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篮球运动概述

第一节 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一、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源于1891年12月21日,由美国麻省春田大学的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所创。

麻省的冬天在11月就开始下雪,室外运动不得不停止,但当时的室内运动只有体操与器械操,无法满足学生上课需要。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致,学校委托奈史密斯考虑创建一项可以在室内活动的游戏。该校所在地是一个盛产蜜桃的地方,各家各户都备有装蜜桃的篮子。奈史密斯在市场看见工人在搬运水蜜桃,卡车上的工人和卡车下的工人合作默契,用投掷水蜜桃的功夫代替搬运工,而且工人们投掷技术高明,每投必中,这是引起奈史密斯创编篮球的启发意识。奈史密斯以装水蜜桃的篮子钉在室内运动场两端,二楼凸出悬空的走廊外缘,由于悬廊有10英尺高,因此决定桃篮就钉在十英尺高的地方。后来又以美式足球、欧式足球与冰上曲棍球的规则,拟定了游戏规则共13条:

01 可以用一手或双手向任何方向投掷球。

02 可以用一手或双手向任何方向打球(不得用拳)。

03 队员不得带球跑,队员必须在接球地点将球掷出,队员在高速奔跑中接球,如果他试图停止但是又停不下来的时候例外。

04 球必须持在两手之间,不得用胳膊或身体持球。

05 不准扛、拉、推、绊或打对方队员,任何队员第一次违犯此规则应算做一次犯规,第二次违犯时应取消比赛资格,直到下一次投篮命中时为止。如果是明显的伤人,则取消其参加整场比赛的资格,并不得替补。

06 用拳击球、违反规则3和规则4以及规则5中的要求是犯规。

07 如果任何一方连续犯规3次,应算对方队员投中一球(连续犯规的意思是对方队员在此期间内未发生犯规)。

08 当球从地面上掷入或拍入球篮并停留其中,而且未被防守队员触及或干扰,为投篮命中。如果球停留在球篮的边沿上和对方队员移动球篮,应算投中一球。

09 当球出界时,应由第一个触及球的队员掷球入场,假如有争议,副裁判员将球掷入场地。获得球权一方须在5秒钟内将球掷入界内,如果持球超过此时间,应将球判给对方队员。如果任何一方坚持拖延比赛,副裁判员应判该方一次犯规。

10 副裁判员应该评判队员,并记录犯规次数。当发生了3次连续犯规应通知主裁判员,他有权按照规则5取消队员的比赛资格。

11 主裁判员应该评判球,并决定球何时在界内进入比赛和球属于何方,以及计算时间。他应决定投篮是否有效,并计算得分以及通常由主裁判员完成的任何其他责任。

12 每半时15分钟,两半时之间休息5分钟。

13 比赛时间内进球多的一方,应被宣告为胜队,如果比赛成平局,经双方队长同意比赛可以继续进行,一直到一方投篮命中时为止。

经过几次在体育课实验后,奈史密斯将18位学生分成两队,每队9人。在奈史密斯原来的构想是每队人数不限,主要是能够让全部的学生参与活动即可,所以每队上场球员最多允许40名,最少3名。主要规则是把球投进球篮里算得2分。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原始的规则中不允许球员运球或拍球,只允许传球或掷球到某一点,然后掷球员跑过去接球。同时也没有罚球的规定,罚球在1894年才纳入规则。奈史密斯在当初的比赛中为球员的职责与位置做一个划分,但名称都是沿用欧式足球与冰上曲棍球,如中锋、左右锋、左右卫、中场卫和守门员等。在比赛中奈史密斯不停吹着哨子纠正不合规则的动作,同时不停地叫到“传球!传球!”,还请两名校工,搬了两张梯子在篮子边侍候。可惜两队直到最后才投进一球,比赛结果二比零,虽然如此,学生们也都玩得兴高采烈,浑身大汗,一个个精神焕发,恢复了应有的活力,此项游戏由此首次获得成功。

