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27年7月24日,日本大正时代的文坛“鬼才”芥川龙之介在家中吞服安眠药自杀身亡。

芥川龙之介1892年生于东京。在他出生后不到一年,母亲猝然发狂,此后再也没有恢复正常。舅舅收养了龙之介。他天资聪颖,酷爱读书,中学时就阅读了许多世界名著,为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由于精神病方面的遗传和过于早熟,他很早就产生了悲观厌世的倾向,这成了他日后自杀的原因之一。

1913年,芥川龙之介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并开始了小说创作。其作品取材新颖,语言简洁,文笔冷峻,具有高度的艺术性。1915年,短篇小说《罗生门》发表,但并未引起文坛的注意。次年,短篇小说《鼻子》发表,得到大作家夏目漱石的赞赏。随后,芥川龙之介逐渐在文坛上占据了新锐作家的地位。

从1916年到1920年,他写的都是历史题材的小说。1918年,小说《地狱变》发表,这篇作品迥异于之前的大部分作品,色彩浓烈,风格阴冷,感情强烈且直露,以极端残酷的方式反映了统治者对底层人民的摧残。

从1920年到1924年,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更加关注现实,尤其侧重反映劳苦民众的生活。1922年,《竹林中》发表,整个作品弥漫着压抑、彷徨的气氛,这一方面是如实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氛围,另一方面则与当时作者自身的迷茫情绪有关。当时,芥川龙之介的生活非常困顿,还染上了胃肠病、痔疮等疾病,神经变得越来越脆弱,经常失眠,甚至出现幻觉。由于病情越来越重,他的心态也越来越坏。

从1925年到1927年,他创作的作品大都充满着死亡的气息。芥川龙之介之所以被称为“鬼才”,除了他才华横溢外,还与这种鬼气弥漫的文风有关。

1927年,35岁的芥川龙之介自杀身亡。在此之前,他曾经给一位朋友写了一封信,提起了他自杀的原因:“我对我的未来感到茫然……我首先想到的是怎么死最合适,最后我决定服毒自杀……”有人认为,芥川龙之介自杀的最大原因,是他在汹涌而来的时代潮流面前感到恐惧,无所适从。日本的大正时代,民主气息在这个闭塞的岛国迅速高涨,而芥川龙之介与当时的一些文人似乎被抛在了时代潮流之外,他们被称为“资产阶级作家”,这令他敏感地想到未来将属于社会主义,因此陷入绝望。可以说,芥川龙之介是时代的牺牲品。他不堪忍受现实的丑恶,却又无力反抗,也不相信斗争能够改变命运,只能从精神上寻找空洞的依靠。对于社会和人生,他半是肯定半是否定,找不到真正的精神归宿,只是苟延残喘而已。他在随想集《侏儒的话》中写道:“最好的处世方法,是既蔑视社会又过着与社会相适应的生活。”可是,他最终还是“不堪忍受旧道德的重荷,在新时代的黎明中倒下了”。随着他的自杀,大正文学也走到了尽头。

芥川龙之介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超过150个短篇小说。总体风格是短小精悍,视角独特,情节新奇,文笔冷峻,其中不少篇章幽暗、阴冷,甚至诡异。我们这本书,选录其作品的标准,力求全面囊括他的各种风格,将代表性与全面性结合,使读者的阅读感受尽量丰富多彩。

罗生门:芥川龙之介中短篇小说选 - 前言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