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场沟通的语言艺术

1.恰当地称呼对方

与人谈话,称呼是必不可少的。在社交中,人们对称呼是否恰当十分敏感。所以,称呼往往影响到交际的效果。

我有一位善于交际的朋友,在很多场合他都能结识很多新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发现,他对比他小的年轻人总是很亲切地直呼其名,亲如兄长般的态度使他深得小弟、小妹们的尊敬与喜爱。即使在他住院期间,他也能与那里的医务人员打成一片。

此外,应酬中的称呼还要合乎常规,也要照顾到被称呼者的个人习惯,同时,还要注意入乡随俗。而根据场合,又可以分为工作中的称呼和生活中的称呼两种,在具体实践中各有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

“妈妈”、“爸爸”、“祖父”、“叔父”等,都是我们对亲属的常规称呼,而在面对外人的应酬活动中,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谦称或敬称。对本人的亲属,应采取谦称,如“家父”、“家姐”、“舍弟”、“小儿”、“小婿”等;对他人的亲属,应采用敬称,如“令堂”、“尊兄”、“贤妹”、“令爱”、“令郎”等。

对任何朋友、熟人,都可以人称代词“你”、“您”相称。对文艺、教育界人士,以及有成就者,均可称为“老师”;而对德高望重的年长者、资深者,可称之为“×老”或“×公”,以示尊敬。另外,“小李”、“大张”、“老赵”也是不算失礼的称呼办法,若要显得更亲近,更随意,还可以采用“大爷”、“大妈”、“伯伯”、“大婶”等称呼。

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是有其特殊性的,应当庄重、正式、规范。

在工作中,最常用的称呼方法,就是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强调其特殊身份及自己的敬意。比如:“总经理”、“王处长”等。

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可以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如“教授”、“张工(程师)”、“陈主任”等。而以头衔作为称呼,则能增加被称呼者的权威性,更加有助于增强现场的学术气氛,如“陈博士”、“社会学硕士郑浩”等。

对待司机、服务生,如果你用一个适当的称呼,往往可以得到更周到的服务。我曾听有些人称出租车司机为“司机老大”,觉得格外亲切。对服务生、跑堂的,你可以称他“伙计”,如果你称呼他“老兄”、“朋友”之类,你会得到更满意的款待。

上面所讲的,目的都是用客气的称呼使彼此感到愉快。在有些场合,如果你适当地喊出对方的名字,也会使人感到亲切愉快。

使用称呼还要注意主次关系及年龄特点。如果对多人称呼,应以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疏后亲的顺序为宜。如在宴请宾客时,一般以先董事长及夫人,后随员的顺序为宜。在一般接待中要按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的顺序称呼。使用称呼时还要考虑心理因素。如有的30多岁的人还没有结婚,就称为“老张”、“老李”,会引起他的不快。对没有结婚的女人称“太太”、“夫人”,她一定很反感,但对已婚的年轻女人称“小姐”,她一定会很高兴。

最重要的是,不论我们如何称呼他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要表达这样的意思:你很重要,你很好,我对你很重视。

2.必须说好第一句话

有些人胆子非常小,不敢主动向对方问好。其实,这并不是一件难事。你为何不抛弃自己胆怯的心理,大胆地跟他说:“我一直想跟你说话,但是我很怕接近你。”此语单刀直入,会令对方无法拒绝你。这不仅让你能开始以下的谈话,而且还是种最有效率的沟通方式,省了一堆繁文缛节。

可以说,初次见面的第一句话,说好说坏,关系重大。总的原则是:亲热、贴心、消除陌生感。常见的有这么三种方式:

(1)攀认式

赤壁之战中,鲁肃见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是:“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是鲁肃的挚友。短短的一句话就定下了鲁肃跟诸葛亮之间的交情。

其实,任何两个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亲”、“友”关系。例如:

“你是复旦大学毕业生,我曾在复旦进修过两年。说起来,我们还是校友呢!”

“您是体育界老前辈了,我爱人可是个体育迷,咱们也算得上是‘近亲’啊!”

