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在迈入09年之际,一个特别的契机使得魔术又重新披着炫彩的外衣回到了人们的视线当中。各种形式的魔术犹如久旱逢甘霖一般开始欣欣向荣地迅速发展。随着魔术技法的愈加成熟以及表现形式的与时俱进,魔术不仅不会让观众觉得乏味,反而总是给人们一种新鲜且充满了生命力的感觉。

当人们仍旧无知的时候,会觉得无法理解一些神奇的事物,于是人们便将这一切归于神灵的力量。后来,在人们了解一些奥秘的时候,又会幻想着其他奇迹的出现,哪怕这些奇迹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而魔术就将这两者很好地联系在了一起,在满足人们对奇迹的渴望的同时,又告诉人们,魔术的神奇就在于所有的惊奇其实都是人为反应,与神无关。就是这种现实与虚幻的相互交替,使得人们对魔术欲罢不能。魔术具体产生于何时何地,现在已经无法准确地考究了,但无论是在中国的上下五千年中寻找,还是在世界文化之林里徜徉,魔术无疑都是非常久远地存在着。在中国,魔术亦有幻术、眩术之称,或许从名称上就可以感觉到,当时这种奇异的现象多少带有了一些宗教或者某种崇拜的味道,这让我们不禁想象,当时的魔术在观者们的心中是多么的神秘。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让观者觉得既新奇又恐惧。当时的魔术与现在的魔术相比也许不能同日而语,因为当时的魔术师并不是靠高超的手法或是绚烂的道具有意识地制造奇迹,对于当时的魔术师来说,最好的道具就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些在当时无法解释的现象,在那个时候哪怕是风雨雷电也能让人们叹为观止。当然最早的魔术除了会让人们感到恐惧以外还会让人们产生一种对生计的期盼:希望神灵或是神迹能够给自己带来丰衣足食、六畜兴旺的平安生活。

当魔术走下神坛来到民间的时候又多了一个相对柔和的名字:戏法。关于这个“戏”字,早在刘向的《烈女传》中就有相应的记载:“夏桀既弃礼仪,求倡优侏儒,而为奇伟之戏。”而对于此“戏”,曾国珍先生又有这样的注释:“这里所说的戏,既不是原始的舞蹈,也不是汉代以后的戏剧,而是正在形成的戏法、杂技之类的表演……”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客”、“士”阶层中就有这种类型的能人异士,他们的存在是为了满足诸侯君王们渴望长生不老、权势永存的愿望。而“真正”具有这样神功的方士或幻师们的本领也就被众人口耳相传的神乎其神了,在当时人们的眼中,这些术士不仅可以飞檐走壁,还可以随意变换自己的身份,甚至是自己的性别。而这一时期也有了关于西域魔术的传入记载。到了汉朝,戏法开始大规模地兴盛起来,这一时期本国的戏法也成了欢庆喜宴,甚至是显示国威而不可或缺的要素。在这一时期产生了我国记载最早的魔术节目:“鱼龙曼延”和“东海黄公”等等。早期的幻术也好,还是民间称为戏法的魔术也罢,都笼罩在一层层的宗教外衣之下。我国本土的宗教--道教,它与魔术的发展和推广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而在道教之中,所有得道的人都会被称为“仙”,在道教的教义中,这些仙人是具有“撒豆成兵”、“点石成金”、“呼风唤雨”等法术,并能够在眨眼之间制造出变幻莫测的奇迹的人,因此有些魔术师都会以仙人的名义为自己打开知名度。到了隋唐时期,魔术的系统不仅更加完备,规模也越来越宏大,而且中国本土的魔术也开始向周边的一些国家流传。到了宋朝时期,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极为不稳定,戏法艺人已经由一开始的宫廷表演向民间表演转变,从真正意义上走入民间,而中国最早的魔术民间团体也是在宋朝出现的。这个时候的戏法开始出现不同种类的表演技巧以及分工。完全可以说是乱世推动了魔术的发展,在如此内忧外患的宋朝,魔术反而有了一个较为繁荣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戏法已经成为街头巷尾不可或缺的娱乐项目之一,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很多中国古戏法中的名作:“九连环”、“仙人栽豆”、“古彩戏法”等,这些魔术在世界魔术之林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到了清朝中期,很多表演魔术的艺人流落海外,而国外的许多魔术表演团队也不断地来到中国。因此中国的那些“变戏法”的艺人在保持传统手艺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近代的魔术技巧及手法开始逐渐形成。而中国传统古戏法也并没有因为其年代的久远而逐步被淘汰,相反,越来越多的中外魔术师开始有目的地研究中国的古彩戏法,这些古典的智慧将会散发出新的光芒。

