成是地质时代地壳运动的结果,主要形成于新生代,也有一些是形成于中生代。比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带所在的地方,曾经是地中海的一部分,后来在中生代的时候非洲板块和印度板块加快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发生碰撞,并且向亚欧板块下面俯冲,使亚欧板块的边缘受到了挤压,发生褶皱、断裂和隆起,因而形成了庞大的山带。

知识链接:

中生代和新生代。

中生代和新生代都是地球历史上古老的地质时代,中生代距今约2.5亿—6500万年,新生代紧接其后,从6400万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

中生代时期爬行动物空前繁盛,开始出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而且,由于陆地的不断扩大、河湖遍布等有利条件,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介形虫等淡水无脊椎动物开始大量发展。

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地表各个陆地板块此升彼降,不断分裂,缓慢漂移,相撞接合,逐渐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格局。各种动物、植物和矿物也在不断形成与进化,有些一直延续发展到了今天,而有些则已经被湮没在了地球历史的长河中。

安第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是陆地上最长的山脉,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属于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的主干。南美洲西部的山脉大多相互平行,并且和太平洋海岸的走向一致,纵贯南美大陆的西部。

安第斯山脉贯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等国家,全长约8900千米,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海拔超过6000米的山峰多达50多座,其中最高的是地处玻利维亚西部的汉科乌马山,海拔7010米。汉科乌马山不仅是安第斯山脉的最高峰,而且是南美洲的最高峰,也是整个西半球的最高峰。

安第斯山脉地形复杂,山体的南部冰川发达,北部有很多山谷和低地,中部夹有宽广的山间高原,是印加文化的发祥地。

安第斯山脉是很多重要河流的发源地,气候和植被的类型也复杂多样,这里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还有铜、锡、金、银等各种矿藏。这里的铜矿开采最为发达,矿区从秘鲁南端直到智利中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斑岩型矿床的一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铜矿采矿场就在这条山脉中,深达1200米。

知识链接:

科迪勒拉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褶皱山系,纵贯南北美洲大陆西部。北起阿拉斯加,南到火地岛,绵延约15000千米;属中、新生代褶皱带,构造复杂,由一系列褶皱断层组成,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迪勒拉山系由一系列平行山脉、山间高原和盆地组成,山脉一般为南北或西北—东南走向。其成因主要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相互作用。

阿尔卑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贯穿法国、瑞士、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6个国家,绵延1200千米。阿尔卑斯山脉山势高峻,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0多座。耸立于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勃朗峰海拔4807米,是欧洲第一高峰。

大约1.5亿年以前,现在的阿尔卑斯山区还是古代地中海的一部分,由于板块运动,古代地中海下面的岩层逐渐隆起,形成了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整个山区的地壳至今还很不稳定,所以地震频发。

阿尔卑斯山脉中的植物呈带状分布。海拔800米以下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800—1800米的是温带森林带,1800—2300米的地方是高山草甸,再向上则是裸露的岩石和终年的积雪。

夏天的阿尔卑斯山区气候凉爽,是个避暑的好地方;冬天,这里又成了滑雪、观赏雪景的理想场所。

阿尔卑斯山区,因为四周高山环绕,所以越深的山谷就越干燥,越高的山峰反而有较多的雨水。在海拔700米的地方,每年有雪的日子是三个月,但是到了1800米的地方,有雪的日子可以长达半年。在冬天,阿尔卑斯山区经常是阳光普照,所以冬天是阿尔卑斯山区的最佳旅游季节。

阿尔卑斯山区一直是传统的畜牧型经济,到19世纪开始改变,以当地的原料和水电为基础,兴办了不少工业。如今的阿尔卑斯山已经成为数百万欧洲人和世界各地观光者的游乐场。但是,阿尔卑斯山脆弱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因此受到巨大的冲击,已经成为世界上受威胁最严重的山脉之一。

知识链接:

畜牧业。

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畜牧业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我国畜牧业一般划分为七个畜牧业地域类型区,即青藏高原区、蒙新高原区、黄土高原区、西南山地区、东北区、黄淮海区和东海区。

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山脉是俄罗斯境内大致南北走向的一座山脉,位于俄罗斯的中西部,是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

在漫长的地质史中,乌拉尔山区曾经是一个大的地槽,那时候的欧亚大陆是被这个大地槽分隔开的。后来,经过地壳运动,原来的地槽演变成山脉,然后被风化侵蚀成平地,最后又垂直隆起成为欧亚大陆之间的界山。

乌拉尔山脉的西坡比较缓,而东坡比较陡。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乌拉尔山脉两旁的矿产资源和动植物分布有着明显的区别,东坡蕴藏着丰富的磁铁、铜、石棉等矿产,西坡则储藏着钾盐、石油和天然气。

乌拉尔山脉的东西坡气候不同,西坡的年平均降雨量比东坡多了300毫升。西坡分布着大片的阔叶林和针叶林,林中还生长着椴树、橡树、枫树、白桦等树种。

乌拉尔山除了是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还是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的分水岭。有趣的是,生活在分水岭两侧的鱼也不一样:西侧河流中的鱼儿身体闪着红光,而东侧河流中的鱼儿身体却呈现出银白色。

乌拉尔山区的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也很丰富。山区中一些珍贵的树种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自然资源丰富的乌拉尔山,已经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对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知识链接:

乌拉尔河。

乌拉尔河发源于俄罗斯纳日姆塔乌山脚下,乌拉尔山脉克鲁格拉亚峰附近,向南注入里海,全长2428千米,流域面积23.1万平方千米。加上乌伊尔—恩巴河间地区的内陆河流域,整个流域面积则可达40万平方千米。乌拉尔河是世界第四大内流河,传统上将之看做是欧洲与亚洲的界河。

高加索山脉。

在希腊神话中,为人类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就是被束缚在高加索山上的。高加索山脉位于欧洲、亚洲两大洲之间,濒临黑海和亚速海,东临里海,是两大洲之间的天然屏障。

高加索山脉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形成了大高加索和小高加索两列主山脉,是个自然生态多变的地区。高加索山脉中的很多山峰都很高大,而且许多山峰的绝对高度超过海拔5000米,其中厄尔布鲁峰海拔为5633米,是高加索山脉最高峰。它位于高加索山脉的中央,在群山的环抱之下,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群。

高加索山位于高纬度地带,地形受侵蚀很强烈,巨大的冰斗耸立于山腰,形成薄如刀刃的山脊,颇有“倚天宝剑”的神韵。

著名的西高加索山保护区位于高加索山脉的最西端,于1999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黑海东北部50千米处,部分地区是与世隔绝的,只有乘直升机可以到达,是欧洲至今为止未受到人类“骚扰”的少数几座大山之一。