“你是湖南的,我是湖北的,两地近在咫尺。今天能碰巧遇见,也算很有缘!”

(2)敬慕式

对初次见面者表示敬重、仰慕,这是热情有礼的表现。用这种方式必须注意: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能乱吹捧,不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一类的过头话。

表示敬慕的内容应因时因地而异。例如:

“您的大作我读过多遍了,受益匪浅。想不到今天竟能在这里一睹作者风采!”

“今天是教师节,在这光辉的节日里,我能见到您这颇有名望的教师,不胜荣幸!”

(3)问候式

“您好”是向对方问候致意的常用语。如能因对象、时间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问候语,效果则更好。

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宜说“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对年龄跟自己相仿者,称“老×(姓),你好”,显得亲切;对方是医生、教师,说“李医师,你好”、“王老师,您好”,有尊重意味;节日期间,说“节日好”、“新年好”,给人以祝贺节日之感;早晨说“您早”、“早上好”则比“您好”更得体。

3.交谈要恰到好处

交谈要恰到好处,就是说既要不卑不亢,又要热情谦虚、温文尔雅和富有幽默感,这样的谈吐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不亢就是谈话时不盛气凌人,不自以为是,如果你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也不要轻视别人,要用心倾听别人的意见。更何况“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别人的意见不见得全不可取,而自己的意见不见得全都可取。如果你随时以高人一等的口吻或专家的姿态出现,好像处处要教训别人,这样只会使别人反感。

当然,反过来交谈时有自卑感也是要不得的。一个对自己失去信心的人,是难以得到别人的重视和信任的。比如在交谈中,你处处都表现得畏畏缩缩,说什么都不懂,或者是“驴唇不对马嘴”,显出一副未经世面幼稚无知的样子,这也是很糟糕的。

自卑与谦虚,两者是大有分别的。谦虚在谈话中最受人欢迎,又不失自己的身份,更不等于幼稚无知。“虚怀若谷”或“不耻下问”,这就是交谈中的谦虚的态度。明白地说,就是不自大自满,碰到自己在交谈中不了解的话题,不妨请对方作简单的解释。这种做法是聪明的,因为这样既可避免误解别人的谈话,又可表示出赏识、尊重对方,这样,自然使对方也觉得你很可爱了。

交谈时诚恳、亲切,是很受别人重视的。如果你碰到一个油腔滑调、说话飘浮不实的人,你一定会觉得异常不快,敬而远之,甚至会从内心上引起反感。自己的心情如此,别人的心情也是一样,因此,在社交的谈话中也须警惕注意。

4.创造和谐的谈话气氛

(1)要注意一个“暄”字

双方一见面,先适当寒暄一阵子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是熟悉的朋友和同学,交谈时可以先说说分别后的一些情况,然后再转入到“正题”;如果是初次见面,则一定要各自先作一下简要的介绍,待气氛融洽后,再“言归正传”。如若一见面就单刀直入,往往使对方感到突兀,一开始就影响了谈话气氛。

(2)要注重一个“诚”字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法宝”。开诚相见、坦率谈论的态度,能使双方备感亲切、自然,易于接受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如果虚情假意、阳奉阴违,就会造成“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尴尬局面。所以,交谈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装腔作势、言不由衷,更不要在对方面前吹嘘自己或玩弄是非,这些都是有碍创造和谐谈话气氛的有害因素。

(3)要注重一个“神”字

交谈期间,双方应相互正视,相互倾听,神情专注。不要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更不要看书阅报,或者面带倦容,哈欠连天;也不要做一些不必要的小动作,如弄衣角、搔脑勺、玩指甲等,这些动作都显得轻率,也不礼貌。

(4)要注重一个“精”字

有些青年为人腼腆,总怕和生疏的人会面时无言相对,实际上这是不必要的担心。因为在社交场合,大多数影响谈话气氛的不是出于那些讲话太少的人,而是出于那些讲话太多的人。即使自己不能谈笑风生,只要做到有问必答,回答问题合情合理就可以了。当然,交谈中注重语言的精炼准确,并不是说总是拼命想着自己下一句要说什么,过多的咬文嚼字,不但不能听清对方在说什么,也会失去自己控制谈话的能力,显得紧张和语塞,出现相反的谈话效果。