二、篮球运动的作用与特征

(一)篮球运动的作用

1.提高生命活力

篮球运动涵盖了跑、跳、投等多种身体运动形式,且运动强度较大。因此,它能全面、有效、综合地促进身体素质和人体机能的全面发展,提高和保持人的生命活力,为人的一切活动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2.满足多种需求

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篮球运动的形式多样,具有更强的参与性、趣味性、应变性、娱乐性和竞技性等,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多种需求。篮球运动的形式可因人而异,运动量可随意调节,因此适宜于各类人群的广泛参与。各类不同的参与者都能在球场上找到展示自我的方式,满足自己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3.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限制了人们的相互交流与了解,但篮球场给人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篮球运动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而良好的竞争环境又能培养健康的心理适应力和承受力,调整及维护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篮球作为集体项目体育运动的杰出代表,在增加交流和友谊的同时,更能有效地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及良好的体育道德,帮助参与者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

4.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通过练习和比赛的过程,能使参与者的个性、自信心、情绪控制、意志力、进取心、自我控制与约束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以及培养团结拼搏、努力协作、文明自律、遵纪守法、尊重他人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5.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篮球运动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所有技、战术都既有原理和规格,又包含着个人的不同表现风格,没有固定的、僵死的模式,每个人、每个队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自己对篮球的理解。也正是由于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需要参与者必须根据当时情况随机应变,及时、果断、快速地做出应对行动。通过观察进行分析判断并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参与者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去应对场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创新能力。

6.有利于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篮圈在空中,球可能处在任何位置,所以,篮球场上的运动是要展开地面与空间的全方位立体对抗。而且,所有的行动都要受到不同对手的制约,要求参与者依据自身实力,结合不同对手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斗智斗勇、扬长避短、克敌制胜。这能有效地促进参与者的心理(智力、意志力、个性等)、技能、观察、应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锻炼和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职业化、商业化和产业化提高了社会效益

篮球运动正以较高的速度向职业化、商业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快速发展,特别是高水平的竞技篮球运动早已转向了职业化和商业化,有些国家篮球运动的商业化水平已经很高,竞技篮球比赛已进入到商业化阶段,起到了发展经济,繁荣市场,创造效益的产业化作用。

8.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在实施国家“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的两大计划中,无论是竞技篮球比赛或是大众篮球赛活动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大众篮球活动不受参赛者年龄、性别的限制,不仅提高了人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且提高了人的劳动、工作、学习效率,同时又丰富和活跃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起到了振奋民族精神、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作用。

9.具有促进国际交往和增进友谊的作用

篮球运动的发展已进入跨国界的时期,从国外引进外籍球员到本国打球,同时输出本国球员到国外打球以及各国之间的友谊赛、邀请赛、对抗赛等,这都表明了通过篮球运动,不仅国内外球员相互之间切磋了球艺,而且加强了国际的友好往来,加深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增进和强化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二)篮球运动的特征

1.空间对抗性

和其他球类项目相比,篮球运动有其特殊的高空运动规律,即为了争夺球与空间的控制权,篮球竞赛的双方运用不同战术阵型与技术手段开展立体型的进攻、防守,并不断进行攻、守转换。这一规律体现出以下两种特征:

高空性

是指篮筐悬空3.05米,通过进攻与防守向对方篮筐投篮或防止对方向我方篮筐投篮是其最特殊的特点。因此,篮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具有特殊的控球与制空能力。

瞬时性

是指竞赛规则对持球进攻队有3秒、5秒、8秒和24秒的不同性质的时间限制,因此,强化时间概念、主动捕捉战机就成为攻守的关键。篮球比赛中的攻守对抗贵在神速,要求进攻队攻击速度快、准确性高、进攻失误率低;防守队则要利用规则创造的时间条件,积极采取各种防守手段和方法尽快转守为攻。所以说,尽快缩短攻守转换时间,时刻牢牢控制球与投进球,就成了篮球比赛获胜的关键。