历史以及经验证明,有魔术师的地方从来不缺少聚集的人群,因此,优秀魔术师的人气从来都是很旺盛的。在电影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银幕上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总之,只有你想不到的,但却没有做不到的。但是对于观众来说,绚烂的电影特技带来的惊叹是远远不如魔术师们在眨眼之间所展现出来的神奇。因此优秀的魔术师是最能勾起人们心底那种见证奇迹的冲动。魔术的魅力就在于人们明知道是假的,但还是愿意接受这种奇迹,并想探究它的奥秘,甚至是学会魔术,带给他人惊喜。

来看看这本书吧!在你无法亲眼看到魔术师表演的时候,就让自己成为一个会制造奇迹的人吧!哪怕只是一个小魔术,也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惊喜带来感动。书中所教的魔术技巧也许离真正的魔术大师仍然有巨大的差异,但是普通人的生活只需要点滴的惊喜就足以欢乐,如同平静湖水中的涟漪远比海啸中的浪花来的明显。这本书不敢说是制造奇迹的教科书,但却是你迈向灵动生活的铺路石。在文字当中捕捉点点惊喜,加上你不懈的努力,总有一天,你会是那个见证奇迹的人。

魔术学堂

学好魔术的技巧

魔术作为一项特殊的技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成的,但是想要学好魔术也并不是无章可循的,魔术也有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关于这些方面我总结出了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放在这里给大家参考一下。

首先是要记笔记。不管学习什么东西,随时用笔将要点记在本子上,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习魔术也是如此,毕竟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当时学的时候你也许记得很清楚,但是过个几天可就不一定了,难免会有疏漏或是记岔的地方,这个时候如果以前学习时记了笔记,就可以拿出笔记来翻开看看,顺便复习一遍。所以,学习的过程中记笔记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就是勤练习。就像记笔记是学习的一个好习惯一样,学习的过程中经常练习所学内容也是一项学习新东西的常识,更何况是魔术这种比较注重手法的技术,毕竟,熟,才能生巧。也许有人说:有些魔术看着很简单,貌似不需要练习也能够表演出来,所以就不用浪费时间去练习了,还不如多看看那些比较复杂的魔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对于魔术来说,练习是必须的,那些所谓的复杂的大魔术,不也是由一个个小魔术组成的么?就算是一个职业魔术师在学习一个简单的小魔术时,他仍旧会花很多时间去练习,以确保上台表演时万无一失,因为魔术是不能出现任何差错的。魔术手法这种东西想要练好练熟,有时可能要练习几千次,甚至是上万次,的确是件累人的事,但是,大家要记住一句话:没有练不会的魔术。另外,练习时最好准备一面镜子,对着镜子练习,会让你事半功倍。

再次是要有信心。相信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有自信,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信心可以说是成功的源泉或者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只有你先相信了自己,别人也才可能相信你。变魔术亦是如此,也需要信心,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变出好魔术,别人又怎么会相信你的能力呢?总之只有你先自我肯定了,别人也才会肯定你。

第四是注重经验的积累。学习魔术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是使用魔术技巧与手法的经验、魔术表演的经验还是舞台表演的经验都是缺一不可的,需要积累与掌握的,这样你才能在面对观众时临危不惧,使自己的表演更得心应手、流畅自然,得到表演的主动权: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经验除了在练习中可以慢慢积累以外,还要经常找人当观众实际运用一下。刚开始表演魔术时,你可以把你的家人、朋友选为第一批观众,以此来过渡一下,这比直接找陌生人来当观众要好得多,因为大家都是认识的,都比较熟悉对方,这样进行魔术表演时就不会太紧张了。表演结束之后,一定要他们告知对你表演的看法,不对的地方要加以改进,出彩的地方要继续发扬,总之,要虚心接受对方的观后感以及建议,这样才能更加精进自己的表演,而经验也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刚开始表演魔术时,肯定会有出现纰漏或很失败的地方,但是不要气馁,振作起来找出失败原因并继续前进才是王道。