(5)要注重一个“听”字

善于倾听,是创造和谐的谈话气氛和取得交谈成功的一个要诀。比如,当别人阐发自己的意见时,作为对方要与说话人交流目光,适当地点头或做一些手势,表示自己在注意倾听,不时地表示“哦”、“嗯”、“太好了”之类的语气词,以引起对方继续谈话的兴致。也可以通过一些简短的插话和提问,暗示对方自己确实对他的话感兴趣,以引出自己要说的话题。当然,如果自己对对方的话不感兴趣,且十分厌烦,那就应该设法巧妙地转变话题,但不要粗鲁地说:“哎,这太没意思了,换个话题吧。”以免使谈话夭折。

(6)要注重一个“礼”字

很多青年在交谈中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喋喋不休、尖酸刻薄、一言不发、漫不经心等。殊不知,交谈的双方各自代表一个人的身份、修养和所受的教育程度。各种职业、各个阶层的人各有其说话的特色和格调,但就礼仪的角度而言,至少粗鲁、肮脏的词语以及不文明的举止应避免,尽可能地克服一些不良习惯。对于青年来说,还要避免“行话”、“隐语”,这些话最好不说,因为所谓的“行话”,一不见经传,二又道不出其所以然,如果在场的尚有听不懂的第三者,则易造成误会和隔阂。

总之,以上所述的“暄”、“诚”、“神”、“精”、“听”、“礼”,是创造和谐谈话气氛的要诀,只要留心自己的讲话,并注意对方的反应,交谈一定会成功的。

5.制造余韵无穷的谈话

初次的会面如果让对方回味无穷,自然就盼望有第二次的见面,这就是人际交往的最高境界。然而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最重要的就是善于制造余韵无穷的谈话,让对方在离去后仍旧不断咀嚼这次谈话。

一般说,谈话的话题应该视对方的情形而定,再好的话题,若不能符合对方的需要,就无法引起对方的兴趣。最好是想办法引出两人都感兴趣的话题,才能聊得投机,然后再设法慢慢地把话题引进自己所要谈论的范围内。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主席察觉机关工作人员有不正之风,想找人谈谈。当时他正患慢性肩关节炎,就找来保健医生朱仲丽,他说:“我这病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朱医生察看了毛泽东住的窑洞后说:“就是从这个防空洞口吹进来的过堂风害人。”毛泽东主席接口道:“好,这个原因找着了。看起来,不正之风是可以使人生病的哇!今天我从你这里学到了学问。我看,从防空洞里吹出来的风,也有逆风和歪风,那就非堵住它不可。要不然,真像你讲的那样,害死人!我们要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一定要提防从防空洞里钻出来的歪风,不能有半点大意呀!”

毛泽东主席以他特有的智慧,根据医生的职业特点,用问病谈心的方法,引出一番道理,既使人产生兴趣,又让人听后回味无穷,易于领会接受。

要让谈话留有余韵,必须使用优美的言词,假如为了加强印象,故意讲些粗鲁的话,则反而会增加对方的不愉快,弄巧成拙。所以为了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必须言语和善,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脱口说出伤人的话,破坏周围的人际关系。

擅长谈话技巧的人,能够利用言语使对方产生好感。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避免只晓得说些不着边际的琐事。眼界要放得远些,谈话内容不妨从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着手,注意速度的平顺流畅,使对方不由自主地受到吸引。

对有些人来说,谈话的艺术就在于毫无艺术可言,犹如穿衣,宽松舒适即可,这种情形用于朋友闲谈可以,而在更为高雅一点的氛围内,交谈就不能不假思索,毫无章法。若想成功地进行交谈,必须调整自己,以求和对方达成默契,不要对他人的言辞表达过分挑剔,否则交谈会不欢而散。

