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人:读人识人用人的人生方略(代序)

识人是一项大智慧。据说,哈佛大学设有一门世界上其他任何大学都没有的课程--观人学。该课程教人如何通过对对方的各种动作、姿态、表情、谈吐和修饰等内容的辨别,洞察其心理秘密,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效果。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在毕业之后的人生道路上长期因此而受益。

我国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认识到识人的重要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需要人才。然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社会上不缺乏人才,缺少的恰恰是识才之人。英才何以出?他需要条件,而这个条件就是遇到识才的“伯乐”。《史记·商君列传》引古逸诗:“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中国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会英才辈出。有人甚至说“英雄造时势”,因为一个人会对一个时代的风云变迁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才需要善于发掘利用,小人同样也需要加以甄别。“小人难防”,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在敌人面前能进退自如、保全性命,却在小人手上栽了跟头。鉴人术的作用就是要料敌于先,及早做好防范,先发制人。

然而,识人之难,又往往使人不可避免地犯错误。《列子·说符》中说,“治国之难,在于知贤”,所以袁崇焕最终成为时代的悲剧。现在人们也常说“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性的难以琢磨,使人和人之间相处时缺乏一种安全感。

知人之难,首先因为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人的思想有很强的主观性;其次,人之所以难以捉摸,是因为人的思想多隐蔽在外表之下,所以经常会有表里不一的情况出现。仅凭观察,很难知其本质。貌似善良的人也可能包藏祸心,貌似迟钝的人也可能奸诈无比,侃侃而谈的人有可能像绣花枕头般地根本就不实用。

老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这个世界上许多人的本质与其表现出来的外在形象有很大的差异。

据说,三国时期,曹操派刺客去刺杀刘备。

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并没有立即下手,而是与刘备侃侃而谈,说了一番如何削弱魏国,一统中原的言辞。刺客的分析头头是道,刘备对此赞不绝口。

这时候,诸葛亮正好进来。刺客知道诸葛亮慧眼如珠,害怕自己的身份被识别出来,于是便托词上厕所。

刘备对诸葛亮说:“刚才我得到一位奇才,可以帮我们削弱魏国的势力。”诸葛亮则早已看透此人,便说道:“此人一见我,便露出害怕的神色,眼睛低垂,不敢正视,形态畏缩奸邪,一定是个刺客。”

刘备连忙派人去追,刺客已经跳墙逃走了。

刘备求才心切,一时放松警惕,险些被刺客所蒙蔽。而诸葛亮通过察言观色,瞬息之间便看出这个人的动机和目的。面对伪装真实面目的人,如果没有丰富的识人智慧和经验,很容易受骗上当。

在中国古代,鉴人智慧之丰富,足以令世界上其他国家叹为观止。中国古代关于鉴人的经验和方法,系统而且成熟。如今,鉴人的智慧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人力资源中,并早已走出国门,在众多国家的实践中继续发扬光大。

清代的曾国藩(关于《冰鉴》一书作者是否为曾国藩,学界尚存疑问。本书也依通行看法,暂定为曾国藩)是将古代的相人之术身体力行的一个人。曾国藩不仅有许多精准的识人案例,而且他还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编撰成书,名为《冰鉴》,以资后人学习和借鉴。

三国时期,魏国的刘劭著有《人物志》,提出三谈、五视、九征、八观的选才法,讨论封建社会人才选拔问题,历来受到知识分子的重视。国学大师南怀瑾认为这本书是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193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施莱奥克把《人物志》翻译成英文,取名《人类能力的研究》。此书一经问世,立即风靡西方世界,特别受到政界、企业家和知识分子的青睐。

另外还有周文王选才法、姜子牙识人法、庄子识才法、诸葛亮选才法,这些都给古代的统治者识人用人提供了帮助。到现在,古人的智慧同样可以为今人所吸收利用。

学会识人、育人、用人,就可以利用万物,甚至掌握这个世界。毛泽东评价武则天说:“武则天确实是个人才,既有识人之智,容人之量,还有用人之术。”领导的成败取决于他是否看准、用好身边的人。

学会识人术,领导者可以凭此招贤纳士,聚集人才,以助自己的事业一臂之力;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其实际意义同样重要:和同事共事,需要构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利于工作的发展;和领导共事,学会察言观色,可以避免莽撞和招致领导的不满;选择佳偶良缘,教你认识对方,少走弯路;遇到小人,可以教你明眼识别,加以防范。识人的智慧,就是做人的智慧、成功的智慧、幸福的智慧。

《中华鉴人术大全集》正是在参考前人的鉴人智慧、融合古代的经典案例的基础上精心编汇而成的。本书从对人的客观方面的观察,如眼神、神韵、气质、容貌、谈吐等,再到主观方面的分析,如性格、习惯、爱好等,详述了古人识人的妙法;本着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原则,介绍一些识人的实用技巧,以期能够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为你提供帮助。

超值金版-中华鉴人术大全集 - 鉴人:读人识人用人的人生方略(代序)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