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华丽转身,一切皆有可能

他曾是一位体育明星,现在是一家知名企业的老总;昔日是“体操王子”,今日是“商业巨人”;他拥有106枚金牌,如今拥有着110亿的身家。

他的名字叫李宁。

从一位闻名海内外的体操运动员,变为一名掌管着全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知名体育用品公司的老总,李宁经历了太多波折与辛酸,同时也用他的成功转型,为体育运动员退役后的发展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不断助飞中国的体育事业和民营经济,为我们演绎着何为“一切皆有可能”。

为奥运会点燃开幕圣火

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

在这一年,我们有过太多的泪水,也有着诸多感动,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团结。南方的雪灾压不倒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汶川的地震震不垮团结的万里长城,西藏拉萨骚乱、境外火炬受阻,更是激起了各族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拳拳爱国心。细细品味温家宝总理在灾区中学黑板上写下的“多难兴邦”四个大字,我们将深切地体会到中华民族的艰难与不幸,也为民族的坚强感到骄傲。凤凰将在涅盘中获得新生,中华民族也在经历种种苦难之后迎来了一大盛事,那就是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

百年兴衰,百年荣辱。遥想国门被西方列强利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之时,清政府腐败无能,社会黑暗混乱,而人民由于贫穷、饥饿和吸食鸦片而枯瘦如柴,被嘲为“东亚病夫”。百年期盼,一朝梦圆。回想2001年7月13日,国人听到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时又是何等的激动!如今,这个梦想到了瓜熟蒂落的季节,更是吸引了全球几十亿人的共同关注。其中,奥运会开幕式尤其引人注目。

谁会是点燃奥运圣火的主火炬手呢?人们互相打听着。有人猜测是姚明,有人猜测是刘翔,也有人认为可能是体育名将许海峰、何振梁、伏明霞、邓亚萍……但是主办方始终对此高度保密。这个问题也因此被称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最大悬念。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点火仪式正式开始,揭晓答案的时刻到了。在万众瞩目之下,中国奥运史上首枚金牌得主许海峰高举“祥云”火炬跑进体育场,踏上跑道,一边奔跑一边挥手致意,然后经高敏、李小双、占旭刚、张军、陈中和孙晋芳的传递,最终把火炬传给了一个两鬓如有霜染、身体略微发福的中年男子。他,就是“体操王子”李宁。

李宁高举着“祥云”火炬,在9万多名现场观众和运动员的注视下,随着现场音乐的响起,被钢丝绳吊起,姿态优美地“飞”在了“鸟巢”上空。他在“空中跑道”上踩着“祥云”奔跑向前,用火炬照耀着缓缓展开的祥云画卷,最后抵达主火炬面前。8月9日0点4分34秒,李宁将手中的火炬伸向主火炬台的点火处,闪烁着金黄色的光焰升腾起来,圣火开始熊熊燃烧。刹那间,“鸟巢”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惊叹于开幕式的伟岸瑰丽之余,不少人的心头也悄悄滑过一个疑问:为什么?为什么是李宁?

对于今天的很多人来说,“李宁”是一个商标,是一个著名的体育产品的名字,以至于当一些记者得知主火炬手是李宁的时候,他们还显得有些愤愤不平:不就是一个赞助商吗?可是对于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的人来说,李宁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遥想1932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时候,拥有四亿人口的东方大国竟然只派出了一名运动员——短跑名将刘长春。那是多么孤独的一个身影啊!后来,由于时局变化,中国一度缺席奥运会,直到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击落首金,实现了零的突破。在那届奥运会上,李宁一人独得三金,占到了中国体育代表队的1/5强;如果加上两银一铜的话,那他还是全场得奖最多的体操选手。

在20世纪80年代,李宁是当之无愧的体育健儿、天之骄子。在十几年的体育生涯里,他共夺得14次世界冠军,获得106枚金牌,多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体育健将”,获得“新长征突击手”、“特等劳动模范”、“新中国体育明星”、“中国最佳运动员”等荣誉称号。1999年,李宁被世界体育记者协会评为“二十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与拳王阿里、球王贝利、飞人乔丹等24位体坛巨星一道登上了世界体育之巅。

除此之外,李宁还是中国第一大体育品牌——“李宁”的创始人和所有人。据悉,当李宁以主火炬手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时候,李宁公司的股票就开始不断往上涨,光是李宁个人的身家就在几天之内涨了2亿之多。2008年10月,胡润发布2008年度强势榜,李宁跻身前十,成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企业家之一,在商界具有非凡的“开放性、影响力和话语权”。

