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行健不息须自强

——清华大学教授魏杰作序

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清华”二字常在人们耳边响起。提起清华大学这所著名高等学府,人们不禁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半个多世纪以来,跨入清华园,接受清华教育,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天下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

清华园何以如此魅力四射,清华精神又何以名扬四方,众所周知,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校。清华学校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以“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试验”为宗旨,培养学生钻研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学校教育质量很高。1928年正式成立清华大学,其后清华大学虽历经几个发展阶段,但却一直倡导一贯的校训、宗旨和学风,并以高质量、严要求闻名中外。前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就公开说:“未来的中国部长、总理,就是要从清华出。”

清华大学一直倡导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这一传统。“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多少青年学子陶醉于清华园这种“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的文化氛围,以青春的理想和行动努力体味和实践清华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著名学者王佐良后来所概括的:“做学问要有最高标准,而取得学问却是为了报效祖国。简单地说,就是卓越和为公。”

清华大学虽偏重于理工,但却一直全力改善不合理的教育制度,致力于“教育出一个真正懂得建设、懂得做人、懂得自己和人生的完善的青年”。

清华园走出的清华青年,忘不了清华岁月,割不断清华情结,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水木清华,春风化雨,教我育我,终生难忘”,这16个宇,是新中国跨世纪总理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铭基,在母校生日时,写下的广大清华学子的肺腑之言。

这就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为什么总比同龄的青年,在撇开专业技能之外,具有更为全面和厚实的成功素质,具有潜在的巨大可塑性,拥有更大成功概率的真正缘由所在。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目前的中国,相当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还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不能继续高中教育,能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者也是百里挑一,而能上清华这样的一流学府读书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则无缘在清华园研习不朽的书卷,体味和实践清华精神。但清华园之外的人们也渴望成才,希冀成功,这主要源于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实现自我驱动,这种驱动已经促使人们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背着书包上学堂”的已不仅仅是“小儿郎”了,而立、不惑甚至年逾古稀的人们照样要学习充电。在清华等一流学府之外研修来自清华等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并日趋融于主流教育。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丛书,正是顺应这种潮流,在清华等一流学府的专业课程设置之外,从认识自我、领导素质、经营技能、创业准备、人际技能、学习方法、个性塑造、人生规划等视角,从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学等高度综合设计出的来自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

无论你是正在攻读学位的学生,还是已经迈出学校门槛的创业者;无论你是一个成功者,还是一个失败者,都可以从这套丛书中得到启迪。这套丛书告诉你如何成功地做人、做事,指导你更好地走在人生旅途之上。

你可能无缘在清华等一流学府学习,但你却可以通过这套丛书学得到来自清华等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

是为序。

魏杰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

圆青年人的成才之梦

——北大教授仓道来作序

百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学生、知识分子乃至社会大众中,言必称北大者比比皆是。就学北大是无数向往者永生永世的梦想。

北大,这座神圣的殿堂,以她坚实宽厚的胸怀,接纳了众多莘莘学子,并以她伟大的永恒魅力征服了无数青年。北大使千万求索者站在了一个新的立足点上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并把自己成就为一个人,一个知识分子。

北大百年来一直在光大民主科学之传统。陈独秀先生宣扬“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李大钊先生“以身殉了他的主义”;鲁迅先生举着标枪和匕首,扎向敌人的心脏……这是一批多么伟大的“先知苦行者和精神烈士”!

北大百年来一直开“会通古今,熔铸中外”风气之先;北大关注现实,以今人的见识审视古代的资料,由此得出新的见解;北大放眼世界,以国人的眼光扬弃外国的学问,从而开出一条新路;因此,北大自有一种高超的眼界、博大的格局和旷达的风度。

北大这块圣地,百年来使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浸濡,一种心灵的沟通,一种精神的传递。北大使每个人明白机会是均等的,只要你自信、努力,你同样可以成为优秀的人。

在21世纪的今天,北大成了无数向往者生命中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但能从向往北大到走进北大,亲身体味北大精神魅力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对众多的北大向往者来说,就学北大还仅仅是一种向往,不能成为现实。

好在北大和北大向往者在21世纪初有着全然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互联网络的出现使千里之遥的人们可以像邻居般迅捷对话;新闻媒体业的繁荣把世界变成了小小的地球村庄;教育出版业的发达使知识传播不再局限于校园和课堂。

现在,我的书桌前正放着一摞小山似的书稿,这是十来个年富力强的青年人一年多来的钻研成果。他们都是北大、清华、人大、北科大这几所京西毗邻的大学里的教师。他们策划并执笔编纂的《北大清华学得到》这一套青年素质教育读物,融会了他们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心得和工作经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这一称谓的崭新内涵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

古人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句来表达社会进步对人才的焦渴之情,同时也表明成才的道路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社会进步需要各种类型人才,各个人的情况不同,成才的道路也应该有所不同。因此,憧憬北大,却未必要迈进北大;向往清华,却未必要到清华。如果那是人生中的一个缺憾的话,那么这套丛书以及丛书中所揭示的成功道理,也许是对这一缺憾的可贵的弥补。

我的成才,你的成才,让我们一同来圆成才之梦。

仓道来

(北京大学教授)

第一篇认识你自己

发现自我与设计自我(全新修订大全集)(超值金版) - 序言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