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然法之意义应该在其功能中去寻找,而不要在这套学说本身中去寻找。”

--[意]登特列夫

英国著名的法学家威廉·布莱克斯通爵士(1723-1780)在《英国法律评论》一书中,曾归纳了自然法和人类幸福的关系:“伦理学或者自然法的基础就是--阐述为什么这样或那样的行为能实现人类真正的幸福,并且因此作出公正的结论,即实践这些行为就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要求;或者反之阐述为什么这样或那样的行为会摧毁人类真正的幸福,因此自然法则禁止这些行为。”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与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自然法思想源远流长,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然法思想传统对西方法律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曾经产生过深刻、重大的影响,对此,国内外学术界并无异议。但自然法思想到底在哪些方面影响了西方法律文明、影响到什么程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学术问题和难题。

目前,国内现有的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教材、专著和论文对自然法的研究和论述,都基本上没有对自然法思想与西方法律文明之间的有机联系作出过很有深度的研究。现有的成果一般局限于对自然法思想的发展脉络、自然法学派人物的观念、自然法的价值泛泛而论的层面上。专著有申建林的《自然法理论的演进--西方主流人权观探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黄颂的《西方自然法观念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鄂振辉的《自然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论文有袁敏珠等人的《论古典自然法学对西方宪政的影响》,周叶中、胡伟的《论古典自然法思想对近现代宪法与宪政的影响》,谭建华的《自然法思想与罗马法的发展》,张永华的《自然法思想对民法的影响及价值》,张文彬的《论自然法思想对国际法的影响》,王志远、白云鹃的《自然法的优越性--对国际法效力根据的一种解释》等。

公允地说,对于自然法思想与西方法律文明之间的关系,从实证角度予以关切和探讨的成果,几近空白,人们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观念的层面上,没有从根本上深刻揭示自然法思想对西方法律制度的确立、判例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得出的结论自然难以令人信服。这是一种明显的缺憾,迫切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上加以探究。

从国外研究情况分析,也没有系统的专门研究成果,相关的资料非常琐碎,有力度的文献尚不多见。

(二)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实事求是地说,这一课题对我国法理学、西方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宪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的学术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

1.通过实证分析这一新颖的、权威性较强的角度,体现自然法思想与法律制度、司法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透视长达两千多年的西方自然法传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填补学术空白。

2.通过经验分析,全面展现自然法思想的独特魅力,能深化国内学界对自然法传统的相关认识;从较为独到的角度证明西方法律文明在近代以后能够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探明一些重大法律制度、判决的成因与思想基础。

3.探索将思想史与制度史、法理学与部门法进行整体且系统研究的新思路。本课题涉及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律制度史、宪法、民商法、诉讼法、国际法的相关领域,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拓性。

与此同时,研究这一课题对我国当代法制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自然法构成了西方法治主义的基础,自然法学重视个人价值,肯定个人的正当利益,提倡个性自由,主张用法律手段保障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和谐。本课题在真实地再现西方法治文明与自然法观念携手并进历程的同时,促使我们正确反思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保守性与自然法传统缺损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评价中国的现实法提供相应的价值标准(法律的正当性标准),并有助于树立国人法律的信仰和强化权利意识。

二、本人的研究思路

意大利自然法学家登特列夫(1902-1985)曾经说过,正由于它的功能,自然法的观念才可以说在罗马传统中体现了,也由于它的功能,它才得以产生了一种影响,这种影响,如果它始终只作为一个哲学的抽象概念而存在,是必然无法发生的。受此启发,本人以为在研究过程中,应该:

(一)重点描述自然法思想对宪法、民商法和国际法的影响

为了充分揭示自然法思想对西方法律文明形成和发展所存在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除了提取自然法思想的精髓(自由、平等、法治、分权)外,重点从制度、事件、判例这三条主线,分宪政、民商法、国际法三个方面,探究自然法观念对西方法律文明的渗透关系。

(二)尽量以西方人的认识和结论

作为论据在展开研究的过程中,为了增强权威性和说服力,最大限度地以西方人的认识和结论作为论据,尽量避免“我说有影响就有影响”的自说自话的做法。当然,这样又必然会给自己的研究增加很大的难度。

(三)加强文献引注

对于那些基本同义或近似的资料,觉得放到正文中并不太妥、弃之又很可惜,因此基本上安排在页下注中,一方面能够佐证某种说法不是孤立的,另一方面给自己和他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

自然法思想对西方法律文明的影响(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 引言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