2.多元化

现代篮球运动内容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战术体系,已成为一门综合性体育学科。内容涉及哲学、军事学、政治学、经济学、决策学、管理学和科学的专项理论基础。其中科学的专项理论包括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训练学、伦理学、逻辑学和相关的生理学科及选材学、创伤学、营养学、保健学等。另外,还有对教练员、运动员的智能潜力、特殊的运动意识、气质、身体形态条件,生理机能、心理修养、意志品质、道德作风、专项技术水平与战术配合意识及其实战能力等的研究。从而使篮球运动的学科发展更趋科学化、独特化、多元化。

3.多变、综合性

篮球运动是在由低级到高级、取精去粗的动态中发展进化的,至今已成为一项综合性竞技体育项目。篮球比赛过程较其它球类项目复杂、技术动作繁多、战术形式多样,优秀运动队和明星队员创造性地运用篮球技、战术已达到艺术化的程度,促使篮球比赛过程充满生气和活力;而围绕空间瞬时变化展开的争夺,反映出个体单兵作战与集体协同配合相结合、空间攻守与地面攻守相结合、空间与时间相结合、拼抢与计谋、技艺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战术特点。

4.健身、增智性

根据体育运动的项群分类理论,篮球运动属综合性的非周期性的集体运动,这是由其运动内容结构的多元性和竞赛过程的多变性、综合性特征所决定的。所以,从事篮球运动有助于培养活动者的综合素质,增进身体健康,活跃身心,增长知识,锻炼人的综合才干,对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顽强的意志作风都起到积极影响。

篮球运动已进入科学化、技艺化、谋略化的新时期,技高与智深的渗透结合,促使运动员既要提高篮球运动技术水平,又要鞭策自己具有更高的文化知识和文明意识,提高自己对篮球运动本质的理解能力。

5.启示、教育性

从社会学的角度说,篮球运动是一项有广泛群众基础和特殊社会影响的体育项目,篮球竞赛和各种篮球活动过程中充满教育因素。因此,它对提高参与人员素质,活跃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交往,增进国家与民族的自尊自强都有积极的教育价值。为此,世界各大洲每年都以不同形式组织各种重大的篮球竞赛活动,各国参与各种形式的篮球竞赛和篮球游戏活动的民众达十亿多,充分显示着篮球运动特殊的社会教育潜力。

6.职业、商业性

自20世纪90年代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允许职业篮球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篮球赛后,篮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职业化和商业化进程进一步加速。特别是亚洲,中国、菲律宾、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都相继成立或筹划成立职业篮球队或职业篮球俱乐部,这对亚洲和世界篮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起到了催化剂作用。这种职业化和商业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现代篮球运动的重要特点。

三、篮球运动的演变与发展

(一)篮球运动的演变

1.技术和战术的演变

早期的篮球技术是与比赛同时出现的,但受当时规则的限制,只有传球和投篮两种技术动作。其中,传球包括单手大抡臂传球和双手抛球,投篮包括原地单手胸前投篮和双手抛球入篮。随着规则的演变和篮球运动的发展,一些更适应比赛要求的新技术不断出现,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补充和完善,逐步形成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特有技术体系,例如:1897年首次出现运球,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技术动作直到1928年才被规则承认合法技术。

1910年先后出现了单手胸前投篮,单手低手传球等技术动作。

1928年,出现了双手抛球入篮,跳起投篮等技术动作。

1930年出现双手胸前投篮,从而淘汰了古老的单手胸前投篮和双手抛球入篮的技术动作。

早期的篮球战术只有长传快攻和盯人防守两种。比赛的进攻原则是“在混乱中快速取胜”,防守原则是“像牛皮胶一样粘住对方”。以后,随着规则的修改和篮球技术的发展。先后出现了跳球快攻,中锋沉底(与现代策应相似)、球在人前进攻(与现在的传切配合相似)、“8”字形进攻,“三明治式”的防守和抢球(类似现在的夹击配合)。1930年进入篮球战术发展的第一个全盛时期,密集篮下的区域联防的全队防守战术和与之相呼应的半场阵地进攻先后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篮球运动的发展,也为它以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场地的演变