第五是宁缺毋滥。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下子学很多东西,而且还都学得很好。就好比一个人花费同样的力气在地上挖坑,挖一个坑和挖许多坑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挖一个坑的话这个人可以把坑挖的又深又广,但如果把这份力气分散开来挖好几个坑,那么这几个坑只会挖的又浅又窄。学习魔术也是如此,如果只是贪图能多学几个魔术但却没有精力将其掌握熟练,那还不如完全不学。由于技术掌握不熟练而使得魔术表演不顺利,那么,学习魔术就没什么意义了。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只学习少量的魔术,并且好好练习,以求在表演中不出现任何失误,这也一样可以满足观众的需要。

第六是随时注意观众的情绪。因为魔术表演就是变给人看的,所以在进行魔术表演时,观众是最重要的,他们是魔术师最大的买单者。如果观众喜欢你的魔术表演,那么你就成功了,但是如果观众不喜欢你的表演,那么你的魔术表演再精彩,也是失败的。所以,进行魔术表演时一定要学会如何才能带动观众们的情绪,简单来说,就是要取悦观众。

第七是要有自己的特点。刚开始学习魔术时,为了打好基础,经常会模仿其他魔术师的表演,这是很正常的。但是随着自己魔术水平的精进和提高,就应该从这些基础魔术中慢慢形成只属于自己的、拥有自己风格的魔术,这些魔术应该有你自己的特点在里面,最后让别人一看见就知道这个魔术是出自你的手笔。从魔术表演中展现出自己的个性。记住一句话:“You are the magic,not your props”。

第八要会故弄玄虚。魔术表演从表面上看是很神奇的,至少从观众的视角上看的确如此。其实,为了表现魔术的这种神秘莫测,魔术师经常会在观众没有觉察之时在其眼皮子底下做出各种小动作,称其为“暗度陈仓”也不为过。大多数时候,观众的注意力其实都是被魔术师带着走的,为了方便自己做“秘密动作”,魔术师会用尽各种方法将观众的视线从自己做“小动作”的地方引开。所以,作为一名魔术师,进行表演时有一项技能是必须要掌握的,那就是“错误引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瞒天过海”或者是“障眼法”。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魔术师,那么,掌握“错误引导”(Misdirection)就是其中的必修科目之一。它的基本原理一般有三条:一是观众更容易注意会动或者是发出声响的物体;二是观众的目光会下意识地跟随魔术师的目光走(所以,你想让观众看哪个地方,你就盯着那个地方看;你不想观众看哪个地方,你就绝对不要看那个地方);三是魔术师觉得重要的地方,观众也会觉得重要,反之,如果魔术师觉得这个东西不重要,观众自然也就不会去注意它了。

教学内容

天降可乐

今天的天气真是好的过分了,好热啊,大家想不想喝可乐啊,这附近貌似是没有可以买饮料的商店唉,跟着我有水喝,干脆我变可乐出来给你们喝吧。(众人:行不行啊?就算变出来能喝吗?会中毒的吧……)哼,到时候变出来我自己喝,你们就眼馋去吧。

首先我这里有一块很大的手帕。喏,看看!这可是一个普通的手帕哦。(把手帕拿给众人检查)接下来,我把手帕在桌上铺平,顺便拿出我的另一个喝可乐必备工具--普通的透明杯子一个,(左手拿着一个透明的杯子)杯子现在是空的,只有空气牌可乐在里面,一会儿就让你们见证清凉的奇迹。现在先让我们用手帕盖住杯子,停住3秒,让我用意念力在空杯子里注入可乐。好,现在我揭开手帕,一杯冰凉沁爽的可乐出现了!各位,不好意思,我吃独食去了。(众人:抓住他,打一顿。)

奥秘公布

其实这个小魔术真的是很简单,只要你保证整个过程可以顺畅进行,再加上精湛的演技就OK啦!首先我们要准备好两个一模一样的透明杯子,一定要透明的才行哦,因为这样比较容易取信于人。再有就是可乐和手帕啦。当然我在真正开始变魔术之前还是要提前把可乐倒进一个杯子中,不要倒太多进去,不然的话可能会洒出来,再用自己的腿夹住这杯可乐,一定要夹稳才行(图1)。接下来表演正式开始。首先我们向对方展示普普通通的手帕,但是在把手帕平铺在桌子上时,一定要把手帕的后缘微微垂在桌子后面,然后我把空的杯子向对方展示(图2)。接下来可是很关键的动作,能练的越顺畅越好,大家仔细看我的手: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抓住装有可乐的杯子的杯沿,这时用中指和食指捏住手帕的后缘,然后一起向上提(图3);我将右手的手帕挡在左手的空杯子前面,趁手帕挡住的这一刹那,左手迅速地将空杯子朝着自己身体的方向倒下来,用拇指的根部和小指抓住(图4),然后再用左手空出来的三根指头捏住右手的可乐杯(图5),以此来替换空杯,这时我再用右手将手帕朝着我的方向盖下来,其实也是为了将空杯子从左手拿出来,因为这个时候右手的位置刚刚好就在空杯子的杯口处。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将空杯子和手帕一同捏住,并始终用手帕挡住空杯子(图6),然后把手帕向着我自己的方向拉,这个时候可乐杯就从手帕中“奇迹”出现了(图7)。但是这个时候空杯子还是在手帕里面,趁着展示可乐,观众的注意力不在我的右手上时,迅速将空杯子用腿夹住。这样这个看似神奇实则简单的小魔术就完成了。