在谈到选择李宁做主火炬手时,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主火炬手意义非凡、任务艰巨,必须同时具备多方面的条件才能胜任。首先,这个人身体素质要好,能够在高空做转身、横着走等高难度动作,最好是有过类似的特殊训练;其次,他要有充足的时间参与长期、艰苦的秘密训练;最后,他还得过崇高荣誉,能够代表中国体育事业的良好形象。最终,李宁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突出的事业贡献和广泛的国际知名度脱颖而出。更为重要的是,李宁至今还担任着国际体操联合会的裁判和技术联合会委员,仍属于体育界人士,而非纯粹的商人,得到了国家体委的大力支持。

可以说,由李宁来担任主火炬手,不仅当之无愧,而且名至实归,再合适不过了。

昔日体操王子,今朝商业巨人

在今天,不管是作为体育名将,还是作为商业巨人,李宁不像许多公众人物那样频频亮相于镁光灯面前。其实在这两个领域,李宁绝对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

说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不得不提中国的体育事业;提中国的体育事业,就不得不说中国的体操;说中国的体操,就怎么都绕不过李宁这个名字,因为他代表了一座高峰。

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看过这么一幅漫画:一群头蓄长辫、身着马褂、形容枯槁的中国人用担架扛着一只硕大的鸭蛋,走在奥运五环旗下。这是20世纪20年代的一幅漫画,对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极尽嘲讽之能事。事实上,当时的中国政治混乱,民生凋敝,也的确办不起任何体育事业。虽然中国政府后来数次派人参加奥运会,但往往无缘于决赛。

更荒唐的是,在1948年的伦敦奥运之旅中,中国代表团为了申请一笔活动经费就在国民党政府的各衙门之间奔走了41次,在南京和上海之间跑了25趟,最后还是靠香港富商胡文虎的赞助才买到出国的船票。由于经费不足,参赛运动员被迫减半,到达伦敦之后还要来筹集资金,生活必需品也全部从国内带去。最后,负责代表团经济财务的王正廷动用关系,卖掉口粮,又借了一笔钱,才把运动员们勉强送回了国内。

但是中国人对于国富民强的追求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能否参加并举办体育盛会成了其中一大标志。其实,早在1907年10月24日,著名教育家、南开大学和南开中学的创办人张伯苓就在第四届学校联合运动会的颁奖仪式上以《雅典的奥运会》为题发表演讲,呼吁“中国人应该加紧筹备”,“在不久的将来也出现在奥运赛场上”。但是无数的事实向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没有强大的国家实力做后盾,中国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体育大国,更不用说逐鹿于奥运会了。

1976年,刚刚结束“文革”的中国百废待兴;1978年,确定改革开放的中国心焦如焚。中国与世界隔绝太久,也落后于世界太多了,人们怀着一种极为矛盾的心情看待一切外来事物。一方面,我们渴望与别人沟通、向别人学习,另一方面,我们又希望找到一个可以证明自己的东西。体育运动便是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被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实力雄厚的体操队更是为国人所看好。

事实上,中国体操队也具备、为民族争荣誉的实力。1981年,我国先后派队参加了第11届大学生运动会、第2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并且取得不俗的成绩。其中,李宁一人就囊括了大运会自由体操、鞍马、吊环三项冠军和个人全能第五名,一举成名,成为举世闻名的“体操王子”。在第二年的第6届世界杯体操赛上,李宁不负众望,获得全能、自由体操、单杠、跳马、鞍马、吊环6项冠军,成为世界体操史上首位取得如此好成绩的运动员。

李宁屡创佳绩,为中国体操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国体操队也因此成了最令国人感到骄傲的一张体育名片。拥有清秀面孔与阳光笑容的李宁成了无数女性心中的“白马王子”,新时期的第一个体育明星。如果说美国登月成功催生了无数美国人的航天梦,那么李宁的出现,使得国人对体育事业痴迷到了近乎狂热的地步。

春天再好,也有花开花谢;运动员再优秀,早晚得面临退役的问题。1988年底,李宁在一片叹息声中宣布告别体坛;1989年,李宁加入当时如日中天的健力宝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一职,开始了商海之旅。后来,他在健力宝公司总经理李经纬的支持下,从事“李宁”牌运动服装的生产经营工作,并稳步前进,不断拓展,最终发展成今日之规模。

这期间,李宁和他的公司经历过无数的惊涛骇浪,很多企业迅速崛起又迅速倒下,就连当初催生李宁牌的健力宝公司也在2007年被卖掉了,但是李宁公司没有倒,而且发展成仅次于耐克、阿迪达斯的国际知名体育品牌,上演着国际市场的“三国演义”。据哈佛商学院2008年8月的统计数据表明,李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7%,与阿迪达斯(约占21%)、耐克(约占20%)的差距逐渐缩小,并有超越之趋势,也把安踏、Puma、Kappa等国内外知名品牌远远甩在了身后。

这时候,李宁成了名副其实的企业家,悄悄地退隐幕后。在人们的心目中,李宁最完美的形象似乎还是那个狂扫国际体坛的运动健儿,那个带有阳光微笑的“体操王子”。

回首往昔,一切皆有可能

无论是在体坛,还是在商界,李宁都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眩目、难以企及的成就,其跳跃跨度之大甚至被戏称为“难度系数远超3.0”。面对无数的鲜花与掌声,他淡然视之,“是运气,我只是一个最有运气的从商运动员而已”。许多熟悉李宁的人知道,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幸运。甚至可以说,跟他的努力比起来,运气所占的比重是微乎其微的。

在《盛大成功之谜》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盛大应该死去,盛大应该有很多个关口死去!并且应该死得很惨!”我们把它照搬到李宁身上,会发现它一样说得通:“李宁应该会输,李宁应该有很多个机会失败!并且应该输得很惨!”