起初,奈史密斯以装水蜜桃的篮子钉在室内运动场两端,二楼凸出悬空的走廊外缘,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5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桃篮投掷,投球入篮得二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篮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底拆掉,后来改为活底的铁篮,之后又在铁圈下面挂网。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

3.规则的演变

比赛开始,双方队员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抛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做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90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一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多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1963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8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入前场内不得进入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种;投篮队员在被侵犯时,投中后罚球1次,如不中罚球2次等。

1952年和1956年第十五、十六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运动员,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违例和球回后场违例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终止。

1964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

1977年增加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时犯规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有两次罚球,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

1988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规则的变化导致技术、战术的发展,又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们的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进攻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的项目。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传入中国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中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队员就投篮。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的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

1925年前后,赛场上的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一人助攻,一人留守后场,两前锋也一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一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项了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一名队员主罚。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中或罚中后,都在中圈跳球,从新开始比赛。而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

(二)篮球运动的发展

现代篮球运动在演进与发展的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五个时期,掀起了“三次发展浪潮”。

1.演进中的“第一次发展浪潮”(19世纪90年代~20世纪40年代)

自1891年由美国人创始篮球游戏、成为地域性民间乡土娱乐文化活动后,篮球运动即以其新颖的比赛方式,对抗激烈的竞争特点,吸引了大量的体育爱好者。1892年,美国报刊首次向全美介绍了这项新兴运动项目,经过一个时期的传播,篮球运动从学校走向社会,由美国传向国外。篮球运动曾先后于1892年传入墨西哥,1893年传入法国,1895年传入中国、英国,1896年传入巴西,1897年传入捷克,1901年传入日本、伊朗,1905年传入俄国、古巴,1907年传入意大利,1908年传入波兰、瑞士,1911年传入秘鲁等。篮球运动在国际范围内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国际性的权威机构协调各国的篮球运动。1932年6月18日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在瑞士日内瓦宣布成立,总部在意大利的罗马,当时共有8个国家参加。国际篮联成立后的主要任务是统一世界各国的篮球竞赛规则并把篮球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936年男子篮球运动在德国举行的第十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被列入正式竞技比赛项目,由此篮球运动在全球跨国度地迅速传播开展,标志着现代竞技篮球运动国际性、竞技性、规范性的正式启动。初创传播时期与完善推广时期即形成了现代篮球运动飞跃发展的“第一次发展浪潮”。

2.演进中的“第二次发展浪潮”(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篮球运动技、战术的创新发展,规则与技、战术之间的不断制约与相互促进,身体高度开始成为现代篮球竞赛中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一种利用高大队员强攻篮下的中锋打法风靡一时,篮球运动进入了一个体型“高大化”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1950年和1953年在阿根廷和智利举行的首届世界男、女篮球锦标赛,上高大队员威振篮坛,国际上开始有了“得高大中锋者得篮球天下”的说法。60年代末世界篮球运动开始形成以美国队为代表的高度、速度与技巧相结合的美洲型打法;以苏联为代表的高度、力量相结合的欧洲型打法;以中国、韩国为代表的快、准、灵相结合的亚洲型打法。可见,篮球运动已进入普及成长的新时期。

20世纪70年代后,2米以上队员大量涌现,篮球竞赛空间争夺越发激烈,高度与速度的矛盾更加尖锐。1973~1978年间篮球竞赛规则又进行了多次调整,促使攻防技、战术在新的条件制约下,在注重高度、速度发展的同时,向智慧、灵巧、准确、多变的方向创新发展。尤其自1976年第二十一届奥运会篮球赛和1978年第八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之后,高身材、高技巧、高速度、多变化的趋势有了进一步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则更为突出、明显,篮球运动跨入了全面提高的新时期。普及成长时期(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与全面提高时期(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即形成了现代篮球运动飞跃发展的“第二次发展浪潮”。