西高加索山可以说是生命的“乐土”,其植被呈典型的垂直分布,从山麓到山顶依次生长着各种树木。这里不仅植物种类丰富,也是动物的天堂,棕熊、高加索鹿、欧洲野牛、黑獾、金鹰等动物在这里自由地生存着。

现在的高加索山区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和疗养胜地,这里的自然风光优美迷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高加索山还为登山和滑雪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好去处。爱好滑雪的游客会在每年的1—3月份到高加索山区的多巴巴伊,那里有设备齐全的滑雪场,能够为游客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游客们可以在那里大显身手,体验滑雪带来的惊喜和惬意。

知识链接:

普罗米修斯。

在希腊神话中,人类是提坦神普罗米修斯创造的。普罗米修斯是泰坦神族的神明之一,是地母盖亚与天父乌拉诺斯的女儿忒弥斯与伊阿佩托斯的儿子。他创造了人类后还教会了人类很多知识,给了人类火种,让人类社会得以生存繁衍下去,而他则因为偷火种遭到了天神宙斯的惩罚,承受了无尽的痛苦。

比利牛斯山脉。

比利牛斯山脉是欧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脉,位于法国和西班牙交界的地方,是阿尔卑斯山脉向西南方的延伸,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最高峰珀度山海拔3352米。按照自然特征,比利牛斯山脉可以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

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已经有人在比利牛斯山居住了。在西班牙与法国的长期交往中,比利牛斯山脉起着重要的作用,附近的西班牙与法国在文化上有着极大的相似性,特别是使用梯田的方式和特点。

比利牛斯山区自然景色绚丽,是重要的旅游胜地和登山滑雪的好去处,来此游览的人络绎不绝,其中西班牙的托尔拉和法国的加瓦尼尔村庄是最吸引人的两处景点。除此之外,比利牛斯山还有着恬静的田园生活方式,会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人流连忘返。

比利牛斯山是个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冬季人们可以在这里进行体育运动,夏季可以避暑小住,打猎垂钓。此外,比利牛斯山区还开辟了国家公园,供游人前往观赏。比利牛斯山的开发使当地经济繁荣起来,另一方面也使当地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得满目疮痍,当地居民纷纷迁移出去。1980年以来,法国、西班牙等国家为保护山区制定了各项政策,这些政策对缓解比利牛斯山人民的外移有着积极的作用。

知识链接: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其划分一般采用三分法,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由于地域和时代不同,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区的文化面貌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旧石器时代晚期有奥瑞纳文化、梭鲁特文化和马格德林文化,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石器主要用石叶制作,有端刮器、雕刻器和钝背刀等;骨角器很发达,出现了鱼叉、骨针、标枪、投矛器等新工具;还出现了装饰品和绘画、雕塑等艺术品。

乞力马扎罗山脉。

乞力马扎罗山脉是非洲最高的山脉,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其最高峰海拔有5683米。由于这一原因,虽然它距赤道仅有300多千米,顶部却终年布满积雪。在乞力马扎罗山脉的最高峰上,竖立着一块标志牌:“你现在正站在非洲大陆之巅。”

美好的自然风光是乞力马扎罗山最吸引人的地方,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1月是去乞力马扎罗山观赏风景的最佳时节。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赤道雪峰”的独特景观,还可以看到很多非洲独有的动物,如非洲象、蓝猴、阿拉伯羚羊,等等。

乞力马扎罗山脉是由林木线以上的所有山区和穿过山地森林带的六个森林走廊组成的。在漫长的登顶路上,沿途风景会从热带雨林一直演变到白雪皑皑。

虽然顶部终年积雪,但是乞力马扎罗山的山腰部分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其中有不少树种是非洲乃至世界上的名贵品种。而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方,气候温暖,雨水充沛,气温常常在30度以上。

乞力马扎罗山脉有两个主峰,一个叫基博,另一个叫马文济,两座山峰之间由一个10多千米长的马鞍形的山脊相连。这个地带是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们云集的地方,常有各种肤色的登山爱好者在这里一显身手。乞力马扎罗山有两条登山线路,一条是“旅游登山”线路,另一条是“登山运动员”线路。后者沿途尽是悬崖峭壁,十分艰辛,据说100个登山的人中,最终只有不到30个人能够登上山顶。

知识链接:

赤道雪峰会消失吗?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洛尼·汤姆逊教授通过对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等地的热带或亚热带冰原的研究发现,在过去短短20年的时间里,乞力马扎罗山的冰雪已经消融了33%。如果从更早的1912年算起,乞力马扎罗山已失去了82%的冰雪。他指出,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再过15年,乞力马扎罗山的最高峰——自由峰上的冰雪将会消融殆尽。

然而,坦桑尼亚政府对汤姆逊的看法颇不以为然,相关人员认为,虽然气候变暖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气候变化是反复无常的,乞力马扎罗山顶的冰雪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减少,但在另一段时间内却可能增多。因此,人们大可不必为此担忧。

落基山脉。

落基山脉又被翻译为“洛矶山脉”,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在北美的主干,由许多小山脉组成,被称为北美洲的“脊骨”。巍峨的落基山脉绵延起伏,自北向南,从阿拉斯加到墨西哥,南北纵贯4500多千米。

这条巨大的山脉南北狭长,北至加拿大西部,南至得克萨斯州,基本上贯穿美国全境。除了圣劳伦斯河,北美洲几乎所有的大河都发源于落基山脉。

在加拿大境内和美国蒙大拿州西北部的落基山脉,是整个山脉西部的一部分,这部分的特点是有一些平行山岭,大部分都是由厚的沉积岩层受到挤压相互堆积所形成的。落基山脉的西部地形以断层和褶皱为特色,而东部则以山间盆地为特色。

落基山脉冰蚀地貌分布广泛,高山地段存在着现代冰川,尤其以北部的落基山最为明显。高大且纵长的山体,是北美大陆东西部气团运行的障壁,这导致了东西部降水的巨大差异并且影响到气温的分布,成为北美洲重要的气候分界线。

落基山脉以东的地区,降水量大都在500毫升以上,河流属于大西洋水系和北冰洋水系。山区的植被主要有黄松、云杉等针叶树种。北落基山是主要的伐木区,这里的林木资源占森林林木总量的三分之二。

知识链接:

圣劳伦斯河。

圣劳伦斯河是北美洲中东部的大水系,连接美国明尼苏达州圣路易河的源头和加拿大东端通往大西洋的卡伯特海峡,流经北美内陆约4000千米。

圣劳伦斯河可分为三大段:上游是五大湖区,有狭窄水道连接各大湖广阔的湖面;中游从加拿大京斯敦市旁的安大略湖东部出口至魁北克市的奥尔良岛,此段水道比较正常,常被称为圣劳伦斯河本身;从奥尔良岛至纽芬兰和新斯科舍之间的卡伯特海峡,河面再次展宽,先是形成圣劳伦斯河口湾,之后形成一个椭圆形海水域,称圣劳伦斯湾。