注意事项:

这个魔术一定要坐着进行表演,而且你的观众一定要坐在你的正对面,旁边和后面不可有人,切记!进行魔术表演时,替换玻璃杯要小心,不要因碰撞而发出声音,那样就穿帮了,所以要多多练习才行。可乐也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来换成别的饮料,只要饮料的颜色够深就行。建议大家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先用两个空杯子来回试着换一下,熟练之后,再放入饮料也不迟,最好对着镜子练习,这样比较有感觉。

豆知识

魔术的效果分类

在魔术界,有一本书被称为“魔术界的圣经”,这本书就是美国魔术师兼作家达瑞尔费兹奇(Da日el Fitzkee)的经典作品--《魔术脑》(The T日ck Brain),这本书的作用就是帮助魔术师们创造出新的魔术,几乎所有的魔术原理都被收在了这部书中,由于篇幅问题在这里只能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中心内容,也就是19种魔术的效果分类:

1.产生(Production)

包括出现、创造、增加、繁殖以及分裂。即指一个人或若干人、一个物或若干物突然凭空产生,而目睹这个事件的人们却无法知道事件是怎样发生的,东西是怎样出现的。如:魔术师空手变出一只鸽子。

2.消失(Vanish)

除去,消失,将物体遁形。即通过一种非自然的方式将一件事物从人们眼前让其消失,而人们不知道东西为什么会消失。这与“产生”效果是相反的。如:魔术师将手上的鸽子给变没了。

3.移位(Transposition)

位置的改变,将物体由此方遁形至彼方出现。即把一个人或若干人、一个物或若干物从一处移到另一处,而人们却观察不到其变化的过程。这种效果主要针对的是位置上的变化,也就是物体可以从任意地方消失而又出现在另外的地方,这个效果其实是“消失”与“产生”两个效果相结合的产物。如:魔术师把自己手上的怀表变到了观众的口袋里。

4.改变(Transformation)

物体产生质与形的改变。即一个人或若干人、一个物或若干物,改变其颜色、形状、大小等外貌特征,而人们不知何时、因何而改变。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改变”与“移位”两种效果是极为相似的,因此,“改变”这个效果与“产生”和“消失”两个效果也发生了联系。只不过,在这个效果中,变化的是人或物体的外貌特征,而不是位置。

5.穿透(Penetration)

一个固体物毫发无损地穿过另外一个固体物。即一个人或物品在外表不产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穿过另一个人或物品。“穿透”这个效果是在不改变物体的外貌状态以及性质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穿透的时候没有借助任何通道(至少观众都看不见通道),从而完成物体与物体间的穿透。根据表演情况的不同,穿透有时可以是部分穿透,有时也可以是完全穿透。如:魔术师在人们面前表演穿墙术。

6.复原(Restoration)

将毁坏了的、完全破坏的东西恢复原状。即物体在被部分或完全毁坏之后又被恢复原状。如:魔术师把一个美女切成了两半,之后又把她复原了。

7.赋予生命(Antimation)

这种效果能使无生命的物品自己动起来。即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将神奇的被赋予生命而运动起来。这种运动可以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物体在外观上的自我运动或者是所谓的超自然运动。通常我们看到的那些虚假的降神术就是此类型。在物体与外界相互隔离的情况下,“赋予生命”这个效果也是可以完成的,甚至有时需要让那些没有生命的物体在发生“赋予生命”这个效果的同时完全处于独立的状态。“赋予生命”这个效果既可以发生在可见运动中,也可以体现在不可见运动中。如:魔术师让一具没有生命的骷髅骨架开始走动,甚至于跳舞。

