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闻理论需要创新,这是新闻界许多人的共识。那么,创新的途径在哪里呢?

从现代新闻事业诞生的那一天起,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新闻理论问题的思考。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学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本新闻学专著诞生于1918年。学术研究发展到今天,伴随着信息化、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钟声,传媒业发展势头迅猛,新闻理论研究也日益呈现出繁荣景象,学者们纷纷结合国内外新闻事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展开研究。应该说,这些“与时俱进”式的研究主要是为把握新闻实践活动的新趋势、指导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服务的,客观上也对传统新闻理论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突破和创新。

可能是学术兴趣使然,笔者更倾向于思考新闻学中的一些最基本问题,因为面对疾速变革的新闻传媒事业,我们只有先从学理上把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中带有共性的基本问题研究透彻,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现象背后把握住相对稳定乃至永恒不变的东西,才能对事物本质的思考达到应有的深度。

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本书一直是在两个维度下展开研究的:

一个是新闻理论研究应该如何面对历史,面对新闻实践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早期最简陋的报纸作坊到今天庞大的跨国媒介集团,从早期非常原始的手抄新闻到今天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数字媒体,从早期狭小的区域传播到今天的全球传播,从早期的信息稀缺到今天的“信息爆炸”,人类新闻实践活动千姿百态、生生不息,其运动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什么?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另一个是新闻理论研究应该如何面对世界,面对与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实践有着明显差异的西方资本主义新闻实践,两者究竟在哪些问题上是一致的,在哪些问题上是有分歧的,这些分歧是如何形成的,在理论的更高层面上应该如何解释?新闻理论研究究竟能否超越意识形态的限制,超越一种“话语”与另一种“话语”的争论,达到对古今中外一切新闻实践活动共同遵循的“语法规则”的探讨?

这样一种研究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本研究必然是通过与具体的新闻实践保持距离,来把握新闻实践的本质和总体发展脉络,进而实现对实践前沿问题的审视的。而在理论创新方面,本研究必然是一种反思式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深化新闻学基础理论研究,通过对原有理论范式进行解构与重构来达到理论创新目的的。

另外,这种研究也注定了它首先是以探求新闻实践活动存在和发展的奥秘为目的,而不是以解决某些具体操作问题为目的。毋庸否认,新闻传播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关注形而下的操作问题,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这对当今的新闻传播实践来说确实非常重要。但是飞速发展的新闻传媒事业也需要那些以逻辑为本位、关注学术本身范式进展的研究,也需要那些不仅仅是为了应用而存在的纯粹理论。数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的实用价值并不高,但数学家们却宁愿为之殚精竭虑。

所以,本书是抱着一种学术探险的态度去展开思考的,在出发之前,作者并不知道要去哪里,也不知道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只知道所要去的大致方位。作者愿意与读者一起去经历理论研究领域里的一个个“激流险滩”,去感受那“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研究乐趣。

总体来说,本研究始于问题,止于对问题的解决。具体来说,本书是按照以下逻辑顺序展开研究的:

一、当前我国新闻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如何?

二、现有新闻理论存在的合理性是什么?其意义何在?

三、现有新闻理论还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不足?

四、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五、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理想的新闻理论应该是什么样子?

六、这种理想的理论目标有没有可能实现?

七、如果可以实现,新研究应该采取怎样的研究方法?根据这种方法可以找到怎样的研究起点?

八、根据所确定的逻辑起点如何来建构新的理论体系?这是全书的核心,具体来说,新研究在理论建构过程中将回答以下四个层次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对作为逻辑起点的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出自己的规定和解释?

第二个问题是这些概念之间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通过这种逻辑关系怎样对新闻实践现象的本质进行解读?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让静态的逻辑分析与动态的历史演化有机结合起来,使理论揭示出人类新闻实践运动发展的内在机制?

最后一个问题是人类的新闻实践活动最终将走向何处?新理论能不能对这一终极性问题作出理性把握?

这样以来,本书就形成了一个不断追问和环环相扣的结构关系,直到最后,本研究的最终结论才能出现,而这恰恰也是作者思维和心路历程的完整写照。

需要给予重点说明的是,为了实现上述理论研究目标,本书在研究中采用了一些哲学方法。关于这些哲学方法,这里有几点需要解释:

第一,将哲学方法引入新闻学研究当中,是理论研究的需要,是理论思考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上升。许多人认为,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只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操作要领就可以了,与深奥的哲学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哲学作为统摄各种具体学科的最高学科,其最重要的一种功能就是用来指导各种具体学科进行研究。事实上,当我们开始思考新闻实践活动最根本的问题时,就已经注定了要从哲学层面来探讨问题。所以,将哲学方法运用到新闻理论研究中来是必然的,关键是采用什么方法、用于研究什么问题和怎么运用。

第二,本研究对哲学采取了一种开放的态度。每一种哲学流派本质上都只是我们看待世界的一种角度,只不过不同的流派由于出发点不同,看到这个世界的侧面不同而已。各种哲学观点对客观世界本身毫发无损,所改变的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所以,哲学方法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它类似于让人进行一种“思维体操”训练,能够不断对习以为常的经验性思维进行突破。另外,由于每一种哲学流派又都只是对整个世界的一种解释,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哲学方法来研究新闻理论问题时,应该采用开放、灵活的态度,只要能够为研究新闻理论问题服务,只要不影响到新闻理论研究的独立性,各种哲学方法就都可以为我所用。基于这样一种考虑,现象学方法对日常思维方式的彻底转换、结构主义方法对复杂事物背后隐秩序的揭示、黑格尔哲学对事物运动发展辩证规律的把握、康德哲学对人类理性极限的追问在本书中都有所体现。而且越是在一些关键之处,就越能显示出哲学的力量。可以说,没有哲学的支撑,就不可能有本研究。

第三,考虑到哲学观点大多具有一定的晦涩性,笔者在运用哲学方法来研究新闻理论问题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首先要准确反映哲学家的思想,然后尽可能进行自己的理解和消化,最后再以比较通俗、简练的方式进行阐述。但是即便如此,可能普通读者对某些观点的理解仍会感到比较费力,这是哲学思维方式本身所无法避免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在理论阐述上是粗线条的,以勾勒出新闻实践活动发展的总体框架和基本脉络为目的,一些问题所给出的解释还比较粗糙,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另外,本书中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作者期待着更有说服力的论著问世。对本书中的一些简陋粗浅之处,也希望大家给予批评和指正。

新闻理论范式的转型与超越 - 前言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