天山山脉。

天山山脉是亚洲内陆中著名的山系,也是世界干旱区域中多雨的山地之一。整个山脉耸立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之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位于山脉西部的托木尔峰是天山山脉的最高峰,海拔达到7435米,其次是位于山脉西部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整个山体之间夹有许多宽谷与盆地。

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由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就像是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树倒映在湖中,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天山只有两个季节,就是冷季和暖季。冷季的天气大多晴朗,无论是山地、盆地还是谷地都是积雪深厚,有很多雾霜;暖季海拔在3000米以上都多雨雪,3000米以下的地区气候阴凉。

天山地区的降水量是由西到东逐渐减少的,天山北坡的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升以上,是中国干旱地区中的湿岛。

天山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比如伊犁河和塔里木河,都发源于天山。在天山山脉不到20万平方千米的山地区域内,有大小河川约200多条,年总流量达到436亿立方米,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川径流总量的一半以上。

知识链接:

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为世界第五大内流河,仅次于伏尔加河、锡尔—纳伦河、阿姆—喷赤—瓦赫什河和乌拉尔河,也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由发源于天山山脉的阿克苏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的叶尔羌河以及和田河汇流而成,主流向东流入孔雀河注入罗布泊。

塔里木河流域是环塔里木盆地的9大水系、114条源流和塔里木河干流的总称,流域总面积达102万平方千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天然径流量为398.3亿立方米,主要以冰川融雪补给为主,不重复地下水资源量为30.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429亿立方米。

唐古拉山脉。

唐古拉,藏语的意思是“高原上的山”,唐古拉山脉是长江与怒江的分水岭,被誉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这里气候恶劣,极其缺氧,其主峰格拉丹东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

传说当年成吉思汗率领大军想穿越青藏高原进入南亚次大陆,但被唐古拉山脉挡住了去路。由于极寒和缺氧,军队中大批人马死亡,所向披靡的成吉思汗,也只能无奈地望着这座山扫兴归去。

唐古拉山口海拔在5231米,是青海和西藏自治区的天然分界线,也是青藏线路109国道的最高点。这里终年积雪不化,数十条远古冰川纵横奔泻,且气候多变,一天之内,各种天气变幻莫测。不仅如此,一般的游客来到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都会有明显的高原反应。铁路唐古拉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在候车室内有大型的制氧设备。

在西藏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唐古拉山与纳木错不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圣湖,而且还是出生入死的情人和夫妇。唐古拉山的胜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信徒及旅游者们前往瞻仰朝拜,是“世界屋脊”上最大的宗教圣地和旅游景观。

知识链接: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全名为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帝国可汗,“成吉思汗”是他的汗号。他在位时间为1206—1227年,期间多次发动战争,向西到达了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地区。

1227年农历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至大二年(1309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对其加尊谥,名为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耸立在青藏高原的南端,绵延于中国、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之间,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是世界上任何山脉都无法相比的。其中,海拔在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4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0多座。位于我国与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根据地质学家的考证,在7000万年以前,喜马拉雅山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到了3000万年以前,由于地壳运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在一起相互碰撞、互相挤压,喜马拉雅地区不断被抬高。在300万年前,已经上升到了3500米,而到了10万年以前的时候,平均高度已经达到6000米,目前还在不断上升。喜马拉雅山脉犹如一道屏障,阻挡了印度洋温暖湿润的气流北上,造成青藏高寒干旱的气候,并一直影响到我国的大西北。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珠穆朗玛”是雪山女神的意思。作为地球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对于中外的登山队来说,都是极具吸引力的登山目标。

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接力被中国登山队顺利带到了珠穆朗玛峰,“祥云”火炬在世界最高峰上熊熊燃烧,这是奥运圣火第一次登顶珠穆朗玛峰。

知识链接:

我国第一次登珠峰。

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在突击组长王富洲的率领下,首次从北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登上顶峰的三名队员是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这次登山,中国登山队共有29人登上了珠峰8100米以上的高度,除登顶队员外尚有13名队员登上海拔8500米的高度,这在世界登山史上也是第一次。

富士山。

说起日本的自然景观,很多人首先想起的就是富士山了。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誉为“圣岳”,是日本引以为豪的象征。

富士山山体高耸入云,山巅白雪皑皑,在阳光的照耀下,富士山就像一把悬空倒挂的扇子一样,因此它也有“玉扇”之称。不过,看似宁静而温和的富士山却是一座活火山,它最近的一次喷发是在1707年,距今有300多年。那一次喷发非常厉害,80千米外的东京都被15厘米厚的火山灰覆盖。

富士山的山麓树木茂盛,到山腰处树木逐渐稀少,草地增多。这是因为,富士山的海拔为3776米,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自山麓至山顶,植物景观受气温的影响,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

在火山喷发时,熔岩堵塞了原来的河道,形成了四周高中间低的洼地,山上的冰雪融水和雨水流进这个洼地,日积月累,便成了湖泊。在富士山地区,共有5个火山湖,湖面映着山的倒影,风景引人入胜。

富士山每年都有10次左右的“火山性地震”,只是由于震源很深,未导致火山喷发,但在山上的许多地方向外喷出高达80度的热气,而这种景象也成为富士山吸引游人的众多景点之一。

知识链接:

富士山的名称变革。

富士山最早被日本人称为“不死山”,因为它是一座活火山,而且是从完全平整的地面“生长”到现在这么高的。在明治时代,因为“不死山”这个名字不文雅,所以改为和“不死”同样读音的“富士”(日文读音相似)。

“富士”一名源于虾夷语,现意为“永生”,原发音来自日本少数民族阿伊努族的语言,意为“火之山”或“火神”。

尼罗河。

你知道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吗?它就是纵贯非洲大陆东北部的尼罗河。

尼罗河全长6650千米,发源于东非高原上的卡盖拉河,自南向北,流经布隆迪、坦桑尼亚、卢旺达、乌干达、苏丹、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国,最后注入地中海。

尼罗河分为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从源头到苏丹的喀土穆这一段,称为白尼罗河,其余河段为青尼罗河。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每年5—11月雨季来临时,由于降水丰富,河流极易泛滥。当洪水退却后,就会留下一层厚厚的河泥,形成肥沃的土壤。埃及人民正是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在这片土地上繁衍下来,创造出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早在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就知道利用洪水的规律来灌溉种植。他们按尼罗河的涨落和庄稼生长的情况,将一年分为3个季节,即泛滥季节、播种季节和收获季节。“尼罗河赋予两岸土地以生命:只有尼罗河泛滥以后,才能够有粮食和生命。大家都依靠它生存。”这是镌刻在尼罗河畔岩石上的赞语。

在埃及,还有一个奇特的节日,就是“尼罗河泛滥节”。每年河水泛滥之际,埃及人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感谢尼罗河赐予他们的恩典。

知识链接:

东非高原。

东非高原指的是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刚果盆地以东,赞比西河以北的高原地区,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约1200米,北部是东非湖群高原,南部为马拉维高地。这里是非洲湖泊最集中的地区,有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和其他大大小小的湖泊,因而有“湖泊高原”之称。

在东非高原上,生活着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这就是非洲最神秘的游牧民族——马塞。他们身材高大,手持木棍,身穿颜色鲜红的长袍,在人群中显得格外的醒目。

恒河。

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有一条被视为“圣河”的河流。这条河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民族和文化色彩,被印度人视为母亲河——它就是恒河。

恒河位于印度北部,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经印度宗教圣地瓦拉纳西,又汇合大拉马普特拉河,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恒河用丰沛的河水灌溉着两岸的土地,肥沃的泥土冲积成辽阔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印度人民。

恒河三角洲面积宽阔,地势低平,海拔仅10米。这里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是南亚次大陆水稻、小麦、玉米、黄麻、甘蔗等重要种植区。在三角洲地区,加尔各答及其卫星城镇沿胡格利河两岸延伸约80千米,形成印度人口、商业和工业集中的最重要地区之一。

恒河平原在历史上一直是印度的中心地带,也是从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至16世纪建立的莫卧儿帝国为止一系列文明的摇篮。至今,这里仍是印度、孟加拉国的精粹所在。

许多自古流传的神话使印度人民对恒河生起无限的怀想,有着不可磨灭的情结。直到今天,恒河两岸的人们仍然保持着古老的习俗,例如印度人一生中至少要在恒河中沐浴一次,让圣河洗净生生世世所有的罪业。

知识链接:

三角洲。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

从平面上看,三角洲的形状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一般来说,三角洲的面积都比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等。根据形状,三角洲又可分为尖头状三角洲、扇状三角洲和鸟足状三角洲。三角洲地区不但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往往是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

伏尔加河。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国立美术馆,收藏着19世纪后期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的油画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中所描绘的是伏尔加河畔纤夫拉着船辛苦前进的景象。伏尔加河流速缓慢,是一条典型的平原河流,其冲积形成的三角洲面积有1.9万平方千米。它是俄罗斯人的母亲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最终流入里海。

伏尔加盆地占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五分之二,居民几乎占俄罗斯全部人口的二分之一。伏尔加河巨大的经济、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性,还有河流及其盆地的巨大面积,使其跻身于世界大河之列。

伏尔加河是俄罗斯内河航运干道,它通过伏尔加河—波罗的海运河连接波罗的海,通过北德纳维河水系和白海—波罗的海接通白海,通过伏尔加河—顿河运河与亚速海和黑海沟通,因而也有“五海之河”的美称。这些河流的沟通连接,构成了俄罗斯欧洲地区的深水航道网,总长约6600千米。

伏尔加河货运量占俄罗斯全国河运总量的半数以上,主要货流以石油、木材、粮食、机械为大宗,结冰期11月末至次年4月,通航期7—9个月,重要河港有特维尔、雅罗斯拉夫尔、喀山、萨马拉和阿斯特拉罕等。

伏尔加河的开发在对俄罗斯的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利的生态后果,比如对鲟科和鲱科鱼类资源增殖就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另外,工业和城市排水的污染也导致了伏尔加河主要渔场的恶化,水库储水、蒸发和河水分流使伏尔加河的排水量减少,进而造成里海水平面的持续下降。

知识链接:

内流河。

内流河又称内陆河,指不能流入海洋、只能流入内陆湖或在内陆消失的河流。内流河流经的区域一般高温干旱,两岸不但没有支流汇入,且河水因大量的蒸发、渗漏而消失在内陆。现代人对河流的过度引水、截流会加快内流河的形成。这类河流一般不长,年平均流量较小,部分内流河下游水流会逐渐消失,有的会注入湖泊,形成内流湖。

伏尔加河是世界第一大内流河,除此之外,世界上有名的内流河还有中亚最长的河流阿姆河、中亚第二长的河流锡尔河、亚洲和欧洲的界河乌拉尔河、南部非洲著名的河流奥卡万戈河、中部非洲著名的河流沙里河以及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多瑙河。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最负盛名的圆舞曲作品,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将该曲作为保留曲目。多瑙河不仅是奥地利的主要河流,也是整个欧洲河流水系中值得一提的河流。

多瑙河在欧洲的地位仅次于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黑林山的东坡,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等九个国家,最终在乌克兰中南部注入黑海。

说起多瑙河,最令人称赞的就是其河水颜色的变化。据说,在一年中,多瑙河河水要变换八种颜色:6天是棕色的,55天是浊黄色的,38天是浊绿色的,49天是鲜绿色的,47天是草绿色的,24天是铁青色的,109天是宝石绿色的,37天是深绿色的。这样美丽迷人的多瑙河,使古往今来许多人对它情有独钟,而它更是很多诗人歌者和艺术家创作的灵感之源。

多瑙河在中欧和东南欧的拓居移民和政治变革方面都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两岸排列的城堡和要塞形成了伟大帝国之间的疆界,水道充当着各国间的商业通衢。此外,多瑙河沿岸国家利用它运输货物、供应工业和居民用水、灌溉和发展渔业等,因而多瑙河对其沿岸国家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知识链接:

小约翰·施特劳斯。

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被称作“圆舞曲之王”。他的两位弟弟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也是著名的音乐家,但他是整个家族中成就最大、名望最高的一位,为19世纪维也纳圆舞曲的流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把华尔兹这种原本只属于农民的舞曲形式提升为哈布斯堡宫廷中的一项高尚娱乐活动,其作品的艺术成就大大超越了他的前辈们(例如约瑟夫·兰纳和老约翰·施特劳斯),也更为人所熟知。他的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等。

莱茵河。

早在200年前,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诗人和思想家们就为莱茵河的魅力所倾倒,为它奉献了无数美丽的诗篇,浪漫诗人海涅、印象派先锋威廉·特耐尔都曾经热情地赞美过它。数百年来,无数诗人、画家、音乐家用自己的才华为这条两岸点缀着众多古老城堡的河流增添了浪漫色彩,因而有了“200年莱茵浪漫”一说。

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全长1320千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最后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

莱茵河沿途风景最美的是从德国的美因兹到科布伦茨之间的一段,即中上游莱茵河谷段。为了保护自然风景的原貌,莱茵河河谷段没有架设桥梁,往来两岸都靠轮渡。两岸风景有点像我国的三峡,但山没有三峡的高、陡。沿河两岸山坡上遍布葡萄园,其间点缀着无数罗马时代的古堡。

中上游莱茵河河谷是欧洲唯一一处荟萃了如此密集的、有几百年历史的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景观地带。2002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中上游莱茵河河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莱茵河畔有许多古老的城市,如瑞士的巴塞尔、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德国的沃尔姆斯、吕德斯海姆和科隆等,不少城市都耸立着古堡建筑,彰显着欧洲独有的历史文化。