6.打开对方的话匣子

每天在汽车上,在电梯内,在行走中,当我们开口与擦肩而过的人们谈话时,你是否意识到你们的友谊可能就在此时产生呢?这种体验也许你也曾经有过吧。

毫无疑问,沟通的最好形式就是语言。通过语言可以表达我们的善意,可以激发对方的好感。当你说话时,如果能使对方谈他感兴趣的事情,就表示你已经很巧妙地吸引了对方。此时,我们再以问答的方式诱导对方谈论有关他个人的生活习惯、愿望、兴趣等问题。

一般来说,对于陌生人,人们总会下意识地存有戒备和疏远心理。此时,我们要善于察言观色,推断出对方的兴趣所在或引以为豪之处。因为这些话题,会在对方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产生知音感,从而愿意向你倾吐自己的心声。话匣子一打开,陌生人就会逐渐变得熟悉了。

假如你在车站、码头上与人初识,一时没有话说,这时最方便的办法就是从眼前你与对方同时看到、听到或感到的事物中找出几件来谈。

如果你在朋友家中看到一张女孩子的照片,你就可以和她谈谈这女孩子的事;如果朋友买了一件新衣服,你就可以和她谈谈衣服的色彩、款式;如果窗台上摆着一个盆景,你就可以谈谈盆景的栽植和装点……凡是这一类眼前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最容易发展谈话的内容。

如果你参加一个多数都是陌生人的聚会,不妨也利用一下你的观察力。先坐在一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在场的人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再决定自己接近的对象,并选择合适的接近方式。

观察之后,就要主动出击了,此时,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准话题。

倘若你不想东谈一点儿西谈一点儿,而想抓住一个主题把它谈得详尽些,那么,你就提出一个题材作为中心展开。这种谈话,能把题材分解出许多细节,而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发展、丰富你们的谈话内容。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都或多或少地在他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你们的共同点。一个退伍军人与一陌生人乘同一辆车,位置正好在驾驶员后面。汽车上路后不久就抛锚了,驾驶员车上车下忙了一通还没有修好。这位陌生人建议驾驶员把油路再查一遍,驾驶员将信将疑地去查了一遍果然找到了故障。

这位退伍军人感到他的这个绝活可能是从部队学来的,便试探地问道:“你在部队待过吧?”

“嗯,待了六七年。”

“噢,算来咱俩还应算是战友呢。你当兵时部队在哪里……”

于是这一对陌生人就谈了起来。据说后来他们还成了朋友。而这就是在观察对方以后,发现都当过兵这个共同点的。

当然,通过察言观色发现的东西,还要同自己的情趣爱好相结合,自己对此也感兴趣,打破沉寂的气氛才有可能。否则,即使发现了共同点,也还会无话可讲,或讲一两句就“卡壳”。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只有在感觉比较投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沟通,而所谓投缘,经常是由于两人之间有一些共同之处。因此,我们可以抓住和陌生人的相似点,表达自己对于巧合的喜悦,给对方造成“志趣相投”的印象,鼓励其冲破互不相识的隔膜,乐意与自己谈话。

7.用坦诚的话语打动人

由于说话态度不同,语言既可以成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强有力的工具,也可以成为刺伤别人的利刃。

语言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人格。即使是语言比较笨拙的人,只要具有发自内心的关怀对方的心情,其心情就能在话语间充分流露出来。相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关怀的心情,即使用再多华丽的语言,也会被对方看穿。所以满怀真诚是最重要的。

在洽谈生意或说服对手时,应用真诚的说话态度,容易招人喜欢,被人接纳。入情入理的话,一方面显示说服者坦诚的态度;另一方面又尊重对方并为对方着想。这样无论在交易原则上,还是在人的情感上都达成了沟通,扩大了双方的共识,促使合作成功。松下电器公司还是一家乡下小工厂时,作为公司上司松下幸之助总是亲自出马推销产品。在碰到杀价高手时,他就说:“我的工厂是家小厂。炎炎夏天,工人在炽热的铁板上加工制作产品。大家汗流浃背,却努力工作,好不容易制出了产品,依照正常利润的计算方法,应当是每件××元承购。”