说起李宁的体操生涯,是一点都不顺利。小的时候,教练认为他的胳膊弯曲,不利于发力,很难成为优秀的体操运动员;后来,他又因训练过度和疏忽大意导致了右肘关节骨炎,差点彻底告别体操队;在1978年的济南赛场上,他又被发现患有陈旧性骨裂,发挥失常,痛失金牌……此外,他的右脚跟、左肘关节和膝盖韧带都受过伤。任何一次受伤都足以让他从此与体操无缘,但李宁咬紧牙关挺了过来,不仅留在了体操队,而且一路过关斩将,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夺得106枚金牌,成为受人尊敬的“体操王子”。

至于李宁的商业之旅,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加盟健力宝公司的时候,外界就对他抱有极大的疑虑,觉得这不过是夕阳晚照,过气明星与知名企业的互相借重罢了,不可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更不用说长期合作了;创办李宁公司时,李宁所要面临的竞争对手是国际知名品牌,对方在赞助事宜上开出的价码是李宁的整整10倍;后来,公司内部围绕着李宁与总经理陈义宏形成了两大派别,走进了家族企业的经营死胡同……但每到关键时刻,李宁总能以独具个人特色的方式化解,将李宁公司带出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三峡”,驶入一片更加开阔的水面。

中国人做事喜欢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备,但是谁也不可否认,人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也是唯一可以为我们所掌控的因素。回顾李宁的发展史,我们固然可以找到诸如天赋、运气、形势一类的外部因素,但是辛勤奋斗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不在乎爬多高的山,关键在于要拥有爬山的能力。”“我相信,只要肯学,什么都有可能。”这都是李宁常说的话,也正因为李宁肯学、敢干,许多在别人看来难以想象的困难才会得以克服,许多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桂冠才会被他摘取。

就拿当上主火炬手一事来说,事实上,就连李宁的妻子陈永妍都没想到他会当选,因为这绝对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事实就是他当选了,当选的理由除了总导演张艺谋所说的三大点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他能吃苦。从开幕式当晚的精彩表演来看,李宁具备极为全面的体育技能与身体素质,不仅要能够在钢索的牵引下腾空奔跑,还要学会控制身体平衡,保证主火炬被顺利点燃,“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就在离开幕式仅剩20多天的时候,李宁才接到试训通知。尽管已经多年没练过体操,在了解开幕式上有许多高难度动作之后,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肯定能完成任务。”一个退役多年的运动员、一个略显发福的中年人,凭什么敢说这样的话?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吃得了苦。

“李宁非常努力。由于保密需要,他只能在半夜来‘鸟巢’训练,每天基本都是凌晨一两点钟开始训练。李宁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训练非常刻苦。虽然他身体底子非常好,但用钢丝吊着跑,体力消耗很大,第一次训练,李宁跑了一圈,休息了一个多小时才缓过来。每天天快亮时,我都能看到一个小小身影在空中转啊转,那就是李宁。”谈及李宁为开幕式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时,张艺谋动容地说。

事实上,主火炬手不仅要做高难度动作,而且要有极好的体力。据悉,李宁所举的火炬有1公斤重,在点燃圣火之前,他除了要在高空不断地“奔跑”,还要以几乎一成不变的姿势举着它,其难度可想而知。有人建议做一个臂托,但是考虑到影响美观被否决掉了。最后,主办方决定在李宁手肘处吊一根隐形钢丝,但是这只能保证他的姿势不改变,却无法缓解其手臂的劳动负荷。每次训练完,李宁都觉得手臂酸痛不已。但是他什么也没说,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20多天训练下来,李宁足足瘦了5公斤!

“有很多很多的苦,只有很少很少的甜”,回忆起一路的成长历程,李宁说道。他跟很多平凡人一样,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困苦愁烦,只不过无论碰到多大的困难,遇到多大的挫折,他都不肯轻易放弃,而是坚持到底,哪怕输了也不气馁,大不了“一切从头再来”。“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再高的山”,在李宁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只有不肯努力的人。一个人如果愿意付出汗水,就能影响他人、改变环境,最终化不利为有利,化失败为胜利。在他看来,只要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化茧成蝶:李宁向左 俞敏洪向右 - 第1章 华丽转身,一切皆有可能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