8.漂浮(Anti-gravity)

改变物体的重力。即人或物体违反地心引力作用而呈现出来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或物体看上去是浮在了空中。要记住的是“漂浮”这种效果不只包括了人或物体浮起或升起的魔术,还包括了许多与重量有关的魔术。如:“Heavy Chest”(沉重的箱子)以及“The Houdin Light”(轻飘飘的乌丹)等。

9.吸引力(Attraction)

一种神奇的吸附能力,也算是改变重力的一种,但必须在两个有形物体之间进行,其中一个吸附另一个。即魔术师通过某种无法解释的神秘力量让一个人或一些人(有时是魔术师本人)、物体具有了类似于磁力一样的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可以是有选择性的,只对一些特定的或者明确的物体才有效果;这种吸引力也可以是全面的,也就是不区分对象,对所有物体都具有吸附能力。“吸引力”这个效果与“漂浮”这个效果极为相似,只不过在“吸引力”这个效果的作用下,物体看上去像是被另一物体吸引才导致在空中进行悬浮一类的活动。如:魔术师使自己的身体带有磁力,让餐桌上的所有铁质餐具都吸附到了他的身上。

10.刀枪不入(Invulnerability)

对人或物造成的伤害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者说没有影响、没有透入。即被伤害或被刀枪作用的人或物体表现出了对于伤害的抵抗力。也可以说是防御力。这种风格的魔术效果通常还包含了在锋利的刀剑上行走、在燃烧的滚烫的炭上行走、吞火、抵抗毒物、在铺满碎玻璃的地上打滚以及其他相类似的表演。总之,无论魔术表演的主题是什么,只要是以任何形式来表现魔术师等人刀枪不入或百毒不侵的魔术都应该划分在这一类。如:魔术师将一把刀吞入腹中,却没有受到伤害。

11.反自然物现象(Physical Anomaly)

也可称为“身体异常”。是指外貌等方面畸形或是反常的人或者动物。即对于一般情况来说,应该正常的生理机能或者是身体功能发生了反常的变化或异化。这种类型的效果包括了所有奇异、矛盾、异常、变态以及其他凡是否定正常身体机能的魔术,具体到拉长脖子、除去手指等魔术也属于此类。如:“无头女人”(The Headless Woman)、“三角架”(The Spider)以及“走出自己的影子”(Walking Away From His Shadow)等魔术表演。

12.跟观众比赛(Spectaor Failure)

也可以称为“观众失败”。是指在进行魔术表演时,以互动或是证明魔术师能力为名将观众请上台来,照着魔术师的步骤来做魔术,结果却与魔术师的大相径庭。即过程与魔术师的一样,但观众所做魔术的结果却是失败的。这种类型的效果包括了所有关于明明是易如反掌、显而易见的事情,观众却无法完成,犹如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干扰,也可以说是受到了魔术师神奇力量干扰的魔术。虽然在这种类型的魔术中,观众的失败很可能是由于其他效果而引起的,看似并不是真的有来自于魔术师神奇力量的干扰,但是,从本质上来讲,观众会失败,仍旧是由于受到了来自于魔术师某种力量的影响。如:魔术师将手放入水盆中让水结冰了,但观众将手放入水中,水仍然是水,没有结冰。

13.共同反应(Sympathetic Reaction)

是指操纵某人或物品,使另外的人或物品有相同的反应。即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与人或者物品与物品之间,也可以是人与物品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物品与物品之间或是人与物品之间有连锁反应,动作协调一致。“共同反应”这个效果可以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会在同一时间有同样的想法抑或是在做同样的动作或事情,也可以使两个看着没有任何联系的物品突然之间产生联系,好像是连接在一起一般,例如,在魔术表演“音叉”(The Mora Wands)中,就表现出了这种效果。同样的,“共同反应”这种效果也能使在一个物品上发生的动作转移到另一个物品上,也就是无论这个物品在做什么,另一个物品都能在同一时间做出相同的动作。比如,在“感应丝绸”(The Sympathetic Silks)中,就表现出了物品与物品之间“共同反应”的效果。总之,大部分“你和我一起做”的魔术都属于“共同反应”这种效果。

14.控制力(Control)