对手一直盯着他的脸,听他叙述。听完之后,展颜一笑说:“哎呀,我可服你了,卖方在讨价还价的时候,总会说出种种不同的话。但是你说得很不一样,句句都在情理之后。好吧,我就照你说的买下来好了。”松下幸之助的成功,首先在于他真诚的说话态度。他强调自己是依照正常的利润计算方法确定价格的。自己并无贪图非分之财之意,同时也暗示对方无讨价还价的余地。这就使对方调整角度,与其达成共识。

松下幸之助的语言充满情感,他描绘了工人劳作的艰辛,创业的艰难,劳动的不易,语言朴素、形象、生动,语气真挚、自然,唤起了对方切肤之感和深切同情。

正如对方所说的,松下幸之助的话“句句都在情理之上”。对方接受自在情理之中。

真诚的说话不应是一种技巧,而应是人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在这种本位下,说出的每句话都是闪烁着朴实的光泽的,易于被人接受,而且是一种最值得信赖的交流方式。

一个人一生的成败,跟他的处世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只要你会说话,将说话与处世的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建立好人缘,你的人生就是彩色的。

在我们与人交谈时,必须秉持着一颗“至诚的心”,不要流于巧言令色、油嘴滑舌之辈,并根据时间、场所和对象的不同,而将自己最好的一面通过“说话”表达出来,如此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自己融入群体之中。费城的奈佛先生,多年来一直想把燃料卖给一家大连锁店。但是这家连锁店一直向外地购买,运货的路线正是从奈佛先生办公室的门口经过。奈佛先生晚上就在卡耐基的课堂上演讲,并且大骂这家连锁店。

卡耐基建议他改变战略。首先,他们准备在课堂上举行一次辩论会,主题就是连锁店的广布,对国家害多益少。于是卡耐基建议奈佛先生加入反方,他同意了。由于要为连锁店辩护,便前去拜访一位他原本瞧不起的连锁店经理,告诉他“我不是来推销燃料的,我是来找你们帮个忙。”他把来意说清后,并特别强调:“我来找你,是因为我想不出还有其他人更能提供给我事实。我很希望能赢得这场辩论,无论你提供什么给我,我都十分感激。”我们让奈佛先生亲自把其余的部分说完:

“我原先要求这位经理只拨出一点时间,所以他才同意见我。当我把事实说出之后,他指着一张椅子要我坐下,并且整整用了一个多钟头的时间。他请来另一位主管,这位先生写过一本有关连锁店的专论。他觉得连锁店提供了最真实的服务,他也以自己能够为许多社区服务为荣。当他侃侃而谈的时候,两眼发亮,我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确让我明白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他改变了我整个心态。”

“在我离去的时候,他陪我走到门口,用手揽住我的肩膀,祝我辩论得胜,并且要我再去看他,让他知道辩论的结果。最后,他向我说:‘春天来的时候请再来看我,我很愿意向你买些燃料。’这真是奇迹,他居然主动提起买燃料的事。由于我对他们连锁店的关心,使他也转而关心我的产品,因而能在这两个钟头里,达成十年来所不可能的事。”奈佛先生发现的并不是什么崭新的真理。早在基督降生前一百年,有个罗马诗人帕利里亚斯·赛洛斯就说过:“当别人关心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关心他们。”

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对方着想,并全面分析双方的利弊得失,说话真诚,语气亲切随和,不卑不亢,入情入理,这是成功地打动对方的原因所在。

8.架起心灵共鸣之桥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说它难就难在说话说出去却不知道对方能否接受赞同,而说它容易也不假,只要你细心把握说话的套路和方法,架起通往他人心灵的桥,并引发感情的共鸣,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在你尝试说服他人、对另一个人有所求的时候,这样的论点也同样适用。最好先避开对方的忌讳,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谈起,不要太早暴露自己的意图,让对方一步步地赞同你的想法,当对方跟着你走完一段路程时,便会不自觉地认同你的观点。伽利略年轻时就立下雄心壮志,要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所成就,他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和帮助。

一天,他对父亲说:“父亲,我想问您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您同母亲的婚事?”