知识链接:

吕德斯海姆城。

吕德斯海姆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城,它因拥有一条中古时代的德洛塞尔小巷而闻名。如今这座小城已成为旅游胜地。德洛塞尔小巷巷宽不足5米,两旁排列着一座座黑色桁架小楼,楼层向街心突出,极险且极富建筑艺术美感,楼上楼下鲜花点缀,铺面精细而高雅,路面用石子铺成。在这里,几乎每天都有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古老的建筑艺术、欢乐的节日气氛,令游客乐不思返。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全长402千米,发源于英格兰西南部的科茨沃尔德希尔斯,横贯英国首都伦敦与沿河10多座城市,最后注入北海。从古至今,泰晤士河在英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泰晤士河水位稳定,河水流速较缓,河宽水深,且腹地经济发达,极富航运之利,伦敦也因为泰晤士河流经而成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一大良港。沿着泰晤士河共有桥梁27座,结构风格各有不同,其中以滑铁卢桥、威斯敏斯特桥和兰勃士桥最为壮观。

泰晤士河不算长,但它流经之处都是英国文化的精华所在,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泰晤士河哺育了灿烂的英格兰文明。泰晤士河一直是文人墨客讴歌吟咏和画家们描绘的对象,也是游人访古览胜的必到之所。

从伦敦溯河西上,伊顿、牛津、温莎、里士满等大小城镇各有不朽名胜,是著名的游览胜地。从1856年开始,每年复活节期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赛艇比赛和每年夏季的皇家亨利杯划船比赛,都在这条河上举行。

泰晤士河畔景色宜人,不可不看的有格林尼治区,它具备航海、天文、皇室、市集等万种风情。许多有着上百年甚至三四百年历史的建筑分布在泰晤士河伦敦塔桥的两旁,例如象征胜利意义的纳尔逊海军统帅雕像、葬有众多伟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圣保罗大教堂、曾经见证过英国历史上黑暗时期的伦敦塔、桥面可以起降的伦敦塔桥,等等,都称得上是建筑和艺术史上的杰作。

知识链接:

滑铁卢桥。

滑铁卢桥是一座九孔石桥,始建于1817年。在其建成通车时,正值英国的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胜拿破仑两周年,该桥便由此得名。

桥下五孔有如五道彩虹首尾相连,横跨泰晤士河南北两岸。由于此处位于伦敦闹市区中心地带,而泰晤士河恰好又在此转了一个近乎90度的大弯,因此滑铁卢桥是观赏两岸绮丽风光的最好地段。

赞比西河。

赞比西河是南部非洲的最大河流,也是非洲大陆流入印度洋的第一大河。它发源于赞比亚西北部边境的山地,干流流经安哥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赞比亚和莫桑比克等国,全长共2660千米。

赞比西河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带,河流有明显的洪水期和枯水期。每年的3—4月是赞比西河流量最大的时候,10—11月则是流量最小的时候。沿岸的植被主要是稀树草原型,有落叶树、青草和广阔的林区。

在赞比西河上游生活的主要人口是洛齐人;中游的主要群体有东加人、绍纳人、切瓦人和恩森加人,大多从事农业生产;位于下游的莫桑比克河滨人口则从事各种不同职业,许多从事商业、农业,尤其是种植甘蔗和棉花。

赞比西河流量大并多瀑布,其中最大的莫西奥图尼亚瀑布是世界著名的宽幅瀑布,此外还有世界上最伟大的自然奇迹之一的维多利亚瀑布。

赞比西河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整个流域成为非洲经济较发达地区。赞比亚的卡里巴水坝和莫桑比克卡布拉巴萨水坝,均为非洲较大的水力发电工程,对当地的生产生活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知识链接:

洪水期和枯水期。

洪水期指的是河流主要依靠雨水补给水流的时期,枯水期则是指河流主要依靠地下水补给水源的时期。

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河流的补给靠雨水,这些河流径流量的大小、水位变化取决于该流域内降水量的多少和降水季节变化。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因此洪水期也相应地多出现在夏秋季节。

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的名称相传起源于居住在美国北部威斯康星州的阿尔公金人(印第安人的一支),他们把这条河流的上部叫做“密西西比”,在印第安语中是“大河”或“河流之父”的意思。由此可见,密西西比河对于北美洲人民的意义非凡。

密西西比河全长6262千米,是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其干流加上主要支流的流域面积约310万平方千米。它发源于苏必利尔湖以西、美国明尼苏达州西北部海拔501米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经美洲中部平原,最后注入墨西哥湾。作为高度工业化国家的中央河流大动脉,密西西比河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商业水道之一。

密西西比河及其洪泛平原共哺育着400多种不同的野生动物,北美地区40%的水禽都沿着密西西比河的路径迁徙,这条迁徙路线也被称为“密西西比飞行之路”。据估计,总数达800万只的鸭、鹅和天鹅冬天集聚在飞行之路的下游部分,还有更多其他鸟类经由这条路飞向拉丁美洲。

另外,很多物资如石油及石油产品、煤和焦炭、钢铁、化学产品、砂石以及硫黄等,都要通过密西西比水道向外输出,少数关键港口城市因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美国最大的海港新奥尔良港就位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上,主要承担大宗货物的运输和中转,目前是仅次于荷兰鹿特丹港的世界第二大海港。而巴吞鲁日港口河宽水深航运也极为便利,巴吞鲁日也因此成为美国南部地区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

知识链接:

干流和支流。

在一个水系中,直接流入海洋,或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的河流叫做干流,流入干流的河流叫做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河流叫做二级支流,其余依此类推。例如,嘉陵江、汉江、岷江等为长江一级支流;唐白河、丹江等流入汉江的河流则为长江的二级支流。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仅次于中国京杭大运河的世界第二长运河,同时也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和“世界桥梁”。

1914年,巴拿马运河由美国建成,自首次通航至1979年,巴拿马运河一直由美国独自掌控。1979年,运河的控制权转交给巴拿马运河委员会。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运河委员会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控制权交给了巴拿马政府。

巴拿马运河的开凿过程是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处在这一地区的巴拿马共和国曾经是一个受到扩张、侵占的国家,巴拿马人民在历史上总是陷入复杂的国际角逐,巴拿马运河就是最好见证。

巴拿马运河是世界上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两条人工水道之一(另一条为苏伊士运河)。在它没有修建以前,行驶于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船只只能绕道从南美洲的合恩角往来,而巴拿马运河通航以后,航程缩短约15000千米,节约了不少资源。

知识链接:

运河。

运河是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人工水道,通常与自然水道或其他运河相连,具有航运、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多种用途。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美国密西西比河、哈德逊河与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间均有运河相通。俄罗斯将莫斯科河、伏尔加河、顿河以及里海、黑海、亚速海、白海和波罗的海用运河连接起来,组成了航道网。德国美因—多瑙运河使欧洲13个国家的河流连接成网。