是指魔术师能用他的意志力来控制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即魔术师能使有生命或没有生命的物体看上去就像是受到了他的思想控制一般。虽然催眠术所造成的效果与“控制力”这个效果极为相似,但是催眠术并不能完全归类在“控制力”这种效果下,因为催眠术不属于一般性的魔术,反而常常被人们当做是让某个人或某些人受到催眠的专业术语,也就是说,催眠术基本上已经自成一派,不能只用“魔术中的一种”来形容它了。因此,将催眠术彻底地归于这一类型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如果除去催眠术,其他能够产生“控制力”这种效果的魔术,则全部都可以归于这个效果之下。如:“轻击控制”(The Rapping Hand)、“幽灵时钟”(The Spi日t Clock)等魔术表演。

15.辨识力(Identification)

也就是“辨认”。是指魔术师能以视觉以外的感官来识别文字或物体等一些必须要以视觉才能识别的东西。即魔术师在没有得到任何提示以及泄露的情况下能够辨认出人或物品的能力。对于纸牌魔术来说,“辨识力”这种效果是至关重要的,魔术师可以凭借这种效果辨认出一张由观众从扑克牌堆中任意抽出的纸牌,无论这张纸牌是被观众反面抽出、简单随意地从整副牌中抽出还是洗牌时被观众叫停抽出,魔术师都能依据他的“辨识力”将牌认出。除了纸牌以外,这种“辨识力”的效果也可适用于任何人或者任何东西。比如,在类似“读心术”的程序中,从观众中间找出隐藏在其中的“始作俑者”或“罪魁祸首”,这种类型的魔术表演也属于这个效果。同样的,“辨识力”这种效果也包括了许多所谓的预测未来魔术,也就是预言魔术。这种魔术需要依靠铅笔、蜡笔等物做出隐藏的印迹、标记或是痕迹来进行提示。这个魔术的效果不一定非要由魔术师本人来完成,有时也可以借助观众的力量来完成,甚至可以完全由观众来进行这个魔术。如:本书中的“纸牌预言”就属于这种效果。

16.读心术(Thought Reading)

是指魔术师能够在表演中读取对方心中所想。即这个魔术效果的表演重点是在于魔术表演者能够显而易见地、非常轻松地读取观众的想法。这个魔术效果与下面的“思想传送”效果是有一定区别的,两者的侧重点不同。“读心术”这个效果的重点是放在魔术师自己主动并努力地去获得观众心中所想这一点上面。在魔术表演中,观众可以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讲出来、写下来,或者仅仅只是自己想好而已。而魔术表演者要做的就是将他所“读”到的观众的想法讲出来、写下来,或者故意做出一些暗含了观众想法的事情,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时机由魔术师自己掌握,魔术师可以马上讲出、写下观众的想法,也可以出于营造气氛的需要,隔一段时间之后再讲出或写下观众的想法。如:魔术师说出一串数字,让观众在心里想其中一个数字,而魔术师则说出了观众心中所想的这个数字。

17.思想传送(Thought Transmission)

也可称为“传心术”。是指魔术师将心中所想的事情以非口述的方式传达给其他人知道。即这个魔术的表现重点是在于魔术师将预测观众的想法。在“读心术”这个效果里,观众的想法是被魔术师“读”出来的,而在“思想传送”这个效果中,表现出来的则是一个人(魔术师或观众)将他的思想传送到另一个人(观众)的脑海里面去。如: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魔术师并未说出心中所想,而观众却能知道他的想法。

18.预言(Prediction)

也可称为“预测”。是指魔术师能够预测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即这个效果的重点在于魔术表演者甚至可以是观众对自己或是别人的未来行为的预测。也就是说,所有的关于预测未来的魔术都属于这个效果。在这种预言类型的表演中,魔术表演者会非常自信的把自己的预测写下来,或者是把预言内容讲给观众听,抑或是以其他方式提前告诉观众预测的内容。而预言的内容则应该是关于魔术表演者自己或是别人未来的想法、选择或行为。如:在预言魔术表演中,魔术师预言下一期的彩票中奖号码。

19.超感应力(Extra Sensory Perception)

也可以称为“超感官知觉”,这就是人们俗称的“ESP”。即所有的异于精神交流的不同寻常的感知魔术都可以划分在这个效果之中。如:“鼻子辨物”、“手指阅读”、“摸牌知点”等表现出不可思议的、千奇百怪的感官现象的魔术。