“我看上她了。”

伽利略又问:“那您有没有娶过别的女人?”

“没有,孩子。家里的人要我娶一位富有的女士,可我只钟情你的母亲,她从前可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姑娘。”

伽利略说:“您说得一点也没错,她现在依然风韵犹存,您不曾娶过别的女人,因为您爱的是她。您知道,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除了科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因为我喜爱的正是科学。别的对我而言毫无用途也毫无吸引力!难道要我去追求财富、追求荣誉?科学是我惟一的需要,我对它的爱有如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父亲说:“像倾慕女子那样?你怎么会这样说呢?”

伽利略说:“一点也没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十八岁了。别的学生,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已想到自己的婚事,可是我从没想过那方面的事。我不曾与人相爱,我想今后也不会。别的人都想寻求一位标致的姑娘作为终身伴侣,而我只愿与科学为伴。”

父亲始终没有说话,仔细地听着。

伽利略继续说:“亲爱的父亲,您有才干,但没有力量,而我却能兼而有之。为什么您不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父亲为难地说:“可我没有钱供你上学。”

“父亲,您听我说,很多穷学生都可以领取奖学金,这钱是公爵给的。我为什么不能领一份奖学金呢?您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朋友,您和他们的交情都不错,他们一定会尽力帮助您的。也许您能到宫廷去把事办妥,他们只须去问一问公爵的老师奥斯蒂罗·利希就行了,他了解我,知道我的能力……”

父亲被说动了:“嘿,你说得有理,这是个好主意。”

伽利略抓住父亲的手,激动地说:“我求求您,父亲,求您想个法子,尽力而为。我向您表示感激之情的惟一方式,就是……就是保证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伽利略最终说动了父亲,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位闻名遐迩的科学家。这里,伽利略采用的是“心理共鸣”的沟通方法。这种说法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导入阶段

先顾左右而言他,引起对方的共鸣或兴趣。伽利略先请父亲回忆和母亲恋爱时的情况,引起了父亲的兴趣。

(2)嫁接阶段

逐渐转移话题,引入正题。伽利略巧妙地通过这句话把话题转到自己身上:“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3)正题阶段

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伽利略提出:“我只愿与科学为伴”,这正是他要说服父亲的主题。

(4)结束阶段

明确提出对对方的要求,达到预定的目的。为了使对方容易接受,还可以指出对方这样做的好处。伽利略正是这样做的。他说:“……为什么您不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就这样,伽利略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为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了基础。

9.控制好说话的音量

如打雷般的说话方式,会造成听众情绪及听力上的负担,形成疲劳轰炸。接听电话时,如果听筒传来的声音太大,我们通常会将听筒拿远一点儿。同样,如果你说话音量太大,也会令人刻意与你保持距离。而且,大声说话也容易产生误解。有位邻居天生就是“大嗓门”,说话声大得叫人难以忍受。记得刚与之为邻时,有天晚上突然听见门外有人大声嚷嚷,心想是不是起了什么争执,事后才知原来是“大嗓门”的邻居在和朋友谈天。

说话音量过大,虽然没有敌意,有时却会让人误以为你在生气或是想吵架,这是不是挺冤枉的。所以说话声音不宜太大,对方能清楚听见即可。反之,音量太小也不恰当。有些人声细如蚊子,只有自己听得见,别人即使竖起耳朵听也听不清楚。而上台说话更是忌讳音量太小,因为台下的人如果无法听清楚你所说的内容,一般会索性不听,在台下聊天或休息。说话的目的就是与人交谈、沟通,如果无法让对方听清楚,你的话就不具有意义,只能算是自言自语而已。

10.把握好说话的语速

我的一位朋友乡音很重,且不说乡音重点无妨,仔细听着倒也有个六、七份明白,可他说话的速度也奇快,着实让人不敢恭维。一次,这位朋友去参加工作招聘会,人事主管让他谈谈对该项工作的想法及打算。没大一会,朋友就把心里的腹稿用乡音加速度把话说完了,自我感觉良好。这时,人事主管微笑着说:“你所说的我什么也没有听清,请你加强普通话并缓慢的说出再来应聘好吗?”朋友深感悔失而走了。