苏伊士运河。

早在100多年以前,伟大先哲马克思就把苏伊士运河称为“东方伟大的航道”。它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陆地的最近的航线,是一条使用最频繁的、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国际航运水道。

苏伊士运河允许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而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大节省了航程。从英国的伦敦港或法国的马赛港航行到印度的孟买港,经苏伊士运河比绕道好望角可分别缩短全程的43%和56%。

在殖民时期,苏伊士运河由英、法两国共同管理。后来,经过持久艰苦的斗争,埃及人民取得了独立,并于1956年宣布将运河收归国有。

苏伊士运河每年承担着全世界14%的海运贸易,通过船舶数及货运量在各国际运河中均居首位。经过苏伊士运河向北方运的主要货物有原油和石油产品、煤炭、矿石和金属、加工金属、木材、油子和油子饼以及谷物,而南运的货物则主要是水泥、化肥、金属制材和谷物等。

知识链接:

苏伊士运河的历史。

远在埃及第十二王朝时期,埃及法老辛努塞尔特三世为了通过陆行平底船进行直接贸易,便下令挖掘了一条“东西方向”的运河,连接红海与尼罗河。一些证据显示,这条运河的存在至少持续到公元前13世纪的拉美西斯二世时期,随后被荒废。根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历史》记载,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当时的统治者再次着手它的挖掘工作,但没有完成。

大概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苏伊士运河才在征服埃及的波斯王朝国王大流士一世的主持下完成最后的工程,后再次遭到废弃。直到1858年,苏伊士运河公司花高出预算两倍的价钱,克服了种种困难,使运河于1869年11月17日正式通航,而这一天,也被定为运河的通航纪念日。

亚马孙河。

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全长6440千米,从秘鲁的乌卡亚利—阿普里马克水系发源地起,干支流蜿蜒流经南美洲的7个国家,流域面积达691.5万平方千米,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40%,是世界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最广的河。

由于赤道附近多雨,亚马孙河的水量终年充沛,河口年平均流量为每秒22万立方米,这使它成为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巴西人则自豪地称其为“河海”。据估计,所有在地球表面流动的水约有20%—25%在亚马孙河。

亚马孙河流域内大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在充沛水源沉积下的肥沃淤泥,滋养了6.5万平方千米的地区,也养育了一辈又一辈的亚马孙人民。

依靠亚马孙河流域湿润气候的滋润,在安第斯山以东的地区形成了成片的热带雨林,即世界上最大的雨林——亚马孙雨林。雨林中的生物多样,共聚集有近250万种昆虫,上万种植物和大约2000种鸟类和哺乳动物,生活着全世界鸟类总数的五分之一。有专家估计,这里每平方千米内大约有超过7.5万种的树木和15万种高等植物,一共有9万吨的植物生物量。

知识链接:

亚马孙河的水生生物。

亚马孙河水中生活着多种水生生物。其中,亚马孙海豚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淡水海豚,成体可达2.6米;河中还有成群生活的食人鱼,它们在一些情况下会对人畜造成威胁,例如1981年在奥比多斯的翻船事故中,就有300人丧生在它们口中。

在亚马孙河流域的浅水中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蛇——水蟒,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水中,只把鼻孔露出水面,一般不会攻击人类。此外,河中还有几千种鱼类、蟹和龟鳖类生活。

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就像中华民族搏动的血脉,穿行在华夏大地上。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蓝田猿人化石的发现证明,早在五六十万年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活动和生活了。古都咸阳、长安、洛阳和开封都位于黄河流域,古代黄河文明令世界瞩目。

黄河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市自治区,最终注入渤海。

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段是黄河的上游,河水清澈透明,两岸水草丰美。黄河穿行在青海草原地区的时候,沿途穿过不少峡谷。峡谷中水流湍急,水力资源极为丰富,目前我国已经在这些地方建立了几个大型水电站,譬如有着“黄河龙头电站”之称的我国第一座大型梯级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

从河口至河南省孟津是黄河的中游。在中游段,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又有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水量增大,大量泥沙沉积,河水变得十分混浊,成为名副其实的“黄河”。

自孟津至入海口是黄河的下游,流经华北平原。黄河携带着大量泥沙而下,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淤积在河床中。这样年复一年,河床逐年抬高,导致下游河道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些甚至高出10米以上,形成地上悬河。出现暴雨时,洪水下泄就有可能冲破河堤决口,造成洪灾。

知识链接:

小浪底工程。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它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在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南距洛阳市40千米,上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千米,下距河南省郑州花园口128千米。

小浪底工程浩大,1991年9月12日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程施工,1994年9月1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0月28日截流,2000年初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为11年。

长江。

长江像一条银光闪闪的玉带,蜿蜒在中国的大地上,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全长6300多千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的沱沱河,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在江苏江阴以下形成三角洲,最后由上海市流入浩瀚无垠的东海。

长江古名江,又称大江。长江各段名称也各不相同,从沱沱河与源头支流当曲汇合处到青海省玉树县一段称通天河,玉树以下到四川宜宾为金沙江,金沙江在宜宾与岷江汇合后的河段通称为长江。

长江干流从源头至湖北省宜昌为上游,多经过高原山区和盆地,其中金沙江和三峡河段多高山深峡,水流湍急;宜昌至江西省湖口段为中游,其中自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河段习称荆江,荆江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湖口以下至长江口为下游,下游江阔水深,水网密布。

长江流域面积为180余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长江干支流的流量极大,平均入海水量近1万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水量的20倍。长江干支流还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约占全国的40%,葛洲坝水利枢纽、三峡工程都建于长江之上。长江江阔水深,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年货运量约占全国河流总运输量的70%。

知识链接:

长江三峡大坝。

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千米的长江三峡大坝,是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建成,全线浇筑达到设计高程185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其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

里海。

里海位于辽阔平坦的中亚西部和欧洲东南端,西面为高加索山脉,东北为哈萨克斯坦,东南为土库曼斯坦,西南为阿塞拜疆,西北为俄罗斯,南岸在伊朗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

狭长的里海面积约38.64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全世界湖泊总面积的14%,比著名的北美五大湖面积总和(24.56万平方千米)还大出51%。共有130多条河注入里海,其中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和捷列克河三条河从北面注入,注水量占全部河流注水量的88%。

里海的南面和西南面被厄尔布尔士山脉和高加索山脉所环抱,其他几面都是低平的平原和低地。里海还拥有50个岛屿,有秋列尼岛、莫尔斯科依岛、库拉雷岛、日洛依岛和奥古尔钦斯基岛等重要岛屿。

里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西岸的巴库和东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岛地区以及里海的湖底,均是重要的石油产区。除了石油之外,天然气、木材、粮食、棉花、水稻和硫酸盐都是里海的主要物产资源,这些资源通过里海港口对外输出,进而获取经济效益。