强悍的面巾纸

传说中的吸血鬼是具有不死之身的,而小虔我这里有一张面巾纸也是拥有不死之身的哦,也就是说,不管你如何把它撕碎,过一会儿它一定会复原的。(众人:骗人的吧,哪有这样的面巾纸,肯定是中途被你掉包了。)那我就不说了,现在就向你们展示一下这面巾纸的神奇。看我手里这张面巾纸,很完好是吧,现在我把它撕开来,一点一点的撕,直到完全撕成碎片为止。然后把这张撕成碎片的面巾纸揉成一个纸团,揉好之后打开来,看,复原了吧,完全没有被撕碎过的痕迹呢(正在小虔说话的时候,另一个纸团从他的手中掉了出来)。呀,掉了。(众人:你也有今天,露馅儿了吧,果然是骗人的。)等一下,让我看看这个纸团(小虔捡起纸团,并打开来),咦,打开的纸巾也是完整的呢,也没有撕过的痕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哼哼,其实魔术师还是挺喜欢捉弄人的。(众人:你赶紧回火星去吧,别再来祸害人间了。)

奥秘公布

在开始表演魔术之前,我们要先做一点准备工作。首先,我们要准备三张面巾纸,把其中两张面巾纸揉成纸团,注意,只是揉成纸团而已,可千万别撕碎了。然后将这两个纸团藏在右手手心里,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不要让观众发现(图1)。至于第三张面巾纸请保持它的平整和完好。表演正式开始的时候,向观众们展示第三张面巾纸,这个时候,要留意不要露出右手的纸团(图2)。然后,将手中的第三张面巾纸撕开,一直撕到纸巾变成一堆碎片为止(图3)。用右手的指尖捏住这些碎片并展示给观众看,不要让观众看到在右手藏着的纸团。展示完之后告诉观众,现在要把这堆碎纸揉成一个纸团,这样有助于面巾纸的复原,一边向观众说着话,一边就开始用右手单手将撕碎的面巾纸搓揉成一个纸团。当这个纸团搓好时,就将这个碎纸的纸团与右手里藏着的纸团(排在上面的那个纸团)互换位置(图4)。这个时候,右手中三个纸团的排序是这样的:排在最上面的第一个纸团是刚刚替换了位置准备展示给观众的(没有被撕碎的完好纸团);排在中间的第二个纸团是刚刚替换下来的纸团(被撕碎的纸团);排在最底下的第三个纸团是待会儿准备“一不小心”掉出来的纸团(没有被撕碎的完好纸团)。将互换之后的纸团打开来展示给观众,证明面巾纸已经复原,这张面巾纸当然没有被撕碎过的痕迹。展示的同时,要装作一不小心的样子让右手中的第三个纸团落下来(图5),这个时候,被撕碎的纸团仍旧藏在右手中。然后,用左手去捡起落在地上的纸团,在捡纸团的同时,右手要很随意很自然地伸入衣服口袋,将手中展示过的面巾纸和撕碎的纸团都放入衣袋中,以此来掩盖证据(图6)。需要注意的是,在做这个动作时,魔术师的眼睛一定要盯住自己用来捡纸团的左手,千万不要去看伸入衣袋的右手,这样,观众的注意力也会集中在魔术师的左手上。以上运用了“错误引导”的原理之一:魔术师的眼睛看哪里,观众的眼睛也会下意识地盯住那里,注意力自然也转移到了那个地方。所以,不想让观众注意到你右手的小动作,就请不要看你的右手。把纸团捡起之后,当着观众的面将其打开展示,自然也是完好的面巾纸。

注意事项:

这个魔术是完美运用了“错误引导”(Misdirection)的典型案例。在这个魔术中,魔术师或用语言,或用动作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到魔术师希望注意到的地方,从而忽略魔术师正在做小动作的地方。例如,上面说到的魔术师只看着捡纸团的左手,而不去注意隐藏证据的右手,就是“错误引导” 的完美应用。因此,只要你牢牢记住“错误引导”的三个基本原理(在“学好魔术的技巧”这部分里有提到),再加上适当的练习,这个魔术你一定能表演得很成功。