你说话的速度是否太快了,像机关枪一样一下子就把话说完了呢?说话速度太快的原因,可能是你太过紧张,而不自觉地加快说话速度;或者是你想表达的意思太多,而急于一时把它说完。如果你属于前者,在说话前不妨先深呼吸,缓和一下紧张的情绪再开始讲;如果你是因为心急,那你必须提醒自己“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因为对方无法消化你的话,你急于表达反而叫人更难明白你的意思。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在向董事会汇报工作时,提到他打算更换秘书的原因。他说:“这位女士工作经验丰富,处理问题也十分老练。但她说话的速度快得让人跟不上。几年前我还不怎么在乎,可是随着业务负担和压力的加重,她的说话速度对我的刺激越来越大。我实在不愿意辞退她,但如果她还是不能放慢说话速度,我就不得不考虑更换秘书。”

其实,这位女士也有其难处。她整天总是忙个不停,各项文书工作、各界人士来访洽谈、紧急事务的处理把她的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渐渐地她说话的速度就与一天工作的节奏同步起来。说话速度太快会使对方听起来很吃力,因为必须追着你的话,还来不及理解第一句话的意思,你就已经把第三句话说完了。所以我们要记住说话速度没有必要急如风雨,也不要拖泥带水,既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重要的是让语言流畅自如,使听者不感到过分吃力。一次下班途中,一位青年遇到一群刚看完电视球赛的学生,便问:“这场比赛谁赢了?”

有一个学生兴奋地说:“中国队打败日本队获得冠军。”

这位青年迷惑了:到底是中国队打败了日本队,还是日本队获得了冠军呢?他又问了另一位学生,才知道是中国队胜了。所以,我们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语句的停顿,使人明白、轻松地听你谈话,才会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

11.让对方领会你的意图

遇到有事情和别人接头,或有事情需要跟别人合作的时候,说话流利的人总能愉快地谈成很多事情,使人清楚地明白自己的意图。有个人为了庆贺自己的四十岁生日,特别邀请了四个朋友来家中吃饭。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人不知何故迟迟没有来。主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啦!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

在座的一位客人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一人没来,另一人又气走了,主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

剩下的两个客人,其中有一个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好,我走。”说完,掉头就走了。

又把一个客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最后留下的这一个朋友交情较深,就劝主人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留意一下。”

这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在说他们。”

这位朋友听后,再也按捺不住了,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莫明其妙,有什么了不起。”

说完,铁青着脸也走了。不会说话的人,不能完全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往往会使对方费神去听,而又不能使他信服地接受。一个会说话的人,总可以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也能够把道理说得很清楚、动听,使别人很乐意接受;有时候还可以立刻从问答中测定对方言语的意图,并从对方的谈话中得到启示,增加自己对对方的了解,跟对方建立良好的友谊。

12.应付沉默寡言者

当对方是敏感、害羞而内向的人时,你要表现得比他更内向,但这并不表示你不需要主动和对方交谈。而是在言谈之间表现得迟疑、不肯定,希望能获得对方的意见,询问对方的看法,鼓励他提出自己的意见。那么一来,等于给对方提供了一个谈话的方向。

为什么这种人不愿与别人沟通呢?分析起来,大概有两种可能的原因。

第一,他可能是一般人中年纪较大的或较小的,或者学问品位较高,而同时在座的其他人则比较市侩,所以他才躲在一边。只要你知道症结所在,是不难应付的。你可以在几句谈话中了解他的兴趣是什么,然后再和他展开话题。他见你谈吐不俗,一定会把你当成知己,这样一来,僵局就打开了。