知识链接:

咸水湖。

咸水湖是指湖水含盐量较高的湖泊,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古代海洋的遗迹;另一种是内陆河流的终点,由于这些湖泊都处于内陆地区,蒸发量比较大,河流带来的矿物质被浓缩,最终变成了咸水湖。

咸水湖多形成于干燥的内流区。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死海是含盐度最高的咸水湖。在我国,咸水湖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且在数量上远多于淡水湖,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5%,其中最大、最著名的是青海湖,此外还有纳木错湖等。

贝加尔湖。

在我国西汉时期,贝加尔湖处于匈奴的控制范围之内,当时的名字叫做北海,西汉使节苏武就被单于流放到这个地方长达19年。如今的贝加尔湖地属俄罗斯,是世界上容量最大最深的淡水湖,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贝加尔湖共有大小336条河流注入,其中最大的是色楞格河,而从湖中流出的仅有安加拉河。

贝加尔湖狭长弯曲,宛如一弯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称。这里的湖水总是清澈见底,就算是在水深40米处搁一个白色瓷碟也能看得见,因而它也被誉为“西伯利亚明眸”。除了美丽的湖形和清澈的湖水,贝加尔湖还以其日照时间长而闻名于世。这里全年日照时间长达2524小时,是俄罗斯的最高纪录。

贝加尔湖风景秀美,湖内物种丰富,有很多西伯利亚其他淡水湖已绝迹的物种,包括珍贵的鲑鱼物种——奥木尔鱼、白鲑、细鳞鲑、哲罗鱼、鳗鱼、鲈鱼,等等,这里是俄罗斯的主要渔场之一。此外,在贝加尔湖里,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哺乳动物代表——贝加尔湖海豹。

知识链接:

苏武牧羊。

苏武是西汉时的大臣,天汉元年(前100年),他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维生,决不投降。后来,匈奴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直到始元六年(前81年)才获释回汉。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乍得湖。

乍得湖是非洲第四大湖,属于内陆淡水湖,位于非洲中北部,在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国交界处,处于乍得盆地中央,在地理位置上接近非洲大陆中心和撒哈拉沙漠。“乍得”一词在当地语言中意思是水,用作湖泊的名称,有“一片汪洋”的意思。乍得共和国的国名就是以这个湖名命名的。

乍得湖湖水面积伸缩性很大,常随季节变化。雨季到来后,湖水猛涨,湖面最大时面积可达2.2万平方千米;而到了旱季,湖水减少,面积最小时仅约1.1万平方千米。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当地人过度放牧、砍伐森林以及进行大规模灌溉,用水量急剧上升,加上气候持续干旱,蒸发强烈,乍得湖湖水面积在几十年中迅速减少。

该湖的水源主要来自两条河流——洛贡河和沙里河,约占注入水量的85%。乍得湖的西南部全是淡水,其他区域的湖水也只是略带咸味。水质优良、水浅且温度高的特点,使这里成了一个天然渔场。乍得湖湖区是非洲重要的淡水鱼产地之一,出产大量的泥鳅、尼罗河鲈鱼、鲇鱼、河豚、虎形鱼等。湖区周围居住着5000多户人家,都以捕鱼为生。

知识链接:

乍得湖的历史。

乍得湖是由大陆局部凹陷形成的,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发育在古老大陆上的一个原始盆地里。据考证,在过去的1.2万年到5000年间,乍得湖曾三度扩大,最后一次发生在5400年前。当时的乍得湖水深160多米,最大面积为30万—40万平方千米。后来,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内海悄悄消失,留下了今日的乍得湖。

考古学家们还发现,在三四千年以前,乍得湖是同尼罗河连在一起的,是尼罗河的河源之一,同时还与尼日尔河相通。后来,由于地形变化,出口河道泥沙淤塞,乍得湖与尼罗河、尼日尔河渐渐失去联系,才使乍得湖演变成今天的内陆湖泊。

北美五大湖。

五大湖是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五个相连湖泊的总称,它们从上而下依次为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五大湖总面积约24.56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

苏必利尔湖是北美洲五大湖最西北和最大的一个,也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和仅次于里海的第二大湖。湖中主要岛屿有罗亚尔岛、阿波斯特尔群岛、米奇皮科滕岛和圣伊尼亚斯岛,主要港口有加拿大的桑德贝和美国的塔科尼特等。

休伦湖为北美五大湖中第二大湖,有苏必利尔、密歇根湖和众多河流注入,湖水从南端排入伊利湖,东北部多岛屿。湖区伐木业、渔业以及旅游业兴旺,主要港口有罗克波特、罗杰兹城等。

密歇根湖在北美五大湖中面积居第三位,是唯一全部属于美国的湖泊。沿湖岸边的印第安纳国家湖滨区和州立公园的沙丘最负盛名。湖区气候温和,是理想的避暑胜地。东岸生产水果;北岸湖中多鳟鱼、鲑鱼,渔业兴旺;南端的芝加哥为重要的工业城市,并有很多港口。

伊利湖是北美五大湖的第四大湖,底特律河、休伦河、格兰德河等众多河流注入其中,湖水由东端经尼亚加拉河排出。湖中最出名的是加拿大的皮利岛,西北岸有皮利角国家公园。其周边主要港口有美国的克利夫兰、阿什塔比拉等。

安大略湖是北美洲五大湖最东和最小的,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就在安大略湖的上游。安大略湖经韦兰运河和尼亚加拉河与伊利湖连接,湖水向东流入圣劳伦斯河;湖水的北面为农业平原,工业集中在港口城市多伦多、罗切斯特等。

知识链接:

淡水湖。

淡水湖是指以淡水形式积存在地表上的湖泊,有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封闭式的淡水湖大多位于高山或内陆区域,没有明显的河川流入和流出;开放式的淡水湖有的相当大,湖中有岛屿,并有多条河川流入流出。淡水湖一般是外流湖,因为水源可以更新补充,所以湖水中盐分很低。

我国主要的七大淡水湖为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微山湖、洪泽湖、巢湖、洪湖,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这些地带的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它由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江四处水会聚而成,北与长江相连,经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个湖口吞入长江之水后再经东面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是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由于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现已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个部分。

洞庭湖宽阔平静,云蒸霞蔚,在湖边眺望或在湖上泛舟都是很美妙的事。唐朝诗人孟浩然曾写“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诗句赞美洞庭湖;诗仙李白也曾写下“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的诗句,描绘洞庭湖上令人心动的美景。

洞庭湖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物产极为丰富。洞庭湖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湖区面积虽只占湖南全省面积的1/17,粮食产量却占全省产量的1/6;棉花产量占全省产量的一半以上;水产品产量占全省的一半左右。因此,它对湖南省的农业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鱼类是这里最主要的经济产物,有鲤鱼、草鱼、鲌鱼、鲢鱼、鳙鱼、青鱼等多个品种。贝类资源也颇为丰富,多达40余种。此外,湖区还盛产洞庭春茶,以形、色、香、味四绝闻名全国。