豆知识

《三国演义》中的魔术表演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动荡而混乱的时代。由于各国的政权急剧交替变革与当时政治环境的动乱,儒家思想开始逐渐失去了它一开始所具有的统冶力量,与此相反的是各种“异端”思想开始迅猛发展,外来的佛教与老庄思想的发展也是日趋兴盛。在这种特殊的社会思想及历史环境的影响下,魔术基于在汉代兴盛繁荣的基础上,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里也有魔术的影子,书中有一章节名叫“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第六十八回),讲述的是左慈用魔术戏弄曹操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建安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二一六年)十月,当时已经是深秋,魏王宫刚刚建成之后,曹操就派人前往各地到处收集奇花异果,以便装饰王宫的后苑。其中就有曹操的使者找到了孙权,并向他索取温州的柑橘。那个时侯,孙权有点忌惮曹操,所以接到消息后,孙权就派人选了四十余担的大柑橘,交给取柑人,让其星夜兼程地送往邺郡。在送柑的途中,由于挑夫疲困劳累,于是大家就暂时停了下来在山脚下休息,这时看见一位先生走了过来,这位先生一只眼睛是瞎的,还有一条腿也瘸了,他头上戴着白藤冠,身上穿着青懒衣,向挑夫们行礼之后对他们说:“你们挑担实在是太辛苦了,我来替你们每个人挑一肩怎样?”挑夫们都非常高兴。于是这个人帮每个挑夫每担各挑五里,凡是被他挑过的担子重量都变轻了,大家对此感到很惊疑。快到与众人分手的时候,这位先生告诉负责领队的官员说:“我是你们魏王的同乡,姓左名慈,字元放,道号是乌角先生(这个道号取自燕太子丹的‘乌头白,马生角’之意)。如果你到了邺郡,见到魏王,请代我向魏王致意。”于是便拂袖而去。

负责取柑的人回到邺郡之后呈上柑橘,曹操剥开柑橘一看,柑橘里面都没有果肉,只是一个个的空壳。曹操很惊讶,马上质问取柑之人。取柑人于是就把曾经遇到左慈这件事的过程报告给曹操,但是曹操没有相信。忽然,负责守门小吏进来报告说:“门外有一位先生,自称是左慈,要求面见大王。”曹操将其召入,取柑人说:“这位先生正是我们先前在路上所遇见的人。”曹操斥责左慈,说:“你到底用了什么妖术,敢夺取我的佳果。”左慈笑着回答道:“怎么会有这样的事!”顺手拿起一个柑橘剥开,里边全是柑橘的果肉,品尝起来味道非常甜美。但是当曹操自己来剥柑橘的时候,又全都变成了空壳。

曹操越来越惊讶,于是便赐座给左慈,两人坐在席上开始交谈。左慈要求喝酒吃肉,曹操允许了,便让人上酒食,但是左慈整整喝了五斗(一斗相当于现在的两升)酒也没有醉,吃了一头烤全羊也没有饱。曹操问他:“你是用了什么方法,才能做到这些的?”左慈回答他:“贫道一直是在西川嘉陵的峨眉山中学习道术,到如今已经三十年了,有一天忽然听到石壁里有人叫我的声音,我顺着声音看去,没有看到任何人在那里。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天,直到有一天,雷电将石壁震碎,我从里面得到了三本天书,书名叫《遁甲天书》,上卷名为‘天遁’,中卷名为‘地遁’,下卷名为‘人遁’。‘天遁’能让人腾云御风,飞临太虚境地;‘地遁’能让人穿山透石;‘人遁’能让人随意地云游四海,藏形变身,飞剑掷刀,甚至是取人首级。大王你应是群臣之首,为什么不退让一步,随我回到峨眉山中修行,我一定将三本天书的内容都传授给你。”曹操说:“我很早就想功成身退了,只可惜现在朝堂上没有能够代替我的人出现啊。”左慈笑道:“益州的刘玄德乃帝室之胄,你为何不把这个位置让给他呢?如果你不这么做,我就用飞剑取下你的人头。”曹操大怒:“你一定是刘备派来的奸细!”于是喝令左右侍卫将左慈拿下,左慈大笑不止。曹操命令十几个狱卒,让他们严刑拷打左慈。狱卒们都用力痛打,但是当他们都停下来再看左慈时,发现左慈已经睡着了,完全没有感觉到再被人拷打,曹操非常生气,命人取来枷锁,锁住左慈,又用铁钉进行加固,最后将左慈送入牢房,并令人严加看管。然而等狱卒再去看时,锁住左慈的枷锁已经落在了地上,而左慈则睡在旁边,毫发未损。左慈一连被关了七天,都没人给他送来食物。狱卒再次来看的时候,左慈已经端坐在地上了,面色红润。于是,狱卒便将此事报告给了曹操。曹操将左慈叫出牢房,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左慈说:“我几十年不吃东西也没有关系,不过,在一天之内吃下一千头羊也是可以的。”曹操对此无可奈何。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 第1章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