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人的一生中,30岁是一个什么样的年纪呢?古人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三十而立。”简单一句话,30岁,人应该能坦然地面对一切困难了。那么何为“立”?按中国传统,人之一生,立言、立功、立德最重要。按通俗说法,一个人应该成家立业,有所作为。

现代人对于“三十而立”有着不同的理解。

“现实派”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婚结了,没了房;有了房,婚没了。如果是真的,那“立”最起码的标准应该是一套住房,一个家;如果还要奢侈一点,那就再加一辆车。

“学院派”认为,是否“有房有车”,甚至是否成家,并非“而立”的内涵所指。非要用“有房有车”来衡量,恐怕是曲解了古人之意,显然用错了标尺。“而立”的本意其实是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

“中间派”认为,具备稳定的价值观和敢于负责与担当的心态。因为,即使有了家、车、房,稳定的学业、思维,可没有稳定的心态依然不可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不管怎样争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30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30岁之前与30岁之后的人生道路应该有本质的不同。那么,30岁之前,年轻人应该怎样度过?30岁之后,年轻人又该怎样度过?

我们认为,30岁之前,应该谦逊地低下头,认认真真地学习知识、积累经验;30岁之后,应该勇敢地抬起头,无所畏惧地向人生的最高目标前进。

对于任何人来说,抬头容易低头难,尤其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低头忍耐根本不像一个男子汉该做的事,即使失败了,跌倒了,碰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看出自己是真汉子。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在大雪纷飞中,只有懂得低头的树木,才能抖掉身上厚厚的积雪,傲立于严寒之中;在石砾遍布的戈壁滩上,只有学会低头,在石缝中生长的小草,才有活下去的可能;在狂风暴雨中,唯有懂得低头的花朵,才不会被夺走娇弱的生命,才有可能见到明日的彩虹。

一个人固然不能没有做人的准则,但一味方正,不会圆通,该低头的时候不会低头,便不能以退为进,进退自如。曾经,越王勾践低下了头,却用自己的尊严换得了天下;曾经,大将韩信低下了头,却用他人的讥笑奠定了在大汉王朝的尊贵地位;曾经,少年玄烨低下了头,用一个帝王的尊严换来康乾的盛世。低头并不意味着妥协与退缩,他是暂时的休养生息,以便换来新的崛起。

低头也并不是一种自卑,这是一种大智慧,俗话说“不耻下问”,这便是一种低头,但它会让你收获更多。

在如今这个社会中,面对种种诱惑与错误,我们更需要低头去审视自己,不能盲目地飞奔前进,在低头中保持头脑的冷静,用平和的心态处世为人。

低头不是妥协,而是战胜困难时一种理智的忍让;低头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地站立。该低头时就低头,调整一下目标,改变一下思路,就能巧妙地穿过人生荆棘,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风光。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也需要低头,当我们被梦想道路上的荆棘刺伤,我们便需要停下脚步,稍作休整,不要再高举头颅,去眺望还很遥远的前景,而是要充实自己,脚踏实地,先把现在的一切处理得当,只有这样,当你重新整装待发时,才会发现自己收获了一份成功的信心。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本书以独到的视角和辩证的思维,深刻阐述了低头做人的哲学基础和现实意义,详尽提供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低头做人的方法和诀窍,以期帮助广大读者掌握低头做人这门实用的处世哲学,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把握做人的准则,衡量处世的分寸,学会退让,懂得放弃,低姿态做人,高标准行事,在人生舞台上走好每一步,扮好每一个角色,尽快获得事业的成功,找到人生的幸福。

编者

2012年12月

超值金版-30岁前懂得低头,30岁后才能抬头大全集 - 前言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