知识链接:

鱼米之乡。

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北接淮阳山,南接江南丘陵,地势低平,地面高度大都在50米以下。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和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其中长江三角洲地面高度已在10米以下。平原上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著名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高邮湖、巢湖、洪泽湖等大淡水湖都分布在这一狭长地带。整个中下游平原地区经济发达,盛产鱼、虾、蟹、菱、莲、苇以及粮、棉作物,因此被称为“鱼米之乡”。

鄱阳湖。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汇集赣江、修水、鄱江、信江、抚河等水源,最后注入长江。鄱阳湖有巨大的储水功能,可以有效减轻长江洪峰对沿岸的威胁。

鄱阳湖湖水温暖,水草丰美,十分有利于水生生物繁殖。湖区盛产鱼类,品种多达100余种,以鲤鱼为主,其次为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另外贝、螺的产量也比较高。滨湖平原盛产水稻、黄麻、大豆、小麦,是江西省的主要农业区。

浩渺的鄱阳湖在丰水季节河湖一体,水天一色,一望无际,人在其中犹如置身于大海;枯水季节水落滩出,形成广袤的湿地,构成了美丽的江南大草原;区内的沙山,高低起伏,绵延十余里,构成了壮观的水乡大沙漠。鄱阳湖保护区所在的吴城镇,曾与景德镇、樟树、河口并列为江西的四大名镇。

此外,这里还是迁徙水禽重要的越冬地,聚集了许多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其中最多的是鸟类,包括有白鹤、白鹳、黑鹳、白枕鹤等国家级保护动物。1992年,湖区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

知识链接:

鄱阳湖的古代名称。

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蠡湖、彭蠡泽、彭泽湖、彭湖、扬澜湖、宫亭湖等多种称谓,其中比较有名的有:

1.彭蠡湖。彭蠡是很古的泽薮名,古语中“彭”意为“大”,“蠡”意为“瓠瓢”,“彭蠡”就是形容鄱阳湖如大瓢一样。

2.宫亭湖。原来专指星子县东南鄱阳湖的一部分,因湖旁有宫亭庙而得名,后来泛指鄱阳湖的全部。

科罗拉多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位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全长446千米,平均宽度16千米,深1600米,最深处达1740米,总面积2724平方千米。它是科罗拉多河强烈的侵蚀切割形成的19个主要峡谷中最长、最宽、最深的一个。

峡谷大致呈东西走向,横穿凯巴布高原,谷底河水汹涌,两边悬崖千丈。大峡谷的岩石层是一幅地质画卷,人们可以从谷壁观察到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个时期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

峡谷南壁干暖,植物稀少;北壁气候寒湿,林木苍翠;谷底则呈一派荒漠景观。科罗拉多河曲折幽深,整个大峡谷地段的河床比降(在任意阶段上,河床落差与其长度之比)为每千米150厘米,是密西西比河的25倍。其中50%的比降很集中,因此形成峡谷中部分地段河水激流奔腾的景观,沿峡谷航行漂流成为引人入胜的探险活动。

科罗拉多大峡谷由几十个美国国家公园相连,其中尤以塞昂国家公园、布赖斯国家公园、拱门国家公园和纪念谷等最为著名。

1903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来此游览时,曾感叹:“大峡谷使我充满了敬畏,它无可比拟,无法形容,在这辽阔的世界上,绝无仅有。”1919年,威尔逊总统将大峡谷地区辟为“大峡谷国家公园”。1980年,这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知识链接:

峡谷。

峡谷是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一般发育在构造运动抬升和谷坡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段,一般由河流长时间侵蚀而形成。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其长度为504.9千米,平均深度2268米。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位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峡谷,北起西藏米林县的大渡卡村,南至墨脱县的巴昔卡村,全长504.9千米,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

整个峡谷地区环境十分恶劣,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许多地区至今仍然是无人涉足的禁区,是地质工作少有的空白区之一,被称为“地球上最后的秘境”。

在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着极为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由于峡谷落差很大,其整体共呈现出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等九个垂直自然带,聚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我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称世界之最。

虽然这里的气候条件极差,地理环境也极为凶险,但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依然吸引着无数的专业科考队及徒步探险爱好者。不过,到此处游览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性,并不适合一般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

知识链接:

四大瀑布群。

雅鲁藏布江四大瀑布群的主体瀑布依次是:藏布巴东1号瀑布、藏布巴东2号瀑布、秋古都龙瀑布和绒扎瀑布。

其中,藏布巴东1号瀑布处在雅鲁藏布江主干河道上,雅鲁藏布江在这个地方形成一个S形的锐角状急拐弯,瀑布正好在S形拐弯的弯部开始部位。藏布巴东2号瀑布是雅鲁藏布江所有瀑布群里瀑布面最窄、流速最急的,瀑布落下后在前面十多米的河床上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深潭,同时大峡谷在这三角形深潭处又形成了一个直角形的拐弯,是四大瀑布群中较雄伟奇特的两处。

东非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是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1/6。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一带,向北经希雷河谷至马拉维湖(尼亚萨湖)北部。东非大裂谷分为东西两支,东支是主裂谷,沿维多利亚湖东侧,向北经坦桑尼亚、肯尼亚中部,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延伸到约旦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谷底大多比较平坦,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西支裂谷带大致沿维多利亚湖西侧由南向北穿过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等湖泊,向北逐渐消失,全长1700多千米。

在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谷底则有30多个呈串珠状的湖泊,这些湖泊呈长条状展开,顺裂谷带呈串珠状,成为东非高原上的一大美景。其中位于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四国的坦噶尼喀湖是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

这些裂谷带的湖泊是旅游观光的胜地,以野生动物众多而闻名,大象、河马、非洲狮、犀牛、羚羊、红鹤、秃鹫等都在这里生存。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政府,目前已将这些地方辟为野生动物园或者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

知识链接:

裂谷。

裂谷是地球深层作用的地表坳陷构造,以高角度断层为界呈长条状的地壳下降区。它是板块构造运动过程中,大陆崩裂至大洋开启的初始阶段的构造类型,也是岩石圈板块生长边界的构造类型,在陆壳区大洋中脊上均有发育。

裂谷中最常见的是大陆裂谷,大陆裂谷按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主动裂谷和被动裂谷两类。主动裂谷是地幔的上升热对流的长期作用,使大陆岩石圈减薄、上隆而致破裂,然后出现坳陷而成裂谷,如东非裂谷、红海亚丁湾;被动裂谷则是由于地壳的伸展作用或剪切作用,使岩石圈减薄、破裂而形成的裂谷。

给小学生讲世界地理(下) - 第1章 大地的脉络——山川河流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