3.演进中的“第三次发展次浪潮”(20世纪90年代至今)

自1992年国际奥委会允许职业篮球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世界篮球锦标赛和大型洲际以上国际篮球比赛之后,竞技篮球运动开创了新的里程、新的时代,呈现出全球大众篮球蓬勃发展,全面推动现代篮球运动。以科技、人文、文明为依托;以谋略竞争、创新发展为动力;以运动员个性、智慧、体能、体质、专业技巧、综合素质、素养为基础;以明星队员个体特长与整体配合相融合的不同打法为手段;以智、悍、高、快、准、巧、灵、变为特征,使现代篮球运动进入新的竞技层次,进一步体现出科技化、人文化、智谋化、个性化、集群化、技艺化、观赏化、职业化、商业化和产业化的特性化色彩。篮球运动在创新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掀起了“第三次发展浪潮”。

四、世界主要篮球赛事

奥运会篮球比赛、世界篮球锦标赛、美国NBA职业篮球联赛,现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篮球赛事,正是源于这些高水平的篮球赛事推动了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为更多的球星、更多的球队提供了精彩表演的“舞台”。

(一)奥运会篮球比赛

奥运会篮球比赛是奥运会的重要比赛项目之一,包括男篮和女篮比赛。在1936年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男子比赛到2004年共举办了16届,中国男篮获得的最好成绩是第26届奥运会的第8名。从第21届奥运会开始,规定参加男子篮球比赛的球队为12支,这12支男子球队产生的办法是:上届奥运会的前三名、奥运会预选赛前三名、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各洲冠军队和东道主队。在1976年第2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女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到2004年已举办了8届,中国女篮获得的最好成绩是第25届奥运会的亚军。奥运会篮球比赛一般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预赛通常采用分组单循环,复赛和决赛多采用交叉赛。

(二)世界篮球锦标赛

世界篮球锦标赛是国际篮球联合会主办的世界性篮球比赛,每4年举行一届。男子篮球锦标赛开始于1950年,到2002年已举行了14届。比赛办法基本为:预赛分4个组,各组前三名获出线权,各组最后一名被淘汰。出线的12支队伍又分成两个小组进行复赛,然后每个小组的前两名参加1~4名的决赛,小组3、4名参加5~8名的比赛,小组5、6名参加9~12名的比赛。中国男子篮球于1978年首次参加了第8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迄今为止共参加了五届比赛,最好成绩是1994年第12届锦标赛的第8名。女子篮球锦标赛开始于1953年在智利的圣地亚哥举行,到2002年已举行了14届。参加比赛的队数和资格基本与男子篮球锦标赛相同。中国女篮于1983年首次参加了该项赛事,并取得了第3名的好成绩,迄今为止共参加了五届锦标赛,最好成绩是1994年第12届的亚军。

(三)美国NBA职业篮球联赛

NBA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缩写,中文的含义是“国家篮球协会”。NBA篮球比赛是被公认的世界最高水平的篮球比赛,它云集了美国国内和世界各国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我国男篮著名三大中锋都先后在NBA联赛效力,其中姚明以选秀排名第一的身份被休斯敦火箭队选中,现已成为世界瞩目的一流中锋。目前NBA职业篮球联赛已扩大到30支球队,拥有众多世界篮球高手的NBA职业篮球联赛已逐步成为国际性的篮球赛事。NBA职业篮球联赛的竞赛方法是:将联赛分成常规赛和季后赛两个阶段。常规赛从每年的11月初开始,至次年4月下旬结束。季后赛从4月下旬开始,到6月下旬决出冠军为止。季后赛第一轮采用5战3胜制,第二、三轮(东、西部联盟半决赛和决赛)和NBA东、西部总决赛均采用7战4胜制。

篮球入门 - 第一章 篮球运动概述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