第二,还有一种人,他们沉默寡言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并非特别高超,只不过生来古怪,不合群。你和他谈上几句,了解了这类原因后,就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法去进攻他。“某某球员近来更不行!”比方你了解到他对篮球有兴趣,这一句话是很好的挑战方法,因为十个球迷中会有九个拥护这名球员。你这么一说,他必不肯甘休。你当然要在后来表示屈服,不过在战略上你已经胜利了。

13.因势利导,巧于沟通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豁达而谦逊的人最得人喜欢,他们自己可以不要面子,但永远记得给别人面子,而且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美国的哲学家、诗人爱默生有一天同他的儿子一起想把一匹小牛赶进牛栏。但他们犯了一个错误,他们只想到自己的愿望,爱默生在后面推小牛,他的儿子在前面拽小牛。但小牛也有自己的愿望,它把两只前蹄撑在地上,执拗着不照他们父子的愿望行动。小牛又没有穿鼻绳,它顽固地不肯离开牧地。他们家的爱尔兰籍的女佣见到这种情景,不由得笑着来帮助他们,她充分理解小牛的愿望。她刚才在厨房干活,手指头上有盐味儿,于是她像母牛喂奶似的,把有咸味的手伸进小牛的嘴里,让它吮着走进了牛栏。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悟出:动物尚且有自己的愿望,更何况人呢?不了解对方的意愿,光想自己认为怎么样就怎么样,难免会导致社交的失败。

你如果要劝说一个人做某件事,在开口之前,最好先问问自己:“我怎么样才能使他愿意去做这件事呢?”

在这方面,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做的十分出色,他讲过这样一件事:他每季都要在纽约的某家大旅馆租用大礼堂二十个晚上,用以讲授社交训练课程。

有一个季度,他刚开始授课时,忽然接到通知,房主要他交比原来多三倍的租金。而这个消息到来以前,入场券已经印好,而且早已发出去了,其他准备开课的事宜都已办妥。

很自然,他要去交涉。怎样才能交涉成功呢?他们感兴趣的是他们想要的东西。两天以后,他去找经理。

“我接到你们的通知时,有点震惊。”他说,“不过这不怪你。假如我处在你的位置,或许也会写出同样的通知。你是这家旅馆的经理,你的责任是让旅馆尽可能地多盈利。你不这么做的话,你的经理职位难得保住,也不应该保得住。假如你坚持要增加租金,那么让我们来合计一下,这样对你有利还是不利。”

“先讲有利的一面”。卡耐基说:“大礼堂不出租给讲课的而是出租给举办舞会、晚会的,那你可以获大利了。因为举行这一类活动的时间不长,他们能一次付出很高的租金,比我这租金当然要多得多。租给我,显然你吃大亏了。”

“现在,来考虑一下。不利的一面。首先,你增加了租金,却是降低了收入。因为实际上等于你把我撵跑了。由于我付不起你所要的租金,我势必再找别的地方举办训练班。”

“还有一件对你不利的事实。这个训练班将吸引成千上万的有文化、受过教育的中上层管理人员到你的旅馆来听课,对你来说,这难道不是起了不花钱的活广告作用吗?事实上,假如你花5000元钱在报纸上登广告你也不可能邀请这么多人亲自到你的旅馆来参观,可我的训练班给你邀请来了。这难道不合算吗?”

讲完后,卡耐基告辞了:“请仔细考虑后再答复我。”当然,最后经理让步了。在卡耐基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没有谈到一句关于他要什么的话,他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的。

可以设想,如果他气势汹汹地跑进经理办公室,提高嗓门叫道:“这是什么意思!你知道我把入场券印好了,而且都已发出,开课的准备也已全部就绪了,你却要增加300%的租金,你不是存心整人吗?300%!好大的口气!你病了!我才不付哩!”

想想,那该又是怎样的局面呢?大争大吵必然炸锅了,你会知道争吵的必然结果:即使他能够辩得过对方,旅馆经理的自尊心也很难使他认错而收回原意。

记住:假如劝说别人有什么秘诀的话,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想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而一味地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作争辩,往往只会陷于越来越麻烦的境地。

春风化雨—职场语言的艺术上 - 一、职场沟通的语言艺术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